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與區域經濟發展策略
時間:2022-03-12 08:58:18
導語:地域文化與區域經濟發展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域文化的經濟效應和作用體現
(一)地域文化的經濟效應。經營者素質對經濟發展的影響。經營者素質應同時具備創新、誠信、敬業、責任感等多種內涵,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會塑造不同的經營者素質,對經濟的影響也呈現差異化。通常情況下,具備創新意識以及包容精神的優秀地域文化往往能夠成就較大規模的優秀經營者,因為這種地域文化會產生一種適合有實力、有夢想的群體發展需要的養分,這一群體通過從地域文化汲取養分,從而形成擁有地域特色、具備創新精神的經營者群體。但是,如果該區域擁有悠久的中國傳統歷史文化,那么經營者素質形成和發展則會相對滯后,原因是在厚重的傳統文化下,大文化背景往往會影響經營者素質的小文化。經營者素質表現為創新意識、思想觀念、質量意識,與中國儒家傳統文化奉天法古等理念是沖突的。因此,需要把具備稀缺性、演化性的經營者素質與區域傳統文化聯系在一起,推進其內生性、鄉土性,在發展經濟過程中把經營者素質的精髓移植到企業發展過程中,促進人才引進、企業產品創新,將企業做大做強,發揚并拓展這樣的精神文化,使之成為地域文化發展中不可缺失的一環。文化產業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文化產業是立足于創造性思維核心因素延伸向外,結合其它各種投入不斷擴大輻射半徑,形成不同類型的文化產品,有傳統意義上的音樂、文學、舞蹈、戲劇等藝術創作,還有產品設計、公關廣告以及節慶會展等新興產業類型,更深層次還包括文化旅游、體育休閑、教育培訓等拓展型產業。相關文學藝術形式自身組合形成一類產業,同時這一藝術形式通過不斷延伸、發展,形成產業鏈,有些藝術形式基于其延伸拓展的半徑形成產業鏈條,進而影響國家綜合實力和地方經濟發展水平。如今,文化產業被列入第三產業,其對區域經濟增長的作用,需要看相關文化產業在區域經濟生產總值中的占比。近年來的研究數據表明,文化產業發展與區域經濟發展呈正相關關系,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引發了較強的產業關聯效應,形成區域經濟發展的競爭優勢,在互聯網科技和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今天,許多區域文化產業開始開拓區域之外的市場銷售渠道,產品向外不斷輸出,從而成為區域經濟新的增長點,并在區域經濟當中占比不斷提升。(二)地域文化的作用體現。地域文化影響區域經濟發展的主體表現。基于本質角度而言,地域文化影響區域經濟的作用主體是相同的,也就是基于地域內部文化要素組合,形成文化需求、文化行為等實質性主體推進區域經濟發展。地域文化影響區域經濟發展的客體表現。產業結構。地域文化對于區域經濟產業結構的影響,一方面表現為文化產業直接參與經濟發展進而影響產業結構;另一方面表現為文化主體產生文化需求,對區域產業提出產品生產要求從而影響產業結構。經濟發展模式。區域經濟在選擇發展模式時需要因地制宜,地域文化相關的精神、文化、理念等將直接影響區域主體行為,區域主體行為又將投射到區域經濟,影響其發展模式。經濟管理模式。經濟管理模式既指政府對企業的宏觀調控,又可歸結為企業的內部管理。地域文化直接影響地域人群的思維方式、行為習慣等,這種影響延伸到人群行為,在經濟管理中表現為對微觀經濟的影響,即企業管理模式等的選擇;也表現為對區域宏觀經濟的影響,即對政府調控區域經濟、行政管理企業產生影響。系統經濟結構。系統經濟結構涉及區域經濟相關的運行方式、利益關系、市場活動、動態變化等。地域文化如果崇尚集體精神,容易催生大規模、統一性的經濟發展結構,如果強調個性自由,則催生創新特色的高新科技、文化產業發展等。
皖北地域文化與經濟聯動發展現狀
