加入世貿組織后外商投資對我國影響及應對方案

時間:2022-04-08 10:54:00

導語:加入世貿組織后外商投資對我國影響及應對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加入世貿組織后外商投資對我國影響及應對方案

摘要:國際直接投資是以控制企業經營管理權為核心,以獲取利潤為目的的投資活動。加入WTO后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逐步成為我國對外開放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利用外資的實踐過程中,我們必須認真分析外商在華直接投資對中國的影響,并積極提出應對措施。

關鍵詞:WTO;投資;中國

Abstract:Theinternationaldirectinvestmentistakecontrolstheenterprisetomanagetheauthorityasacore,takegainstheprofitasthegoalGermanyinvestmentactivity.AfterjoiningWTO,becomesourcountrypolicyofopeningtotheoutsideworldgraduallyusingtheforeigndirectinvestmenttheimportantcomponent.Inusingintheforeigncapitalpracticeprocess,wemustanalyzetheforeignmerchantearnestlyintheChinesedirectinvestmenttoChinatheinfluence,andproposesthecountermeasurespositively.

Keywords:WTO;investment;China

1加入WTO后外商在華直接投資對我國產生的影響

1.1關于投資規模的影響

加入WTO以前,外商在我國的直接投資一直處于低迷狀態。加入WTO后,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1190億美元,比入世前增長了34.2%,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538億美元,比入世前增長23.5%。目前,中國現存注冊外商投資企業23.6萬家,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已超過全國進出口總額的57%;已成為全球最大的FDI流入國之一。

以市場控制為目的的外商直接投資,對國內產業的發展既有帶動和示范的一面,又對其自身和國內產業的成長構成抑制。表現在:國有企業因機制障礙越來越難以適應競爭加劇的形勢,國有部門的萎縮引起城市市場的相對蕭條,最終又限制了外資的發展,以及一些地方政府及領導盲目追求招商引資的“政績”,重引資數量而忽視引資質量,相應的代價是,對不能進口或不可再生資源的大量消耗和對生態環境的巨大破壞,使我們引進外資戰略的可持續性大大減弱。

1.2關于產業投向上的影響

與全球產業結構演變趨勢相適應,中國外商直接投資的產業結構也發生了從第一產業和傳統制造業向第三產業和高技術產業的轉變。第三產業中的一些服務業,如金融、保險、不動產、商業等是國際直接投資的熱點。

入世后外商直接投資的領域擴大,給外商帶來了更大的發展機會和空間。另一方面,這種領域的快速擴大,給中國企業造成了不小的沖擊。其次,開放市場后對人才的競爭加劇,人才價格可能水漲船高,盡管這種變化對人力資源利用和培育可以起到刺激作用,但同時也將提高服務業的成本和價格,使其低成本優勢受到削弱。

1.3關于投資地域的影響

入世前,外商在我國的直接投資主要集中在我國的東部地區。加入WTO后我國在積極擴大利用外資,著力提高利用外商直接投資質量的同時,把利用外商直接投資與區域經濟均衡發展相結合,加大了對中西部地區利用外資的支持力度,外商直接投資地域向中西部轉移。據不完全統計,世界500強中已有80多家企業在我國西部地區投資或設立辦事機構,比入世前同期上升了85.3%。

加快中西部地區發展有利于培育全國統一市場,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有利于推動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促進地區經濟協調發展;另一方面,外商加大對我國中西部地區的投資力度,使得一些投資項目并不是我國目前所急需引進的項目,同時也與我國的產業結構相違背。使得在我國產業結構中政策中應當優先發展的部門未能得到發展。

1.4關于投資方式的影響

加入WTO之前我國吸引外商投資的主要方式有合資經營、合作經營、獨資經營、投資控股、合作開發等其他方式。20世紀80年代-90年代上半期,建立合資企業是外商直接投資進入中國市場的最主要形式,自入世后外商的新投資項目中,外商獨資項目開始超過中外合資項目,獨資形式在外商直接投資中的比重快速上升。獨資企業比重快速加大將繼續成為今后一個時期內我國吸收外商投資的一種趨勢,并成為我國利用外資的主要方式。

