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經濟理念下城市轉型升級的思考
時間:2022-12-08 02:52:35
導語:生態經濟理念下城市轉型升級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轉型升級的必然性分析
1.1轉型升級是破解工業發展難題的具體舉措
六盤水市是中國西部地區的一個以自然資源作為其工業發展基礎的中型工業城市。近幾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在六盤水產業結構中,工業所占比重平均高達60%左右。2011年,工業增加值353.06億元,同比增長20.2%;2012年,工業增加值364.42億元,同比增長21.6%;2013年,工業增加值351.75億元,同比增長15.6%。從工業內部看,煤炭、冶金、電力、建材四大產業對全市GDP貢獻率為55%,其中重工業產值占全部工業產值的比重達99%。呈現出重工業太重,輕工業太輕的局面。而重工業發展基礎的礦產資源正在逐年減少,且不可再生。所以,必須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實施產業轉型升級,經濟社會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1.2轉型升級是優化產業結構的必由之路
“十一五”期間,六盤水市生產總值增加了近1.4倍,但其生產主力軍仍然是第二產業———工業,工業對GDP的貢獻率從2005年的56.3%上升到2014年的60.6%。相應地,三次產業結構更加不合理,2005年三次產業結構比是18.5∶41.8∶39.7,2010年則變化為6.04∶60.57∶33.39。近幾年來,六盤水市加大了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代,在做大總量的同時,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和第三產業,第二產業對GDP的貢獻率有逐年降低的趨勢,從2011年的62.7%下降到2013年的57.1%,但降幅不大。而且,重工業太重、輕工業太輕的局面未能根本破解。重工業增加值占第二產業的比重仍然偏高,達到90%,詳見表1。在這種情況下,實施產業轉型升級,提升傳統產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是優化產業結構的唯一出路。
1.3轉型升級是實現科學發展的必然選擇
改革開放以來,六盤水市經過30多年的發展,基本形成了以煤炭、電力、鋼鐵、電解鋁、建材、裝備制造為主導,以農業為補充,以第三產業為新的經驗增長點的產業結構體系。這種體系為該市經濟社會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但伴隨其發展,許多新的問題也逐步顯現出來,主要表現在:產業鏈短,產品附加值低,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較慢;工業結構不合理,科技含量不高,創新能力較弱;農業優勢尤其是特色農業產業優勢沒有得到充分凸顯;第三產業尚未充分開發。因此,面對六盤水市經濟做大規模調整和提升質量雙重任務的背景下,堅持數量擴張與質量提升并重,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產業轉型升級,走生態經濟發展道路,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是其必然選擇。
2轉型升級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2.1轉型升級的主要做法
六盤水市在發展過程中,為跳出資源陷阱,改善產業結構及轉型升級,近年來,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2.1.1優化煤炭產業
抓住國家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國內外產業加速轉移的機遇,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進工業轉型升級。積極推進煤電化、煤電鋼、煤電鋁、煤電材“四個一體化”,大力發展煤焦化、煤液化、煤層氣開發綜合利用等煤化工產業;加大煤層氣、焦爐煤氣、煤矸石的綜合利用,黔桂天能130萬t焦化、盤北煤矸石發電廠1號機組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建成投產;推進非煤能源的開發利用,不斷延長煤炭產業鏈,增加煤炭產品附加值。2013年,完成500萬元以上工業增加值433億元,增長了20.4%;新增有一定規模的工業企業83戶。
2.1.2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通過煤炭資源整合,提升煤炭工業“三廢”利用,煤炭工業告別了小煤窯時代,煤礦數量持續下降,煤炭產業的規模化、機械化、集約化和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安全標準化礦井建設步伐加快,煤炭產業的集中度和規模效益不斷提高。國有大中型企業和民營企業主動作為,聯手探索大宗工業廢棄物綜合利用,走變“廢”為“寶”的循環發展之路,形成了煤電化、煤電鋼、煤電鋁、煤電材、煤化工等完整的產業鏈。2013年,完成原煤產量7309萬t、洗精煤2526.15萬t、焦炭562.94萬t、鋼材454.55萬t、水泥720.8萬t、發電量421.75億kW•h。淘汰落后產能207.4萬t,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42%,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在省下達指標范圍內。煤炭百萬噸死亡率逐年下降。
