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經濟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3 07:14:0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技術經濟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技術經濟論文

建筑技術與技術經濟論文

一、建筑技術經濟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國家及建筑企業對建筑技術經濟工作的不斷重視,建筑技術經濟工作越來越成為各建筑企業管理工作的核心。然而,在實際的建筑項目施工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小覷的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

1.工程施工人員及管理人員自身專業素質問題導致成本投入加大。例如,在某工程中,工程要求建筑地下室的地板用聚氨酯防水材料進行防水施工,然而聚氨酯防水材料對于環境濕度要求極高,倘若地面不干燥會直接影響聚氨酯防水材料的使用。當時施工時正是雨天,空氣很潮濕,地板有水漬,常規來說不宜于施工操作,但由于工程施工人員及管理人員自身專業素質的問題,沒有及時發現這個問題,使得施工地下室重新返工和翻修,大大延誤了施工進程,也對施工的成本造成了嚴重的浪費。

2.為節約工程成本,盲目縮減工期,造成工程質量問題。例如,在某屋面防水工程中,施工人員為了滿足業主的時間需要,縮短施工工期,擅自調整屋面的施工工序,將屋面防水的施工提前。由于施工工序的混亂安排,導致后續的施工對屋面防水材料的損壞嚴重,延誤了工程施工的工期,增加了大量的返工費用和維修費用。這一案例,也從根本上顯示出相關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不強問題。

3.建筑技術經濟的相關管理工作落實不到位。首先是建筑項目的結算管理和統計管理。在施工中普遍存在工程各階段資金流向數據統計不及時的現象,還普遍存在相關賬目登記不及時的現象,這就造成項目結算依據不足,項目款項回收不及時的問題;其次是成本管理和資金管理力度欠缺。

二、解決建筑技術經濟工作問題以及更好實現經濟為技術服務的對策

查看全文

電站技術經濟論文

1技術經濟評價理論

經濟評價是對項目投產后經濟效益(如盈利能力、清償能力等)的大小進行分析評價;社會評價是對項目開展給生態自然、社會可持續發展方面帶來的影響(如環境污染、生態平衡、國民經濟效益等)進行分析評價[3]。

2海洋能電站項目技術經濟評價

2.1海洋能電站項目技術經濟評價特點

(1)海洋能電站技術經濟評價中,資源評價是項目評價的關鍵和核心,因此,對于海洋能電站項目的技術經濟評價而言,在海洋能資源和發電技術方面,無論在評價內容和數據分析處理上都有著自身的特點和角度,主要體現在對海洋能資源的調查和統計,以及海洋能發電機組的選擇、特點、運行和維護水平等方面作為海洋能電站項目技術評價的重點考察部分。(2)海洋能電站項目的社會評價也是整個項目評價的組成部分,具有很強的清潔能源行業特點,海洋能發電幾乎無氧化還原反應,不向大氣排出有害氣體和熱,對環境影響很小,并且多是限于對局部環境的影響,不存在對全球性氣候的影響,也不存在常規化石燃料能源和核能發電類似的環境污染問題,避免了很多社會問題的處理。另外,由于海洋能發電在沿岸和海上進行,所以一般不占用已開墾的土地資源、不需要遷移人口,而且還多具有綜合利用效益。因此,有必要對項目所產生的環保效益進行詳盡定量科學地分析,同時還要綜合考察社會生活各個領域與項目之間的相互適應和影響,即需要系統地將不同層次的社會效益、環保效益都進行充分考慮。(3)海洋能電站項目技術經濟評價中所需的技術、經濟方面的數據資料和信息都要通過調查取得,評價人員對站址的資源條件、技術水平、項目概況、自然環境等方面的把握程度直接影響甚至決定其分析判斷的結果,因此海洋能電站的技術經濟評價要把搞好各項數據調查、收集和對資料的分析研究工作放在重要地位,予以高度重視。(4)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原則,并以定量分析為主要方法。通過效益和費用的計算判斷項目在經濟上是否可行,明確項目在建設和運行中的要素的數量情況,從而對這些要素進行經濟分析和比較。在評價指標設置方面要做到科學地正確反映項目設計的各個方面,即包括技術、經濟、社會等的主要內容,由于海洋能電站項目涉及的因素眾多,一些重要的影響因素可能存在不能量化分析的問題,對此在評價中則應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準確的描述,并科學地采用先進數學方法來將定性的問題轉化為定量問題分析,幫助得出科學的評價結論[4]。