這樣一來,獨資企業的投資方式更便于企業內部的管理和控制,對企業今后的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另一方面,獨資企業的這種快速發展使原來合資的一方遭受了損失。各企業被外資控股后,我國參與經營的一方失去了管理和控制企業的權利,東道國的宏觀經濟控制能力會隨之下降,從而可能導致市場控制的失靈并引發經濟動蕩,造成利潤外流。

2消除外商在華投資對我國產生消極影響的應對措施

加入WTO會對我國的對外開放格局產生極大的影響,為了充分利用對外開放這一契機,合理引入外商直接投資,以改善我國的產業結構,消除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推動我國經濟更加快速發展,我們有必要采取以下政策措施:

2.1制定有力的競爭政策,維護良好的競爭秩序與競爭環境

競爭政策包括所有為保護競爭秩序和推動市場競爭而采取的行動措施、制定的規章條例和設立的監督實施機構的總和,也包括政府對企業的限制和鼓勵、扶植等。制定競爭政策的宗旨是打破各種特權秩序,培育和維持一個公開、公正和公平的競爭秩序,營造良好的競爭環境。政府應樹立“競爭優先”的理念,研究和制定有利于公平競爭的競爭政策,維護良好的競爭秩序。

2.2優化產業結構,提高我國企業的競爭能力

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發展出自己獨立自主的研究與開發體系是開放政策成功的標志,是國家真正具有國際競爭能力、躋身于世界經濟強國的基礎。中國在開放過程中的“利益博弈”上,就不僅要竭力避免單方面被外方所控制或利用,而且要努力避免在“雙贏”中的“相對收益”(RelativeGain)上成為受損方。我國企業要想與外資企業的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就要有自身的行業特點:①建立產品品質優異化,例如日本的汽車制造商;②建立產品創新力的優異化,例如3M、IBM及日本新力公司;③建立產品服務的優異化,例如佐丹奴時裝店;④建立購物者省時的優異化,例如7-11便利店及意大利薄餅店;⑤建立產品品牌的優異化,例如可口可樂、麥當勞快餐店及奔馳轎車。

2.3逐步實現利用外資從數量型增長向質量型增長的轉變

我國外商直接投資多以加工型中小企業為主,投資額較大、技術含量高的項目不多,外商投資企業對我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推動作用十分有限。因此,要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和長遠規劃目標改善外商直接投資結構。我國引進外資的重點應有兩類,一類是有長期合作戰略計劃且對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水平升級具有積極意義的大的跨國公司直接投資,另一類是國外各種基金會,如養老金、社會福利基金會等。這類基金會一般只要求東道國政府擔保其投資回報率,如果投資回報率能為我方接受,此類基金會不失為我國基礎設施、基礎產業建設領域利用外資的一個較好來源。同時,要繼續進行以BOT方式吸收外商投資的試點。

2.4突出行業優惠,促使外商投資項目更符合我國的產業政策

我國應在外商投資方向的規定中明確外資方向,加強對外商投資的宏觀調控和引導。用法律的形式對外商投資方向予以明確規定,依據行業、地區交叉的原則對原有一些優惠措施作出相應調整,以便外資投向更符合產業機構調整要求。把外商投資項目實行分類,分清了鼓勵、允許、限制及禁止的不同待遇,拉開了檔次:明確給予流入我國優先發展地區和“瓶頸”產業項目以最高優惠;對允許類給予一般優惠;對限制類從嚴審批并加以適當的管制;對禁止則嚴格杜絕不準舉辦。以上法律規定,突出了行業優惠,又鼓勵在我國中西部地區投資符合中國的產業結構政策,符合中國經濟發展戰略。

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的根本目的是促進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壯大,是為了更加自信地實行經濟開放,參加國際競爭,實現國家富強。這就要求國家在發展戰略、產業方針和制度保障上相互協調,彼此促進,為民族工業的成長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入世后,我國還應該靈活地運用關稅政策,使之與外資產業政策相配合。用好、用足WTO的例外規定,必要時對一些戰略性產業進行扶持,以提高產業的結構,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同時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對外商直接投資進行合理的監督,防止外資在投資和生產經營活動中的不法行為,運用反傾銷法補貼和知識產權保護等手段,將外商的侵權行為訴諸法律,以防止外資對國內市場進行壟斷等損害我國利益的行為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