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18 10:19:00
導語: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提要經過艱苦談判最終達成的韓美自由貿易協定受到了多方的關注。本文主要從韓美自由貿易協定簽訂的背景出發,對韓美自由貿易協定的內容進行了詳盡的論述,并著重分析了其對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的影響,特別是對中、日、韓三國的影響。通過深入的分析,得出韓美自由貿易協定的簽訂給我國帶來的一些啟示,為我國進行區域經濟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關鍵字韓美自由貿易協定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影響
韓美自由貿易協定始于2006年2月,經過艱苦的談判,2007年4月1日達成協定文本。最終于6月29日形成政府間協議的最終版本。韓美自由貿易協定的主要內容包括了農業、工業、服務業、汽車、紡織品、開城工業園區、投資者保護、知識產權保護以及勞工權利和環境保護等等。這一協議開辟了韓美貿易的新時代,達到了雙贏的結果。韓國將因此而朝著東北亞中心國家的目標邁進,進而躋身于“西方發達國家之列”,并在均衡地緣勢力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美國則在東北亞獲得了顯著的經濟利益甚至是戰略利益,維護了其在東亞的主導地位。同時,韓美自由貿易協定的簽訂也對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一、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長期受阻的原因
東北亞六國包括中國、日本、韓國、朝鮮、蒙古、俄羅斯。東北亞各國經濟具有較強的互補性,相互間的合作空間和潛力也很大。具體表現在東北亞各國經濟發展具有明顯的梯度,有利于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產業重組。東北亞各國地理環境具有較強的差異性,也容易形成優勢互補的局面。同時,各個國家地理位置上靠近,具有極強的地緣優勢。各個國家也在不同程度上都積極參與經濟合作,但是實際上,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進展仍然十分緩慢。東北亞區域合作長期受阻有其政治、經濟及社會制度等多方面的原因。政治上的沖突嚴重阻礙了東北亞區域性組織的發展;主權的爭端是東北亞地區和平與發展的隱患;東北亞地區復雜的文化、宗教和不同的社會制度共存以及一體化過程中主導者的缺失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延緩了東北亞區域合作的步伐。但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步伐緩慢的根本原因卻是經濟方面的。
東北亞國家在經濟發展水平上參差不齊,成梯度水平分布,大體可劃分為三個層次,處于最高層次的是日本,它是區內唯一的發達國家;韓國處于第二個層次,屬于新興工業化國家;中、朝、俄、蒙四國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產業結構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該區域以不平等的垂直產業分工為主。不同發展水平的經濟體,對市場開放的程度和步伐存在分歧,日本和韓國對市場的開放程度較高,而朝鮮和蒙古的開放的程度則較低。在關稅和產業保護等方面的政策取向也不同,在追求經濟開放、經濟合作上分歧甚至更大。各個國家首先要滿足自身的經濟利益,才會考慮到更廣闊的經濟合作。同時在各個國家參與經濟合作的過程中,必然要有所放棄,而東北亞各國的經濟發展水平的巨大的差異,很難達成各方都滿意的合作方案。這也嚴重影響了區域經濟合作往更深層次的發展。經濟發展水平相近的國家的過度競爭也延緩了區域經濟合作的步伐。隨著各國對能源需求的不斷增加,也在各個國家之間增添了很多的不和諧因素。
二、韓美自由貿易協定簽訂的背景
(一)韓國方面的背景