2.2海洋能電站項目技術經濟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查看全文

建設項目技術經濟論文

1國民經濟走向

在市場經濟的背景下,沒有個建設項目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盈利,為了把握住贏利點,就不需要緊跟國民經濟的發展方向,掌握一定的“預測”能力,做好每一步的策劃才能使得建設項目保持長久的生命力,不至于中途癱瘓或者是以虧空告終。近幾年,市場經濟的發展速度穩步提升,各種各樣的投資項目快速地發展起來,這就是的建設項目的經濟評價的精準性越來越差,有很多并不具備相應資質的評價機構從中牟利,使得建設項目的技術經濟評價更多的費浮于表面,喪失了原本計算收益、預估風險的作用。所以,要時刻把握國民經濟的走向,充分地發揮其對建設項目的指引作用。

2風險因素

在我國建設項目經濟評價的過程中,對于風險因素系統中是程度遠遠不夠,往往只是片面地考慮其中一個或者幾個風險因素。從哲學的角度看待,這屬于以偏概全,用局部代替整體的錯誤。在評價的過程中,如果無法把握未來的風向,就無法做到對風向進行控制,也就不可能在未知的風險來臨時做出正確的應對。風險的發生是隨時的,有可能是建設前,有可能是建設中,也有可能是建設之后,作為建設者,只有充分地把握住風險,才成做出最正確的應對,才能將受益最大化。

3通貨膨脹率

有很多的不確定因素,如售價和匯率等,都影響著建設項目經濟評價的效果。在很多的建設項目經濟評價的過程中,都會忽視通貨膨脹率這一經濟參數,但是,在實際進行經濟評價工作時可以發現,通貨膨脹對評價結果有著巨大的影響。通貨膨脹的影響體現在建設項目技術評價的未來階段,具體變現是未來某一時期的收益值這限制后的限制的狀態是“較好”還是“較差”。通貨膨脹率對每年的實際收入和稅額都有著影響,在通貨膨脹率為3%的條件下,求得計凈現金流量將少于不考慮通貨膨脹條件下的預測值,在這時,經濟評價的結果為“悲觀”,在通貨膨脹率為15%的條件下,求得合計凈現金流量將高于不考慮通貨膨脹條件下的預測值,在這時,經濟評價的結果為“樂觀”。通過這樣的結論可以看出,通貨膨率對建設經濟評價的結果有著重要的影響。

