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經濟管理論文
時間:2022-03-12 09:08:00
導語:知識經濟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類社會從工業經濟時代邁入知識經濟時代,這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革命。這場革命必然會帶來社會經濟環境的巨大變革。各種新技術、新思維層出不窮,經濟發展日新月異。而會計的發展史告訴我們,會計總是存在于一定的社會經濟環境而發展的,知識經濟所帶來社會經濟環境的巨大變革必然對會計產生巨大的沖擊和挑戰。
一、知識經濟環境下會計面臨的挑戰
(一)對會計對象、確認、計量及控制體系的挑戰。這是由知識經濟的無形化所引起的。知識經濟的無形化是知識經濟時代最顯著的特征。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種表現為投入資產的無形化。在知識經濟形態中,知識、智力等無形資產的投入起決定性作用。其經濟的增長主要依*知識、智力的拉動。這與傳統物質經濟中依*大量機器、設備、土地等有形資產投入相比,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另一種表現為知識產品及資產的無形化,如信息科學技術中的光纖通訊、衛星通訊、遙感技術、網絡技術、多媒體等信息產品。
1、對會計對象的挑戰。現行的會計模式是以企業的價值運動即G—G的運動作為自己的對象,對財富的認識主要局限于有形財富,對獲利驅動力的認識主要局限于有形資產。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資源和人力資源成為公司最重要的資源。企業的無形資產在整個資產總額中的份額將大大超過有形資產。會計對象中的會計要素外延加大。在知識經濟條件下資產的定義必須修改,否則將無法適應時展的要求;相應地,其他會計要素定義也要作出修改。
2、對會計確認的挑戰。作為無形資產主體產品的人力資產,在傳統會計并不重視知識資源,人力資源一直游離在財務會計之外,會計準則也不要求將人力資源信息納入正式財務報表。而我國實務中運用單項評估和整體評估的無形資產只有12項,列入財會系統的只有6~7項,多數企業甚至上市公司資產負債表的無形資產一欄均為空白。但在知識經濟形態中由于人力資產構成資產的主體,如果不將它確認為資產,不僅不能如實反映各經濟主體的規模,還會對企業收益的分配造成障礙。而如果將它確認為資產,其屬
性如何定義、相應的會計權益類要素如何設置、資產發生變動如何記錄等,都是新問題。
3、對會計計量的挑戰。主要表現在資產計量和收益計量方面的困難。無論是信息資產還是人力資產,都難以找到準確的測度依據而無法將其量化。資產的難以計量同時也就意味著收益的難以計量,無形化資產使用期限和使用對象的不確定性使收益的確定變得困難。
4、對會計內部控制系統提出了新要求。在實物經濟形態中,微觀經濟主體從事經濟活動的主要生產資料是其所擁有、控制的機器設備、廠房、存貨等各種有形資產,是會計
反映和控制客體的中心。而在知識經濟形態中,有形資產的作用減弱,而無形資產的作用得到強化,構成了微觀經濟的主體。因此,會計反映的中心自然也要由有形資產轉為無形資產。在知識經濟形成后,會計控制的客體發生了變化,有部分有形資產轉移到了無形資產。例如資產轉移控制,實物經濟形態中的各種有形資產是一種靜態型的資產,資產發生轉移是微觀經濟主體的有意識行為,作為資產只是被動地接受,即資產本身只有借助外界力量才能發生轉移。會計以合約為依據記錄財產的轉移。但是,在知識經濟形態中,構成微觀經濟主體的無形資產是一種動態型資產,如人力資產可以在利益機制的驅動下自主發生轉移而無須借助任何外界力量。這種轉移不僅使原企業資產減少,還可能造成企業的損失。因為人力資源本身不僅有知識資產的轉移,而且還有由知識資產產生的商業秘密,競爭對手將可能由此而獲益。
(二)對會計處理程序和方法提出了挑戰。這是由知識經濟的知識化特征導致的。知識化特征主要反映在構成知知識經濟對會計的挑戰及其對策
摘要:知識經濟是建立在知識創新基礎上的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它以快速的技術變革、不斷增長的不確定性、無
形資產取代有形資產成為企業價值創造的驅動因素為特征。他將以知識資源和人力資源成為企業財富的最大驅動
力。本文主要論述由于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會計環境發生了的變化,對傳統的會計模式的沖擊和挑戰,并對相應的
會計創新提出一些看法。
關鍵詞:知識經濟;會計體系挑戰;會計創新
識經濟支柱的產業是高智力產業,即產業發展的知識技術化。高技術產業的特征有五個,即產業的高度知識性、高度增值性、高度滲透擴散性、高度風險性和極強的時效性。由此形成了三方面挑戰:
1、對傳統會計成本分類和分配方法提出了挑戰。知識經濟時代,產品的生產由工業經濟時代的生產導向型轉變為市場和消費者導向型,產品更加強調個性化。產品中所包含的知識和信息超出產品價值本身,產品可以賣高價和獲取高額利潤。因此,技術創新和產品開發以及對市場信息的掌握在企業產品增值中占有較大的部分,而生產部分的增值占有較小。在傳統成本管理中,成本管理的中心是制造成本的管理;而在企業向知識濟企業轉變的過程中,成本管理的重心將轉移到對產品研究開發成本和人力資源開發成本的管理上