首先,最近幾年,由于韓國企業投資不振、消費萎縮和韓國面臨的低出生率、老齡化和來自中國、印度等國的競爭挑戰等原因,韓國的經濟增長一直十分緩慢。韓國希望借助韓美自由貿易協定以開放促發展,希望借此能在韓國形成一個更加開放和競爭有序的國內市場、擴大韓國工業產品的出口。同時引進美國先進的經營方式,提高韓國在金融服務等領域的競爭力,從而達到提升本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再次實現經濟騰飛的目的。
其次,雖然韓國和美國已是五十多年的盟友,但在韓美關系中也出現了一些不和諧。在諸如對待朝鮮核試驗問題上,美國和韓國之間就存在著分歧。韓國希望通過韓美自由貿易協定加強與美國的經濟聯系,起到平衡兩國之間政治分歧的作用。韓美自由貿易協定的簽訂,不僅僅是經濟上的合作,更多的是政治和軍事上的合作。
再次,韓國希望提高其在亞洲的地位。從政治角度考慮,美國在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上都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簽署韓美自由貿易協定不僅有利于加強兩國間的經濟聯系,還有利于加強和美國的盟友關系,從而可以提高韓國在亞洲的地位。通過對超級大國美國的依附,進一步樹立了韓國在亞洲國家中的威信。同時,韓美自由貿易協定還會為韓國擺脫日本和中國的“雙重夾擊”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美國方面的背景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由于美國更重視推動北美和美洲自由貿易區的建設,再加之亞洲區域合作進展緩慢,因此對東亞區域合作持懷疑、謹慎甚至是忽略的態度。但是,隨著近年來東亞合作的不斷推進,從2005年起,美國對東亞區域合作的態度大變,開始積極介入東亞。美國唯恐在東亞組建區域經濟一體化時被邊緣化,所以一直致力于在東亞的各項談判。
為了盡快地加入到東北亞乃至東亞經濟一體化中來,同時增強美國在亞洲事務中的話語權,保持與韓國之間的盟友關系以及應對朝鮮半島的緊張局勢,美國積極地參與韓美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工作格外顯得具有實際意義。美國不但從韓美自由貿易協定中獲得大量的經濟利益,更期冀從中獲得至關重要的戰略利益:美國政府希望自由貿易協定能夠加強美韓之間的聯盟關系。
美國積極簽訂韓美自由貿易協定的目的如下:
首先是維護美國在東亞的主導地位,防止任何可能挑戰其領導地位的國家或集團的出現。目前,隨著中國與東亞經濟聯盟的日益崛起,美國擔心東亞主導權旁落,根本性地動搖以美國為中心的亞洲秩序。因此,美國開始全面恢復并加強同亞洲國家的經濟合作關系。而簽訂韓美自由貿易協定則是美國積極開展與東亞自由貿易協定的首選。一方面,韓美自由貿易協定將為韓國、美國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另一方面,美國通過與韓國等亞洲國家的合作也避免了東亞大型集團的出現。美國希望韓美自由貿易協定能夠加強美國在東亞地區的存在,弱化中國在該地區日益增強的影響力。美國希望通過韓美自由貿易協定牽制韓國融入中國經濟圈,加強自身同東亞市場的聯系。
其次是確保東亞的安全與穩定,保護美國在東亞的政治、經濟、安全和戰略利益。恐怖活動的頻繁出現以及朝核問題都一直困擾著美國。美國同東亞的相互依存越來越深,它只有積極支持東亞的區域化進程,促進這個地區改善政治經濟關系,才有助于包括美國在內的整個亞太地區的繁榮和穩定。因此,美國希望通過韓美自由貿易協定達到鞏固韓美同盟關系,加強與亞洲市場的聯系,并鞏固自己在亞洲的存在,提高自己在亞洲事務中的話語權的目的。
再者,近年來朝鮮半島局勢始終動蕩不定,朝核問題一直懸而未決,美國十分倚重東北亞國家特別是韓國在這個問題上的配合。確保韓美軍事同盟關系的穩定,是美國解決朝鮮半島問題的基礎。韓國作為美國在這個地區最重要的軍事和政治合作伙伴之一,與美國簽署韓美自由貿易協定將從經濟上加強雙方的紐帶聯系,鞏固政治和軍事同盟關系。
三、韓美自由貿易協定的內容
韓美自由貿易協定的主要內容包括了農業、工業、服務業、汽車、紡織品、開城工業園區、投資者保護、知識產權保護以及勞工權利和環境保護等等。
(一)農業
在韓美自由貿易協定中,農業成為最敏感領域,也是韓美雙方談判的難點。在最終達成的協議中,韓美雙方均做了妥協。美方同意在協定中將大米排除在開放領域之外,韓國也承諾恢復美國的牛肉進口。
