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益管理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3 10:26: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效益管理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論文摘要:土地整理的綜合效益分析是土地整理理論及實踐研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土地整理項目規劃方案比選的主要依據,而且對土地整理實踐活動的順利進行起重要的指導作用。根據研究區的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以及土地利用狀況,對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進行了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及經濟效益分析。
論文關鍵詞:土地整理項目;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經濟效益
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圍內,按照土地利用計劃及其總體規劃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調整土地利用和社會經濟管理,改善土地利用結構,科學規劃、合理布局,以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率和產出率,增加可利用土地數量,確保社會、生態和經濟三大效益的協調發展。通過土地整理可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提高耕地質量,實現耕地數量和質量兩方面的綜合提高嘲,進而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可以有效緩解人地矛盾,保證土地資源總量的動態平衡和可持續利用,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資源的需求。
本研究以聞喜縣為例,對其土地整理項目的社會、生態及經濟效益進行了分析研究。
1項目區基本情況
項目區位于聞喜縣境內,區內總人口7995人,其中農業人口7195人;區內現有耕地面積1544.86hm,居民收入以農業為主,人均純收入1770元。項目整理建設規模1674.63hm,總投資3170.27萬元。
項目區土地屬區內的幾個行政村集體所有,由當地村民承包經營使用。區內土地資源豐富,交通便利,但其農業基礎設施老化、水利工程嚴重不配套,致使農業生產發展不穩定,糧食單產低,農民純收入較低、增收緩慢,這種情況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當地農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與農村社會的穩定。
2土地利用現狀
項目區總面積為1817.19hm,其中不動工面積為142.56hm,主要包括宅基地125.55hm,工礦企業7.41hm,林地3.41hm,園地6.19hm2;整理面積為1674.63hm,它主要包括耕地1544.86hm(占整理面積的92.25%,其中基本農田1470.96hm),農村道路占地35.96hmz(占整理面積的2.15%),農田水利用地9.42hm(占整理面積的0.56%),荒草地84.39hm(占整理面積的5.04%)。
3土地整理項目綜合效益分析
3.1社會效益分析
土地整理的社會效益是指土地整理實施后,對社會環境系統的影響及其產生的宏觀社會效應,即從社會的角度出發,土地整理為實現社會發展目標(如增加農民就業機會、縮小城鄉差別等)所作出的貢獻與影響的程度。
3.1.1從土地整理資金的來源、流向和整理后土地利用的經營、管理和組織要求來看,土地整理本身就是縮小城鄉差別、促進全社會經濟文化共同發展的一個重要手段。農用土地整理最大的受益者是項目區的廣大農民,因此得到了他們的大力擁護和支持;同時,土地整理還是政府部門為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的一項民心工程,是支農工作的一種具體體現。該項目完成后項目區可新增耕地63.83hm,使當地人地緊張的矛盾得到有效緩解,同時也確保了當地耕地總量動態平衡的實現。
3.1.2通過土地整理,為農業實現機械化、生物化、集約化、智能化生產等奠定了基礎;同時對于提高農民的種田積極性、轉變當地人的傳統觀念,引進和采用先進的農業技術,并運用現代農業經營管理方式建設新農村,進而推動農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3.1.3通過土地整理,可提高農業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同時農田的基礎設施水平將會大大提高,基礎設施的完善,使農作物收成得到保障,農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3.1.4通過土地整理,可改善農業生產、生活條件,項目區內溝壑崗地、沙灘地將得到平整,農田道路、灌溉、電力設施和環境景觀工程將全部配套,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農業生產效率。
3.1.5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會有不少農村剩余勞動力投身其中,從而增加了當地農民的就業機會,減少勞動力的盲目外流。同時,通過土地整理,農民群眾的生態意識、科學種田水平都將大大提高,人與自然的關系也會變得更加和諧,這有利于農村社會的長期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3.2生態效益分析
土地整理的生態效益是指土地整理行為主體進行的活動影響了自然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從而使得自然生態系統對人類的生產和生活產生直接或間接的生態效應。
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將農田水利配套設施建設、土地平整及田間建設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通過水利灌溉、田間道路建設以及土地平整和土壤改良等工程措施,建起“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網、林成行、村集中”的現代高效生態農業園區,明顯地改善了項目區的整體生態環境。
3.2.2通過土地整理,零亂破碎無序的田塊被改
為規整的田塊,提高了土地集約化利用水平;建成了系統、完善的農田排灌系統,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率和灌溉、防洪能力;改善了高低不平、彎彎曲曲的農村路況,建成了便于機械化作業和人行管理的道路網;降低了區內地表坡度,加之建立了防護林網系統,提高了林木覆蓋率,有效地減少了水土流失,而且對促進項目區生態平衡也起到積極作用。
3.3經濟效益分析
土地整理的經濟效益是指投資主體通過對需要整理的土地進行資金、勞動、技術和管理等投人后所獲得的經濟收益同。它主要通過對土地整理的投入、產出進行分析。經濟效益分析常用的方法有:靜態分析法、動態分析法和敏感性分析法等。本研究主要采用靜態分析法對聞喜縣土地整理項目的經濟效益進行快速、簡便的分析。
3.3.1新增耕地的經濟效益通過土地整理,項目區可新增耕地51.06hm,全部按當地的種植模式“冬小麥一夏玉米”種植。按每公頃生產小麥6.75t、玉米7.50t,小麥產值1500元/t、玉米產值1200元/t計算,扣除所需農業生產成本65.86萬元,項目區新增耕地年增加收益31.79萬元。
3.3.2改造中低產田的經濟效益土地整理后,項目區耕地質量可得到明顯改善,將改善耕地面積1544.86hm。以種植小麥、玉米為例,種植面積1235.89hm,每公頃玉米的產量要比整理前增加3.75t,小麥的產量要比整理前增加2.94t,以玉米產值1200元/t,小麥產值1500元/t計算,總產值分別增加556.15萬,545.03萬元,扣除增加的生產總成本852.76萬元,改造中低產田年增加收益248.42萬元。
3.3.3項目區土地總收益項目區土地總收益包括新增耕地的經濟效益和改造中低產田的經濟效益兩部分。工程完成后,項目區兩項合計每年可增加收益280.21萬元(不含不可預見的冰雹、風災、冷害和嚴重蟲災等自然災害)。
4小結