來。也就是說傳統會計中成本分配的分批法、分步法等已不適應新經濟形態中產品生產成本分配的要求。知識經濟中企業最關注的問題將成為如何運用各種資源,使知識轉化為獨特的策略、構思,進而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2、對收益處理方法的調整。知識經濟產品具有較高的增值性,資產的高速增值必然會產生收益的非穩定性。在傳統物質經濟形態中,受自然資源的有限性和可占有性以及獲取交易成本的制約,企業收益呈有限性和穩定性。在知識經濟形態中,知識產品資源限制約束消失以及可重復使用的特征,使成本約束的限制不再起作用。在收益遞增和成本遞減規律的支配下,企業收益必然會出現較大的變動,即企業收益與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呈正相關。產品市場份額越高,企業收益越大,反之收益越小。加之企業收益產生基礎的模糊性,給會計處理收益的方法增加了難度。因為收益分配是在所有者、投資者、生產者之間進行的,由于收益產生基礎的模糊性和非穩定性,使收益分配的合理程度難以界定,而收益分配的結果將直接影響到各分配主體的利益。
3、使企業風險處理陷入困境。知識經濟條件下企業收益與風險都體現出極大化特征。據統計,20世紀40年代以前,一般產品的壽命平均為30年以上,50年代以后,平均在10年左右;70至80年代縮短到5年。而像電子、計算機等高新技術產業,其產品壽命更短。尤其是計算機和網絡行業,可以用“日新月異”來形容。產品壽命周期短,換代頻繁,加大了企業經營活動的不確定性。一個企業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研制的產品不久后即被競爭對手的更先進的產品所替代,甚至對手研究得更快,在研究半路夭折。知識經濟形態
中收益與風險都呈極大化特征。開發研究成功就能獲得巨大的收益,而失敗則意味著巨大的投資損失。如完善“持續經營假設”,充分研究其存在的前提和必要的外部環境,對加強會計風險管理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同時,加速折舊法成為主要、普遍的折舊方法。
(三)對會計模式形成挑戰。這是由知識經濟的全球化
特征所導致的。知識經濟作為一種具有自然屬性的經濟,是
一種不受時空和地域限制的開放型的全球經濟。消費者能
夠在地球的任何地方,利用因特網都能夠獲得任何國家和
地區的信息、商品和服務。生產廠商也可以從全球獲取生產
要素,進行全球化生產。由于會計模式是會計主體反映特定
歷史時期會計運行的結構、功能、行為等會計實踐活動的形
式。作為記錄經濟運行狀態的會計,經濟的全球化特征不僅
使經濟形態發生了變化,在會計目標的制定、會計程序與會
計方法的選擇、會計信息質量的要求、會計規范體系的頒
布、會計報告的形式等方面也發生相應的變化。
二、知識經濟條件下會計創新的構想
(一)構建適應知識經濟要求的會計模式。現有會計模
式是工業經濟時代的產物,已不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
因此,會計理論界必須盡快研究新的會計模式。新型會計模
式的建立是一個全方位的系統工程,要求按照知識經濟的
客觀規律,對會計模式的各個組成要素賦予新的含義。在知
識經濟時代下,我們是否研究建立一種新的會計權益理論。
把原有的會計恒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擴展為:物質
資產+知識資產(包括人力資產)=負債+物質資產所有者權
益+知識資產所有者權益。把知識和人才成為企業的一項重
要經濟資源,視同一項最重要的特殊資產進行價值核算與
控制,讓知識勞動者不但獲得自身價值的補償,還將以所有
者的身份參與剩余價值的分配。
(二)研究和引入新的會計計量手段。由于知識經濟時
代會計計量重心要從有形資產轉向無形資產,從財務資源
轉向知識資源,其中的最大障礙就是會計計量問題。傳統的
計量手段無法適應知識經濟要求,因而在計量手段上需要
革命性的變化。在會計系統中采取多重計量手段,是科學而
現實的正確選擇。
(三)加大對無形資產會計的研究。在知識經濟環境下,
無形資產在企業資產總額中所占的比重會越來越大,甚至
在高新技術領域,衡量企業價值的主要標志不是物質資源
的多少,而是無形資產的多少。因此企業應加強無形資產各
方面的管理,應把企業擁有的全部無形資產正式納入會計
系統進行管理和核算,尤其是自創無形資產納入正式財務
報表,特別是對于企業在研究與開發方面的支出有可能形
成無形資產的項目,將會在財務報表中作出適當反映,使投
資人充分掌握和了解企業研究與開發活動的可能效果。
(四)盡快將人力資源會計納入財務會計系統。人力資
源會計的研究已有30多年,由于涉及到經濟理論、會計理
論以及計量等一些“禁區”問題,它仍然未納入財務會計大
堂。知識經濟時代的企業勞動主體是智力勞動,智力勞動的
