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校體驗式英語教學實施途徑

時間:2022-07-22 09:23:09

導語:藝校體驗式英語教學實施途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藝校體驗式英語教學實施途徑

藝術院校的英語教學是高等教育中大學英語教學的一個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教育部《大學英語教程教學要求》(2007)(以下簡稱《課程要求》)指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近年來,隨著藝術類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如何提高藝術院校的英語教學質量已成為藝術高校面臨的迫切問題。藝術院校應當以英語教學理論為基礎,結合藝術院校的教學特點,對英語教學進行積極改革。體驗式英語教學是近年來我國學者根據現代教育理論和最新語言學理論提出的一種“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習過程的教學方式。本文根據體驗式英語教學理論,在考慮藝術院校英語教學特點的基礎上,為藝術院校開展體驗式英語教學指出了途徑,希望能對藝術院校英語教學改革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體驗式教學概述

(一)體驗式教學的基本涵義

體驗式教學強調學習必須以學生的內在情感體驗為基礎,提供與學生已有經驗相關聯的情境,促動學生“進入”情境,獲得個性化的體驗,使外在的知識內化到學生自己的認知結構中而具有真正的意義。它使學生的認知、情感、意志、態度等都參與到學習中來,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獨特性和成長過程,不只是把自主性作為達到教學目的的手段,而是主張自主性本身就是教學的目的。

(二)體驗式英語教學的理論基礎

體驗式英語教學與人本主義理論有密切關系。人本主義理論強調“全人”的發展和學習者個人的內心世界,認為真正有意義的學習只有發生在所學內容具有個人相關性和學習者能主動參與,即體驗式學習之時。學習者最有效的學習是學習過程本身,是一個不斷體驗的過程。[2]體驗式英語教學的另一理論基礎是建構主義。建構主義是認知學習理論的一個重要分支,是學習理論中行為主義發展到認知主義以后的進一步發展。建構主義認為學習的過程是每個學習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對新信息進行重新認識和編碼,建構自己新的理解過程。該理論強調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體驗哲學是體驗式英語教學的哲學根源。作為第二代語言學基礎的體驗哲學認為,語言是人的感官和心智對外部世界體驗認知的結果,遵循的是現實—認知—語言這樣的過程。[3]人類的范疇、概念、推理和心智是基于身體經驗形成的,認知、意義是基于身體經驗的。[4]體驗式外語教學是近年來由我國學者提出的與體驗哲學倡導的體驗認知觀相適應的教學模式。體驗式英語教學最直接來源于體驗式學習理論。體驗式學習理論強調學習是從體驗到經驗的過程,是學習者在具體社會文化環境中通過親身體驗獲得知識,并將所獲知識付諸事件中驗證從而獲得的經驗。[5]Kolb提出的“體驗學習模式”將學習定義為“經驗轉換以及經驗的獲得和轉換結合中產生知識的過程”。[6]其包含四個階段:具體經歷、思維觀察、抽象概念和主動實踐。具體經歷是學習者體驗新的情境階段;思維觀察是學習者對已經歷的體驗加以思考的階段;抽象概念階段是學習者理解所觀察的內容,并轉換成合乎邏輯的概念的階段;主動實踐學習是驗證形成的概念并運用到解決問題之中的階段。

(三)體驗式英語教學的特點

認知語言學和認知科學在語言教學里的運用是外語教學理論的最新發展。[7]以此為基礎的體驗式外語教學模式必然有與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同的特點,主要體現在:

1.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隨著學習者學習階段的轉變而扮演著多種角色,為學習者提供及時的引導、組織、監督和評估等。學生是交際者和任務的完成者,他們在教師的引導下,結合自己已有的經驗,進行自主的創造性學習活動。

2.學習者的情感參與和知識系統的構建。體驗式外語教學通過語言情景喚起學習者的內在發展需要和渴求,使學習者積極參與體驗活動,并通過反思和自我評估,使內心世界不斷進步。其將教學的注意力從外在知識的傳授方式轉移到學習者內在經驗的轉換效果,真正體現了“以學習者為中心”和“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3.活動的真切和實用性。體驗式外語教學要求創造貼近學生實際生活和學生能力水平的活動情境,真實地、創造性地體驗任務完成的過程,并轉化為知識和技能,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4.學習過程自主性與合作性。體驗式外語教學要求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賦予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性,以提高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為目的。同時,還強調體驗中的交流與合作,在合作互動中,體驗語言交流的實際。