本研究對聞喜縣土地整理項目的社會效益及生態效益分析,主要采用了定性分析法,分析得出,土地整理項目實施后有利于增加農民收入,縮小城鄉差別,緩解人地矛盾;有利于確保當地耕地總量的動態平衡,維護農村地區的社會穩定;有利于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并最終建立起“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網、林成行、村集中”的現代高效生態農業園區。
篇2
(一)員工管理意識淡薄。很多企業中只有少數幾個管理人員負責設備管理,缺乏全員參與和科學管理;設備管理也只停留在設備能夠運轉就行,缺乏整體管理的思想,缺少預防性的維護和保養,都是等到出現不能使用的故障才進行維修。
(二)專業人才欠缺,設備運行效率較低。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很多企業都引進了高精尖的先進設備,但是先進設備要求更高技能的操作和維修人員,也需要具有更高綜合素質的設備管理人員。但是很多企業光引進設備沒有引進人員,員工綜合素養總體較差,知識結構不夠完整,無法滿足先進生產設備使用和管理的需要。
(三)管理人員缺乏經營理念。很多企業的設備管理人員思想傳統,缺乏經營理念,往往在設備進行維護或保養時,考慮問題不全面,短期行為較嚴重。例如,閑置不使用的設備不及時上報,也不維修保養,新購置設備在選型時考慮不充分,與企業的長遠發展明顯不符,直接導致資源的浪費資產的閑置,設備維護保養不到位,備品備件庫存不合理等。
(四)管理機制的空白和缺失。很多企業設備管理沒有任何制度可依,有些企業雖然制定了各種管理制度,如《設備管理制度》、《設備檢修制度》、《設備維護保養制度》等,但是根本沒有按照規定實施,只是一些應付檢查的空頭文件或者造假的記錄。
(五)設備管理模式缺乏創新。很多企業的設備管理工作都很膚淺,管理目標形式、管理方法單一,多要求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轉,不包括對資產進行有效管理,將設備管理只當成生產保障工作,沒有起到產生經濟效益的作用。
二、建立科學的設備管理模式
(一)制定設備運行管理的內容。根據企業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從設備的選型、采購、安裝、使用、維護、處置等工作入手,重新制定管理要求,包括合理選用先進設備、安全規范使用設備、定期維護保養設備,根據需要有計劃地進行設備改造革新,建立巡視保養、維修、登記驗收、處置以及零配件管理等制度,建立科學的設備檔案,制定全面的設備故障排查預案。企業還應該積極探索現代化的設備管理新模式,提高全體員工的經營意識,全面提升設備使用人員和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
(二)熟悉了解設備各項性能,確定最佳的設備運行方案。設備使用前應詳細閱讀使用說明書,對設備的規格型號、系統參數、操作規程、常見故障的原因分析及排除方法,以及設備電氣原理圖、接線圖和易損部件的零件圖等充分了解后,設備使用人員方可操作設備。設備管理人員也應對上述內容學習了解并熟悉,對關鍵易損部件,要組織專業人員及時進行測繪、留檔和加工,做好備件。
(三)加強對備品備件的管理控制。設備使用和維護部門應定期上報備品備件的需求計劃,防止因備件缺失影響設備及時維修和保障正常生產,不方便采購的國外備件,應優先考慮用國內備件進行替代,無法替代時應及時組織技術人員進行測繪、加工。在保障正常生產的基礎上,盡可能減少備品備件的庫存量,最大限度減少資金的占用,爭取做到管理有制度、需求有計劃、庫存量合理,不斷規范備品備件的管理工作。
(四)加強對員工的技能培訓工作。每年不定期對員工進行各項專業技術培訓,不斷提高設備使用人員的操作技術水平和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通過培訓考試合格后持證上崗的方式,以及合理的考核制度,來增加員工的工作責任感和積極性。同時,還可以定期組織相關人員到行業領頭企業進行業務學習,或者請專業講師來企業進行培訓,通過面對面交流、互動學習和團隊協作等方式,在企業內營造出良好的員工學習氛圍。
三、設備管理體系的創新
(一)明確生產與設備維護的相互關系
企業的目的是創造經濟效益,所以企業的一切活動都應該以企業的經濟效益為宗旨,以提高企業產品的市場綜合競爭力為根本出發點,企業的設備管理、設備維護和設備使用必須以企業的經濟利益為中心,各項工作都應服務于產品生產,同時,設備管理和設備維護是保障正常生產的基礎,所以生產部門在進行工作安排時,應當給設備維護工作提供人員和時間上的保障,以求最大限度的提高設備的預知性維修。預知性維修是通過對設備進行狀態進行實時監測,對監測結果進行分析處理的基礎上,決定設備是否需要停機維修的一種方式。依據設備的實際狀況,通過科學合理的安排檢修工作,以最少的資源消耗保持設備的安全、經濟、可靠的運行能力。在設備使用過程,加強對設備進行巡檢,根據企業的不同生產特點,將設備巡檢與日常檢修及保養工作結合起來,對容易發生故障和曾經發生過故障的部位作為巡檢的重點。
(二)建立健全設備維護體系
根據設備的不同工況、使用要求和生產作業情況,成立相應的設備維修班組,如鉗工組、電工組,制定部門和崗位職責明確各自的工作職責和考核項目,使專業技術人員能夠最大限度的發揮他們的專業特長和工作積極性。有的企業可以根據不同的生產情況實施工作區域責任制,常白班維修班組負責所有生產區域的設備維修、百分之八十的設備保養和檢修工作,常白班和中班夜班跟班維修組人員采取輪換制,以提高維修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三)建立激勵和競爭機制,提高設備管理與維護人員工作積極性
設備管理工作對技術水平和管理知識都有一定的要求,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生產設備自動化水平的不斷提高,設備管理人員與維修人員不斷滿足于已有的知識和技能,必須不斷學習新的專業知識和管理技能。企業在設備管理工作中,應當建立有效的激勵、競爭和約束機制,對表現突出、進步快的人員給予一定的正激勵,樹先進立榜樣。通過激勵,不斷提高設備管理人員的綜合技術能力,形成企業的技術核心層,同時在維修隊伍中加強技師的培養,打造出一支以技師為骨干的維修隊伍,全面提高企業的整體維修技術水平。
四、結語
篇3
關鍵詞:餐飲老字號名牌戰略理論發展對策
我國以獨特的民族性、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精湛的烹飪藝術聞名于世,號稱“餐飲王國”。5000多年的悠久歷史不僅形成了飲食品種、風味的多樣性和豐富性,而且在不同的地區產生了許多餐飲中華老字號。然而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大量的老字號餐飲企業由于多方面原因紛紛淹沒于市場大潮,其前景不容樂觀。在現代市場經濟中,餐飲老字號厚重的文化積淀賦予其超越經濟價值的份量和深度,是經濟價值和文化價值的統一體。保護餐飲老字號、發展餐飲老字號不僅是解決餐飲企業生存與發展,振興中國餐飲業的關鍵,更是弘揚中華飲食文化的要務。
餐飲老字號與名牌戰略
餐飲老字號
中華老字號是一個約定俗成的概念,是我國商業特有的稱謂,通常是指:有多年成功的經營經歷,在一定區域內有良好聲譽的商號。餐飲老字號企業作為老字號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征優勢主要表現在:產品優勢,餐飲老字號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特色的菜品、優質的服務;品牌優勢,餐飲老字號經過幾十年基至幾百年的發展,形成豐富的文化內涵、良好的信譽、較高的知名度、穩固的忠誠度。
名牌戰略相關概念
名牌是知名品牌,是經過企業長期的品牌經營形成的具有高知名度、高市場占有率和高市場信譽,從而具有較高無形資產和高附加值的產品。名牌戰略就是指企業為了提高市場競爭力和經濟效益,而對名牌的創立和發展所進行的周密策劃、設計及其落實過程,即通過品牌經營,使其名牌持續發展的過程。
餐飲老字號的名牌戰略
基于名牌戰略相關概念,分析餐飲老字號企業,我們發現,餐飲老字號企業都曾經在其特定的歷史時期躋身于名牌之列。大多數老字號企業的沉寂與衰敗根結在于其無視名牌的動態性,將名牌的產生理解為一勞永逸的終極追求。因此,突破我們的餐飲老字號現實的發展瓶頸,最關鍵的工作就是品牌管理。
老字號品牌管理的法則和模式
餐飲老字號品牌管理的法則
餐飲老字號企業價值法則主要有三種,每一個老字號企業都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選擇適合發展需求的一種或幾種價值法則來強化品牌、造就名牌。最優化的管理。遵循這一法則的餐飲老字號企業追求的是最優化的管理和運營,它提供上等好的餐飲產品和服務并以最低的價格和最方便的手段和顧客見面。最優化的產品。遵循這一法則的餐飲老字號企業立足餐飲消費需求層次的不斷升級,不斷地為顧客提供最好的餐飲產品,來滿足顧客對產品不斷變化的需求。親密的客戶關系。遵循這一法則的老字號企業根據自身有限的資源優勢,把精力放在滿足特定顧客的餐飲需求上,并和他們建立長期、穩定的關系。