知識價值如何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應是該時代財務會
計的重要內容。此外,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知識資本的時
間、空間范圍將比財務資本寬廣得多,財務會計要跟上這種
要求,就必須拓寬自己的視野,把知識資本延伸到企業外部
范圍的內容都納入核算的范圍(如環境報告等),才符合知
識經濟的要求。
(五)變革財務報告。現行財務模式是一種非黑即白的
模式,即在會計報表中反映的事項會計上可確認,而在其他
財務報告中反映的事項會計上不予確認。美國學者韋爾曼
針對這種模式的沿革,提出了一個彩色模式。所謂彩色模式
(下轉第35頁)
32
是將財務報告的內容分為5個不同層次,第一層次,報告那
些符合可定義性、相關性、可*性和計量性的傳統的會計報
告內容;第二層次,報告那些只符合可定義性、相關性和計
量性的事項(如自創商譽等);第三層次,報告那些只符合相
關性、可計量性的事項(如顧客滿意程度等);第四層次,報
告那些只符合相關性、可*性和計量性的事項(如風險等);
第五層次,報告那些只符合相關性的事項(如知識資本等)。
按照彩色模式,可以較全面地報告與企業相關的各類信息,
從傳統財務報告的墨守成規中“解套”,較好地適應知識經
濟對會計的要求。
總之,知識經濟已經滲透到社會和經濟的各個領域,同
樣也給會計領域帶來了巨大的沖擊,會計創新已經成為一
個嶄新的課題。無形資產的確認與計量、企業風險的管理、
未來收益的計量等都是需要我們積極研究、探索的新問題。
在知識經濟條件下,只有進行會計創新,變革傳統財務會計
體系,才能更好地為投資者和債權人服務。
參考文獻:
[1]葛家澍,劉峰.會計理論[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
社,2001.
[2]蔣堯明.財務會計理論研究[M].廈門大學出版社,
2000.
[3]尤靜.知識經濟條件下的會計變革[J].外國經濟與管
理,2001(7):44-48.
[4]茅寧.無形資產在企業價值創造中的作用與機理分
析[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1(7):2-8.
[5]李心合.知識經濟與財務創新[J].會計研究,2000
(10):40.
[6]羅琳,游相華.知識經濟對會計理論的挑戰[J].上海
會計,2001(4):25-26.
[7]郭宗文.對知識經濟時代會計創新的思考[J].財務與
會計,2000(1):18.
對管理層的看法,員工培訓、發展和就業機會,員工工作環
境或其它工作條件,合作與團隊精神,溝通與工作安全感,
報酬及平等機會等進行評價,為龍煙如何保持良好的工作
環境和員工參與的氛圍,實現員工的權益,使員工滿意,調
動員工的積極性提供依據。因此,正確評價是滿意度工作的
基石,必須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二是要科學合理地進行測
評。在評價組織上,要加強評委會工作制度的建設,吸納有
一定專業水平的專家參與,要明確評委會的責任和義務,力
求避免部門化、行政領導干擾。為避免人情因素,企業可聘
請第三方中介機構和專業調查公司進行,確保員工滿意度
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在評價標準和內容上,要根據國家“中
國質量協會創獎標準”有關員工滿意度的評價標準執行,也
可以參照國外相關先進標準,切合實際地做好評價條件的
細化、量化工作,通過逐步的修訂和完善,不斷地提高評價
的標準、尺度的公正性、科學性。同時要推行評審結果公示
制,建立監督機制。企業要定期公布員工滿意度的評價結
果,接受群眾監督,增加評價工作的有效性。三是要準確把
握和暢通評價滿意度的各種信息渠道。準確地把握滿意度
評價的各種信息是做好評價滿意度工作的前提。企業可以
通過多種途徑,及時收集掌握第一手資料,為滿意度工作評
價提供必要的信息依據。
對員工真誠,讓員工滿意。企業員工是顧客的直接接觸
者,是向顧客傳遞價值的關鍵。要想讓顧客得到真誠完美的
服務,企業必須首先向自己的員工提供真誠而完美的服務;
要想讓顧客感到滿意、得到尊重,企業首先要讓自己的員工
感到滿意,得到尊重。《財富》雜志的專欄作家托馬斯·斯蒂
文也指出,一個顧客決定是忠誠還是背叛都是由在你公司
的一系列遭遇的總和構成,而你的員工在控制著這些小的
遭遇。根據著名的人力資源咨詢公司翰威特的“最佳雇主調
查”,員工滿意度達到80%的公司,平均利潤增長要高出同
行業其他公司20%左右。這說明企業要想顧客滿意,首先要
讓員工滿意。在管理過程中,除了給員工合理的報酬,還應
創造安全的工作環境和良好的工作氛圍,對員工尊重,關心
員工,平等地給每個員工成長機會。龍煙經過幾十年特別是
近幾年的努力,已奠定了相當雄厚的物質和文化基礎,只要
對此重視,就能較快地提高職工的滿意度,為企業贏得顧
客,為企業贏得效益。
參考文獻:
[1]王杰,高敬,南兆旭.哈佛模式———人力資源管理[M].
- 上一篇:稅收和財政政策論文
- 下一篇:英語論文Potent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