5.采用開放的、形成性的、多維度的評估體系。體驗式外語教學通過多種途徑,跟蹤考察學生體驗過程中的認知、情感、意志、態度等多種因素,以完成學習任務為目標,全面真實反映學生發展的實際,并引導學生自我評估,讓學生體驗自己的進步與成功,形成對教學的積極反撥作用。

二、藝術院校中體驗式英語教學的實施途徑

藝術院校學生英語基礎相對薄弱,對英語學習的投入不足,大多達不到大學英語學習階段的要求;他們對英語的重視程度不夠,興趣不高,將大部分時間用于專業練習上,輕視文化課學習;他們的專業個性化和實踐性強,善于模仿和創造,實踐活動繁多,活動較自由;他們的英語水平差異顯著,不同專業、背景、水平的學生云集一堂。如何滿足學生的差異性學習需求成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內容。另一方面,在教學上,教學手段大多還較為傳統單一,教材建設還難以適應藝術院校英語教學的特點,評估機制還比較機械。針對以上藝術學院英語教學現狀,基于體驗式外語教學模式的特點,筆者認為應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在藝術院校中開展體驗式英語教學。

(一)設計貼近藝術學生生活的語言體驗情境

貼切的語言體驗情境是有效體驗的前提條件,有利于學生建立原有經驗與新知識的聯系,激發學生的興趣去感知、體會、理解和想象。教師首先要經常留意藝術學生的生活,善于將生活中的話題和語言交際形式引入課堂中,使學生產生共鳴。其次,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渠道收集語言素材,如教輔讀物、網絡資源、報紙雜志、廣告標語、自拍創作等。也可以發動學生積極觀察自己周圍的語言情境并介紹到課堂。再次,教師可以通過多種形式如語言描述、音樂渲染、圖畫再現、實物展示、角色表演等聲像并茂地呈現情境。

(二)開展豐富多樣的課堂交際活動

豐富適當的課堂交際活動是有效體驗的基礎。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選擇適當的交際活動,如模擬討論、課件制作、素材查閱、面訪調查、角色表演、游戲等,使學習者體驗語言使用的過程。體驗式英語教學中的活動應具有:

1.互動性和真實性。互動是交際的核心,學會互動的最好方法是通過互動本身。[8]互動交際可以在學生間、師生間,也可以在學生與機器間進行。另外,語言作為實現社會交際功能的工具,必須體現真實的交際目的。在真實的交際活動中,學生才能獲得真實的體驗。

2.自主性和合作性。教師應在活動中注意藝術學生水平的差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小組活動是進行自主合作學習的常用形式,在教師的精心設計安排下,通過學生合作學習、交流與評估,有助于不同水平的學生的自主體驗,創造互動合作的氛圍。

3.策略性和反思性。在體驗式藝術英語教學活動中,要注意對學生學習策略上的引導和反思,使學生不僅能體驗學習的結果,更能體驗學習的過程,更快地提高自主實踐能力。

4.多樣性與連續性。對教學活動進行多樣地安排,將讀寫活動與聽說活動、基礎活動與拓展活動、交際活動與專業活動、探索活動與反思活動相結合,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興趣,滿足學生的差異性需求,綜合發展學生的自主能力。同時,多樣性的活動應根據目標要求和學生的發展情況進行系統安排,保持連續性,不能一成不變,也不能只求形式熱鬧,忽視教學目標的承接。

(三)提高教師素質,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

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是有效體驗的保障。以學生為中心的體驗英語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師首先要轉變學生觀念。藝術英語教師要深刻領會《課程要求》的精神,充分認識體驗式教學的特點,樹立以學生為主體,學生體驗為中心內容的教學理念。同時,教師要通過多種方式,如小組討論、心得報告、師生座談等,引導藝術學生從過度依賴教師的傳統學習方式向積極主動的體驗式學習方式轉變。其次,教師要提高自身素質。教師要善于通過多種方法,如調查、訪談、案例分析、觀察等了解藝術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特點。還要了解相關藝術專業的知識和特點,懂得多媒體及網絡的使用,能根據教學目標設計出貼切的體驗情境和活動,為學生提供情感和信息支持。再次,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角色優勢,并注意角色的轉換。教師應為學生的體驗過程服務,不僅發揮知識傳播者的角色,還應有效地擔當起教學內容和場景的設計者、教學興趣態度的調節者、語言使用的示范者、學習資源的提供者、學習策略的傳授者、語言實踐的組織監控者、自主學習的引導者、經驗總結的啟發者、教學過程和結果的評估者的角色。

