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漢成語翻譯策略論文
時間:2022-08-23 11:18:00
導語:英漢成語翻譯策略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通過對英漢地域文化差異,歷史文化差異,宗教文化差異的比較與分析,對造成英漢成語表達差異的根源做了探討;通過對翻譯流派的比較與分析,論證了英漢成語跨文化翻譯的策略——以歸化/意譯策略為主,以直譯/異化策略為輔。
關鍵詞:成語;文化差異;翻譯策略
隨著經濟的全球化,跨文化交際日益頻繁??缥幕浑H的成敗取決于譯者對兩種文化熟悉的程度。而了解兩種不同文化遠遠難于掌握兩種語言,這給我們對外宣傳中國文化帶來了嚴峻的挑戰,而這一問題在英漢成語翻譯中顯得尤其突出。
成語是人們長期以來習用的、簡潔精辟的定型詞組或句子。有些成語必須知道來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呂叔湘,1998:160)漢語成語多為四字詞組,英語成語的詞數雖然與漢語成語不同,但是其基本特點與漢語成語類似。請看英語詞典對英語成語(idiom)的解釋:idiom:phraseorsentencewhosemeaningisnotclearfromthemeaningofitsindividualwordsandwhichmustbelearntasawholeunit。根據其個別單詞意思不清、必須把它當作一個整體來學的短語或句子。(李北達,2002:734)
由于忽視成語負載的文化差異,英漢成語翻譯的錯誤俯拾即是。以《中國日報》上的一段文章為例:
WashingtonsaiditopposesTaiwanindependence.Butithaseatenitswordswhileofferingmilitarysupporttotheisland.Washingtonalsopromisesitadherestotheone-Chinapolicyposition.Butitspromisesappearfaint,givenitsincreasinglyupgradedrelationswithTaiwan.(WuYixue,1994:6)eatone’swords的意思是:承認錯誤admitwhatonesaidwaswrong,因此這段文章的漢譯為:華盛頓曾說反對。但是它在軍事上主動支持臺灣島,已經承認自己說錯話。華盛頓也承諾堅持一個中國政策的立場。但是如果與臺灣的接觸有增無減,華盛頓的承諾就顯得含糊其辭。很明顯,該作者把eatone’swords誤解為gobackonone’sword;breakone’sword/promise“自食其言/輕諾寡信”了。
上述錯誤是單純理解成語的字面含義、忽視其承載的文化所致。像國內的權威報紙《中國日報》都出現如此嚴重的漢英成語跨文化翻譯失誤,一般的對外宣傳資料就可想而知。因此,很有必要做英漢成語比較與文化翻譯策略之研究。
一漢英成語表達差異溯因
眾所周知,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主要載體,無論是漢語成語,還是英語成語,都是語言的精華,反映一國的文化。人類對許多生活經驗具有同樣的感受,所以不同的文化有不少的重合處(culturaloverlaps)。在英漢兩種語言中,用同樣的方式表達同樣意思的成語不乏其例。但是,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地域文化、歷史文化和宗教文化,這些文化差異導致英漢成語表達法的不同。
1地域文化差異對成語的影響
地域文化指的是由所處地域、自然條件和地理環境所形成的文化,表現在不同民族對同一種現象或事物采用不同的言語形式來表達。(朱耀先,1997:8)
中國是個內陸國家,千百年來以農業為主,人與土地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因此產生了許多與農耕有關的成語(諺語、習語),如:瓜熟蒂落,瓜田李下,等等。英國是個島國,為了生存,不得不與氣候惡劣的海洋環境抗爭。在征服自然的過程中,形成了許多源于航?;蚺c海洋有關的成語,如:weather(rideout)thestorm安然度過了風暴。因此,就產生下列成語說法的差異。
