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社會的哲學研究論文

時間:2022-01-18 09:00:00

導語:和諧社會的哲學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和諧社會的哲學研究論文

1構建和諧社會實現著“以人為本”的時代主題

“以人為本”是我們的時代主題,這是一種理念。“以人為本”中的人是對象,本是原則、理念、要求。人有三層:個人、群體、人類;本有三義:相對人對物的依賴,把人當主體;相對人被邊緣化,把人當作依據;相對把人當作手段,把人當作目的。因此,它要求我們尊重人、關懷人、為了人。馬克思說:“人是人的最高本質”。“以人為本”之所以是時代主題是因為以前我們對人的關注不夠,對人的尊重不夠,構建和諧社會體現了對人的關懷,并為實現人的本質、人的價值和人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以人為本”是人自由地占有自己的本質,人的本質是人社會關系的總和。和諧社會為人的交往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人的交往范圍大大地擴大了,人的關系的種類和數量大大地增加了,人的本質越來越豐富了,更重要的是人的關系是和諧的。“以人為本”為了人,從人出發不斷推動人的發展。這是一個人不斷自我超越、不斷實現自我、不斷獲得自由的過程,只有這樣才使得“以人為本”不至于空洞化,不至于是一種宣傳和口號。

2.人與自然的和諧

人與自然的和諧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物質基礎和前提。同志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指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和重要目標。社會的和諧有賴于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自然的不和諧,人對自然資源的盲目的無限制的掠奪,必然會造成自然資源的枯竭,森林的破壞和減少,土地的退化、荒漠化和沙漠化,水資源的減少和污染,最終導致人類生產和生活環境的惡化。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比較突出。如果不能有效地保護生態環境,不但不能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還可能引發嚴重的經濟社會問題。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之路,是實現經濟社會和人自身全面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3.和諧社會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撥亂反正,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不是階級斗爭,而是不斷提高的人民物質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把以階級斗爭為綱轉變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如何解決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呢?就要堅定不移地推進經濟建設和生產力的發展。現在看來,我們社會上出現的矛盾和問題,歸根到底,取決于生產力發展。財富的最大化就是要把蛋糕做大,分配的公平化就是要把蛋糕分好,蛋糕做大是前提和基礎,必須堅定不移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發展生產力作為根本任務,把蛋糕做大。但是,同時不能忽略了公平問題,不能忽略公平分配問題,要把蛋糕分好。共產黨作為執政黨要有兩個基本的執政能力,一是把蛋糕做大,一是把蛋糕分好。共產黨人執政既要有把蛋糕做大的本事,還要有把蛋糕分好的能力,執政能力應當有機地包括這兩個方面。

4.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同堅持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關系

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是無產階級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思想基礎,因而也是我們黨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指導思想和理論依據。近幾年來,我國理論界特別是哲學界圍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一豐題,對我國社會主義時期特別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存在的社會矛盾、矛盾性質、基本特征及解決這些矛盾的途徑、方式和機制等問題,展開了廣泛深入的討論和研究,取得了許多重要的成果。這對于提高人們對社會主義社會發展規律和建設規律的認識,深化對科學發展觀的理解,并進一步豐富與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我們黨自建黨以來80多年的奮斗歷程中,不論在民主革命時期還是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始終一貫地明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哲學即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這一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導。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發展著的哲學,它將隨著實踐的發展不斷變換著研究的重點或主題,而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本身卻是相對穩定的,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要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前提下去討論理論創新,要從理論與實際、繼承與發展的結合上去理解或解讀十六大以來黨中央提出的新理念和新思想。

5.總結

社會和諧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系統,要求矛盾的雙方或矛盾的多方在運動過程中能達到并保持多贏或雙贏的局面。具體說,就是既要強調人與人的和諧,又要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既要達到內部各階層、各利益團體之間的和諧,又要爭取外部世界格局的和諧發展;既要培育微觀的各個社會組織細胞的和諧發展,又要促進宏觀的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既要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子系統內部的和諧。又要形成各子系統之間的和諧關系,使之共同發展。“和諧社會”這一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內容:一是人與自然的和諧。二是人的和諧。造就和諧的人的個體,就是要使一個人有健全的人格。有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能合理地處理個人與自然、個人與社會的錯綜復雜的關系,做到融人自然、融人社會、融人集體。集體和諧是建立在個體和諧基礎之上的,社會的和諧也有賴于人的和諧,即社會發展是以人為主體的,人的發展是以個體為本位的。三是社會分工的和諧。社會分工的和諧包括社會各類人員的比例構成的合理性、社會效益的最大化、社會效率的增長性和社會地位的公平性等。

“和諧社會”理論的提出,既是對我國一段時期內社會發展目標的科學設定,同時這一理念的提出還在哲學上有著深刻的意蘊。“和諧社會”理念是對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在社會主義發展新條件下的科學闡釋。這一理念不僅繼承和發揚了中國傳統哲學的“和合精神”,批判地吸收了西方分析社會發展的理性主義傳統,而且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人與社會發展的理淪。

參考文獻:

[1]胡昌恩,步德勝.黨的先進性建設與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J].安徽農業科學,2006,(24).

[2]李硯忠.關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研究綜述[J].中共桂林市委黨校學報,2007,(01).

[3]馬兵,步德勝.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努力構建和諧社會[J].江蘇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6,(04).

[4]吳敬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高度重視就業問題[J].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06).

[5]陳瑤瑤,李明元.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研究綜述[J].中共杭州市委黨校學報,2006,(02).

[6]朱宗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近期研究綜述[J].寧夏黨校學報,2005,(05).

[7]朱宗友,許開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近期研究述評[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03).

[8]賈建芳.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點難點問題解析[J].馬克思主義研究,2006,(03).

[9]陳青松.論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樹立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在聯系[J].探索,2005,(06).

[10]陳瑤瑤,李明元.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研究綜述[J].實事求是,2006,(03)

摘要:半個世紀以來,中國共產黨人在華夏大地上奮筆書寫著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華麗篇章,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新世紀新階段,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政治命題,賦予和諧社會新的時代內涵,充分體現了我們黨的政治智慧、歷史眼光和理論創新勇氣。為此,本文首先討論了構建和諧社會實現著“以人為本”的時代主題,接著分析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和諧社會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同堅持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關系,最后做了總結。因此本文具有深刻的理論意義和廣泛的實際應用。

關鍵字:和諧社會;以人為本;人與自然的和諧;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唯物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