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藝術發(fā)展論文

時間:2022-12-11 05:28:00

導語:民間藝術發(fā)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間藝術發(fā)展論文

[摘要]慶陽民間香包刺繡是慶陽特色論文文化產業(yè)。慶陽香包刺繡具有獨特視覺符號。主要表現在符號的共性、符號完美性和符號戲劇性方面。香包刺繡在傳承與發(fā)展方面,文化館與政府、專家學者的建議、商品經濟的刺激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傳承發(fā)展方面還存在著很多問題。

[關鍵詞]香包傳承發(fā)展符號不足

一、甘肅慶陽民間香包刺繡介紹

慶陽位于甘肅省東部,地處黃河中上游流域,所處區(qū)域的地理環(huán)境和自然條件適宜古人類繁衍生息,從而形成遠古多民族聚居的格局,這種先天的地理環(huán)境中蘊藏著明顯的原始文化特征。在進入文明社會后,家家戶戶的婦女從小接受香包文化的熏陶,最顯著的特征是母傳女,婆傳媳,祖祖輩輩把做針線活當作評判女人“德行”的標準之一,這種普遍制作香包的習俗,表現出一種傳承廣泛的區(qū)域特征,是香包在漫長歷史中不曾泯滅和消亡的基本原因。香包是歷史與文化積累的層累復合物,各種歷史積淀的文化,深深滲透在民俗意識里,形成獨特地方特色的藝術品。

二、慶陽香包刺繡獨特的視覺符號

中國民間藝術,在傳承遠古文化符號的基礎上,積累構造了一個獨立的、豐富多彩的、燦爛絢麗的視覺符號系統(tǒng)。經過漫長歷史的再創(chuàng)造隨著神話傳說的嬗變,到了今天民間藝人的心中、手中,憑智慧的直覺和心象融合想象,符號性的形式,符號的功能和符號的意味,全部融為一種對美的知覺和對意味的知覺。

1.符號的共性

民間藝術可以反復使用一個傳統(tǒng)圖象符號,以滿足民俗禮儀和年夏一年的節(jié)日需要鄉(xiāng)民需要共同的象征吉祥的符號,表達一致的宿愿。從符號的共性可以看出,民間藝術符號是歷來所有勞動者共同創(chuàng)造的、共同使用的藝術載體。民間藝術是共性大于個性,或者是在共性中求個性。

2.符號完美性、戲劇性

慶陽民間刺繡中,無論是立體的,或是平面的,其形象、構圖均給人完美整體的觀感。這是由于民間藝人追求完整造型和“好看”的審美觀念所致。

(1)形象符號的完整性

其一是所銹香包的造型很完整;其二是符號形式構造組合充實豐滿。

(2)形象符號的戲劇性

這是善良祝愿的樂觀理想對美感形態(tài)范疇的必然規(guī)定。民間的藝人所繡的形象有一種稚拙美,又有一點滑稽。但是我們同時能夠感覺到這些藝術品里面含著一種崇高,是勞動人民的樸實、和一種好不掩飾的審美。

三、香包刺繡的傳承與發(fā)展

20世紀50年代以后,我國對民間藝術越來越重視,慶陽市的人民非常愿意來參與這件事情。

1.文化館與政府

50年代,全國各地都建立了文化館,慶陽市也不例外。它在傳承和發(fā)展民間藝術上發(fā)揮了主要的作用。

(1)文化館發(fā)揮的作用

①收集整理民間香包刺繡。他們促成我市幾次赴京參展。甚至出國展出本地區(qū)的民間藝術品。

②發(fā)現、組織民間刺繡藝人,激活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

③出版關于這方面的書籍。《慶陽香包》余正東編著,甘肅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2)政府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①1988年全國第五屆民間工藝美術年會在西峰召開;1989年建國40周年大慶時,又參加了在北京舉辦的中國第二屆藝術節(jié);1986年法中友協(xié)主席吉萊姆訪問了民間美術大師祁秀梅,并考查了全區(qū)民間美術。

②《關于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精神,文化部于2004年末開展了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項目,我市西峰嗩吶文化和慶陽香包雙雙入選。