餐飲老字號品牌管理的模式
餐飲老字號企業還應根據不同的價值法則積極探索可行的品牌管理模式。總體來說,有兩種模式:一是從實體經營逐步向虛擬經營發展;二是實施品牌關系管理,提升和管理顧客資產。即企業通過加強品牌與顧客之間的交流與關系,增加顧客的參與感,滿足其個性化需求。
餐飲老字號的發展途徑與方法
名牌是一個有效性的、體現時代特征與市場狀況有著互動作用的概念,實行科學的名牌發展戰略,發展老字號品牌是一項系統工程,應從下列具體方面入手:
餐飲老字號的傳統繼承
餐飲老字號凝結著民族精神、歷史文化和地理屬性,是一種獨特的標識。老字號餐飲企業要注意自身優秀文化的積累,通過優良傳統的繼承,把企業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連接起來,建立維系老字號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不斷強化餐飲老字號的號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從而將餐飲老字號推向前進。
同時,繼承優良傳統也是餐飲老字號維持自身獨特形象的強有力保證。在餐飲消費需求多樣化、個性化的今天,任何一般的、空泛的餐飲企業文化都是不能持久的,也是缺乏生命力的,個性是餐飲企業的生命。餐飲老字號應該契合時代背景,把握市場脈搏,以深厚的文化提高產品的親合力,增添產品的附加值,形成豐富多彩的差異化競爭優勢。
餐飲老字號的開拓創新
雖說“百年老店”意味著繼承,但更需要發展。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當然也是老字號發展的不竭動力和源泉。它源于傳統高于傳統,而又不離其中,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發展才是最好的繼承。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餐飲老字號的創新就是企業在經營中恪守古訓、信守商業道德的同時,實行觀念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產品創新。
老字號創新的先導—觀念創新在餐飲老字號各種創新中,觀念創新起著重要的先導作用,沒有觀念創新,就不會有其他創新;同時,觀念創新也滲透于其他創新中,貫穿著其他創新活動的全過程。其關鍵在于解放思想,隨著客觀實際的發展變化而不斷更新企業的經營管理觀念。如品牌意識、營銷意識、創新意識、人才意識等。
老字號創新的前提——制度創新在觀念創新的同時,老字號還要在制度創新上創造一種全新的格局,使管理創新、產品創新等環節得以有效地進行。餐飲老字號制度創新主要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通過產權制度、經營制度和管理制度的綜合創新,使企業的各種要素合理配置,以求發揮最大的效能。
企業創新的保障——管理創新無論是觀念創新,還是制度創新,都需要經過企業管理職能來綜合統籌和指導協調。因此,管理創新是企業創新的保障。老字號餐飲企業的管理創新實質上就是克服經驗式管理模式的束縛,引進現代化管理方法,實行企業的制度化、科學化運行。
老字號創新的核心——產品創新觀念創新、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等都是以產品創新為載體進入市場的,因此,老字號創新的最終落腳點是產品創新。餐飲老字號產品創新主要從三方面入手:對于傳統產品,要正確判斷其所處的生命周期階段,從而根據市場需求,采取多種手段進行改進、革新;對于極具市場潛力的產品,要保證質量、不斷完善;對于代表未來發展趨勢的產品,積極研發、引導消費。
餐飲老字號的品牌保護
針對目前老字號發展普遍面臨的困境及相關保護機制的欠缺,餐飲老字號的保護應在兩個層面運作:政府及餐飲老字號主體本身,即“品牌保護”不但要有“法律保護”、“政策支持”,而且包括“經營保護”和“自我保護”,二者缺一不可。
政府的支持與保護從國家和整個社會的角度看,餐飲老字號的發展不是一個企業就能辦到的事情,而需要全社會的關注與支持。因此,政府應當具體從六個方面入手:
研究制訂促進老字號發展的條例,包括明確促進扶持老字號發展的指導思想、政策、思路;各級工商執法部門應當把老字號列入知識產權保護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要對假冒者予以打擊,保護老字號的市場信譽和品牌形象;對老字號在土地使用和稅收上給予支持,企業在擴大規模或者搬遷需要占用土地時政府部門應當予以考慮;對于老字號的出口貿易,稅收部門可以給予一定的稅收優惠;建立老字號發展基金,為老字號的發展和壯大提供資金支持,包括優惠貸款或貼息貸款;支持成立老字號企業協會,通過協會建立起老字號企業和政府,老字號企業之間溝通和交流的橋梁和紐帶;建立為老字號服務的信息支持體系。建立老字號企業的專業網站,擴大交流服務,通過信息平臺實現企業的信息化管理。
老字號自我保護外部的環境固然很重要,但餐飲老字號企業的生存發展問題的關鍵仍在于其自身經營管理的內功與自我保護意識。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鞏固產品基礎:對品牌的保護首先來源于品牌的載體——產品,在維持傳統產品優勢的基礎上,不斷進行產品創新,延伸企業產品內涵,保證產品的旺盛發展,全面滿足不斷變化、提升的餐飲消費需求。
強化商標法律意識:利用法律武器,拉大保護網,申請注冊聯合、防御商標,即采取“一個商標正面出戰,多個商標側面掩護”的協同保護方式,跟商標仿冒現象作堅決的斗爭。同時,還應該注意中華老字號餐飲品牌被國外餐飲企業搶注的問題。
穩健發展:切勿急功近利,輕易許可不符合有關條件的其他企業或聯營單位使用自己的老字號商標,更不能在合資過程中,放棄自己的商標,否則就等于丟掉了自己苦心經營的品牌資產、丟掉了市場。
重視危機管理:以危機防范為根本,企業在處理危機時,要做到“謙虛自責、堅持原則”。只有這樣才能使企業控制事態發展,轉“危”為“機”,重新樹立品牌的良好形象。
餐飲老字號的品牌提升
餐飲老字號的品牌宣傳長期以來,老字號主要憑借口頭傳播建立聲譽。然而,這種口頭的傳播方式限制了品牌傳播的速度和廣度,造成了消費者對老字號品牌的淡忘,甚至遺忘。因此,餐飲老字號必須改變固有的宣傳模式和傳播觀念,確立品牌個性,采取商業性與非商業性宣傳手段相結合,綜合利用平面的、立體的和網絡等多種媒介,向人們充分傳遞品牌信息,加強與消費者之間的溝通,不斷在消費者心目中強化其品牌形象。
餐飲老字號的品牌擴張老字號餐飲應該摒棄舊體制下小作坊式的傳統生產方式,改變古老經營格局,利用現有品牌穩步擴大經營范圍,以服務于更廣闊的市場,以規模尋求品牌發展。一是應立足于國內市場,實施本土化戰略,把品牌從地區、省內做到全國;二是我國加人WTO之后,老字號企業應該主動走出國門,開拓一番新天地,以國際化經營推動品牌擴張。
我們相信,以餐飲老字號巨大無形資產為切入口,堅持在傳承中發展,是打造餐飲老字號品牌發展的不竭動力;餐飲老字號品牌的“雙重保護”,杜絕品牌資產受到侵害;實施靈活有效的宣傳組合,擴大品牌的影響力;追求規模經營,提高品牌競爭力,必然會推動我國餐飲老字號企業的大發展,帶來整體餐飲經濟的振興與繁榮。
參考文獻:
1.楊銘鐸,周游,周福仁.餐飲企業名牌戰略研究[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2002
2.繼焦,帥建淮.成功的品牌管理.北京:中國物價出版社,2002
3.楊銘鐸.“老字號”應穿新鞋,走創新路.商業研究,2000
4.楊銘鐸.論餐飲客戶關系管理模式.商業研究,2004
5.冷志明.“中華老字號”品牌發展滯后原因及其對策研究.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
篇4
1通過企業安全管理有效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
在企業經營過程中,要想得到長久的發展就要重視安全管理工作,如果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出現安全事故,相關管理部門就要對企業進行停業整頓,這對企業的經營和發展都會產生巨大損害,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另外,在施工過程中如果出現安全事故造成人員傷亡,企業還需要進行賠償,這就會對企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也會影響企業的信譽和社會形象。所以,企業要想得到長久的發展就必須要對安全管理工作有足夠的重視,通過有效管理減少或杜絕安全事故,維護企業經濟效益,保護企業社會聲譽,為社會和諧穩定發展貢獻力量。