2.1.3加快農業產業轉型
積極發展特色農業,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大力實施“3155”工程(即:到2018年全市發展獼猴桃6.67萬hm2(其中野生獼猴桃4萬hm2)、茶葉6.67萬hm2、核桃為主的干果6.67萬hm2,種植商品蔬菜3.33萬hm2、中藥材(含紅豆杉)3.33萬hm2、刺梨(含特色經果)3.33萬hm2、紅花油茶(含花卉、苗圃)3.33萬hm2、發展草食畜牧業3.33萬hm2。2013年底,完成農林牧漁業增加值58.06億元,增長6.5%,糧食和經濟作物比由2012年的63∶37調整到2013年的51:49,糧食總產量達80.9萬t,增長7.45%。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82家,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達549個。12個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建設加快推進。截止2013年5月,全市已種植獼猴桃940hm2、茶葉3720hm2、核桃13500hm2、蔬菜2046.67hm2、中藥材1860hm2、紅豆杉1046.67hm2、油茶813.33hm2、花卉苗圃626.67hm2、刺梨及特色經果2800hm2、人工種草606.67hm2、改良草地186.67hm2。
2.1.4著力發展現代服務業
加快發展以旅游業和金融業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推進了野玉海、江、妥樂古銀杏、坡上草原、韭菜坪、梭戛等一批區域性精品景區建設,全力打造“貴州屋脊•中國涼都”旅游精品。2013年,接待游客70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44.36億元,同比增長34.9%。同時,涼都會展中心投入使用,盤江雅閣、涼都錦江2個五星級酒店,五金商貿城、西南家居博覽城等一批商貿物流項目相繼建成。推動了銀政、銀企深度合作,積極運用信用市場、基金市場、證券市場、信托市場的金融產品,推動金融業發展。
2.2成效:初步形成了轉型升級的“涼都模式”
通過幾年的發展,六盤水市轉型升級成效明顯,逐步建立了以創新為動力、以項目為突破口和以環境建設為保障的涼都發展模式。
2.2.1創新是產業轉型的動力
創新是六盤水產業轉型升級的動力和活力,創新涵蓋了思路創新、體制創新和科技創新。一是按照跳出“能礦”抓工業、跳出“能礦”抓轉型的思路,推動轉型升級。二是打造“5個10工程”(即推進10個產業園區、10個城市綜合體、10個示范小城鎮、10個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10個重點旅游景區的建設),逐步放權到各縣、特區、區以及園區,激發發展活力。三是通過提高傳統產業如軋鋼、煤化工、煤炭開采的技術創新能力,應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
2.2.2項目支撐是轉型升級的突破口
六盤水市政府以項目為突破口,尤其是民生項目和旅游景點的打造,既提升了第二產業,又發展了第三產業;既做大了總量,又優化了結構。在第一產業方面,實施現代農業高效示范園區、“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六項行動計劃、生態移民搬遷、特色小城鎮建設“、3155”等工程。在第二產業方面,堅持走循環經濟之道,推進煤炭企業兼并重組,發展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特色食品加工、信息技術、節能環保和高端裝備制造業為重點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在第三產業方面,積極打造精品旅游線路,規劃建設多種形式的物流中心,大力發展總部經濟、會展經濟、平臺經濟,發展電子商務、金融服務、信息服務、研發設計、動漫創意等生產性服務業。
2.2.3環境改善是保障
六盤水市立足改善環境推動轉型升級。首先,開展以國家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和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城市為主要內容的“四創”活動,全面打造旅游景區景點,唱響“貴州屋脊•中國涼都”品牌。其次,著力打造軟環境建設,完成機構改革;大力引進人才,提升政府服務效能;安裝天網工程,嚴厲打擊各種犯罪活動。第三,解決交通問題,水盤高速、六鎮高速建成通車,六六高速、杭瑞高速畢都段、機場高速、市中心城區內環快線加快推進,盤興高速開工建設,六安城際快鐵開工建設,月照機場即將開通,為發展提供快車道。
3進一步提升轉型升級的幾點建議
轉型是所有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就六盤水而言,如何更有效地實現轉型升級,仍有許多問題值得思考。根據六盤水市目前產業發展現狀。應做好如下工作。
