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民間藝術資料
時間:2022-12-06 10:32:00
導語:深究民間藝術資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們知道,“創新”是為社會的文明進步創造出有價值的、全新的物質產品或精神產品。我認為,一個民間藝術家不是用肉眼去觀察世界,而是用“心眼”去感知、洞察世界,用對各民族觀念、信仰、習俗、審美情趣的理解,用自己嶄新的藝術語言,用盡可能完美的藝術形式,去揭示悠遠的歷史陳跡與人生的本質含義。蠟紋套色撕紙畫就是在現代人常變常新的審美需求的基礎上,在對傳統藝術的深刻理解后感悟出來的一種“新理念”,目的在于從視覺上情感上給予人們新的審美愉悅和心靈凈化與升華,反映了現代人“返璞歸真”、“尋求凈土”的精神欲望,“蠟紋套色撕紙畫”從而獲得了普遍認同,而獲得普遍認同就是對傳統藝術的創新。
創新,是傳統藝術的推動力;創新,就會給傳統藝術注入新的生命元素;創新,才會凸現傳統藝術母體的價值,只有凸現傳統藝術母體的價值,藝術家們才有民族的根基,才能充分發揮他們的創意天賦,去弘揚我國絢麗多彩的民間藝術,讓民間藝術更精彩。
第一部分、繼承與借鑒
繼承、傳承是民間藝術代代相襲并發揚光大的重要鎖鏈,民間藝朮從表面上看似乎某些地方發生了斷裂和變異,但是,作為一個漫長的民族文化歷史階段,民間藝術并沒有伴隨著歷史的變遷而消失殆盡,民間藝術的寶貴財富是民族文化幾千年來所積淀的結晶,它始終保持著相對的傳承性。我們之所以追尋民間藝術的歷史,實際是繼承、吸收的體現,是再現到表現的升華。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貴州是塊神奇美麗的土地,這里有特殊的地理環境,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貴州“南蠻”民族性格質樸、豪放,在其漫長的文明發展長河中,為我們留下了無數的記憶,它那簡潔、粗獷、神秘、厚重,具有濃郁生活氣息的民間工藝,有著幾千年深厚的文化積淀,它正是今天我們需要在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中去辨識、繼承和發展。
藝術發展中的繼承、借鑒是十分重要的,但繼承和借鑒都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我們的目的是為了藝術的創新,借鑒要有發揮才是藝術家創新的重要手段,民間藝術的延續離不開傳承,而創新又離不開借鑒及個人潛能的發揮。我們要善于把前人積累的知識“拿來”,爛熟于心,把它變成自己的營養,才能談得上創新,憑空創造,無異于“沙上建塔”,根本沒有基礎,結果只能是一無所獲。
那么,如何在貴州民間風情中尋找底蘊,在這些遺留的民間工藝中尋找借鑒,我認為,只要本著認真的精神,求實的態度和細微的觀察方法,便可以透過其豐富多彩的表層探覓出它的內在規律和特征。在充分掌握前人對這些工藝的一整套理論和技巧后,加上觸類旁通的巧妙借鑒與突發靈感,從而創造一個新的有別于他人的獨特藝術表現形式。
藝術的生命在于創造,國畫藝術大師黃賓虹先生曾說過:“變者生,不變者淘汰,此乃歷史變遷之理,非以優劣衡之也”。如果我們的民間藝術領域沒有創新,沒有發展,而是死抱住舊的東西不放,陳陳相因,藝術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即便是藝術的“民族形式”,也不能固定不變,它也要隨著社會生活的變化而變化,隨著社會生活提出來的新要求而不斷創新。
第二部分、繼承與創新
民間藝術的傳承、發展和創新
一、民間工藝的傳承需要全民意識的提高
惠山泥人作為一種民間藝術流傳至今,扎根于民間的土壤中,一定要有它的影響力和魅力。作為地方文化更要受到本土人的熱愛和保護。目前,青少年一代受到現代文化、洋文化的沖擊,對寶貴的民間文藝了解越來越少,所以也無法談上熱愛和發揚。因此,惠山泥人的救贖需要全社會的支持,應該從學校教育、媒體傳播、輿論導向對娃娃抓起。
1、加強民族傳統文化教育,以民間工藝美術為美術教育的切入點,了解和欣賞民間藝術美感,不僅僅是學習民間工藝美術中所反映出的美術形式和工藝技法,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習存在于勞動人民身上的那種善良、勤懇、堅韌、樂觀和智慧的品格,只有在理解這些民間藝術背景的基礎上,對中華民族文化產生崇敬,建立對民族文化深深的敬仰。從而生發對民族文化的熱愛,樹立和形成歷史責任感,才是參與傳統文化保護的重要途徑和長效措施。
2、要逐步開設民間文學、民間手工、民俗表演等課程,使其成為學生素質教育和特長考核的一個重要內容,滲透到教學活動、課外活動之中。另一方面,利用文化館、文化站、文化室等文化場所,開展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知識講座、培訓和鑒賞活動。
3、弘揚中華民間藝術,還有一個必不可少的媒介就是大眾媒體,目前是媒體的時代,媒體在今天比任何一個中介都具有威力巨大的作用。對于傳承民間藝術,離開媒體就無法完成,大眾的傳承意識提高,是繼承傳統藝術的基礎。
二、傳統工藝的發展離不開創新
1、準確處理傳統與創新的關系,傳統的不是保守的,創新是發展的動力。繼承傳統就是“揚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只有在繼承傳統基礎上的創新作品,不斷從現實社會中吸取營養,使傳統的表現形式增添時代的色彩,創作適應當代生活需要的作品,使傳統工藝更具生命力。