韓美自由貿易協定將通過取消和逐步取消關稅和多數產品的配額,逐步開放農產品市場。根據協定,價值十億多美元的美國農產品可以立即免關稅出口到韓國,大部分保留的關稅和配額將在協定生效的頭十年里逐步取消。
(二)工業和服務業
根據協定,接近95%的雙邊貿易中的消費品和工業品將在韓美自由貿易協定生效的三年之內享受免關稅待遇,大部分保留的關稅將在十年內取消。
在服務業方面,韓美自由貿易協定將擴大包括電信和電子商務在內的諸多服務行業的市場準入和投資機會。該協定也將擴大美國的視聽產品在韓國的市場機會。
(三)汽車
汽車也是韓美雙方談判的敏感領域。在最后達成的協定中,韓美將立即取消客車的關稅,其他汽車的關稅將在三年內逐步取消;卡車進口關稅也將在十年內逐步取消。
韓美自由貿易協定還將取消基于發動機排量而設置的歧視性關稅。同時該協定還包括一個特殊的“爭端解決機制”,以解決汽車方面的爭端。
(四)紡織品
由于協定中包括“紗源頭原產地規則”,韓美自由貿易協定將為韓國的服裝產品提供優先進入美國市場的權利;同時也將增加美國面料、紗線的出口以及這些行業的工作機會。
兩國的紡織和服裝企業將受益于特別的紡織保護和有力的海關執法要求。關于美國擔心的迂回出口(中國和東南亞產等低價產品通過韓國出口到美國)問題,雙方決定通過加強兩國間的合作予以杜絕。
(五)開城工業園區
開城工業園區是一個重要分歧點。協定生效后仍要討論開城工業園區(位于朝鮮境內,地處朝韓邊境,由朝韓雙方共同開發)的問題。
韓國要說服美國將開城工業園區的產品也作為韓國產品對待,但是美國堅持自由貿易協定將只適用在韓國境內生產的產品。
在最終達成的韓美自由貿易協定中,韓美雙方決定通過協定生效后再進行討論的“內置”方式,對其他南北經濟合作地區生產的產品也適用與開城工業園區相同的標準。
協定具體給出了相關依據,使兩國可以設置“韓半島域外加工地區委員會”。而且如果滿足韓半島無核化進展等條件,那么包括開城園區在內的南北經濟合作地區都可認定為“域外加工地區”,在該地區生產出的產品可以作為韓國產品出口美國。
(六)投資者和知識產權保護
在投資者保護方面,韓美自由貿易協定確保在韓國的美國投資者享有與韓國本國投資者相同的權利;這些權利將通過一個穩定的、透明的法律框架予以支持。
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該協定提供了對包括商標、版權和專利等知識產權進行保護和執行的高標準要求,而這些標準與美國的標準一致。
(七)勞工權利和環境保護
韓美自由貿易協定要求美國和韓國都要執行自己的勞工法和環境法,確保能夠通過法律機制使這些法規得到貫徹實施。
協定還要求建立一個合作機制,以提高兩國在保護勞工權利和環境保護方面的努力。
四、韓美自由貿易協定對東北亞的影響
(一)韓美自由貿易協定對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的影響
1.為東北亞簽訂多邊貿易協定作了很好的鋪墊
目前世界范圍內的多邊貿易談判止步不前的情況下,自由貿易協定在亞洲區域性經濟一體化步伐中扮演重要角色。若要使東亞經濟快速健康的發展,東亞合作的首要任務則是簽訂三個國家以上的多邊協議,促進整個區域的發展。雙邊的自由貿易協定累積到一定程度、數量變得越來越多之后,對整個地區的貿易自由化程度是有幫助的。韓美自由貿易協定的簽訂,對整個東北亞國家都有一定的震撼力,促使各個國家主動朝著雙邊合作的目標邁進,進而為多邊的貿易協定的簽訂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重建了東北亞經濟秩序
此番美國與韓國達成韓美自由貿易協定最大的一個連帶效應就是拉近了兩國關系,同時也提升了兩國在東北亞乃至東亞地區政治、經濟的影響力。通過韓美自由貿易協定的簽訂,美國在亞洲的地位更加鞏固,更加容易地介入東亞區域的經濟等事務。美國通過韓美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也可加入到東亞區域經濟整合的大潮中為美國產品進一步拓展亞洲市場、擴大美國在亞洲的經濟影響服務。美國的介入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影響了中韓之間的貿易合作,削弱了中國在韓國經貿的地位,在短期內對中國出口造成很大的影響。而與此同時,與美國的密切聯系,可以提高韓國在東亞地區的影響力,東亞的經濟秩序因此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此次韓美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完全改變了美國在亞洲地區貿易合作上的被動局面,并促使日本及其他亞洲國家更加主動地尋求與美國達成更密切的貿易關系。美國與韓國的聯盟可以從政治、軍事領域深化到經濟貿易領域,并達到牽制中國的目的。