3.1深化企業改革,為發展循環經濟鋪平道路
以建設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城市為契機,突出技術引領、創新驅動和人才支撐,延伸產業鏈,拓寬產業幅度,著力提高資源轉化率和產業附加值,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提質提效步伐,為發展循環經濟鋪平道路。首先,在充分利用地下礦產資源、地上自然資源、政府公共資源之下,整合其他產業業態,優化產業結構,提高資源轉化率和產業附加值,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其次,緊緊圍繞提高工業經濟、城鎮人口、民營經濟和縣域經濟“4個比重”,推進“四化同步”(即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同步小康”目標,努力在深化資源市場化、公共資源交易模式、統籌城鄉發展、深化生態文明建設、國有企業、財稅金融、教育領域、行政管理、開放型經濟體制機制改革等重要領域取得新進展。第三,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基本原則,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以最低的資源消耗、最小的環境代價換取最大的經濟效益。抓緊高標準編制《創建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城市規劃》,主動與國家發改委等相關部門匯報銜接,力爭把“創建規劃”上升為國家戰略來推動實施。加快盤北、路喜、盤南、董地等園區煤、電(焦、氣)化示范基地建設,建設水城發耳煤基液體燃料項目一期工程。支持企業發展煤矸石綜合利用、煤層氣開發利用和瓦斯發電。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加快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節能環保、高端制造、安全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成為重要支柱產業,扶持一批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加快發展以電子商務、信息服務、研發設計、動漫、文化創意為主的生產性服務業,優化發展家政服務、康體休閑、社區服務等生活性服務業,豐富產業業態,填補產業空白。
3.2加強再生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實現循環經濟增長的新突破
大力發展再生資源產業是當今全球面臨資源日益枯竭、資源供應日益緊張所采取的行動,并成為世界范圍內發展綠色經濟的至高點。六盤水市在此方面也做了一定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開發和利用的力度仍不夠大,利用率低,經濟效益不明顯。之所以出現上述情況,有兩個重要的原因:一是資金投入偏少;二是技術手段落后。要改變目前的現狀,必須做好如下工作。首先,政府應加大對再生資源產業支持的力度。產業的發展特別是新興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引導和支持。因此,政府應加大宣傳力度,使再生資源產業化思想深入人心。同時,政府應根據發展的需要,制定出新的、有利于再生資源產業發展的新政策,并在資金方面加大投入的力度。第二,注意科學技術的引入。鄧小平同志曾經說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再生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也必須借助科學技術。而企業要獲得新的科學技術,可以與高校、科研機構聯合,借助高校、科研部門的智力資源,提升產業的科技含量。同時,也借助其人才資源,為企業培養再生資源產業所需要的技術人才。第三,應重視對再生資源開發和利用的企業的生產情況進行適時評估。通過評估,總結出成功的經驗,找出存在的問題,并即時處理。從而推動再生產資源產業朝著健康的道路向前發展。
3.3強化生態引領工程,邁向可持續發展
堅守生態保護底線,妥善處理加快發展與保護生態的關系,全面開展“治水、治氣、治渣、環境監督管理能力建設與法制保障”四大行動,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扎實推進污水處理系統、垃圾收運系統、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系統和水城河治理等工程的改造。強化環保執法,嚴厲查處、打擊環保違法行為。突出沿河、沿路、沿庫、沿園、沿寨生態建設“五個優先”,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和管理,落實地質環境整治和礦山生態恢復治理。在此基礎上,打造綠色生態產業,并邁向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作者:王紹文 張高峰 單位:貴州財經大學 六盤水市市委辦公室
- 上一篇:汽車站競聘上崗實施方案
- 下一篇:企業可持續發展論文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