(一)皖北傳統地域文化概述。安徽擁有淮河、皖江和徽州三大地域文化圈。皖北屬于淮河文化圈,毗鄰山東、河南、江蘇三省,特殊地理位置融合了多元、豐富的古文化,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人文環境。在文化歷史發展長河中,曾先后出現過東夷文化、老莊文化、荊楚文化、吳越文化、中原文化以及淮揚文化等,從而形成了具備過渡性和兼容性特征的厚重傳統文化。(二)皖北區域經濟發展現狀。皖北地區經濟相對欠發達,區域經濟發展不均衡,已經影響到安徽經濟大局(見表1)。尤其是阜陽和毫州,受制于人口和地域局限,人均GDP不能突破20000元,嚴重影響皖北乃至安徽經濟發展。因此,如何提升皖北經濟,使之快速、均衡發展是值得關注的問題。(三)皖北地區地域文化作用于區域經濟的情況。近年來,皖北地區重視地域文化推動區域經濟的作用,通過推動皖北地域文化特色促進相關產業(如中醫藥產業)發展,同時聯動其它產業開發中醫藥產業鏈。在電子商務大行其道的今天,區域經濟得到了較為快速地增長,GDP總額由2010年的3588.7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6360.41億元,2016年增速超過安徽省。整體而言,安徽近些年大力實施皖北振興戰略,出臺加速皖北發展的基于財政支持、基礎設施、產業培育、資源要素、經濟合作等多方面支持的政策文件,皖北地區已呈現出結構優化、實力上升、民生改善的發展勢頭。地域文化對區域經濟的影響效應。“十二五”期間,皖北地區產業結構得到較大變遷(見圖1),第三產業提升了3.8個百分點,這與皖北生物醫藥、現代中藥、電子信息等一系列新興戰略產業的異軍突起息息相關。例如素有“藥都”美譽的亳州,自古以來包含中醫藥文化淵源的精髓,是華陀的故鄉。可是,擁有厚重文化的亳州經濟卻落后于其它地市,政府立足于地域文化,定位亳州為“華佗故里”和“中華藥都”、“養生亳州”,并確定發展方略。目前,亳州已經建立起集聚式的中藥產業發展基地,一部分較強實力的中藥龍頭骨干企業不斷發展壯大,推動該市中藥產業在全國居于中藥行業前列。在中藥產業帶動下,亳州養生文化相關產業體系初現雛形,旅游文化產業也隨之發展。區域經濟推動地域文化傳承發展。十八大以來,安徽出臺大量扶持皖北經濟發展的舉措,尤其是加大皖北基礎設施建設,京滬、合蚌、高合杭等高鐵建設和運行推動皖北邁入高鐵時代。另外,四縱四橫高速公路網、治淮工程、淮水北調等一系列基礎設施建設改變了皖北長期以來的交通、水利難題,從而使得地域文化也能夠走出皖北并吸引外來投資。伴隨皖北區域經濟的不斷發展,基礎設施建設也將持續提升,從而推動地域文化走出皖北,吸引更多投資。(四)地域文化與區域經濟互促發展的制約因素傳統地域文化的負面影響。皖北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帝王文化與道家文化都給這塊土地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但也正因為厚重的歷史文化,會使生活在這里的人的心理趨于遲緩和保守,而現代區域經濟的發展需要銳意進取的改革創新意識,對市場風云變幻的敏銳觀察能力和對決策出臺的果決執行能力,當傳統的文化心理無法匹配經濟發展所需要的進度和速度時,傳統文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和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制約就體現出來了。互促發展有效機制的長期缺位。皖北地域文化相對其它地域文化而言長期處于封閉狀態,比起傾向于江浙文化的皖江文化而言,皖北文化自成體系,局限在有限的地域范圍內,沒有得到皖江文化的有效輻射,皖北6個地市之間文化也沒有實現充分地聯動協作。地區間要素配置渠道單一,有效性無法充分發揮,區域文化與各個經濟主體聯系松散,區域缺乏整體競爭力,地市間合作機制不完善,體現在人才配比、物資供應等多個方面。從政府角度來看,各地市各自發展,阜陽與蚌埠具備區位交通優勢,物流經濟相對發達,亳州、宿州文化悠久,政府主打文化產業,可是地市間經濟發展與文化交流缺乏有效的組織銜接,政府缺席于制度機制的建立,在政策和資金方面也未出臺有效扶持機制,管理機制更是無法構建,而區域內管理機制的構建和有效運行卻是經濟與文化協調穩定發展的內在保障。因此,在多方機制尚不健全的前提下,區域經濟發展潛力也得不到深層次挖掘。思想解放力度和魄力的不足。當前,皖北地方政府對于地域文化和區域經濟的聯動發展,雖然已經有了一定認識并出臺了部分舉措,但是政府對立足地域文化推動區域經濟發展仍舊存在思想局限:在推進皖北中醫藥產業和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時,更多鼓勵和扶持本地企業而打壓、抑制外地企業;害怕外來資源要素沖擊本地企業利益,出臺政策限制外來資源流入,造成市場人為分割,使得市場經濟推進資源優化配置功能得不到發揮;政府、社會對于區域文化建設認識不足,只把文化建設作為改善經濟環境的手段之一,沒有站在文化經濟聯動發展高度,開展文化投入、引導文化產業化發展,導致厚重的文化積淀長期閑置,文化資源不能形成文化軟實力來推進區域經濟發展,失去很多發展機遇。