(四)加快符合藝術英語體驗式教學的立體化教材建設

與時俱進的體驗式英語教材是有效體驗的關鍵。教材應遵循《課程要求》,結合外語教學理論和藝術院校的教學特點,以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為目標。具體來說應:

1.以有關藝術學生生活的主題為主線,安排課文和教學材料,創設貼切的情景,激發學生興趣,保證信息輸入的反復性和高頻度,促使學生根據主題將新舊知識融合。

2.注重實用性,加強與藝術學生相關的實用聽說和讀寫訓練,如面試招聘、會展演出介紹、寫生參觀、新聞播音、名片、海報等。

3.注重體驗過程和策略指導,要從任務的提出、實施步驟和方法、結果和評估等方面給予提示和樣例,引導學生反思總結。在確定目標和重點的情況下,保證學生聽、說、讀、寫、譯等各方面語言技能的均衡發展和任務的連續性。

4.實現立體化設計,拓展語言體驗情景。教材應配以網絡多媒體支持,及時提供有關課程和學習等相關資源。

5.突出文化體驗和德育培養。通過單元主題和活動的設計,使語言材料與文化、德育內容相融合,在提高藝術學生語言技能的同時,拓展他們的文化視野,使他們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與價值觀。

(五)改革藝術英語教學評估體制,加強形成性評估的地位

科學的教學評估是有效體驗的一個重要環節。全面、客觀、科學、準確的評估體系對于實現教學目標至關重要。在藝術院校的英語教學中,要努力通過多種方式,如教師觀察學生的課堂表現,采用課堂活動和課外活動記錄、作業和單元測試、網上自主學習記錄、學生自評和互評記錄、學習檔案記錄、座談等加強形成性評估的地位。當然,形成性評估不能排斥終結性評估,只有把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評估的內容和功能才更具體、更完備,對學生的評估才能更公正、全面。

(六)有效發揮網絡多媒體在藝術英語教學中的作用

有效發揮多媒體網絡技術是有效體驗的重要手段。多媒體網絡系統集多媒體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等為一身,能實現學生與計算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多種交流,與傳統教學相比有著明顯的優勢。通過科學合理地運用文本、圖片、動畫、視頻、音頻、網頁、聊天工具、語音室、數據庫、超文本等媒介,可以更好地創設真實的體驗情境和進行跨學科融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的提高,為師生收集素材和學習資源、展示成果提供平臺。計算機網絡技術對認知和交際過程的模擬,可以使學生的體驗過程更加直觀。此外,多媒體網絡技術拓展了課堂體驗的時空,方便了師生的及時溝通和教師對學生的監督評估。但網絡多媒體無法完全取代傳統教學以及教師的作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傳統教學在情感交流和靈活性方面的特點,也要防止出現教師過度依賴課件、忽略對學生體驗過程的指導、片面追求形式、迷失教學目標和重點等情形。

(七)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

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是有效體驗的重要內容。在教師的指導下,藝術院校可以鼓勵學生自主開展第二課堂活動,營造一種生動活潑的英語實踐和體驗的氛圍。例如,以圖書館和校園網為基礎建設學生自主學習網站;組織開展多種英語活動。如舉辦英語角、英語晚會、英語藝術沙龍,進行英語戲劇、演講、主持、歌曲等方面的比賽;利用電臺播放英語新聞、文化故事、學習輔導、英語歌曲等;鼓勵學生參加各類英語競賽。第二課堂的活動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還要注意學生參與的廣泛性,根據學生水平和興趣的不同,開展多樣的第二課堂活動。

藝術類大學生是大學生中不可忽視的特殊群體,藝術院校應根據英語教學理論,根據藝術院校英語教學的特點,積極進行英語教學改革。體驗式英語教學是英語教學理論的最新發展成果,體現著人類認知規律和以人為本、自主發展的宗旨。本文根據體驗式教學的特點,針對藝術院校英語教學的現狀,指出了藝術院校實施體驗式英語教學的途徑。希望本文對促進體驗式英語教學在藝術院校中的實踐,解決藝術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提高藝術英語教學水平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