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策支持提供經濟信息論文

時間:2022-05-27 10:03:00

導語:決策支持提供經濟信息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決策支持提供經濟信息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科學技術是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科學技術是精神文明的重要支柱;科學技術能促進人類思維方式的改變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西方發達國家經濟快速增長的歷史,雄辯地證明了技術進步的巨大作用、依靠科學技術發展經濟,首先要依靠發展科學技術調整產業結構、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戰后日本依靠美國的援助,大力發展信息產業、為工業經濟的替代模式網絡經濟則從根本上改變了過去的局面、為精神文明建設提供物質基礎、科學技術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批判宗教迷信的思想武器、思維方式是指人類在思維活動中所形成的規范化形式或格式、自然科學由搜集材料的階段進入了整理材料的的階段等,具體請詳見。

一、科學技術是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

西方發達國家經濟快速增長的歷史,雄辯地證明了技術進步的巨大作用??萍歼M步主要表現在:①自然科學基礎理論研究不斷獲得新的成果,如牛頓經典力學理論、愛因斯坦相對論、原子結構理論和量子力學等;②基礎理論研究成果不斷運用于科學技術研制和工程方案?!氨葻帷?、“潛熱”理論用于蒸汽機的研制和改進,電磁理論運用于發電機、電動機的制造和高壓輸電工程等;③不斷采用新設備、新材料、新工藝,是整個經濟技術基礎不斷得到改善。轉爐頂吹煉鋼設備、半導體材料、集成電路新工藝等;④不斷發展新產品、新品種,電子計算機不斷升級,移動電話(手機)不斷換代、增加功能;⑤在利用科學和技術的基礎上完善生產組織,不斷提高經濟管理水平。從科層制組織到組織扁平化,從戰略管理到智能管理;⑥國民經濟結構、產業結構趨于合理,由勞動密集型向資金和技術密集型產業轉化。發達國家在1900-1910年間工業生產中5%~10%的提高來自科學技術,到了70年代,發達國家依靠科學技術進步手段實現經濟增長的部分高達50%~70%。近百年來,由于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是全世界工業總產值增加了20倍。

依靠科學技術發展經濟,首先要依靠發展科學技術調整產業結構。所謂產業結構,是指社會生產領域中各個生產部門之間質的關聯方式和量的比例關系。盡管自然資源和自然條件、消費要求、社會制度、經濟政策等,都是產業結構形成與的重要影響因素,但是,科學技術的發展及其成果在生產領域內推廣應用,卻能直接影響比引起產業結構發生質和量的變化。技術革命的爆發,是在科學原理的推動下,某一時期的技術體系中的主導技術群發生根本的變革,它是產業革命的前夜,起主導作用的是新興技術。它一方面開辟了新的生產領域,另一方面也激發相關的產業部門發展起來。這種具有重大影響的技術革命由三部分組成:①這種發明提供了一個框架,使其他次要的發明圍繞它建立起來;②具有包括人力、資源和自然資源在內的充足的物質資源;③存在巨大的潛在需求。新技術與新工藝的采用要求使用新設備,從而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拉動居民的需求,必然改變該產業的面貌,提高其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引進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技術,必將帶來相應新產業的優先發展;同樣道理,采用新技術、新工藝必將在該領域最大限度減少某些資源消耗,創造出新資源的需求,導致資源的重新配置,把稀缺資源集中使用到最需要的產業上去,以功能更好、成本更低的資替代老材料,引發產業結構的變化。