漢:揮金如土(throwmoneylikemud)
英:spendmoneylikewater
不同的生活環境使人們對動物的喜好有所不同。漢文化中帶“狗”字的成語幾乎都含有貶義,而英語文化中的dog多帶褒義。例如:
漢:狗尾續貂(patchupasablecoatwithadog’stail)
英:writeadeplorablesequeltoamasterpiece(給名著寫可悲的續集)
英:Loveme,lovemydog
漢:愛屋及烏
在漢英語言中,牛與horse幾乎代表近似的文化概念,所以漢語成語喻體用牛,英語成語喻體用horse。
漢:任勞任怨(老黃牛)(worklikeanoldcow)英:worklikeahorse(像馬一樣工作)
不同的生活環境使人們對植物的喜好也有所不同。例如:
漢:雨后春筍(springuplikebambooshootsafteraspringrain)
英:springuplikemushrooms(像蘑菇一樣生長)
2歷史文化差異對成語的影響
歷史文化指的是由特定的歷史發展進程和社會遺產的沉淀所形成的文化。由于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歷史和社會遺產,因而也具有不同的歷史文化,而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體現為歷史典故。歷史典故是民族歷史文化中的瑰寶,它具有濃厚的民族色彩和鮮明的文化個性,蘊涵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最能體現不同文化的特點。英漢兩種語言中有大量由歷史典故形成的成語。漢語古典成語多出自像“四書”、“五經”、《紅樓夢》等之類的古典名著,例如:“東施效顰”、“名落孫山”等。英語典故成語多來自《圣經》,希臘羅馬神話,莎士比亞等的名著,例如:Achilles’heel(唯一致命弱點)、meetone’swaterloo(一敗涂地)、Penelope’sweb(永遠完不成的工作)、aPandora’sbox(潘多拉盒子:災難、麻煩、禍害的根源)等。這些成語結構簡單,卻意義深遠,往往是不能單從字面意義去理解和翻譯的。
翻譯這類成語,必須首先考慮歷史文化的轉換,不能把漢語成語所負載的歷史文化原封不動地翻譯到英語中去。比較下列成語的表達差異。
漢:騎虎難下(unabletogetoffthebackofatiger)
英:have/holdawolfbytheears(抓住狼的耳朵,放也不是,不放也不是。)
漢:胸有成竹(visualizeabambootobepainted)
英:haveacardupone’ssleeve(袖中藏牌)
3宗教文化差異對成語的影響
宗教文化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指的是由民族的宗教信仰、意識等所形成的文化,表現在不同民族在崇尚、禁忌等方面的文化差異。儒教、道教、佛教是中國的三大宗教,這三大宗教在中國民眾中有深遠的影響。英美人多信仰基督教,認為世界是上帝創造的,世上的一切都是按上帝的旨意安排的。對于中西宗教文化方面存在的差異,漢英成語翻譯時應該予以注意,否則就會導致文化失真。
漢: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紅樓夢》)Manproposes,Heavendisposes.(楊憲益譯)
英:Manproposes,Goddisposes.(Hawkes譯)(謀事在人,成事在于上帝。)
漢:五體投地(liedown,head,feetandhandstouchingtheground)
英:takeoffone’shattosb.(向某人脫帽致敬)
龍在古代是漢民族的圖騰物,是神的化身,中國人喜歡稱自己是龍的傳人,因此有許多關于龍的成語。如:龍飛鳳舞,龍騰虎躍,望子成龍等。而西方人則認為龍是邪惡兇殘有鱗的怪獸。公元700年盎格魯-薩克遜人在關于“奧武爾夫”事跡的敘事詩中,主人公奧武爾夫打敗妖怪格化代爾后,與惡龍展開殊死搏斗,最后同歸于盡。因此,“龍”和dragon所代表的文化概念在中西方是互相沖突的。因此,翻譯有關龍的成語,應該回避dragon這個詞。
漢:車水馬龍(Carriagesrunlikewaterandhorseslikedragons.)
