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業態與實體經濟發展關聯度研究
時間:2022-08-05 03:25:19
導語:新業態與實體經濟發展關聯度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互聯網金融作為一種創新金融體制在經濟社會正逐漸蓬勃發展,實體經濟與互聯網的關系也越來越密切。依托大數據和云計算等高科技的發展,互聯網金融對滿足企業的長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特別體現在可以迅速且高效地滿足企業的融資需求,從而帶動實體經濟的發展。本文通過具體闡述新業態和實體經濟的內涵,分析互聯網金融新業態與實體經濟的關系以及探討如何促進互聯網金融新業態與實體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新業態;實體經濟;關聯度
1新業態與實體經濟的具體內涵
1.1新業態的具體內涵。新業態是指基于不同產業間的組合、企業內部價值鏈和外部產業鏈環節的分化、融合、行業跨界整合以及嫁接信息及互聯網技術所形成的新型企業、商業乃至產業的組織形態。信息技術革命、消費者需求和產業升級是新業態形成的根本因素。首先,在現代化及工作化發展歷史上,信息技術革命對新業態的產生與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從個人電腦到互聯網,再到目前應用廣泛的大數據、云計算以及方興未艾的5G移動互聯,信息技術發展的每一步都帶來了新業態的誕生,互聯網金融也不例外。隨著電子信息系統在企業中的廣泛應用,“互聯網+金融”新業態逐漸發展起來。例如在制造性行業中,通過將信息技術與生產過程相互融合,促進產業鏈端的生產服務環節與加工制造環節分離,提高了企業的生產效率,增強了其在產業鏈中的價值地位,有效節約了人力及物力資源,從而促使新業態組織形式的形成。其次,消費者需求在推動新業態的形成中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容忽視。隨著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的發展和不斷成熟,企業以此為依托,更清晰準確地辨別出消費者的消費趨勢,抓住消費者的心理,以消費者的需求為導向不斷調整產品結構和產品特色,實現為每一位顧客定制個性化的服務的目標,從而削減成本,提高效益。最后,產業的不斷升級為新業態的出現注入了活力。“互聯網+金融”新業態的出現促使企業不斷轉變發展觀念,當今時代已不再是一個缺乏生產力的時代,生產力過剩所引起的問題需要通過產業結構的不斷升級優化來解決,單純追求企業利潤最大化也不被認為是一個可行的目標,因為消費者的需求早已超出了物質層面的需求,企業需要創造一個全新的業態模式去滿足消費者多元化的需求,企業多元化的考慮也會為新業態的發展提供良好的保證。1.2實體經濟的具體內涵。實體經濟是指一個國家的商品價值總量。主要指物質產品、精神產品和服務在內的生產經營活動,既包括農業、工業和商業等物質生產部門,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識、信息、藝術等精神產品的生產和服務部門。一般認為,實體經濟以機械制造、建筑、石油化工和交通運輸等行業為代表。實體經濟與互聯網經濟的不同之處在于,實體經濟是我國較早發展起來的并已經被廣大人民所接受的一種經濟模式,它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仍然起著主導性的作用。我們必須要明確的是人們生存的物質條件是由各式各樣的實體經濟創造出來的,實體經濟不僅為人們提供了基本生存物質資料,還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綜合素質。它仍然是我國經濟發展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2“互聯網+金融”新業態與實體經濟發展關系
新業態的出現依賴于“互聯網+金融”和實體經濟的相互關聯與相互輔佐。在當今時代的金融領域下,傳統的銀行業務正逐漸走向衰退,互聯網金融以其便捷迅速的處理方式,資金的使用更加靈活,因此節省了大量人力物力的資源,正逐步贏得消費者的青睞。不可否認的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金融正逐步取代傳統的銀行業務,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或者可以說是經濟中一種最主要的存在形式。“互聯網+金融”模式是一種全新的消費模式,給實體經濟的發展帶來全新的機遇。互聯網金融在提供便捷服務的同時,還可以擺脫實體經濟必須面對面交易的限制,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它是實體經濟發展道路上的引導者,兩者的融合會使其發揮各自的長處,進而促進經濟的繁榮發展。當然,互聯網金融不能完全取代實體經濟。實體經濟是一種流通性經濟,具有主導、有形、載體、下降這四個特點,包含了社會的各個行業。實體經濟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基本生活物質資料,它是人類生活的安全保障。離開了實體經濟,人們的生活就會像是無源之水和無根之木,存在著巨大的安全隱患。實體經濟的停滯將會導致整個人類生產生活水平出現嚴重問題,甚至可能導致人們生活水平的倒退。如果說實體經濟是“根”,那么互聯網金融就是土壤,為實體經濟的發展不斷注入養分,為人們的生活增添了色彩與活力。
3“互聯網+金融”新業態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優勢分析