其次,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信息科學技術與生物工程技術是21世紀高薪技術的龍頭,它包括信息設備制造、信息服務、信息生產和信息傳輸業。目前信息產業規模已超過任何傳統產業,成為世界第一產業。信息資源與能源、材料等自然資源并列入人類社會的重要資源,成為影響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主要因素。其中芯片加工技術、光纖通訊技術、并行計算技術、信息安全技術等,是發展信息技術的重點。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人們對傳統的發展觀提出質疑,大家一致認為,社會壞境和人的能力是發展過程中至關重要的因素,知識和人力資源是發展的基礎。獲得和創造各種知識的能力,包括對傳統知識的提煉和更新,是改造人類生存條件最重要的因素。20世紀60年代,拉丁美洲出現過經濟高增長率,當時曾被認為是“奇跡”;1965年巴西每百戶居民擁有的電話數比韓國和中國臺灣還高,而現在的情況卻大相徑庭,韓國和臺灣的電話覆蓋率比巴西高4-5倍,信息和通訊技術在其他領域也廣泛應用,遠遠高于巴西和其他拉美國家。上世紀80年代是“失落的十年”,整個拉丁美洲人均收入呈下降趨勢,全球只有東亞和東南亞發展勢頭良好。到了90年代,韓國、臺灣和新加坡出口產品中1/4是信息和通信技術設備,即電信設備、計算機、辦公設備,電子商品和元器件。這些設備出口增長率是商品總額增長率的2倍。事實證明了經濟學家彼得·德魯克1994年論斷,發展中國家不能再期望以其比較勞動力優勢作為發展的基礎,現在所說的比較優勢是用知識的應用來衡量的。

戰后日本依靠美國的援助,大力發展信息產業,使之很快超過歐洲國家,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強國。20世紀90年代,美國經濟復蘇的領頭羊卻是原來貧困落后的猶他州。從1990年開始,該州經濟增長速度每年超過7%,遠遠高于全美平均1.5%的水平。該州把信息技術當作重中之重,在鹽湖城和普洛渥之間建立了軟件工業谷,以電腦、醫療器械、生物工程為支柱產業,促進了經濟繁榮,并率先建立了信息高速公路,成為全美犯罪率最低的州。發展中國家而言,即使制造信息設備、通信設備的能力軟弱也無關緊要,關鍵是應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工業部門,提高人們加工傳統知識的能力。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壞境里,利用信息網絡技術發展物流產業,能使企業用最快的速度配置資源,減少庫存,加速資金周轉。

21世紀的全球經濟秩序是以信息技術為核心建立起來的,它是一種建立在知識的生產、分配和消費之上的知識經濟。在工業經濟模式下,企業通過流水線大規模生產標準化產品,并由商業企業進行大規模流通和分配。這個模式的實現建立在大眾市場基礎上,以實現生產、銷售和服務的規模經濟為主要目標。以公司(集團)形式通過專業化、標準化生產分工和價值鏈狀流通分工來實現,并主要通過大眾傳媒進行營銷活動。該模式的流程為:生產商預測市場需求規模經濟專業化生產大量庫存組織流通環節庫存零售滿足顧客多樣需求,積壓產品低價清貨。這個流程的起點是企業,盡管生產者盡力對需要做出較準確的預測,但由于大批量生產的特點和市場許多不確定因素的存在,極易造成由于庫存層層放大而帶來風險。

作為工業經濟的替代模式網絡經濟則從根本上改變了過去的局面。網絡經濟模式中信息流居中心地位,它指引物流的正確方向,盡量減少無效勞動和節省通流時間,使整個流程得到最佳優化。同時網絡經濟能構筑虛擬市場,具有個性化服務、低成本交易以及市場全球性特征,擺脫對空間、地點、物質設備等稀缺資源的依賴,企業通過網絡直接或通過中介間接獲取顧客的需求信息,準時進行定制生產,再借助物流上門配送,最后通過網絡跟蹤實現售后服務,避免了產品不符合顧客需要的風險和積壓浪費。

信息化也促進了各級政府調控經濟手段的發展,提高了政府辦事的效率。通過建立國民經濟宏觀決策支持系統及國民經濟信息系統,為決策提供各類經濟信息,從而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工作的效率。