查看全文

水電站技術經濟論文

1電力行業的智能化升級改造技術經濟效益顯著

電力行業無法置身信息技術革命浪潮之外,智能電網代表未來電力系統發展方向,是電力行業創新和發展的需要。為實現電網的可靠、安全、經濟、高效、環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標,國家電網公司于2007年10月正式啟動了智能電網可行性研究項目,并于2010-01-12日,《關于加快推進堅強智能電網建設的意見》,確定了建設堅強智能電網的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將智能電網的建設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的高度,大力推進(圖1)。在國家電網公司的強力推動下,近年來我國電網在輸電、變電、配電、用電和調度等環節智能化升級改造發展迅速,并提出了全球互聯網概念,集成體系標準,向世界輸出。技術革新帶來了能源效率的提升,同時創造了大量需求,2015年利潤總額和利潤率等指標逆勢上揚,遠超德國意昂集團、意大利國家電力、法國電力等世界同行營業水平,2016年在《財富》世界500強排名中名列全球第二(表1)。在當前中國電能過剩、火電成本高的背景下,發電企業也在積極謀劃通過技術創新實現降本增效,國內發電集團開始推進發電環節智能化升級改造。2013年1月,華電集團投資建設了全國第一個全壽期三維數字化智能火電廠———萊州電廠一期工程。全壽期三維數字化電廠,就是通過三維設計,將電廠物理實體與數字模型完美結合,從設計到退役全生命周期均做到三維化、可視化和在線管控,一旦電廠部件老化或發生故障,系統可在第一時間通知操作員,防患于未然。為充分利用火電機組循環水的排放能量,萊州電廠通過技術攻關充,增加水力發電機組,循環水排水實現勢能發電。投資近2000萬元將循環水排水口改為水輪發電機房,安裝了2臺800kW小型水輪發電機,每年可多發電880萬kW•h。在科技的支撐下,萊州電廠各項指標均居世界領先水平,成為“高效、節能、清潔、環?!敝悄芑痣姀S示范項目,發電煤耗僅為268.5g/kW•h;熱效率達45.59%,供電廠用電率僅為4.98%,經濟指標居世界領先水平。在排放方面,電廠采用封閉煤場,實現“零污染、零損耗”;高效靜電除塵器效率達99.7%,脫硫效率達95%以上,采用干除灰、干除渣技術,灰、渣及脫硫石膏全部綜合利用;廠內污水和廢水經處理回用,實現污水“零排放”。通過試點項目積累的先進技術在其集團內部大力推廣應用,效益顯著[2]。華電集團在創新驅動戰略引領下成功轉型,堅持綠色、低碳發展道路,不斷優化電源結構。積極發展高參數、大容量煤電項目,以及水電和風光電,因地制宜建設燃氣發電機組,同時積極推進節能降耗工作。華電發展迅速,從表1中也可看出,2015年企業利潤和利潤率等經濟指標名列五大發電集團之首。我國已進入速度變化、結構調整、動力轉換的經濟發展新常態,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電力產業必須按照提出的“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戰略構想,以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十三五”規劃為引領,深入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主動適應和引領新常態,全面深化改革,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是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來源。國家電網和華電集團借助技術創新成功踏上轉型之路,從局部創新到系統集成,為企業的發展帶來了顯著的變化,企業利潤率世界領先,成為電力企業標桿。水電行業是一次性投入大,后期運營成本低的優質資產,因自身經營狀況較好而缺乏革新的動力,需要行業領軍企業高瞻遠矚的開拓進取,積極推進傳統水電站的智能化升級改造。參考文獻[3]中,筆者以洛陽供電區某常規變電站的智能化改造工程為樣本進行技術經濟數據分析:智能化升級改造項目有著巨大的技術經濟優勢。智能化升級改造后,變電站的可靠性大大提高,維護工作量統計相比常規變電站減少90%,智能化組合設備設計要求為15年免維修,大大節約了人力成本,其經濟指標的優越性主要體現在節省人力,運行維護成本急劇降低、并使得設備故障率降低,減少全年事故、檢修停電時間,供電質量更加可靠優質,從而在可靠性效益以及社會效益方面體現出了更大的優勢。與普通110kV變電站相比,大幅提高了設備智能化水平和設備運行可靠性,實現無人值班和設備操作的自動化,提高資源使用和生產管理效率,使得運行更加經濟、節能和環保。按照設備全壽命周期15年計算,可節約成本1000余萬元。智能變電站是堅強智能電網建設中實現能源轉換和控制的核心平臺之一,是智能電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水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接入電網的重要支撐。改造后的該110kV變電站,不論是外貌還是內在功能,較之前的數字化變電站有了質的飛躍:全站取消了95%以上的二次電纜和接線端子(減少二次電纜33km),減少90%以上的設備組屏(由原來的38屏減少至3屏),極大精簡二次回路;減少了近的40%電站占地面積(節約占地約1.93hm2),縮減了70%的室內建筑面積,使變電站更加小型緊湊。據實際測算:該千伏變電站智能化改造較常規電站節約建設成本62%,二次系統全壽命周期內節約運行維護成本90%,二次系統節約總費用達68%[3]。