2通過企業安全管理可以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
通過實施合理的安全管理方式企業事故發生數量和概率都會大幅下降,這就大大提升了企業的綜合競爭能力,在投標過程中中標的可能性也會提高。另外,安全的企業經營環境也可以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能夠進一步提高企業生產力,不僅可以降低企業經濟損失,還可以有效提高企業利潤。這就可以從根源上提高企業競爭能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過程中使企業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得到更大的提高。所以,企業安全管理對于企業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必須要受到足夠的重視。
3合理的安全管理可以為企業創建良好的社會環境
在企業管理過程中不能忽視企業安全問題,這也是所有企業都應該重點關注的。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需要為自己構建一個安全良好的社會環境,如果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安全事故頻發,其社會環境就會變得復雜多變,這就嚴重影響了企業經營的決策和分析,不利于企業正常發展。所以企業必須要通過加強安全管理來保障企業經營的安全性,防止人員傷亡,降低不必要的經濟損失,這樣才能夠為企業構建一個良好穩定的社會環境,使企業能夠順利發展下去。
二當前企業安全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目前我國大部分企業對于安全管理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在管理過程中存在各種各樣的缺陷,使得安全管理效率極低,影響企業安全性,不利于企業進一步穩步發展。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管理者的安全生產意識較低,尚未建立起安全管理的經營理念
在實際經營過程中,很多企業的管理者對安全生產并沒有足夠的認識,覺得這一管理是可有可無的,所以并沒有針對這一問題給予足夠的重視。一些企業為了降低成本就加緊時間縮短工期,犧牲了經營的安全性,造成人員傷害,使企業承擔了巨大的損失。另外,雖然有一些企業開始注重安全管理問題,但是對這一問題的認識仍然比較局限,管理人員缺乏基本的管理理念,只有在事故出現時才實施相關的管理手段,并沒有將事故扼殺在搖籃之中,不能真正發揮安全管理的實際意義,使得安全管理工作成為空談,缺乏真正有效的內容。
2企業員工素質整體較差,不注重安全問題
除了領導以外,在安全管理過程中企業員工也扮演著重要角色,近幾年隨著農民工數量的不斷增多,在各個企業都有很多員工是來自于農村地區的,但是這些人自身知識文化水平較低,在生產過程中不具有應有的安全意識和安全生產技能。而企業在招聘這些員工之后又不重視安全管理培訓,使得員工不能夠全面了解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所面對的安全隱患,常常出現違規操作,造成嚴重的安全事故。這也是造成企業經營安全問題的重要影響因素,員工安全意識的缺失和素質低能夠導致各種安全事故,使企業和員工自身都受到極大創傷。
3尚未建立完善的企業安全管理制度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必須要重視企業經濟效益,不斷提高企業競爭能力,所以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會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用于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但是對于安全管理問題卻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也沒有針對這一問題構建完善的體制,使得企業安全管理工作得不到制度保障,不能有效實施。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管理制度、激勵制度和監督機制。
三企業安全管理過程中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
1構建以人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
在企業安全管理過程中,企業經營管理者必須要發揮其作用,構建以人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在經營和生產過程中要將安全問題放到第一重要的位置,提高企業管理力度,在企業經營的各個環節中都落實安全管理理念。另外,管理者在經營時不能僅僅重視經濟效益而隨意縮短工期,必須在科學規劃的前提下保證生產安全,針對這一問題相關管理部門必須要提高其監督力度,將安全意識傳遞到每一個員工心里,使員工真正意識到安全生產對于其自身和企業的重要意義,轉變傳統的形式上的安全管理,將安全管理工作落實。
2提高企業員工的整體素質,增強安全意識
企業在招聘員工時,要嚴格選拔程序,較多地選擇那些知識素質和技能水平較高的員工。在招聘后一定要對員工進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術培訓,加大安全培訓力度,加強對安全培訓教育的支出,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員工的整體素質,使得企業員工掌握必要的安全技術知識和安全技能,增強安全意識,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3企業要不斷完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
企業要完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將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到企業涉及的所有相關人員。從企業的最高層到最底層,從橫向到縱向進行安全生產的層層落實,進而為安全生產創造良好條件。同時,還要不斷完善企業的安全生產相關法律、標準和規范,嚴格按照安全規范的規定進行生產,嚴格安全檢查制度和考核制度,做到安全第一。
四結語
篇5
供電企業一般都是國有企業,是為所管轄區域的工業、企業、事業單位,及公民住宅區等提供電力供給的公益機構,電力能源對于地區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縣級電力企業就是為所管轄的縣區提供電力能源供給,并在縣域經濟發展過程中起著關鍵性作用。所以說,電力企業所提供的電力產品不只是商品,更是一種公益性產品,直接影響著區域的發展。這樣的特性使得電力企業財務管理工作將面臨著多元化的價值取向,這就是財務管理工作所面臨的挑戰。
1.1資金預算面臨的挑戰
電力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開展可能面臨諸多問題,其中資金問題是最大的問題,而資金預算面臨的挑戰是首要發生的,資金預算階段即“五大”中的大規劃階段。在進行電力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如果設施建設不完善,或使用劣質的設備導致必須更新設備時,都會導致資金預算不足問題,這將直接影響著資金預算的準確性。另外,還存在一些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等工作的開展,導致一些財務資金用于此類建設過程,資金預算發生變更,這些也可能抑制經濟效益目標的實現。
1.2資金使用面臨的挑戰
資金使用主要用于生產階段,即“五大”中的大建設、大運行、大檢修之中。資金使用過程面臨的財務管理問題主要是使用的資金是否在預算范圍內,是否能有效果控制成本,如果不能將費用控制在成本范圍內,就需要追加預算資金,嚴重時帶來財務管理風險。
1.3資金回籠面臨的挑戰
資金回籠階段主要靠銷售收回資金,即“五大”中的大營銷階段。從理論上來說,商品銷售的同時即應該獲得銷售資金,商品與資金形成等價交換,但實際上,縣級供電企業一般都是先售電后收費,這樣就造成部分電費難回收,再加上一些政府政策的強制要求,都影響著資金回籠效率。由于以上三方面資金問題面臨的挑戰,給縣級供電企業的財務管理提出了具體要求。
2“三集五大”體系下應對挑戰的原則
2.1微觀經濟效益原則