皖北地域文化與區域經濟聯動發展策略
(一)引入優秀企業家精神,結合皖北地域文化發展文化產業。有學者曾指出,地域文化體系由“理念文化、行為文化、產業文化、人文景觀文化與自然景觀文化”五大系統組成。皖北深受中國傳統農耕文化影響,理念文化偏向保守穩定,在行為文化上體現出缺乏進取心,缺少創新、創業意識與動力,這對區域經濟發展和地域文化傳承非常不利。所以,有必要就近引入江浙一帶的優秀企業家精神,用開拓、創新、進取的企業家精神取代皖北傳統文化思維,這就需要當地政府以開放的態度對待外來資源要素,吸引更多投資,結合地域文化開發文化產業。(二)推動區域內部更深層次合作,建立經濟文化聯動發展機制。目前,皖北地區經濟發展很不均衡,蚌埠作為鐵路樞紐城市,經濟發展在安徽16個地市中居于前列,而阜陽、亳州卻位居全省最末。因此,在發掘地域文化驅動經濟發展過程中,應逐步加強皖北6個地市之間的合作,優勢互補,建立全面有效的地域合作關系。打造經濟文化聯動發展合作機制,包括建立聯動發展協商機構、確定區域經濟文化合作政策等,打造多元一體的皖北文化統一體,整合創新區域內部文化系統,使之能夠兼容并蓄、共同發展;區域外打造開放的合作平臺,依托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的戰略發展背景,鞏固與周邊省市城市群的深度合作。區域內推進內部合作機制,基于文化產業、科技信息、人力資源、行政政策等多元素的協調對接,打造經濟文化聯動發展的暢通交流機制。對內對外全面發展,形成文化經濟互動平臺。(三)強化政府引導,推動地域文化和區域經濟之間實現良性互促。協調發展的地域環境是促進經濟文化聯動發展的必要條件。政府必須要擔負起宏觀調控經濟文化的作用,通過有效的引導,推進皖北經濟文化共同發展。皖北各地市政府在當前階段要轉化職能,運用市場規律管理經濟,提升服務意識、改進服務方式,不斷強化管理水準和行政效率,在資金配比和政策引導方面打造扶植機制。通過政府有效引導,建立健全卓有成效的管理機制,不斷強化皖北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文化相關投入,營造經濟文化聯動發展的良好環境,皖北各地市需要把經濟文化聯動發展視為推動區域前進的有效路徑,彼此之間確定互通有無、相互取舍的區域經濟文化發展思路,打造包容開放、互動互通的協調發展大環境,發揮好橋梁和紐帶作用。基于政府引導,以當地豐富的文化旅游相關資源為推手,不斷推動文化產業發展,以文化產業影響建筑、餐飲、金融、媒介、物流運輸、電子商務等行業產生關聯效應,拉動區域經濟發展。當區域經濟在文化產業推動下快速發展時,持續推進發掘、傳承、整合地域文化,不斷提升地域文化,使之向迎合當代人需要的現代文化趨近的同時,提升文化含金量,從而再影響區域經濟發展,最終形成經濟和文化之間的良性循環互動。
參考文獻:
1.鄭文力.福州文化與經濟發展關系研究[J].華東經濟管理,2005(7)
2.姜維功.政治文化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對稱性[J].華東經濟管理,2005(2)
3.梁愛雪,孟召宜.區域文化遞進創新與區域經濟持續發展[J].經濟地理,2004,24(2)
4.向勇.文化產業導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5.沈壯海,佟斐.吸引力影響力文化軟實力[M].武漢大學出版社,2014
6.王天昊,文兵,孟洋.皖北:一脈文化的傳承新生[N].新安晚報,2010-12-16
7.鄭莉.皖北崛起,打造發展新增長極[N].安徽日報,2016-10-2
8.曹昱.皖北:擦亮金字招牌[N].江淮時報,2015-12-11
作者:陳偉 單位:安徽財貿職業學院朱熹文旅學院
- 上一篇:經濟管理數據庫建設分析
- 下一篇:區域經濟社會途徑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