(二)對東北亞各主要國家的影響
1.對日本的影響
韓美自由貿易協定是從經濟方面突破美日亞洲軸心的嘗試,讓日本感受到韓美關系超越美日的潛在危機。韓美先于日本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這對日本來說,確實是意料之外的事情。同時,日本政府也認識到了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不積極這一事實。日本沒有和韓國達成自由貿易協定談判,是日本的一大損失。
韓美之間達成的韓美自由貿易協定對日本觸動很大。日本多次表態,將積極推動日韓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其實,日韓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始于2003年年底,在2003年10月的曼谷亞太經合峰會期間,時任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和韓國總統盧武鉉同意,最遲在2003年年底就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展開正式談判,當時預期整個談判預期將在2005年完成。但雙方由于無法在農產品市場準入以及一系列關鍵產品(例如齒輪、煙草等)的關稅上達成一致,雙方不得不于2004年年底將談判擱置。同時,韓日在諸如汽車、電子產品等產業的競爭日益激烈,因此任何涉及相關利益的談判,都會遭到這些產業公司的抗議。雖然日本方面態度積極,但是韓國對此卻十分冷淡。日韓之間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的重新啟動有待關注。美日企業支持兩國政府啟動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的呼聲日益高漲。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表示日本與美國展開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是未來貿易談判的最重要議題。
2.對韓國的影響
雖然韓美自由貿易協定的簽訂對韓國農業等造成了巨大的沖擊,但它卻是擺脫韓國國內經濟困境、拓展對外關系的一項重要舉措。首先,韓美自由貿易協定的簽訂促進了韓國經濟的增長,促進韓國企業的投資,增加韓國國內的消費,抵制了日本和中國的競爭。它的簽訂,會大大提高大多數國民的生活質量。如果質優價廉的商品、服務、外國直接投資(FDI)進入國內,生活必需品的價格就會下降,有利于低收入階層,同時海外消費的增加狀況也會有所緩和,從而減少服務收支逆差,工作崗位和投資也會增加。
韓美自由貿易協定的成功簽訂,使得韓國對自由貿易協定更加信心十足。韓國正在籌備同歐盟的貿易談判。因為歐盟是繼美國之后,韓國的第二大貿易伙伴。韓國也在積極籌備與加拿大、澳大利亞以及新西蘭的貿易談判。
當然,韓國在簽署了韓美自由貿易協定以后,為搶占東亞地區經濟貿易合作的橋頭堡,又致力于推動建立中韓自由貿易區,這給中韓經貿合作帶來新的機遇和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如果韓美、中韓自由貿易區全部建立以后,不僅會有益于中國、韓國、美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也會提高韓國的國際地位,而且還會大力推動東亞地區的經濟合作,其意義會遠遠超出經濟范疇,有助于東亞地區的和平、穩定和繁榮。
3.對中國的影響
中韓都是外向型經濟體,韓美自由貿易協定的簽訂,使得韓國擠占了中國對美國的一部分出口市場。此外,由于中國一直醞釀建立包括朝鮮半島在內的“環黃海經濟圈”,韓美自由貿易協定的簽訂對這一計劃是個沖擊。
韓美自由貿易協定的簽訂,會給中國企業帶來很多負面的影響。因為中國向韓國出口的份額會由于美國產品的替代而減小,同時中國產品在美國市場的份額則由于韓國商品的充斥而損失很大。那么總體來說,在短期內,韓美自由貿易協定對中國的出口帶來了相當大的負面影響。