英:anendlessstreamoftraffic(川流不息)
二英漢成語翻譯的策略
所謂直譯,就是把源語(sourcelanguage)的語言形式和文化形象原原本本地保留在目的語(targetlanguage)中的翻譯方法;所謂意譯,就是在目的語中舍去或轉換源語的語言形式和文化形象的翻譯方法。異化翻譯法(foreignization)和歸化翻譯法(domestication)是美國翻譯理論家LawrenceVenuti(1995)為了描寫翻譯策略而創造的兩個術語。異化翻譯法是故意使譯文沖破目的語常規,保留原文中的異國情調。Venuti把異化翻譯法歸因于十九世紀德國哲學家Schleiermacher的翻譯論說“譯者盡量不驚動原作者,讓讀者向他靠近”。歸化翻譯法旨在盡量減少譯文中的異國情調,為目的語讀者提供一種自然流暢的譯文。Venuti認為,歸化法源于這一著名翻譯論說,“盡量不干擾讀者,請作者向讀者靠近”。(張美芳,2003:2)
一般認為,直譯與意譯側重語言層次的處理,而異化與歸化側重文化層次的翻譯。因此,在漢英成語翻譯中,直譯與異化,意譯與歸化還是有區別的。
例如: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
直譯:ThreedespisedcobblersequalChuKo-liang(采取完全相同的表達形式。)
異化:ThreedespisedcobblerswiththeirwitscombinedequalChuKo-liangthemastermind(在直譯基礎上,加上傳輸文化必需的內容。)
意譯:drawoncollectivewisdom(采取不同的表達形式,雖意思相同,但不是成語,造成文化失真。)
歸化:Twoheadsarebetterthanone.(套用對等的英語成語,使譯文意明、流暢,可讀性強。)
1以歸化或意譯策略為主
對于英美人能夠理解的中國文化,在漢英成語翻譯中,我們采用異化策略,英美人確實能夠理解其意思,例如:掩耳盜鈴plugupone’searswhentakingawayastolenbell。但是,這樣的英語是負載著中國文化的英語,顯得不倫不類。如果采用異化策略英譯漢語成語,這與其說有利于中國文化的傳播,還不如說會導致文化的失真。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產生意義,負載中國文化的漢語是地道的漢語,負載英國文化的英語是地道的英語。例如:
原文:我常常覺得在別人的喜慶中錦上添花容易,在別人的苦難里雪中送炭卻很困難,那種比例,大約也是八九與一二之比。不能雪中送炭的不是真朋友,當然更甭說那些落井下石的人了。
譯文:Howeasyitistoaddtosomebody’sjoy,Ioftenthink,andhowhardtolendahelpinghandintimesofdistress-theratiowouldprobablycometoninetoone,too.Butthosewhodonothelpyouwhenyouneeditmostarenottruefriends,muchlessthosewhohityouwhenyou’redown.(潘紹中,2003:79)
我們可直譯“錦上添花”、“雪中送炭”、“落井下石”這些漢語形象,把它們分別譯為addflowerstoembroidery、remembersb.withcharcoalduringasnowfall、throwstonesonapersontrappedinawell,可是,直譯的漢語形象卻會造成不該有的“異國情調”,誤導英語讀者離開對作者的本意去思考。(潘紹中,2003:84)
英漢成語跨文化翻譯應采用歸化策略,漢英成語跨文化翻譯也應如此。例如:Themanistheblacksheepofhisfamily.如果采用異化手法把這句話翻譯為“那人是全家的黑色的羊”便會使人覺得莫名其妙,不知究竟是何含義。因為一般中國人并不了解,在西方文化中,喻體黑羊為魔鬼的化身。如果把它翻譯為“那人是全家的害群之馬”,喻意就一目了然了。既然對于中國人難以理解的英美文化應該采取歸化策略,對于英美人士難以理解的中國文化也應該如此。如果把“健壯如牛”翻譯為asstrongasacow,英美人也會感到莫名其妙,難以接受。
英漢成語翻譯采用異化策略的成功例子不能證明漢英成語翻譯也應該采用異化策略。有些異化派人物提出質疑,運用反證法舉出一些采用異化法從英語成語翻譯成漢語的成功例子,來證明應該用異化法把漢語成語翻譯成英語。確實,這樣的例子不少。例如:Timeismoney.時間是金錢(一寸光陰一寸金)、armedtotheteeth武裝到牙齒(全副武裝)、catch(或clutch,grasp)atstraws撈一根救命稻草(急不暇擇)、shedcrocodiletears掉鱷魚眼淚(貓哭老鼠)、astick-and-carrotpolicy大棒加胡蘿卜政策(軟硬兼施)、AllroadsleadtoRome.條條大路通羅馬(殊途同歸)、Romewasnotbuiltinaday.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偉業非一日可成)、killtwobirdswithonestone一石雙鳥(一箭雙雕)。有些采用異化手法從英語成語翻譯過來的成語被收入漢語成語詞典。例如:pullsb’s/thechestnutsoutofthefire火中取栗(來自法語:tirerlesmarronsdufeu拉豐丹LaFontaine寓言中的用語)giveaneyeforaneyeandatoothforatooth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來自《圣經》)。那是因為這些英語成語所負載的文化具有共性。例如:Timeismoney.時間、金錢所負載的文化概念對全人類來說都是一樣的,這就是某些異族文化被中國文化吸收的原因,但是這樣從英美“進口”,經過相當長的時間,到中國“安家落戶”的詞語或成語在漢語中所占的比例非常之小,更何況不見得所有中國人已經理解和接受像“大棒加胡蘿卜政策”這樣的詞語。因此,筆者認為,漢英成語翻譯有它的特殊性,應該注重跨文化翻譯,一般應該以歸化或意譯策略為主。
1采用歸化法——從漢語成語到英語成語。
(1)漢英成語具有同樣表達法的,不存在直譯/異化與意譯/歸化之區別。
良藥苦口Goodmedicinetastesbittertothemouth.
