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益審計內容方法初探論文

時間:2022-03-31 03:02:00

導語:效益審計內容方法初探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效益審計內容方法初探論文

決策是領導干部工作的主要內容和主要方式。黨的十六大指出:“正確決策是各項工作成功的重要前提”。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決策的失誤是最大的失誤。在我國,各級政府和行政機關行使著很大的權力,掌握著眾多的資源,決策稍有不慎,就可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特別是在當前各級政府面臨經濟社會發展任務十分繁重的情況下,是否把決策納入法治化、制度化的軌道,建立健全科學民主的決策機制,確保決策的正確性,并產生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便成為檢驗各級領導干部執政水平的一項重要標志。本文就我國行政體制中承上啟下的縣(市)區域領導干部經濟決策中的效益性審計內容方法作一初步探討。

一、什么是經濟決策中的效益審計

伴隨著公共財政體制的建立和政府職能的轉變,公共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日益受到社會關注。而領導干部對公共財政資金享有支配權和決定權,因此,對領導干部經濟決策中的效益性進行審計,是效益審計的核心內容。

什么是經濟決策?經濟決策是人們為實現一定的經濟目標,而從達到目標的若干個可行性方案中選擇一個最優方案的決定和行動的過程。

經濟決策中的效益審計是指審計機關在對被審計經濟決策事項真實性與合規性審計的基礎上,運用有關技術方法對經濟決策事項過程及其結果的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進行檢查評價的審計行為。

經濟決策中的效益審計目標是以揭露經濟決策失誤、決策無效益或效益低下造成的嚴重損失浪費和國有資產流失為重點,促進提高財政資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維護國有資產安全。

二、經濟決策中的效益審計內容

包含五個方面:決策機制的健全性;決策內容的正確性;決策程序的科學性;決策實施的有效性;決策對象的效益性。

1、決策機制的健全性。決策機制是關于決策制定的基本工作規則和制度。決策機制關系決策質量、決策效率、決策效益、決策方向等重大問題。建立良好的決策機制,可以減少決策成本,提高決策效率。因此,決策機制是否完善是關鍵。具體內容包括:建立重大決策的規則和程序;建立公眾參與、專家論證和咨詢制度;建立決策評價和責任追究制度三部分。

是否建立決策的規則和程序,是合理配置權力,實現決策科學化、民主化的前提。在政府內部,是否明確政府組成集體、行政首長的決策權力,規定哪些問題必須集體討論決定,哪些問題實行分工決策,并嚴格執行,既防止重大問題個人說了算和行政首長搞“一言堂”,又防止議而不決,降低效率。

是否建立公眾參與、專家論證和咨詢制度。領導干部在決策前,是否充分聽取專家學者的意見,并將專家提供的信息咨詢作為決策的重要依據;是否建立廣泛的公眾參與制度,對社會涉及面廣、與人民群眾利益密切的決策事項向社會公布。

是否建立決策評價和責任追究制度。決策的制訂者是否建立相應的決策評價機制,規定決策評價的標準和程序;是否對決策的執行情況進行跟蹤反饋,并適時調整和完善有關決策;是否加強對決策活動的監督,并按照“誰決策、誰負責”的原則,建立決策責任追究制度。

2、決策內容的正確性。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決策的指導思想是否正確。是否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節約型社會貫徹到決策的方方面面;是否把保護先進生產力、淘汰落后生產力、促進生產力發展作為決策的根本宗旨;是否把決策效益的最大化、決策效率的最高化、決策成本的最小化作為決策要實現的目標。

二是決策是否實事求是,符合客觀實際。決策者是否違背辯證唯物主義原理,以主觀代替客觀,脫離實際,超越自身條件的追求高速度、發展大項目,甚至在市場、資金、資源、人才都不具備的情況下搞無米之炊;是否趕時髦、照搬照抄造成大量的重復建設,導致地方與地方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相互爭奪市場和資源,造成生產要素的嚴重浪費。

三是決策是否符合政策和法律。任何決策都必須與國家的大政方針相吻合,必須在法律的原則范圍內進行,嚴格遵循法律的制約和規范,必須堅持法律保留和法律優先的基本原則,超越法律規定、違背法律的決策是無效的。有的領導者由于非法決策,造成了環境污染、濫占耕地、濫收費用等違法違紀的嚴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