2智能化水電站特征構想

信息技術正加速向各個行業滲透,在其作用下人類社會將會在未來的二三十年演變成為一個智能社會,其廣度與深度難以想象。智能化水電站也必將成為水力發電企業現代化管理和技術的發展方向,其現有組織機構性質也將在技術的作用下發生深刻的改變。兩化融合為傳統水電站改造升級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思路,彰顯信息化的重要性。智能電站的信息化特征主要包含2層含義:①生產過程監控和企業管理需要的所有必要信息均應無重復的得以采集和通過數字網絡共享。②采集和存儲的海量信息必須經過智能化數據挖掘技術,使信息濃縮并進行統計分析,為電廠管理提供決策[4]。信息化是智能化的基礎,構建新型一體化信息控制平臺,將電站信息系統與智能電網系統對接,實現系統一體化控制,將智能控制理論如模糊控制、神經網絡控制、專家控制系統、遺傳算法等智能控制方法廣泛應用于水電站自動控制,主動超前適應電網對負荷控制的要求,使機組能夠運行在最佳參數曲線附近,大大促進水電站設備設施運行調度與操作控制的智能自動化,從而達到安全、高效、節能、降耗的目的。在設備維護管理方面,數字化、信息化技術為設備的狀態監測和智能診斷提供基礎,持續提高發電廠設備可靠性。狀態監測是為了實現對設備狀態跟蹤而進行的采集、識別、分類和解譯的活動。通過連續監測反映設備狀態變化的預警參數,就可以獲得故障初期的信息。智能診斷包含狀態故障診斷和設備性能衰退趨勢預測兩部分內容。狀態故障診斷是一種分析設備安全和性能狀況的過程。它的主要目是探察隱患和早期故障,識別并定位故障根源。狀態故障診斷的主要任務是探察設備異常狀態、識別癥狀、分析癥狀信息和確定影響生產的故障原因。設備性能衰退趨勢預測通過預告與設備性能衰退相關的癥狀信息而實現有計劃的維修活動,即應該什么時候和在什么部位對設備進行維修。它也可以從多方面對維修決策提供良好的支持:①組織各種各樣的維修資源(如人工、材料、工具和信息指導);②決策維修活動的內容和頻度;③集成維修活動和生產過程。水電站智能化將深刻影響傳統水電站的組織管理模式,大大減少現場運行操作和維護人員,普及無人值班(少人值守),原有的技術分工將發生深刻變化,專業之間交叉融合,界限不再清晰。

3打造智能化水電站三大突破口

3.1集成智能終端,讓設備可知和可控。提高設備可知性和可控性關鍵在于提高設備的智能化水平,可大量采用智能化設備或對傳統設備進行智能化改造,其原理基本是一次設備附加二次設備智能終端的模式。如技術先進且可靠性高的羅氏線圈和純光纖電子式等新型互感器開始大量應用,智能化GIS開關站斷路器或隔離開關采用與新型互感器組合安裝,傳統主變壓器集成新型互感器取消本體各側套管電流互感器,就實現了智能化升級。借助先進傳感器技術,實現設備在線監測功能,進一步對傳統設備進行智能化改造。通過科學研究,有步驟的選取關鍵設備安全運行的若干關鍵指標,結合實際對應開發在線監測技術解決方案。如在GIS組合開關及發電機出口斷路器上增加SF6氣體壓力監測、分合闡線圈電流波形測量、儲能電機電流監測、分合閘回路電阻及分合次數監測等功能;采用智能組件方式監測變壓器油中溶解氣體、含水量、壓力及其溫度。通過技術改造,即可以使關鍵設備具備在線檢測功能??傊?,通過信息技術介入提高設備可知性和可控性,首先要實現設備狀態監測數字化,其次在數字化的基礎上進一步實現智能設備信息的采集、處理和反饋應最大限度的自動化,減少繁重的人工信息采集、處理和反饋的工作量。當前,先進傳感器技術、無線技術、網絡技術、小型化技術、嵌入式技術的進步迅速,提供了眾多智能終端解決方案可供選擇。3.2構建先進網絡,實現信息互聯共享。底層設備智能化的方法是配置智能終端,在此基礎上實現所有智能終端互聯和數據共享則是另外一層次的技術難題,它難在標準的建立。標準是基礎的和有價值的工具,可以使企業更好的吸收和采用新技術并進行創新,提升產業生態系統關鍵能力。智能化水電站的網絡架構標準可參考智能化變電站的標準,借鑒工業4.0和工業互聯網體系架構框架(ArchitectureFramework,AF),首先要注重網絡的擴展性,方便接入各種智能終端,實現即插即用;其次要便。于設備互聯和信息共享,通過互聯實現人、設備系統和企業應用之間實現大量合作,提高生產力和可持續性;最后,要確保網絡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3.3工業應用軟件,支撐并定義智能化兩化融合的難點是將蘊含在運營技術中的水力發電企業核心知識、經驗、方法等企業運營技術進行顯性化表達,將人的隱性知識轉化為機器語言,成為一種信息技術可執行的知識體系———應用軟件,軟件支撐并定義智能化。行業巨頭通用電氣(GE)堅定的認為APP才是工業的未來,2013年10月GE首次提出可以與IOS及安卓操作系統相提并論的Predix工業云平臺,建立面向工業應用的GEStore,旨在將各類數據按照統一的標準進行規范化梳理,支持各種分布式計算、大數據分析、資產管理、M2M通訊、移動性在平臺上擴展和疊加,工程師可以按照自己企業的需求靈活編寫程序和應用。宏偉的工業互聯網生態系統正在眼前生長,GE的科學家認為,在消費領域APP經濟已經創造超過3000億美元的市場價值,而工業領域的發展將遠遠超過這一數字[5]。大型水電站的設備設施種類繁多,各種設備重要性與優先級劃分,各種系統建模(如設備運行模型、智能診斷模型、預測決策模型)以及狀態變量、環境變量、控制變量、輸出變量的選擇等系列復雜問題都需要針對具體對象提煉出對應的運營技術知識體系,通過將運營技術知識體系模型化表達,在此基礎上開發和驅動應用軟件,集成互聯、響應、預測之智,大規模將知識從人向智能系統遷移,創造運營價值。