首先,韓美自由貿易協定的簽訂所產生的貿易轉移效應,阻礙了中國產品的出口。
中國和韓國在很多商品的出口上存在競爭,韓國產品歷來是中國商品在美國市場上的主要競爭對手之一。韓美自由貿易協定的簽訂,使得中國的部分出口市場尤其是美國市場被韓國商品擠占。韓美自由貿易協定生效后關稅的取消和逐步廢除對本來就頗具競爭力的韓國商品來說更是如虎添翼,增添了搶奪美國市場的籌碼。韓國產品在美國的競爭力相對于其他國家都會大大增強,特別是相對于中國來說。同時,低廉的美國農產品將搶占韓國大量市場份額,勢必影響到中國對韓國的農產品出口。
其次,韓美自由貿易協定的簽訂,削弱了中國在東北亞地區的地位。
防范并牽制中國是美國與韓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一個重要因素。由于中國在東亞區域經濟合作中的作用日漸增強,美國在亞洲的經濟影響力受到了影響。因此,美國希望通過韓美自由貿易協定牽制韓國進入中國經濟圈,削弱中國對東亞政治、經濟的影響力,加強自身同東亞市場的聯系。
韓美自由貿易協定加強了韓美之間的經濟合作,有利于兩國更快實現經濟融合。在成功地讓日本實施了“脫亞入歐”戰略之后,美國在東北亞地區的目標轉向了韓國。目前韓美兩國已經建立了軍事同盟,自由貿易協定則為韓美經濟融合拉開了序幕。分析人士認為,韓美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后,中國在東北亞地區面臨的壓力陡然增加,同時地位也有所下降。
再次,中國在投資方面受到很大的影響和沖擊。
韓美自由貿易協定的簽訂,使得日本和歐盟企業為了享受對美出口零關稅的優惠政策,紛紛到韓國投資建廠。這在一定程度上會阻礙中國吸引外資的步伐。據韓國對外經濟政策研究院(KIEP)預測,韓美自由貿易協定生效后外國人的直接投資年增長將超過30億美元。這也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日本和歐盟國家對華的投資戰略。
最后,韓美自由貿易協定的簽訂,對中國安全造成了威脅。
隨著韓美自由貿易協定的達成,不僅會增進韓美間經濟紐帶關系,甚至有望成為進一步加強雙方軍事安保同盟的催化劑,并使包括經濟、外交、安保領域在內的韓美同盟關系發展到更高層次。這也無疑對中國的安全帶來了較大的威脅。不僅如此,這份協定還為朝鮮半島統一增添了更多不確定因素,未來的形勢對中國更加不利。美國在東亞地區的首要目標是維護其經濟利益,而為了自身經濟利益的極大化就必須有效地控制東亞地區。值得注意的是,在韓美自由貿易協定中有一條規定韓國在朝鮮的經濟園區如開城工業園區也被視為“自由貿易區”,這些經濟園區制造的產品可以標注為“韓國制造”,從而能順利出口美國。這可能是美國拉攏朝鮮的一個重要伏筆。美國國會研究處也通2007年1月末向國會提交的有關推進韓美自由貿易協定的修改報告書表示,韓美自由貿易協定不僅能增進韓美兩國貿易關系,而且還是牽制“在亞洲地區的影響力與日俱增的中國”的戰略性鋪墊。
五、韓美自由貿易協定給中國帶來的啟示
韓美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對中國利弊兼而有之,重要的是認真分析,采取對策,減少負面影響,充分抓住有利時機,推動東北亞地區合作的發展,使東北亞各國通過區域經濟合作,實現共同繁榮發展。中國針對韓美自由貿易協定的簽訂,應該采取相應的對策,減少不利影響,變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在東北亞范圍內在政治、經濟、軍事等各個方面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為中國今后經濟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積極組建中韓自由貿易區
中國與韓國建立自由貿易區有很多的有利條件和因素。