(2)漢英成語表達法大同小異的,應該采用歸化策略。
漢:大海撈針(lookforaneedleinavastsea)
英:lookforaneedleinahaystack(在干草堆找針)
(3)漢英成語表達法完全不同的,也應該采用歸化策略。
漢:掌上明珠(apearlinthepalm)英:theappleofone’seye(眼珠)
2采用意譯法——從漢語成語到普通表達法的英語。
有些漢語成語翻譯成英語,找不到與漢語成語意思對等的英語成語,或者漢英詞典提供的英語成語的意思不盡相同,我們只能采用意譯法把它們譯為普通表達法的英語。
再以“錦上添花”、“雪中送炭”、“落井下石”的英譯為例,我們可在英漢詞典找到類似的英語成語,但是文化意義并不對等。如果隨便套用,會誤導英語讀者離開作者的本意去思考。(潘紹中,2003:84)例如:錦上添花:gildrefinedgold在純金上鍍金(有“多此一舉”之意);paintthelily:在百合花上涂上色彩(有“畫蛇添足”之意);雪中送炭:helpalamedogoverastile濟人之急(通常指金錢上的幫助);落井下石:hit/kick/strikesb.whenheisdown。(吳光華,1997:2900&1355)前兩個英語成語與原文的意思不符合,只有hit/kick/strikesb.whenheisdown與原文相符,因此,潘紹中沒有采用異化策略來翻譯前兩個成語,而是采用意譯手法把“錦上添花”譯為addtosomebody’sjoy,把“雪中送炭”譯為lendahelpinghandintimesofdistress,只是對“落井下石”的翻譯,采用了歸化策略。
漢語成語負載的文化與英美文化相沖突時,必須采取意譯法。如翻譯“自食其言”,應該采用歸化策略,譯為gobackonone’sword。因為英語成語eat(或swallow,takeback)one’swords的意思是:(被迫)收回前言,承認說錯。(徐元度等,1984:1154)。再如:
“龍”與dragon在漢英語言中代表完全相反的文化概念,如翻譯“望子成龍”,應該采用意譯法,因為我們不可指望用中國的龍文化去替代英美文化。不過,“龍”與dragon在漢英語言中代表相同文化概念時,就可保留dragon。例如:形容地勢雄偉險要,特指南京的“龍盤虎踞”這個成語就可以保留dragon,因為dragon用來表示“兇險”與英美文化不沖突。例如:“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弊g為:Thecity,atigercrouching,adragoncurling,outshinesitsancientglories;Inheroictriumphheavenandearthhavebeenoverturned.(柯平,1996:47)。
2以直譯/異化策略為補充
翻譯中的歸化和異化不僅是不矛盾的,而且是互為補充的。文化移植需要多種方法和模式。譯者既可采用歸化的原則和方法,也可采用異化的原則和方法。恰當運用直譯/異化與意譯/歸化相結合的翻譯策略,使以英語為母語的讀者能從跨文化的角度正確理解漢語成語。
如果是翻譯專門向外國介紹中國文化或者幫助外國人學習漢語的書籍,例如:漢語成語故事、雙語成語詞典等,我們可采用直譯/異化與意譯/歸化相結合的方法。
(1)采用先直譯后歸化的方法。例如:
覆水難收There’snorecoveringspiltwater.(lit.)What’sdonecan’tbeundone.(英語成語)(韋少成,1978:201)。
(2)采用直譯與意譯相結合的方法。例如:
東施效顰DongShiimitatesXiShi.-Theuglyimitatesthebeautifulinsuchawaythattheuglinessoftheugly.
