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問題研究論文
時間:2022-03-31 09:51:00
導語:循環經濟問題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循環經濟是一種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濟發展模式。發展循環經濟必須轉變觀念、建立完善評價機制和循環體系。
[關鍵詞]循環經濟發展理念評價機制循環體系
從資源流程和經濟增長對資源、環境影響的角度考察,循環經濟是一種“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反饋式循環過程,是以盡可能小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成本,獲得盡可能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從而使經濟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過程相互和諧的經濟增長方式。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和有效載體,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是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一、創新觀念,奠定發展循環經濟的思想基礎
發展循環經濟,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必須更新發展觀念,理清發展思路,辯證地認識物質財富的增長和人的全面發展的關系,轉變重物輕人的發展觀念;必須辯證地認識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轉變把增長簡單地等同于發展的觀念;必須辯證地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轉變單純利用和征服自然的觀念。在發展思路上要徹底改變重開發、輕節約,重速度、輕效益,重外延發展、輕內涵發展,片面追求GDP增長、忽視資源和環境的傾向,加快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切實推進循環經濟發展。
1.樹立循環經濟的生產觀。充分考慮自然生態系統的承載能力,盡可能地節約自然資源,不斷提高自然資源的利用效率,循環使用資源。在生產過程中,企業內部要減少物料的使用,達到少排放甚至“零排放”的目標;建立生態工業網絡,把不同的工廠聯結起來,形成共享資源和互換副產品的產業共生組合,在生產過程中實現資源的減量化和再利用。
2.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徹底轉變單純追求GDP增長的狹隘觀念,樹立正確的政績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通過對經濟結構的不斷調整和優化,逐步建立符合循環經濟發展要求的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3.樹立新的經濟增長觀。要積極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促進工業由大變強,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加快發展現代能源產業和綜合運輸體系,鼓勵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
二、科學評價,引導循環經濟健康發展
1.建立循環經濟評價機制的基本思路。一是理論評價與具體操作相結合。建立評價機制包含兩種類型:理論評價主要從可持續發展和循環經濟的原理入手,從各個方面較為全面地反映本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發展潛力、資源利用的節約程度及環境污染治理方面的水平。操作型評價偏重于研究區域的實用性,從更為宏觀的角度評價城市循環經濟發展狀況。二是經濟和資源環境指標相結合。循環經濟更加強調資源的節約和高效率利用。因此,從“3r”準則出發,設定三個類指標,建立評價機制:(1)減量投入指標、污染減量排放指標和資源再循環利用指標,旨在提高資源的有效利用效率和減量化投入水平,改善環境質量。(2)經濟社會發展指標,旨在評價經濟和社會效益,在經濟總量上實現高速度增長的同時,提高就業率,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和科學文化水平。(3)生態環境質量指標,則是利用各項環境質量指數,從側面反映出當地循環經濟的發展水平。
2.構建循環經濟評價機制。構建循環經濟評價機制應考慮五個方面的指標。一是經濟社會發展指標。應包括人均GDP(綠色GDP),低能耗、高產出行業工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以工業廢棄物和垃圾為生產原料的循環類型企業產值,循環經濟增加值(指循環經濟部門總產出扣除總消耗后所創造的新增價值)。這一評價體系主要反映經濟發展的質量狀況。二是資源減量投入指標。應包括單位GDP能耗,單位GDP能耗降低率,單位GDP耗水量、耗電量等。用以表明單位能源利用率。三是污染減量排放指標。主要包括廢氣排放率,工業廢水達標排放率,工業煙塵達標排放率等。主要說明經濟發展的環境代價。四是資源再循環利用指標。主要包括生活污水處理率、回用率,工業固體廢棄物處置利用率,城市垃圾回收和綜合利用率等,這一指標體系主要反映資源回收利用水平。五是生態環境質量指標。主要應包括環保投資指數,噪聲達標區覆蓋率,空氣質量指數,綠色能源占總能源比例,這一指標體系主要反映經濟發展對環境的投入和保護情況。
三、完善機制,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1.堅持制度創新。發展循環經濟必須遵循經濟規律和生態規律,將生態環境納入到經濟循環過程中參與定價和分配,改變外部不經濟這一長期困擾的問題,使企業自覺“循環起來”,構建資源再利用和再生的生產環節的贏利模式,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的和諧統一,其關鍵在于建立一個有效的激勵政策、合理的費用機制。如政府投入機制、生態補償機制、收費和稅收機制等。只有通過制度安排,通過市場機制,企業才會去追求經濟的循環。
2.構筑政策法規和技術支撐體系。大力推進循環經濟的發展,除國家制訂法律外,地方政府要依照法律法規制訂政策法規性文件,推進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的發展。發展循環經濟還必須有強大的科技支撐體系。盡管個別企業、個別產業、個別領域與循環經濟發展相關的技術得到了應用和推廣,但整個技術支撐體系是零碎的,不全面的和薄弱的,其深度和廣度遠不能滿足發展循環經濟的要求。多數企業的生產工藝、技術裝備比較落后,資源利用率和廢物處理率都比較低。在電廠煙氣脫硫、化工廠廢液處理、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等對發展循環經濟有重大影響的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還沒有取得實質性的突破,直接影響到循環經濟的推進。建立強大的技術支撐體系,對關鍵性技術進行攻關勢在必行
3.依靠科技,建立綠色技術設計、開發與應用體系,形成可持續發展總體戰略實施系統。發展循環經濟、轉變增長方式是解決環境與發展問題的治本之策。開發和應用節能降耗的新技術,能加快推進資源綜合利用和循環利用。應著眼于積極開發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替代材料,加快對新材料的替代和開發研究,實施產品“前端”研發、“中端”控制和產品“末端”治理的研究,加快研究開發低成本的、具有普遍推廣意義的資源節約和替代技術、能量梯級利用技術、產業鏈延長和鏈接技術、零排放技術、回收處理技術、綠色再制造技術等,大力推動傳統產業向循環型可持續發展產業的轉型,開發和建立包括環境工程技術、廢物資源化技術、清潔生產技術等在內的“綠色技術”體系。
- 上一篇:論中日韓構筑經濟合作
- 下一篇:循環經濟企業經營理念調整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