二、科學技術是精神文明的重要支柱

精神文明是指在一定物質資料生產方式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智慧和細想道德的進步狀況,是人類改造客觀世界同時改造主觀世界的精神成果的總和??茖W技術不僅對物質文明建設起著重大的作用,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延長休息時間,增加交往工具,縮短空間距離;同時對社會精神文明的發展也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一)為精神文明建設提供物質基礎??茖W技術的發展直接推動了物質文明的建設,增加了人們的收入,改善了人們的生活,為享受精神文明奠定了物質基礎。同時,科學技術的發展直接或間接地為精神文明提供了物質手段。芯片技術的發展,使計算機、多媒體、影像制品、通訊設備、電子圖書館等理想變成現實,為精神文明的建設提供了工具和手段。

(二)科學技術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精神文明的內容表現為:一是人們教育、科學、文化知識的豐富和發展,對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類思維的認識進一步深化與升華,標志著人類控制自然、控制自身的能力進一步加強和提高,不斷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二是人們思想、倫理道德水平的提高。對人與自然關系的認識,對人與人關系的認識,促使人類逐漸認識到應該與自然和諧共處,摒棄以人為中心的倫理觀,尊重和維護生物物種的多樣性,公平地對待同代人甚至后代人的發展機會,堅持永續發展,創造制度文明和政治文明。

(三)批判宗教迷信的思想武器。自然科學揭示了自然界運行發展的客觀規律,給上帝創造世界的宗教迷信以有力地批判。通過發展科學技術,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提倡科學精神,樹立科學態度,學習科學方法,養成科學習慣,有利于提高人類創新的意識和能力。

三、科學技術能促進人類思維方式的改變

思維方式是指人類在思維活動中所形成的規范化形式或格式。它是時代的產物,是在一定歷史實踐基礎上形成和發展的。恩格斯指出:“每一時代的理論思維都是一種歷史的產物,在不同的時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內容?!痹诠糯鐣?實用科學、理論科學以及自然哲學三種科學形態尚未形成一定的體系。當時實用科學多屬于手工業工藝技術,理論科學只限于天文學、力學和數學,基本上是對自然界的現象描述,自然哲學也主要是用主觀冥想的方法作些猜測或臆斷的說明。由于生產水平低下和缺乏科學實驗條件,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只能通過思辨的方法獲得,人們憑借感性直觀和簡單推理,從整體上對自然現象作出鳥瞰式的描述。這種思辨方法作為一種思維方式,是對認識能力的莫大限制,不能深刻地揭示自然和社會各種運動形態的內在聯系和過程。從15世紀后半葉起至18世紀前半葉止,在商品經濟發展的基礎上產生了實驗科學,人們對自然想象的研究開始從總的聯系中抽取出來,分成一定的部分和種類進行研究,這是人類認識史上一大進步。但是,“這種做法也給我們留下一種習慣:把自然界的事物和過程孤立起來,撇開廣泛的總的聯系去進行考察,因此就不是把它們看做運動的東西,而是看做永恒不變的東西,不是看做活的東西,而是看做死的東西。這種觀察事物的方法被培根和洛克從自然科學中移到哲學中以后,就造成了最近幾個世紀所特有的局限性,即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

從18世紀后半葉起,自然科學由搜集材料的階段進入了整理材料的的階段,由研究既成事物的科學進入了研究事物的相互聯系和發展過程的科學。地質學、原子論、人工合成有機物、化學元素周期律、能量守恒與轉換定律、達爾文進化論等都是對形而上學的致命打擊??茖W家們從各自不同領域,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的辯證性質,證明自然界的一切歸根結底是辯證發展的。唯物辯證法及其思維方式,正是適應時代要求最適合于自然科學的思維方式。它考察事物的本質正是從它們的聯系,它們的聯結,它們的運動、它們的產生和消失方面去考察的。經過一個半世紀的實踐考驗,以及在實踐和科學發展中進一步得到豐富、深化和發展,辯證思維方式在現時代已經發展到一個新階段。

參考文獻

[1]李慶瑧等:《大協調科學技術社會學》山東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2]李仁,著:《項目選擇與高起點擴張》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01年版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0頁,第46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