2、開發適應時代需要的產品,必須同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采用在原基礎泥料中加入有機植物或是采用電子控制系統低溫燒結新工藝,克服傳統惠山泥人的“肌膚”和“外衣”存在保存難、顏料容易剝落和褪色的弱點。提高產品的牢固度,改進彩繪顏料的材質,保證外衣常亮。方便游客攜帶,便于保存與收藏,提高惠山泥人的藝術檔次。
3、充分提煉惠山泥人的文化元素與藝術元素,結合現代的社會特點,推出適應市場需求的全新形態的藝術產品。幫助那些只懂本門藝術而缺少商業概念的藝人們探索出一套切實有效的、適應市場客觀環境的經營機制,從真正意義上實現手工藝術品的商業化,讓現代的市場接受古老的手工藝術的文化元素,從根本上拯救瀕危的民間工藝。
三、提高民族民間文化藝術傳承與保護的認識
當前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豐富,需要文化來平衡精神生活,民族民間文化以一種特殊的關切,給人以心靈的滋潤和慰藉,通過民族民間文化,能夠認識自己從哪里來,對走向明天,走向未來,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對民族民間文化進行保護是傳承中華文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需要。
民族民間文化源于各族人民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是中華民族保持對祖先的記憶和歷史延續的獨特展現。它與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一脈相承,它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帶來強勁的生命力、吸引力和感動,發揮出獨特的重要作用。民族民間文化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基礎和源流
(二)對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的傳承與保護,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社會經濟全面、協調發展的重要舉措。
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了科學的發展觀,提出“對重要文化遺產和優秀民間藝術的保護工作”是充分發揮文化資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經濟和社會的全面發展,提供了精神動力。因此,對民族民間文化保護的重視程度,是衡量一個國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也是衡量一個社會能否保持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
(三)民族民間文化藝術傳承與保護,是振奮民族精神,維護國家統一的迫切要求。
民族民間文化熔鑄著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是維系民族團結、國家統一的基礎。對民族民間文化藝術傳承與保護,對增強民族凝聚力,維護民族團結,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民族民間文化的傳承與保護,是維護文化主權的戰略措施。
隨著經濟全球進程的加快,文化與經濟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西方發達國家憑借強大的綜合國力,先進的科技手段,企圖引領世界文化的潮流,借以傳播西方的人生觀、價值觀,對發展中國家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造成了嚴重的沖擊。因此,實施民族民間文化傳承與保護,是堅持文化民族性,維護文化主權的重要措施。
(五)民族民間文化的傳承與保護,是年輕一代以至子孫后代健康成長的重要舉措。
在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別是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這一部分青少年,接受外來事物居多,對中國傳統文化了解甚少,他們往往注重的是西方發達國家的現代文化技術。而認為民族民間文化是“老土”不愿去學和繼承。據了解永川朱沱鎮的民間舞《肉蓮花》、《錢槍》等反映田間院壩豐收時勞動、休閑、歡樂的場面,展示邊歌、邊跳、邊拍打這一勞動人民的民間舞蹈,面臨失傳,因為會唱會跳民間舞的人已老去,年輕人又不會,也不愿學。這就形成后繼無人的情況。為了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徹實貫徹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我們應該加強對青年一代的教育,讓他們認識到民族民間文化的寶貴性,自覺自愿地去學習傳統的東西,為繼承和發揚我國的優秀文化傳統作出貢獻。
四、著實抓好繼承和弘揚民間文化藝術迫在眉睫