微觀經濟效益是指企業內部的經濟效益,就是指按照“三集五大”體系的管理模式,通過企業財務管理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企業財務管理對企業經濟效益的影響重點主要體現在資金預算和資金使用的過程,在財務管理工作中,資金預算要結合實際,并體現持續改進,資金使用過程要嚴格管控,盡量避免超出預算的費用發生。縣級供電企業的財務部門要盡量將人力、物力資源向資金預算和資金使用這兩方面過程集中,盡量保證做到科學預算交、有效監管,以實現企業財務管理集約化的管理目標。
2.2中觀經濟效益原則
中觀經濟效益是將縣域經濟發展作為整體來看待的。首先,企業的經濟效益目標和社會整體的經濟效益目標實現并不存在對立關系,而是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社會經濟的進步發展能夠帶動企業經濟效益提升,同時,企業經濟效益提高,自然也給社會經濟效益提高貢獻一部分力量。因此,對于縣級供電企業要勇于將支持縣域經濟發展作為企業奮斗的目標,這就要求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開展不能死板,要靈活,即做到剛性管理,又做到彈性適應政府決策。以上兩大原則,確定了縣級供電企業的財務管理方向。
3建立在體系基礎上的管理模式
構建任何體系模式的構建與實行都離不開人的因素,“三集五大”體系的貫徹執行也同樣要重視人員的管理,對人的管理一方面是提高人員的意識,加強思想教育,一方面要建立一系列管理制度,督促人員嚴格執行。
3.1建立基金預算的黨員監管機制
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內容便包括在經濟上的廉潔自律,這是專項工作建設的重點。面對具體的資金預算而言,需要發揮財務、業務等部門黨員干部的監督作用。促使黨員干部組成涉及資金預結算、使用等環節的監督小組.在黨風廉政建設的高壓態勢下,提升電力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在使用中的效益性。這樣也有利于促進企業員工自律思想意識的養成。
3.2建立全過程的基金管控機制
供電企業資金有效管控從合同簽訂開始,財務管理部門應建立,以“工程項目”為單元的資金管控機制,將全過程資金管控活動細分到具體的工程項目上,采取專人負責的方式來進行。這樣一來,就能將資金的常規管控辦法與供電企業的工作特征相結合。
3.3建立資金使用效益的評價機制
為了有效控制資金使用,盡量減少超預算使用的情況發生,供電企業的財務主管部門要建立資金使用效益的評價機制,評價機制的設計要注重事前分析和事中權變管理。事前分析需要使用一些資金貼現計算的公式、模型等作為分析工具;事中的權變管理,主要是指根據企業運營過程中的風險,合理分配資金,確保資金使用即滿足要求,又降低超支風險。
4結束語
篇6
1.重視醫學院檔案管理工作,完善各類檔案
檔案管理工作的健全,是實際操作中,最有效的辦法是自上而下推動檔案管理的建設,首先是意識上的轉變,學校內部的管理層要重視此項工作,做好預算,引導和宣傳檔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進而激發社會對此項工作的重視,畢竟檔案價值的利用有利于社會醫學建設。因此,學校各級負責人認真對待檔案管理工作,在預算計劃下,加強必要的投入,增強責任心,能夠建立檔案體系,并利用檔案價值提高學校的培養人才的效率。政府和企業加強與學校的合作,通過共同建設和相互利用醫學檔案價值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成果的運用效果,相互合作促進檔案管理的工作。
2.建立專門管理機構,培養專業人才
檔案管理工作需要有較強的責任心和認識提高,在此基礎上,需要醫學院校付出實際行動,首先需要建立檔案管理系統,該系統有利于扭轉檔案管理混亂的狀況,通過檔案管理系統的平臺來統籌醫學院的檔案管理工作。其次,利用檔案管理系統,優化管理系統的操作,建立檔案管理機構,該機構充分規范檔案管理工作的操作內容和步驟,加大檔案管理工作的規范性。最后,通過專業人才的加入,優化檔案管理工作,提高效率和醫學檔案資料價值利用的有效性。檔案管理人才的培養需要建立在檔案管理系統之上,學校通過吸引人才計劃,提高檔案管理部門的地位,充分利用檔案管理系統服務學校人才培養和科研實驗的作用價值。保證各類先進文明理念從檔案管理資料價值體現出來。
3.做好檔案收集工作
3.1定期集中收集。檔案管理部門應嚴格制定年度立卷歸檔時間期限,督促指導各單位集中將在工作活動中形成的各類檔案材料按照歸檔要求收集整理歸檔,確保各類檔案資料的完整、系統、科學、規范,并按期向學校向檔案部門移交。要做好檔案資料的定期集中收集,還需要有完整配套的實施措施,檔案管理部門應制定和及時調整適應本校檔案管理的歸檔范圍、相關制度以及歸檔質量要求,建立健全學校檔案收集工作網絡,使學校檔案收集工作形成一個網絡化管理體制。只有在全校專(兼)職檔案人員相互配合,密切協作下,才能為學校檔案收集工作提供可靠的保證。
3.2普遍收集與重點收集相結合。由于高校各部門產生和形成的文件材料種類很多,為保證學校各類檔案資料收集齊全完整,應采取普遍收集與重點收集相結合的方法全面收集,防止遺漏。在普遍收集的基礎上,還必須突出重點,進行收集。采取現場跟蹤,加強對重點部門、重點事件、重大課題、重要人物等各類檔案材料的收集,對于應歸檔的文件材料,應及時進行歸檔并簽字驗收,有效地防止醫學院校重要檔案材料的丟失和遺漏,保證文件材料的齊全完整。
3.3加快檔案信息化建設進程。檔案管理系統不僅僅包含了檔案目錄級別的開發,還需要增強檔案全文掃描的數據庫建設,通過掃描檔案使用率較高的(統計數據可實現),易破損或老化的檔案資料,此類資料的優先入庫,網上可以直接全文檢索,有利于檔案價值得到更好地利用和開發。高校互助平臺的建立也是未來檔案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步驟和趨勢之一,通過各個醫學院之間的平臺對接,實現資源相互利用,有利于提高醫學檔案價值使用率,共享的價值大于相互孤立的檔案管理平臺。
3.4開展網上查詢服務。在學校的網站提供“檔案檢索查詢”和“網上咨詢”功能,或者通過微信平臺、微博平臺來增強互動,從而有效提高檔案信息的利用和共建全面性、系統性的檔案管理工作。
二、結語
篇7
筆者認為,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改革,應該把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作為突破口,從而將教師的要求轉化為學生自己的內在要求,將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將學生由被動地位轉化為主體地位,促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激發興趣,培養參與熱情學習興趣是學生在心理上對學習活動產生愛好、追求和向往的傾向,是推動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直接動力。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有興趣才會入迷,入迷才能鉆得進去,學習才會卓有成效。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好之”、“樂之”,方能有高漲的學習熱情和強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學為樂,欲罷不能。學生只有對思想政治課教學具有濃厚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和富有創造性地去完成學習任務。否則,就很困難了。事實上,導致政治學業不良的重要原因就是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愛因斯坦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并非僅僅從責任感產生,而是從人對客觀事物的愛與熱忱產生。”教學的理論和實踐昭示我們:培養興趣是教師的一大重任。
我在教學中試著從多方面,采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1.“點化”舊知識,進入參與角色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給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去獲取新的知識是教學的最高技巧所在。”其實,這最高技巧就是教師要善于“點化”舊知識,從而啟發學生對舊知識進行演繹、歸納、分析而獲得新知識。孔子所說的“溫故而知新”即是這個道理。