查看全文

全球化與技術經濟論文

1、區域產業創新基礎之下的發展路徑分析

1.1創建開放型的區域產業創新網

基于區域產業創新基礎之下的發展,其實現途徑為各主體的互動與合作,而主要平臺則為創新網絡。通常情況下,創新活動的基礎為互動,而互動又包括集聚、學習以及聯盟、結網等行為。借由開放型的區域產業創新網,可聚集信息、數據、技術、金融以及人才等知識性的要素,再對其進行優化配置,確保在各優勢資源的競爭合作環節中,能夠使資源達到聚合聚變的標準。同時,開放型的區域產業創新網不僅面向于區域產業格局形成與層次發展,而且還介于產業創新與區域創新的系統間,其網絡系統具有明顯的開放性。

1.2不斷培育創新集群

上世紀末期至今,世界經濟正處于工業經濟不斷轉向知識經濟的關鍵時期,而知識與創新也成為推動產業創新與區域發展的關鍵性力量。當產業集群出現之后,便迅速發展成為推動創新活動有序聚集的重要載體。經研究表明,在許多發展中的國家內,其工業化尚未發展成熟之前,集群內距離相近的產業無法推動技術創新,因此產業創新與集群之間并不存在必然的聯系?;谌蚧c新技術經濟范式下,區域產業整體發展路徑正面臨著關鍵性的抉擇,且集群發展已經從集群制造升級為集群創新,而集群創新又將自主創新作為其根本動力和主要目標[2]。因此,推動集群創新知識的出現、轉移、擴散,以及促進區域產業創新升級已經成為當前的研究重點。通過不斷培育創新集群,創建開放型、動態型的創新網絡,可一定程度上推動經濟發展轉變方式,獲取區域產業創新環節的競爭優勢,有助于組建創新型的國家,促使國家朝著可持續化的發展目標前行。針對創新集群主要的來源,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是技術的復雜性、范圍的經濟性、范式的不連續性及學習程序的累積性。而推動其形成的主要因素則包括社會資本、聚集的網絡經濟性、學習機制以及創新網絡、技術的多樣性等。