③慶陽舉辦香包民俗文化節(jié),2002—2004年,連續(xù)三屆香包民俗文化節(jié)的成功舉辦。

④市上和各個縣政府在民俗文化上,保持緊密的聯(lián)系,各縣政府定期向市上匯報。

2.專家學者的建議

慶陽市在民間藝術這方面的專家特別少,但是這些少數的專家提出了非常珍貴的意見。一些專家,包括一些外國專家對慶陽香包看了以后,他們認為把民間藝術品制作傳統(tǒng)工藝的方法保護起來,培養(yǎng)新的傳承人,并對傳承人給予一定的扶持。省民間藝術家協(xié)會秘書長杜芳介紹說,在我省,民間藝術地區(qū)發(fā)展不平衡比較明顯。如慶陽市的民間藝術群眾基礎比較好,當地政府這幾年也對民間文化保護和挖掘抓得比較緊,連續(xù)4年舉辦香包藝術節(jié),在國際上有了一定的影響。3.商品經濟的刺激

(1)地方政府、文化館為了扶貧致富

他們把民間藝術品列為開發(fā)項目,香包刺繡是慶陽民間藝術中最重要的一種。近幾年,香包制作已不再受時令季節(jié)的限制,開始變成商品,走向市場,并逐步形成了產業(yè)。每屆香包節(jié)進行的重點活動項目洽談與招商活動,有力地推動了項目建設工作,成為促進經濟發(fā)展的一大舉措。

(2)國外旅游者對傳統(tǒng)民間美術的熱衷。

國外旅游者對傳統(tǒng)民間美術的熱衷刺激了商人對民間藝術商品的關注和購買。其中香包刺繡品、布制品關注的最多。

四、慶陽香包刺繡所存在的問題

對慶陽香包刺繡存在的問題,我從五個方面談一下:

(1)對民間香包刺繡的研究、發(fā)掘、弘揚、保護,工程量極大,但專業(yè)研究人才奇缺,而具備民俗文化知識的工作人員多半已退休,民間香包刺繡藝人相繼謝世,傳統(tǒng)技藝人很多去世了,所以我們在研究和開發(fā)民間藝術的時候給我們造成很多困難。

(2)在市場經濟的沖擊和利益驅動下,機械模仿制造的產品大量的涌入市場,慶陽香包刺繡的純手工制作技藝受到沖擊和擠壓,逐漸失去原汁原味的傳統(tǒng)特色。市場經濟的沖擊,現代生活觀念和生活方式改變,文化欣賞層面的收縮,造成民間工藝盲目“洋化”,數千年的傳統(tǒng)技藝誤入歧途,原生態(tài)的民間藝術逐漸丟失。

(3)慶陽香包作為地方民俗藝術,它的影響已擴大到海內外,但在內容和形式上,仍面臨著瀕于失傳的客觀危機。能代表華夏民族文化傳統(tǒng)和富于特色作品趨向冷落,現在的作品藝術價值很低。

(4)近些年來,由于香包文化的發(fā)展,一些學過造型藝術專業(yè)的老師,過多的把一些西方畫技法用了香包刺繡上,雖然有了一定的創(chuàng)新,但其盲目的創(chuàng)新和滲透使古老、稚撲的傳統(tǒng)文化誤入歧途,純美術觀念對古老文化的理解造成香包造型工藝的“洋化”。

(5)從外地聘請湘繡、蘇繡大師培訓慶陽香包制作者而招收學員。畢竟湘繡、蘇繡獨特的文化內涵和其自身的歷史積淀與慶陽香包的文化概念和人文色彩有著很大差異,將其納入慶陽香包刺繡,便失去了自身的內涵。

五、結語

慶陽民間香包刺繡是慶陽特色文化產業(yè),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它的重要性,更多人積極的參加到民間藝術保護發(fā)展和傳承的隊伍當中,在傳承與發(fā)展方面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成果,但是畢竟我們在這方面借鑒經驗很少,所以我們在挖掘、保護、發(fā)展等等民間文化方面存在很多不足。但是我相信我們認真的去做,不斷的吸取教訓和總結經驗,一定能夠做好的。

參考文獻:

[1]楊學芹,安琪.民間美術概論[M].北京工藝出版.

[2]李硯祖.工藝美術概論[M].山東教育出版社.

[3]隴東報.2006-7-24.

[4]甘肅日報.2006-5-30.

[5]余正東.慶陽香包[M].甘肅人民美術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