3.1促進資金融通。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吸引了原本商業銀行的客戶資源,互聯網金融第三方支付平臺通過向客戶提供高收益的金融產品和各種各樣便利的服務吸引客戶,同時,第三方支付節省了客戶的中介費用,節省了人力和物力資源;此外,互聯網金融依托大數據的專業性和精確性,往往能根據消費者的需求和信用規模提供借貸,顛覆了傳統金融模式。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迅速發展,傳統的金融行業可能無法適應消費者瞬息萬變的融資需求,來帶動傳統金融業的發展。對于傳統的金融業來說,需要在不斷挖掘自身業務優勢的基礎上,促進互聯網和金融的有效融合,不斷尋求新的發展機會,優化升級產業結構,同時樹立創新意識,開發互聯網金融產品。傳統金融業通過對互聯網的有效利用,盡可能簡化顧客辦理業務流程,不斷拓展業務渠道,促進行業金融信息的交流與共享,從而促進資金的有效融通,這可以根據消費者的需求量身定制出合適的產品,更精準地滿足了他們的需求,同時提高了金融業務的效率和水平。例如互聯網第三方支付、P2P網絡借貸平臺和互聯網眾籌的出現,就為傳統的金融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使得傳統的金融行業可以更高效地利用互聯網平臺,進一步精簡業務流程、提高辦事效率,增強行業內的信息流動,從而建立有秩序的金融市場。3.2為企業發展提供信用服務。一般來說,信用水平的高低決定了一家企業能否順利地完成融資和企業貸款等相關活動,企業信用是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傳統的金融行業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去對一家企業的信用等級進行評價,這加大了金融業務的運行成本;因此,金融行業可以融入“互聯網+金融”這一發展模式,互聯網金融可以依托客戶信息數據庫的建立,對客戶的信用等級及借貸能力做出迅速且精確的評估。對信用表現良好的企業,增加借貸額度或延長還款期限;而對于信用評估結果較差的企業,逐步減少其借貸額度或者縮短其還款期限,來確保企業金融業務的合理有效性,能夠實現企業融資困難問題的圓滿解決。
4“互聯網+金融”新業態促進實體經濟的策略研究
4.1完善“互聯網+金融”新業態制度框架。不同于實體經濟的是,互聯網金融這一新的業態在我國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因此它還未形成一個成熟的制度框架。本文通過實踐調查和數據的對比分析,證實了“互聯網+金融”只有在健全的框架內運行,才可以對實體經濟的發展起到助推器和潤滑劑的作用。就我國而言,目前針對互聯網金融的相關法律法規少之又少,缺少了相關法律制度的約束,非法集資和財務總監卷款逃跑的現象層出不窮。政府等相關部門需要將注意力集中在搭建一個合理有效的互聯網金融合理框架上,從而對其產生一定的約束力。首先,在搭建框架的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需要設立一個平臺進入標準:淘汰信用較差的平臺,保證只有優質的平臺才能在互聯網金融新業態下有效運作;其次,由于互聯網時代下信息流動的公開性和流動性,建立健全信息監管制度也非常關鍵,要確保信息在平臺內流通的公開性和完整性,保證其透明度,同時健全問責制,挑選合適的工作人員對信息流動過程進行監督;最后,平臺搭建過程中的風險控制也非常重要。互聯網的加入讓傳統的金融行業不僅面臨著最初的信用風險和結算風險,還增加了網絡金融的流動風險和運行風險。基于互聯網流通性和受眾范圍,應該建立相關的風險控制委員會,將互聯網金融風險的管控放在制度監督的核心位置,對融資企業進行詳細的風險評估,包括企業信用度和項目合理性的評估,并且要對融資后的企業進行后期的跟蹤調查,從而將風險降至最低。4.2建立健全高效的信用評價體系。信用是實體經濟發展的基礎。在未來,如果“互聯網+金融”新業態有效地促進了實體經濟的發展,那一定是建立在了合理有效的企業信用評價體系之上。第一,企業應在深入了解傳統金融行業特點的基礎之上,建立一個開放性和包容性并存的客戶信息數據庫,為企業的融資行為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一定程度上降低金融風險。例如金融機構在為企業提供融資服務時,首先要參考該企業的征信記錄,然后依托互聯網金融下的客戶信息數據庫,分析其融資結構和業務能力,從而將該企業的融資額度和還款期限限制在一定規模內,來加強企業融資的安全性;第二,企業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打造信息共享系統,以供行業之間進行參考比較,讓各個金融機構之間的信息實現無縫對接,更進一步地完善信用評價的體系;第三,各金融機構之間應該發揮互聯網平臺有效整合信息資源的優勢,統一一個信用評價標準,保證信用評價體系的公平性;第四,建立恰當的獎懲制度,通過網絡、媒體等媒介加大對企業失信人員黑名單制度的宣傳,同時對信用良好的企業進行鼓勵,以此來有效地提高社會人員對信用的理解。4.3加強“互聯網+金融”企業與銀行的深度合作。重視企業與銀行的合作為其推動實體經濟的發展之路鋪好了墊腳石。通常情況下,銀行只會為大型企業提供信用借貸服務,而中小企業由于自身經營范圍受限,不能進行抵押物的擔保,因此不能獲得銀行機構的授信。互聯網金融企業以其精簡的業務流程往往能夠吸引且留住大批量的客戶,由于客戶對互聯網金融的依賴性,他們通常會將信息數據庫中的數據作為評判企業信用狀況的重要依據。因此,對“互聯網+金融”企業來說,加強與銀行之間的合作至關重要。企業可以充分利用銀行的資金規模,滿足自身資金周轉,以此來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通過將互聯網金融企業與銀行數據之間的有效對接,可以充分降低金融風險發生次數。
5結語
通過以上研究發現,“互聯網+金融”新業態與實體經濟的發展有著相互輔佐相互促進的作用,二者并不是一個對立的關系。要確保互聯網金融企業在一個健全的制度框架內運行,并不斷加強其與銀行的合作,才能為其推動實體經濟健康平穩的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張樂天.探究“互聯網+金融”新業態與實體經濟發展的關聯度[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7(11).
[2]葉柯婷.淺談“互聯網+金融”新業態與實體經濟發展的關聯度[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2019(1).
[3]杜素音.開放的ERP系統在“互聯網+”時代的創新模式[J].國際商務財會,2016(5).
[4]張莉.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現代商業,2015(9).
[5]吳德勝,程熙慧,張夢寧.“互聯網+金融”新業態與媒介經濟發展的關聯度[J].現代經濟信息,2016(21).
作者:樊婧儀 單位:南京林業大學
- 上一篇:農產品營銷與農業經濟發展探索
- 下一篇:產業鏈下衡水循環經濟發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