2、全球化與新技術經濟范式下區域產業創新途徑的發展策略

查看全文

生產能耗技術經濟論文

1卷煙生產能源消耗技術經濟方法分析

遵循《工程經濟》的一般原理,卷煙企業常用的技術經濟分析方法包括投入產出、生命周期以及投資回報等。而生命周期與投資回報這兩種評價分析方法分別用于產品決策與財務決策。而投入產出分析方法建立在實物量的投入和產出上,可以作為卷煙生產企業獲取能源消耗的各種影響因素,從而能夠了解卷煙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對能源使用的結構情況,能夠為企業提供十分重要的依據,從而更好地制定節能策略。在投入產出分析過程中,首先要對用能對象的生產與用能的特點進行相關分析,從而對其流程的分析層級與分析節點進行確定,接下來再對不同節點的分析指標進行確定。同時也要對同類指標進行對比分析,從而將卷煙生產企業的節能潛力挖掘出來,有利于企業制定較佳的節能策略。要對卷煙企業的生產進行投入生產分析,最重要的就是設立能耗分析指標,確立并根據卷煙生產過程中其能源使用的相關流向,將投入產出分析指標設置在每個關鍵環節中,從而通過分析各個指標而獲取卷煙生產的影響因素,這些影響因素涵蓋卷煙整個制造過程中的設備技術、工藝管理、生產組織、作業流程等核心要素。如果設投入產出量為R,輸入能源、材料或者資金量為i,產出的合格產品量為o,那么可以得到投入產出的基本計算方法為R=i/o。分析目的不同,使得一些具體指標有不一樣的表現形式。因此,需要針對分析對象的具體特點來進行確定。在投入產出分析中,有價值結構模型和實物平衡模型兩種。卷煙生產行業容易受到產品價格等因素的影響,不能通過價值指標因素來對企業用能水平進行真實反映。因此,應該采用實物平衡模型來進行投入產出分析,從而獲得客觀的能耗分析數學模型。

2卷煙生產能源消耗技術應用分析

文章主要列舉不同地區的甲乙丙三家卷煙企業的能源消耗技術應用來進行分析。

2.1總能耗指標

由表格可以看出,甲乙丙三家之間綜合能耗存在比較大的差異,其影響因素為企業能源種類、設備條件、生產規模、地域氣候以及管理水平等。甲丙兩個企業的能源種類都有燃煤,具有比較低的熱轉換效率,導致綜合能耗相對比較高。而乙企業則使用外購蒸汽來避免自產蒸汽造成的燃料損失,降低綜合能耗指標。而丙企業處于東北,冬季取暖時能源消耗十分大,其綜合能耗顯然比甲乙兩個企業高。根據三家企業的能源結構來看,必須最大程度地將能源轉換環節減少,而且還要利用高效轉換設備以實現能源利用水平的提高。

查看全文

西藥制藥企業技術經濟論文

0引言

技術經濟指標是企業技術經濟類重要的考核標準,它以特定的考核指標的形式對企業的原輔料投入和產品的產出進行考核,對企業成本的控制和產品產出成品率的控制存在重要的意義。

1技術經濟指標的定義、經濟意義、表示方法及指標設計

1.1技術經濟指標的定義

技術經濟指標是基本定義是指國民經濟各部門、企業、生產經營組織對各種設備、各種物資、各種資源利用狀況及其結果的度量標準。西藥制藥企業的技術經濟指標是反應本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原輔料的使用情況及其結果的標準。它是企業技術水平、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的集中體現。

1.2技術經濟指標的經濟意義

查看全文

高效栽培技術經濟論文

騰沖縣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是云南省油菜生產第二大縣。油菜是騰沖縣第一大冬季作物和第一大經濟作物,是促進全縣農民增收、拉動經濟發展的主要產業。全縣烤煙年均種植面積約1066667hm2,其中夏煙8000hm2,早植煙266667hm2。騰沖縣耕作制度以“煙—油”輪作為主,在烤煙收獲與油菜種植間有一定的空閑時間。為充分利用烤煙地生產潛力,騰沖縣探索出比較完善的煙地三熟制高效套種模式———“一耕二套三熟”,因地制宜選用套種作物及新品種,強化先進技術配套,實施規模化及規范化種植,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及生態效益,并成為全縣作物間套種中的示范模式,為全縣提高復種指數、增加糧油總量找到了一條有效途徑。

1“一耕兩套三熟”模式推廣實施情況

2012年全縣推廣實施“一耕兩套三熟”模式546667hm2,占烤煙種植面積的686%。其中,烤煙/玉米/油菜268667hm2,烤煙/大豆/油菜2780hm2。2013年全縣推廣實施“一耕兩套三熟”模式616667hm2,占烤煙種植面積的769%。其中,烤煙/玉米/油菜337333hm2,烤煙/大豆/油菜279333hm2。2014年全縣推廣實施“一耕兩套三熟”模式609333hm2,占烤煙種植面積的857%。其中,烤煙/玉米/油菜3080hm2,烤煙/大豆/油菜301333hm2。2012~2014年騰沖縣共推廣實施“一耕兩套三熟”種植模式1772667hm2,共實現經濟效益523208萬元(表1、2、3)。