“點化”舊知識是很容易激發起學生參與興趣的。這是因為:第一,中學生正處在由經驗型的抽象邏輯思維向理論型的抽象邏輯思維過渡階段,所以,只要合理地利用大腦中已儲存的知識經驗進行邏輯推理、分析,是不需要意志努力就能在課堂中進入角色的。第二,這些舊知識形式多樣,有寓言故事、有成語、有諺語、有畫面……很容易動員起學生各方面的感官,使學生樂于參與。第三,舊知識勾起了學生的回憶、思考,啟動了他們的思維,使他們在課堂中不知不覺地進入參與角色。比如在講“社會的客觀性”這一知識點時,首先會涉及到社會是如何產生的問題,學生答不出來。我便提示學生回憶客觀唯心主義關于神創論的“六日工程”情景,再回答人類和人類社會哪個先產生?利用社會的含義,學生得出了人類和社會的產生是同一過程的結論。而關于“人類的起源”這一問題,在講自然界的客觀性時已論述過。在教學中,我還由“揠苗助長”的寓言演繹得出了客觀規律性和主觀能動性的含義及相互關系的原理。這樣,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事實證明,只要一提及這些舊知識,學生就一觸即發,然后再加上教師“點鐵成金”的“點化”,他們就十分驚奇。這興奮,這驚奇,足以激發他們參與學習的興趣。
2.運用情趣性教學法
我稱之為“糖衣片”式教學法,是以事明理,寓理于趣的教學形式或方法,它讓理論回“娘家”,從而把抽象的理論具體化、形象化。它的特點在于:采用了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即以情趣為“糖衣”,讓學生輕松愉快地接受原本覺得艱澀的抽象概念和原理,以促進他們思維的活躍和覺悟的提高。這種方法寓教于樂,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利于改革空洞說教式的教學積弊。我在講“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尖銳矛盾”時,先出示了一幅題為“差距”的漫畫,映入學生眼簾的是南北半球大小懸殊的奇怪的地球儀,一下子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在“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差距”的問題后,又掛出第二幅題為“大吃大喝”的漫畫。通過對漫畫的欣賞分析,學生在熱烈的議論中掌握了有關新殖民主義的知識,直到下課后,依舊興趣盎然。
二、探求新知識,培養參與勇氣中學生普遍存在著強烈的自我顯示欲望,常常夢想一鳴驚人,而這種欲望往往與本人的能力存在著很大的距離,由此而導致嚴重的自卑心理和閉鎖心理的產生。這種閉鎖心理、自卑心理集中表現在課堂上就是:只要老師提問,一個個都斂聲屏氣,生怕老師“請”到自己。解決這方面的問題,必須創設一個寬松的氛圍,使學生無所顧忌,大膽參與。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說的:“你可以把馬牽到河邊,但你不能強迫馬喝水。”
要使學生大膽參與,教師首先要以自身的勇敢精神熏陶和感染學生,且應把自己看成是課堂教學活動的活躍“分子”,態度和藹,情緒飽滿,感情真摯,用自己的熱情、執著精神去感召學生。我在講現實中之所以存在“不等價交換、價格與價值相背離的原因”時,先講了洪水中的地主用金條向佃戶換糠窩頭的故事,娓娓道來,結果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學生們各抒己見,踴躍發言。此時,趨勢分析其他問題,一氣呵成,使學生輕松地理解并掌握了價值規律及其表現形式。
其實,讓學生有話可說,有事可做也是消除畏懼心理的重要手段。俗話說的“悶得慌”、“靜得怕人”等,都說明了課堂上是不能沉默的,愈是沉默,學生愈是害怕老師提問自己。只有當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有親身體會,有話可說時,他們才會有如鯁在喉,不吐不快之感。我在教學中是這樣做的:
1.質疑問難,誘發創造力
心理學家把發現疑難看成是“思維的路標”,學貴質疑。一方面是生質疑,師解疑。我注重指導學生課前預習自學,這是疑問產生的土壤,學生質疑的基礎。我印了質疑單發給學生,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又授予其方法,這樣學生質疑的質量較高。有的追根問源,有的輻射探究,有的從理論和實際的一致性和差異性中提出問題,等等。教師對這些質疑單要認真分析,挖掘疑源,將其納入備課的主要內容。再在教學中巧施良策,明理解疑,學生就十分感興趣。實踐表明,讓學生提問就是讓學生參與了備課和課堂教學,增加了一次參與的機會,也是幫助教師發現問題,教學相長的過程。另一方面是教師巧設疑問,讓學生參與思考、釋疑,在“疑”的探究中培養能力,發揮創造思維。而平淡的講解或一看就明白的問題,會使思維疲軟、興趣減弱,沖淡教學效果。我在講“生活消費要與國情相適應”知識點時,要求學生不看書,不受課本束縛,而是談自己的消費觀,結果大家暢所欲言,在談話式的教學中學生明白了自己不成熟的消費行為和觀念,從而樹立了科學的消費觀。
2.組織討論或辯論
每個人都有說的機會,從而實現自我顯示的欲望。在講“共同富裕”時,有學生提出現實中貧富懸殊、兩極分化加重的問題,我組織了正反方的辯論,使學生感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并在爭鳴中明理,用理論和實踐說明了問題。
三、運用新知識,升華參與意識“運用新知識”,鞏固提高,是最簡捷的培養學生參與意識的手段。抓住這一契機,讓學生梳理知識,從更高層次上領會知識、解決問題,從而實現思想政治課教學以能力為核心的目標,是升華參與意識的極好方法。而要提高運用的效果,關鍵在于如何運用知識。
1.精心設計課堂練習
教師在課堂上單純的講解,即唱“獨角戲”,看上去不乏精彩之處,但它不能使學生從多方面參與教學,相反使得學生對基礎知識理解不深,掌握不牢,靈活運用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解題能力也得不到培養和提高。為了全方位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我貫徹精講多練、講練結合、以練習為主線的原則,做到每課都有隨堂同步練習。我精心編出題型多樣、難度適中的練習題,學生練得有興趣,從練習中找到了知識的“源”和“流”,體驗到了“現買現賣”的樂趣。再加上適時地點撥,又提高了學生的審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2.課外作業形象化
篇8
提高全體人民的健康水平,建立惠及全體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使每個居民都能享有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是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追求。社會在進步,醫療衛生事業同樣需要進一步的發展。但是,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必須建立在醫療衛生人才的培養和教育上。因此,作為大力培養祖國醫療衛生人才的醫學院校,不但要有高效的人才培養機制,為了能夠更健康的發展,還更要具有高效的基層行政人員激勵研究機制,來提高他們的工作熱情、積極性和工作效率。醫學院校的基層行政管理人員的主要任務就是為全校師生服務,通過他們的工作能夠使學校的各項教學和科研工作更加高效的運行,其工作性質看似較為簡單和瑣碎,但是卻對醫學院校的發展至關重要。激勵指的是通過某些途徑來激發人的精力和潛能來實現某種目標的方法。醫學院校如果建立了高效的基層行政管理人員激勵機制,能夠對極大地提高基層行政管理人員的工作熱情和效率,對醫學院校的發展和高效運轉具有重大意義。具體來說:
第一,建立高效的激勵機制,能夠極大的開發基層行政管理人員的潛能,通過合理的、科學的獎懲手段,可以極大的調動他們的工作創造性,從而更加主動的參與各項基礎工作的管理。
第二,建立高效的激勵機制,可以更好的優勝劣汰,把更好、更適合的人才留住,使得基層管理工作更好的運轉。第三,基層行政管理人員在良好的激勵機制鼓舞下更加有效、合理的開展各項工作的時候,反過來還能夠對已有的激勵機制進行優化,經過了進一步優化了的激勵機制,又能指導和鼓舞基層行政管理人員更加積極和創造性的履行管理職能,從而實現激勵政策的良性運轉。第四,科學的激勵機制能夠建立良好的競爭環境,在更加公平、合理和透明的競爭環境中,能夠使得人們更加高效的工作。
2醫學院校基層行政管理人員激勵機制的研究現狀分析
目前來說,醫學院校基層行政管理人員的激勵措施主要可以歸納為三類:物質方面的激勵;精神方面的激勵;榮譽方面的激勵。
第一、物質方面。一般來說,對于醫學院校的基層行政管理人員,多數會實行津貼制和崗位制。津貼制和崗位制相結合的方法能夠調動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另外還會設立不同的考核方法,很多醫學院校會對行政管理人員采取年終考核的方法來評定年終獎金,考核分數高的會給予更高的獎金待遇,這樣,將收入和考核相掛鉤,工作者就會有更高的工作積極性。