韓國企業界、學術界,政界都有同中國建立雙邊自由貿易區的訴求。中韓建交以來,兩國經貿關系迅速發展,雙邊合作關系不斷加強,相互依賴不斷加深。中韓人員往來、旅游合作也迅速發展。中韓在促進地區經濟一體化合作上的共同利益遠遠多于它們各自同其他地區經貿伙伴的共同利益。兩國都將促進地區經濟一體化合作當作實現自己國家戰略的重要條件和手段。通過中韓的合作,一方面加強和發展同周邊國家的友好關系,另一方面,通過地區經濟一體化擴大周邊市場,減緩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對兩國經濟發展的制約。目前,中韓建立自貿區已進入官產學聯合研究等實質階段,而且進展順利。中韓兩國相關政府部門已經完成中韓關于投資保護協定的工作。兩國相關經貿合作的目標,通過2007年4月總理的成功訪韓也已經明確。在這種有利的大環境下,乘著韓美自由貿易協定的東風,組建中韓自由貿易區必將實現兩個國家的雙贏目標。
(二)積極組建中日自由貿易區
中國和日本是東亞的兩個經濟大國,對東亞區域經濟、區域政治和區域安全有著巨大影響力。中國與日本的經濟具有很強的互補性。日本的優勢主要在資金和技術方面;而中國的優勢則在于它擁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和廉價的勞動力。兩種優勢相加,對于區域內貿易和投資的擴大、產業的升級和防范金融風險將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兩國聯手才能支撐東北亞的區域合作,因此需要中日兩國作為“雙引擎”。中日兩國如果能在各自具有優勢的領域為東北亞合作做出最大的貢獻,那么,東北亞區域合作的步伐將大大加快。
可以說,沒有中日兩國的自由貿易,就沒有東亞自由貿易區,也就沒有東亞共同體。面臨東亞自由貿易區和東亞共同體發展的歷史潮流,中日兩國應該以雙邊合作促進區域合作,在相互合作中解決雙邊矛盾,共同推動東亞自由貿易區和東亞共同體的進程。
(三)積極調整中國產品的出口貿易地理方向,提高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由于中國的產品大多都相對集中地出口到歐盟、美國、日本、香港、東盟、韓國、臺灣、俄羅斯、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而且在這十大貿易伙伴中,內部的分配也不盡合理。歐盟是我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在韓美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后,由于向美國和韓國的市場出口受阻,因此我國的企業應該加大對歐盟、東盟、香港、臺灣、俄羅斯等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出口,而不應該被動地接受美國和韓國市場份額紛紛減少的厄運。同時,為了降低出口風險,我國應該與其他更多的國家建立更加密切的經貿聯系,實現出口多元化,從而擺脫受制于人的狀態。
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是擴大出口的一個前提條件。因此,我國企業在通過引進國外技術提升產品競爭力的同時,更應該注重消化、吸收。通過消化吸收,并在其基礎上進行自主創新,使得我國產品的競爭優勢凸現,從而實現真正意義的產品競爭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李哲:對東亞區域經濟合作的思考,《技術與市場》,2007年第1期。
孫增艷:東北亞區域經濟發展中的問題及前景分析,《理論界》,2006年第1期。
龔克瑜: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的難點和解決思路,《太平洋學報》,2005年第1期。
李向陽: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的非傳統收益,《國際經濟評論》,2005年第5期。
王豐、柏童:東亞區域經濟合作——新發展、主要難題及對策,《臺聲》,2006年第1期。
段霞:東亞區域經濟合作的現實和出路,《經濟與管理研究》,2006年第6期。
歐陽曉璇:韓美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中國經貿》,2006年第8期。
朱穎:美韓經貿關系及雙邊FTA的前景分析,《世界經濟研究》,2006年第4期。
呂進軍、馬骎:東亞區域經濟合作的現實與展望,《河北農業大學學報》,2003年第3期。
- 上一篇:經濟全球化與區域經濟一體化論文
- 下一篇:社會保險費征收管理處基金科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