2“一耕兩套三熟”模式經濟效益分析

據調研,三熟制套作的油菜與“煙—油”兩熟接茬復種下的油菜產量、產值、效益幾乎無差異,所以新增效益中可以不考慮這一因素?!耙桓麅商兹臁备咝г耘嗄J脚c傳統的“煙—油”一年兩熟栽培模式比較,其經濟效益主要體現在“煙—油”之間套種玉米或大豆增加的經濟效益,因此,采用比較分析法對“一耕兩套三熟”高效栽培模式進行經濟效益分析。騰沖縣201~2014年推廣實施“一耕兩套三熟”高效栽培模式,實現經濟效益分別為139268萬元、160205萬元和223735萬元,3年累計為523208萬元,2013年較上年增長15%,2014年較上年增長40%,經濟效益顯著(表3)。其中,2013年“煙—大豆—油菜”套種面積較上年增加1333hm2,增長048%,實現經濟效益113025萬元,較上年增加5126萬元,增長475%;“煙—玉米—油菜”套種面積較上年增加68667hm2,增長2556%,實現經濟效益47179萬元,較上年增加1581萬元,增長504%。2014年“煙—大豆—油菜”套種面積較上年增加220hm2,增長788%,實現經濟效益131871萬元,較上年增加18846萬元,增長1667%;“煙—玉米—油菜”套種面積較上年減少29333hm2,實現經濟效益91864萬元,較上年增加44685萬元,增長9471%(表1、2、3)。根據表1和表2,2012~2014年“煙—大豆—油菜”模式累計經濟效益352795萬元,“煙—玉米—油菜”模式累計經濟效益170413萬元,前者是后者的207倍。雖然套種玉米的產值高于大豆,但套種玉米的投入成本也遠高于大豆,因此,“一耕兩套三熟”高效栽培模式套種大豆比套種玉米經濟效益更為明顯。同時也說明,“一耕兩套三熟”高效栽培應更加重視和發展套種大豆的推廣。

3總體評價

查看全文

架空輸電線路技術經濟論文

一、引言

架空輸電線是輸電網建設的重要材料,我國正在不斷地完善其技術標準。隨著架空輸電線的應用標準不斷成熟,我國的制造水平與創新能力已達世界前列。由于架空輸電線路所跨越的距離遠,因此減少輸電過程中的電損耗可以極大的降低成本。此外,一般架空輸電線路的施工會產生無線電干擾、噪聲、對地方的磁場照成影響。因此,在輸出過程中,要注重安全節能的同時,還應該防止環境污染。新型的架空輸電導線除了應有良好的導電率以及一定的機械強度外,還要滿足地方的環境要求。隨著人們對節能意識的提升,有必要改進架空輸電線路節能導線應用技術,促進輸電線制造業的發展。本文對架空輸電線路節能導線應用技術進行分析,介紹當前架空輸電線路節能的發展現狀并提出改進我國架空輸電線路節能導線應用技術的對策,以此來規范節能導線標準及工程應用技術。

二、我國架空輸電線發展現狀分析

(一)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品差異小。我國架空輸電線路產業規模達到400多家,通過三峽工程及其他工程、以及近年來發展起來的直流輸電線路的建設拉動以及制造業的需求增加,架空輸電線路節能導線的運用越來越普遍。其對應的生產工藝裝置也不斷更新。架空輸電線節能導線整體來說,使用的技術相對傳統,技術相對成熟。對于仍屬發展中國家的中國,與世界前列的架空輸電節能導線技術上仍然有一些差距,而我國還有大片的市場有待開發。我國產業集中度相對較低,企業間產品差異化很小,企業的財務風險較大。對于特種架空導線很少有企業投入前期產品研發和市場應用開發,致使技術相對成熟的架空輸電線路長期處于低價位競爭。我國產業規模雖然很大,但目前架空輸電線的企業并沒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優勢,產品差異小,特色品牌較少,服務與導線質量差異太小。