第二、精神方面。相比于物質方面的激勵,精神方面的激勵政策有時候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好效果。追求精神方面的滿足是比追求物質方面更高層次的滿足,有些基層行政管理者,在具有一定的物質基礎之后,會追求更為崇高的精神目標,因此,有些醫學院校會設立相應的以精神激勵為主的激勵手段,如表揚、先進稱號等。
第三、榮譽方面。還有一些學校會采取另外一些方法來對行政管理人員的榮譽方面進行激勵,如采用職稱晉升方法等。雖然良好的基層行政管理人員激勵機制對醫學院校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來說,現有的激勵機制還并不樂觀。從激勵的考核機制來說,目前的針對激勵政策的考核制度并不清晰,考核的對象、內容、結果和目標都不太明確。考核的方法也比較落后,有的院校仍然停留在純粹手工的填表、簽字、總結等手段上。好的激勵政策建立在有效的監督機制上,有的醫學院校,由于沒有完善的檢查監督機制,績效考核缺乏說服力,往往不能真實的反映真實的激勵效果。從整個行政環境來說,受我國傳統思想觀念的影響,醫學院校目前的基層行政管理制度往往不能體現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往往會出現因事擇人,讓人去適應工作,而非盡可能的開發人的潛能。由于缺乏科學的管理思想,人們往往會過分的追求物質獎勵,而淡化和漠視精神方面的激勵,過分的強調集體的榮譽和責任感,從而降低了基層行政管理人員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從配套制度建設方面來說,只有擁有一整套成熟的配套制度,才能使得激勵機制發揮出最大的作用,而已有的行政管理人員考核和激勵制度還很落后,這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制約了醫學院校行政管理激勵機制的作用,不僅影響行政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甚至還導致資源的浪費和學校的長期發展。
3完善和提高醫學院校基層行政管理人員激勵機制的方法
篇9
市場經濟時代,勞動力作為資源稟賦,必須要進入市場進行檢驗,才最終能夠被市場認可。因此,未來高等學校人才的培養不僅僅是簡單的知識教育和精神沐浴,而須要從承擔社會分工的角度,為人力資源市場培養精密化、科學化、專業化的實踐性復合人才。管理類學科主要是系統研究管理活動過程中的基本規律及其一般方法的科學。它是伴隨著社會化大生產的需要而產生的。管理類學科背景的學生在校期間雖然具體專業背景不同,但都是通過理論學習應用于實踐,以掌握現有條件下,如何通過合理的資源配置,也就是對人、財、物等資源的有效配置來提高生產力的。目前高校學科設置中,管理學包括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學、農林經濟管理學、公共管理學,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學等5個一級學科,其下轄15個二級學科。從學科設置情況來看,未來畢業生的工作去向主要是在企事業單位擔任管理工作崗位。從管理類專業的性質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這就要求突出實踐教學。而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主要還是以理論傳授為主,使學生掌握管理類的基本知識、基本原理,學會用理論分析和解決管理實際問題的方法,許多學生對管理類實踐只停留在書本上的知識,以致在就業之初就出現所學理論與實際脫節。管理類專業背景學生的工作經驗與能力也是制約校企有效對接,高校人才充分就業的一個重要因素。作為管理類專業的學生其未來的就業方向和崗位就是企事業單位的管理部門,這是一個組織的內部核心部門,其對于人才的要求更為苛刻,理論知識不再是評價人才的唯一指標,其工作能力和工作經驗將成為決定性的因素。因此作為一名剛剛初出茅廬的大學新人是很難進入到企業的管理工作崗位,這也造成了學生在就業時的茫然與困惑。
二、高校教育利益相關者理論的應用
實踐教育不僅是高校課程設置的必要環節,也是驗證學生理論掌握情況及其實現自我定位的一個重要環節。我們也應看到,當今的教育不再是以往那種自我封閉、自成一體的發展個體,教育主體作為一個新興的產業主體,它具備與汽車、旅游等制造業和服務業所具備的產業發展特征,其中教育產業鏈的形成,要求學校從價值鏈的整體考慮學校教育的整體性安排和管理體制。高等學校教育作為教育的最高階段,其培養訴求更要求高等學校與產業鏈中的其他主體協同發展,謀求實現最大目標。在高等學校教育產業鏈的發展中,學校與企業之間的紐帶是學生,而在三者之間,學生家長、教師、社會等諸多方面也都關注并影響著學生的實習實踐活動,因此對這些利益相關者的訴求分析將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實習實踐的效果及高校的實踐教育體系設置和改革。利益相關者一詞最早出現于1708年的《牛津詞典》,其本意是指人們在某一項活動或某企業中“下注”(Haveastake),在活動進行或企業運營的過程中抽頭或賠本。后來利益相關者逐漸開始被經濟學者運用于企業與戰略管理等相關領域。著名的戰略管理專家安索夫是最早正式使用“利益相關者”一詞的經濟學家,他認為“要制定理想的企業目標,必須綜合平衡考慮企業的諸多利益相關者之間相互沖突的索取權,他們可能包括管理人員、工人、股東、供應商以及顧客”。此后弗里曼等管理學家相繼對利益相關者理論進行了擴展和發揚,在企業經營與管理中,那些能影響企業目標實現或被企業目標實現所影響的個人或群體都可以被歸結為利益相關者。當然利益相關者的應用領域不僅僅局限于企業管理領域,伴隨其廣度和深度上的發展,利益相關者理論不斷深入到社會各個領域,在高等教育領域利益相關者理論也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近年來,有關高校教育利益相關者的國內外研究日益豐滿,諸多高校管理者和教育學家均從利益相關者的角度探討了高等教育體制的變革與發展。認為學校成長的關鍵是必要的內外部合作,高校須轉變以往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態度,建立“以他方為中心”的參與模式,大學與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系是互動共生的,利益相關者之間相互促進相互影響,學校教育推動了企業發展,企業發展產生更多的用人需求。
三、管理類專業實踐教育利益相關者構成
高等教育不僅僅是政府與學校的聯系與協調,圍繞學生與學校組織存在的教師、家庭、企業、公共部門、傳媒、社區等個人與組織也積極參與到了高校的發展和建設中。尤其是高校的實踐教育中更離不開與組織內外相關者的聯系與溝通。從企業管理的角度,美國學者Mitchell和Wood從3個屬性方面利用多維分析法對利益相關者進行了層次分析,按照其合法性、權利性和緊急性由高到低進行賦值評分,分值最高的利益相關者為確定型利益相關者,也是最權威、最重要的核心利益相關者,其同時具備上述三個屬性特征;其次是預期型利益相關者也稱重要相關者;最后是潛在利益相關者也稱邊緣相關者。按照此分法在管理類專業學生實踐活動中,其利益相關者可分為:核心相關者,包括學校管理部門、實習指導老師、學生、企業(用人單位);預期相關者,包括學生家長、行業組織、政府部門;潛在相關者,包括高等學校、社會、媒體等。
四、結論
篇10
關鍵詞:顧客企業關系營銷
關系營銷是一個世界普遍的趨勢。絕大部分公司都在研究、評價、實施關系營銷的戰略和計劃,這些公司都在期望與他們最好的顧客建立強有力的關系。
但是,絕大部分關系營銷的文獻是從企業的視角出發的,很少是從顧客的視角出發的。如果僅從企業的視角出發,就不能形成互動、互利、互惠、相互依賴、互信的真正的關系營銷,建立的營銷忠誠可能是片面的或偽忠誠,如價格忠誠、方便忠誠、習慣忠誠、態度忠誠、功能忠誠,不能實現顧客真正的忠誠,形成的很可能僅僅是行為忠誠,而無心理忠誠。顧客忠誠是一個極為復雜動態的體系,因此本文是從兩個視角出發來分析關系營銷來實現顧客忠誠并提出了相應的措施。
從顧客的視角來看顧客與企業關系
關于顧客行為的一般文獻都認為目標導向的顧客行為是由動機或需要所驅使。顧客之所以要與企業建立關系,或者說有意識地重復購買某家企業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是為了實現某種關系的需要,并且從這個關系中獲益。消費者把關系看作是實現自己目的的手段。