民族民間文化藝術,是千百年來,人民群眾勞動創造的智慧結晶,民間藝術、民間風俗豐富了人們生活,傳遞著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而一度時期追流行、追時尚之風盛行,把民族民間文化藝術認為是保守落后的象征。比起名星來說,“下里巴人”的民間藝人,幾乎沒有多少知名度,甚至成了“土包子”這種認識在某種程度上傷害了民間文藝傳承人的積極性,從客觀上不利于民間文化的保護、發展和繁榮。這種帶有濃郁泥土氣息的古老的民間藝術已到了亟須“搶救”的地步。這些文化藝術是新時代構筑國家民族現代先進文化的基因。如果沒有人堅持繼承、保護,就不可避免地對民間文藝逐漸淡漠,一些靠口頭和行為傳承的各種民間文藝禮儀、節慶文化遺產就不斷的消亡,民族民間文化的傳承后繼乏人,老藝人掌握的傳統節目、劇目和表演技巧,得不到復排和傳承。使得民族民間文化遺產逐漸瓦解、消亡或滅絕。當今市場經濟一體化的形成,民間文化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抓經濟忽視了社會的民間藝術,他們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和必要的保護,民族獨特的文化形態,就可能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程而灰飛煙滅。到那時,民族民間文化的豐富性、多樣性無法顯現,如果人類精神植被一旦遭到破壞,那么我們的精神生活靠什么來滋養。
民族民間文化是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文化財富,是人民群眾創造的精神資源,是民族之魂,是發展選進文化的民族根基,我們應當全力愛護它、保護它、崇敬它、發揚它。只有把優秀的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繼承保護下來,才能創造自己的文化精髓,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重任,也是將優秀文化傳遞給子孫后代的保證。
五、加強民族民間文化傳承和保護工作的途徑
民族民間文化是中國人民世世代代的創造和積累,積淀著歷史時期的社會因子。繼承和弘揚民族民間文化藝術,采用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科學的揚棄,來創造和熔鑄具有豐富歷史底蘊,又有鮮明時代特色的新文化是歷史的要求。針對民族民間文化傳承的面臨的嚴峻勢,如何發展民族民間文化,這是我們值得深思的課題,筆者就加強民族民間文化藝術傳承和保護淺談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加強法制建設,使民族民間文化傳承受到法律的保護
目前,在我國的法律制度中,民族民間文化藝術保護尚無一席之地,沒有被列入法律調整的范疇。只是通過立法的程序規范民族民間文化傳統與保護,使民族民間文化受到法律保護,做到有章可遁,有法可依,利用法律的形式,科學的研究制度《民間傳統文化保護法》和《民間傳統文化保護條例》等相關政策和保護法規,這才有利于民族民間民間文化的保護。有利于為民族民間文化的開發、利用和確立提供法律依據和保障措施。
(二)建立運轉協調的工作制度,是搞好民族民間文化傳承與保護的關鍵
開展民族民間文化保護是全社會的職責,在政府宏觀調控的領導下,文化部門擔負起一定的責任,給予傳承民族民間文化的時間和空間,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因素,鼓勵、吸納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發揮各方面的作用,建立運轉協調的工作機制。使民族民間文化得到有效的保護和弘揚。
(三)經費是開展民族民間文化傳承、保護的重要保證
民族民間文化的傳承與保護,需要對傳承人的培養以及對從事民間藝術的老人給予適當的生活支持資助,給予復排民族民間文化需要的經費。如果沒有經費的支持,民族民間文化傳承與保護就得不到保障。要弘揚民族民間文化必須保證經費投入,財政部門應給予經費的保證,建立相應的專項資金,實行專款專用,另一方面積極吸納社會資金列入專款。同時加強專款支出管理,確保民族民間文化傳承、保護工作必要的物質基礎,才能促進傳承和保護工作的順利進行。
(四)搞好民族民間文化活動,是傳承與保護的重要環節。
讓有生命力的民族民間文化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采用展覽、民間藝術表演、民間藝術旅游、大量的民族民間藝術出版等形式,讓民族民間藝術成為文化產業的一部分。還要將傳統的民族民間藝術和現代藝術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是民族民間文化傳承工作重要的一環。使之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民族民間藝術。
(五)加強民族民間文化藝術人才的培養是傳承與保護必需的要求。
讓民族民間文化藝術傳承與保護工作走進校園,在學校舉辦民族民間藝術培訓班,采用課堂講授、函授、實施排練教育等多種形式,分級、分期、分批對民族民間文化保護有關管理人員、專業人員和民族民間文化傳承人進行教育培訓,鼓勵和支持大專院校開設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專業,大力培養民族民間文化保護、研究專門的人才,特別要培養一批懂專業、善管理的復和型人才。對立一支素質較高的保護傳承工作專業隊伍。讓更多的人走進民間藝術。發揚民族之魂,使民族民間文化藝術魂寶流傳千秋。
總之,加強民族民間文化傳承與保護,早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也是實現民族經濟、社會、文化的科學協調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舉措。
- 上一篇:農業副縣長年底工作匯報
- 下一篇:黨務工作會領導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