(二)地區發展不平衡、地形氣候變化大。架空輸電線路發展不平衡,地形差異很大。西部地區范圍較廣,山區較多。而不發達地區人口稠密,線路走廊比較緊張。在地勢上,我國有高原、高山、平原、長河大川等等。此外,在氣候上,溫度差異較大,自然條件非常復雜,這就需要架空輸電線能夠適應不同地方氣候與地形,自然環境差異與地形差異要求架空輸電線路導線的多樣化。隨著2008年南方大雪災害,我國更加注重架空輸電線路節能導線的發展,這將是一種長期趨勢。我國自然地形與電網建設均具有高原與高壓的“兩高”特點以及西北與西南地區電網的電壓等級高、線路長、輸送容量不大的特點,這就使得擴徑導線具有其優越性和重要使用價值。抗復雜環境型導線(包括自阻尼導線、防冰雪導線、低電暈導線、低風音導線、耐腐蝕導線等)對于復雜環境條件下特定線路區段和區域予以選用,對于提高線路的穩定、安全、可靠運行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三)新型導線運用逐步擴大、節能效果更佳。我國架空導線的發展近些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尤其在新型導線的研發方面。新型導線注重對“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應用。輸電線路損耗主要由電暈損耗和電阻損耗組成。在電暈損耗基本相同的情況下,輸電線路損耗主要由導線的直流電阻決定。因此新型導線是對架空導線進行處理,降低導線的直流電阻,減少輸電線路的電阻損耗,提高其節能的效果,因此需要改變導線的材質。目前我國新型導線的材質主要包括鋁合金芯鋁絞線、鋼芯高導電率硬鋁絞線、中強度鋁合金絞線三類節能型導線,其節能效果與傳統的鋼芯鋁絞線比較而言更好。新型導線要實現輸電線路全過程、全壽命周期的低輸電線建設和運行成本以及建立“環境友好和資源節約”的高壓輸電網絡,以改善運行環境,實現電網建設發展方式的轉變。電網建設“兩型三新”的注重與實施,將會極大促進輸電線新產品、新技術的廣泛應用。

查看全文

環境工程技術經濟論文

摘要:污染是由于人類活動所造成的環境質量問題,影響著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由于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環境工程在工藝和設備上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無論是否進行環境工程項目,都應審查技術過程,并對技術和經濟評價進行分析。技術經濟評價也可以稱為項目經濟評價,是指項目或項目計劃在投資決策的過程中,現代分析方法選擇的項目計劃會計期間(包括施工周期和生產周期)經濟效應的測量和分析。技術經濟評價是可行性研究的核心內容,是項目計劃投資決策的重要依據。技術經濟評價,一般回答兩個問題。一個是可以在經濟上負擔得起的項目,另一個是各種各樣的選擇。技術經濟評價分為財務評價和國民經濟評價兩個層次。

關鍵詞:環境工程;項目;技術經濟;分析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管理體制和建設政策發生了巨大變化,經濟發展進入了可持續發展的軌道??梢詮囊酝慕涷灴偨Y,如果我們能在環境工程項目中及早設計出良好的設計,能有效地降低項目的成本,無論是好是壞都對整個環境工程有決定性的影響。

1技術經濟簡述

技術經濟分析不僅是一個一般的方法概念,也是一個比較全面的概念。首先,它要求我們把技術與經濟結合起來,然后進行一系列的分析和證明,最終提出一個科學合理的技術解決方案。這不僅是為了降低環境成本,提高經濟功率,而且是為了降低因為項目施行而引起的環境問題。在實踐的作業中,環境工程的規劃者在最初的規劃階段將十分重視這方面的分析和證明,但在施工后將會被忽視。眾所周知,每個環境工程都是一個系統化的工程,從工程項目的規劃、規劃、審閱的各個環節都是十分緊密的連在一起的。在大多數情況下,一個項目的前期規劃和規劃作業完成后,很快就會去施行工程建設后,所以在環境工程技術經濟分析的整個進程應該是連接的,作業應該從開端到結束,不能有一絲的縫隙。技術經濟分析在環境工程中具有重要的意義,是成本和質量控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在整個建設過程中,必須對各環節進行技術經濟分析。同時,必須加強對各方面的管理,以確保環境工程能夠得到保證,并能有效地控制成本和質量。

2我國環境工程技術經濟標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