格溫納、格利姆勒以及特納從顧客的視角對關系利益進行了廣泛的研究,把顧客從公司獲得的利益分為四類:社會利益(b1),涉及到顧客與單個雇員關系的情感部分,即顧客享受到與雇員之間融洽積極的關系,認為這種交往是一種樂趣和把雇員看作老朋友。我認為還要涉及到品牌利益,社會對個人身份的認可和某個群體的歸屬感;心理利益(b2),降低不確定性和風險,對公司的產品和品牌具有信心。主要是從信任的視角來分析的;經濟利益(b3),顧客可以從關系中獲得的金錢和非金錢的好處。金錢的好處有獲得價格折扣、數量折扣、贈品等經濟實惠。非金錢的好處有節約時間和成本,減少購物的復雜性,對產品或服務積極的體驗和感覺;特殊待遇利益(b4),如產品或服務的提供者向顧客提供的定制服務。
按照索斯頓·亨尼格—梭羅、凱文·P·格溫納和德懷恩·D·格利姆勒(1999)的觀念,從兩個緯度來進行劃分企業與顧客關系類型,分別是顧客通過關系獲得的利益和選擇的自由度。把顧客與企業的關系分為兩種,一種是“基于貢獻”的關系,另一種是“基于約束”的關系。如圖一所示:
無論是否可以自由轉換,顧客認為保持與企業的關系可以獲得巨大的利益,這類關系就是基于貢獻的關系。當無轉換選擇時,顧客與企業保持關系只能獲得微小的利益,這類關系是一種基于約束的關系。這種關系可能是由于契約或轉換壁壘的障礙,使消費者不得不保持關系。
第一種類型的關系涉及到核心產品或者核心服務有密切聯系的利益。第二種類型涉及到與關系本身有關并僅僅與單個交易的質量發生外部聯系的利益。巴恩斯把基于顧客關系需要的滿足和優質關系利益交付的顧客——公司的關系看作是真正的關系。當競爭產品或服務之間幾乎沒有差別,或者消費者即使在使用后也很難對產品或服務做出評估,那么第二種利益就很重要。從戰略上講,由顧客——公司關系相互作用派生出來的利益非常重要,因為復制這些利益是非常困難的,這有利于公司創造競爭優勢。
根據以上的分析,基于貢獻的關系是供應商最感興趣的也是他們最需要的,因此我們要實現顧客忠誠,必須擴大上述的四種利益,并且這些利益必須要大于顧客從競爭對手那里獲得的利益,使顧客認識到和公司建立良好的關系可以獲得比競爭對手更多的好處和利益。即B=max(∑bi)(i=1,2,3,4)和B﹥Bt(t表示競爭性的供應商),這兩個條件是實現基于貢獻的關系同時所必備的。
本達普迪和貝利繼續對“基于貢獻”的關系和“基于約束”的關系的區別,并說明這兩種關系的決定因素。基于約束的關系被認為是來源于顧客對公司的依賴,而基于貢獻的關系被認為是顧客對公司的信任。在基于貢獻的關系中企業的非機會主義行為加強了這種良好的關系。他們把顧客與公司的關系的決定因素是對顧客對公司的依賴和對公司的信任。這一點將在下一部分的從企業的視角得到認同,信任和依賴無論是顧客的視角還是從企業的視角都是雙方互動的。關系從來都不是單方面的。
服務部門對心理利益尤為重要,這是與營銷中的信任結構的關鍵地位是相一致的,顧客對供應商的信任是建立在信任的關系基礎之上。公司的信任可以通過產品的質量擔保書,增加對顧客、產品和服務的投資來增加顧客的忠誠。
擴展社會利益,最為重要的方面是與顧客建立友誼,企業必須在與顧客建立良好友誼時堅持如下原則:情感支持原則,尊重個人的隱私原則和對其他友誼的容忍,有所為有所不為(是有限制的,主要是成本的原因)。更為重要的是企業必須對與顧客接觸的雇員進行培訓,以便在接觸過程中展示這些原則。
在促銷進行拓展顧客的經濟利益和特殊待遇時,必須考慮到如下的問題:一是為顧客提供這些待遇時成本多少比較合適;二是考慮到是否會助長顧客的機會主義行為,降低顧客忠誠;三是考慮到那些沒有涉及到這些待遇的顧客,可能會認為受到不公平待遇,但他們同時又認為自己是忠誠顧客。
不僅如此,企業必須考慮到滿足顧客多方面利益的整體性方案,而不僅僅滿足某一方面的利益。而且實施這種關系戰略不僅僅要考慮到單個顧客需要還要考慮到關系的細分市場。菲利普·科特勒劃分了5種不同的層次:基本型:銷售人員出售商品,但不再與其接觸。反應型:銷售人員出售商品,并鼓勵顧客有問題或不滿打電話給公司。可靠型:銷售人員主動打電話詢問產品使用情況并向顧客征集改進產品的建議。主動型:銷售人員經常與顧客聯系,討論改進產品用途或新產品開發建議。合伙型:公司與顧客一直相處在一起,找到顧客的消費方式或引導顧客消費的途徑。供應商按照這個視角進行分類,采取不同的策略分而治之。關系利益的組合必須依賴于特定的市場環境。
從企業的視角來看公司與顧客的關系
從一開始,關系營銷理論就是立足于供應商的視角。關系營銷一詞是1983年首先引入文獻的,1985年巴巴拉·杰克遜在產業市場營銷領域提出這個概念,認為:“關系營銷是指獲得、建立和維持與產業用戶緊密的長期關系。”營銷大師科特勒說:“在這個新的變化的世紀里,企業唯一可以持續的競爭優勢是它與消費者、商業伙伴及公司員工的良好關系。我們認為,關系營銷是識別、建立、維護和鞏固企業與顧客及其他利益相關人的關系的活動。關系營銷的實質是在買賣關系的基礎上建立非交易關系,以保證交易關系能夠持續不斷地確立和發生”。科特勒認為:企業營銷應成為買賣雙方之間創造更親密工作關系和相互依賴關系的藝術。
事實上顧客忠誠是很難進行定義的,總的說來,測量顧客忠誠有三種方式:行為測量;態度測量;合成測量。行為的測量,考慮到一致、重復的購買行為,作為一種忠誠的指示器,但問題是重復購買的行為并不總是心理對品牌忠誠的結果。例如,一個旅行者可能待在某家賓館是因為它具有最便利的位置。當一家新的賓館出現,他們馬上轉變行為。這樣重復購買的行為并不意味著承諾。
態度測量是使用反映附加在忠誠的情感和心理之上的態度資料,涉及到顧客是否與企業建立真正的關系。態度的測量與忠誠的感覺、承諾、忠貞聯系在一起。
第三種測量方式是兩種方式都用。就是利用兩種緯度去測量顧客忠誠,通過顧客產品的偏好,品牌轉換的傾向性、購買的頻率、最近的購買、購買的總量用態度、行為兩個緯度去測量顧客忠誠,增加了顧客忠誠的預測準確性。用兩個緯度去測量顧客忠誠的方式可以在服務領域諸如零售、娛樂、旅館、航空等使用和支持,對他們而言是一種有重要價值的工具。
Jones和Sessar(1995)認為,顧客忠誠度不僅包括顧客對所購買的產品和服務的滿意程度,更重要的是他們繼續購買產品和服務的可能性。James(2002)認為,顧客忠誠度不僅僅是一種行為——購買頻率、錢包份額、口頭傳播等,更重要的是,顧客與公司接觸交往時的感受和情感體驗,關鍵在于將行為的聯系轉化為具有情感特征的聯系,使之具有信任、信賴、社區感、共同目標、尊重、依賴等內涵。從這里可以看出來,他們包括了顧客的視角和企業的視角。對此做出全面分析的是摩根,他在關系營銷的承諾——信任模型中認為關系的建立過程是從根本上是由關系的內容所塑造的。在任何營銷關系中,所有的參與者都在某種程度上體驗和參與了經濟、資源和社會的交換。
我們知道顧客忠誠與企業的盈利有中正相關的關系。Reichheld和Sasser(1990)發現一家公司顧客保留在現有的基礎上提高5%,它的盈利增長25%到85%之間。Gould(1995)通過他的研究鞏固了顧客忠誠的盈利率,支持了ReichheldandSasser他們二人的發現。
顧客的忠誠導致盈利的增加,這主要是通過減少營銷成本,增加銷售,減少運行成本取得的。忠誠的顧客因為價格很少轉換,他們比非忠誠顧客購買更多(ReichheldandSasser,1990)。Raman(1999)指出,忠誠的顧客作為一種神奇的力量在發揮作用,主要是通過推薦和口頭傳播。這些合作伙伴關系的活動,對公司而言是最好的可利用的廣告。忠誠顧客可能會通過購買更多份額和更加頻繁購買。BowenandShoemaker(1998)發現忠誠顧客比非忠誠的顧客購買更多的食品和飲料。最后,忠誠顧客服務的成本低,因為他們了解產品,只需要更少的信息。他們可以作為公司的兼職雇員進行工作。這樣忠誠的顧客不僅要求知道很少的信息,而且他們還可以作為別的顧客的信息來源。
羅伯特·M·摩根、泰米·N·克拉遲費爾德和拉塞爾·雷斯提出了顧客忠誠項目的關系模型。如圖二。
經濟內容是指包括參與關系的經濟利益和成本。資源內容,關系各方參與長期關系是為了保證得到他們無處得到的資源,如顧客會尋求品牌、稀缺的產品或感覺很好的服務,而企業會尋求寶貴的分銷機會、更高的銷售額、信息反饋等,雙方都希望通過關系增加他們的競爭力。兩者之間通過依賴、戰略利益、互惠與公正,在資源內容上實現了雙方的承諾。社會內容是指一個培養溝通、誠實、公平交易和對關系伙伴認可的社會環境。
如圖二所示,實施顧客忠誠項目有如下的結果:顧客保留、顧客份額(產品溢價、交叉銷售、增量銷售)、顧客推薦、合作、降低促銷費用、降低產品開發費用,這些都加強了企業的競爭優勢和提高了核心競爭力。
企業要實施顧客忠誠項目,必須從三個方面出發,即經濟內容、資源內容、社會內容。這些和從顧客的視角幾乎是一樣的,從而實現了關系是相互理解和互利的。一般說來,主要是從產品、顧客、服務的角度來實施這三方面的內容。(見表一)
無論是從顧客的視角還是從企業的視角,他們的目標是一樣的——建立關系,只是角度不同而已,都把關系看著實現雙方各自目的的手段。雖然他們之間還存在著距離溝,存在著相互排斥的東西,這是因為雙方的利益立場根本不相同,但企業的實施項目卻體現了雙方的目的,即是為了從中實現各自的利益。這可能是未來的研究方向。
實施顧客保留項目要堅持顧客導向,評估顧客滿意度,追蹤服務質量,努力實現顧客四種利益,在這基礎之上實現企業的利益。在實施顧客保留項目中一定要遵循規劃、準備、測試、分析的過程,因為實施關系營銷需要付出成本,避免給企業造成更大的損失。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