(3)采用異化手法。例如:
東施效顰DongShi,anuglywoman,knittingherbrowsinimitationofthefamousbeautyXiShi,onlytomakeherselfuglier.
(4)也可采用直譯加注釋的方法。例如:
東施效顰DongShiimitatesXiShi.(XiShiisoneofthefourgreatestbeautiesinancientChina.DongShi,anuglywomanlivinginthesameperiodandplace,wasanxioustobeasbeautifulasXiShibyimitatingherblindly,butappeareduglier.)
就可讀性而言,先直譯后歸化的譯文最佳,直譯與意譯相結合的譯文其次,異化的譯文再次,直譯加注釋的譯文最差。就介紹中國文化而言,四者的排列順序正好相反。
直譯/異化和意譯/歸化作為翻譯手段并沒有優劣之分,可是把它們當作翻譯標準去評判某一譯本時,我們常常說這個譯本過度直譯/異化了,或者那個譯本過度意譯/歸化了。因此,在翻譯過程中,我們應該認真把握好它們的度。
綜上所述,造成英漢成語表達不同的是文化差異。英漢成語翻譯時,首先應該考慮的不是文字,而是文化,不單是文字的轉換,還有文化的交流,避免受文字的誘惑而掉入文化的陷阱。其次,以歸化策略為主,盡量做到文化的對等交流,即把漢語成語譯為英語成語。再次,如果沒有與漢語成語對等的英語成語,或是漢語成語負載的文化與英美文化相沖突時就只得采取意譯法。漢英詞典提供的相應英語成語只供參考,詞典有解釋的責任,沒有翻譯的義務。采取歸化策略選擇詞典上的英語成語時,必須注意它們的細微區別,否則會造成文化失真。還有,在以專門介紹中國文化為目的的翻譯中,可適當采取直譯/異化策略或者直譯/異化與意譯/歸化相結合的方法,但是必須考慮文化的可接受性,否則,不僅達不到中國文化的傳播,反而會影響文化的交流。最后,我們在翻譯時,必須把握好直譯/異化和意譯/歸化的度。當譯者想介紹源語文化時,用異化理論來表達源語文化的風格和形式;反之,當譯者打算適應目的語讀者時,歸化應是第一選擇。(熊啟煦,2005:342-345)
參考文獻:
[1]柯平.第八屆“韓素音青年翻譯獎”參考譯文[J]中國翻譯,1996,(6):47
[2]李北達編譯.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四版增補本)[Z]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
[3]李學禧.漢英成語和常用語[Z]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78
[4]呂叔湘.現代漢語詞典[Z]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
[5]潘紹中.第十五屆“韓素音青年翻譯獎”漢譯英講評[J]中國翻譯,2003,(6):82-85
[6]王東風.歸化與異化:矛與盾的交鋒?[J]中國翻譯,2002,(5):24-26
[7]韋少成.實用中文成語,英文成語,英文同義詞辭典[Z]香港:實用英文出版社,1978
[8]吳光華.漢英大辭典[Z]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7
[9]徐元度等.綜合英語成語詞典[Z]福洲: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
[10]張美芳.翻譯策略透視[J]廣東外語藝術學院學報,2003,(4)
[11]朱耀先.淺談中西文化差異與翻譯[J]中國翻譯,1997,(4):7-14
[12]WuYixue.ChinaDaily[N]2004-06-11(6)
[13]翻譯的歸化與異化[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5(8):342-345
- 上一篇:鎮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計劃
- 下一篇: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安全生產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