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地域風情文學表現
時間:2022-06-13 11:39:00
導語:蘇州地域風情文學表現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不同的地域環境造就了迥異的人文氣息與文化觀念,地域文化論古而有之。《禮記•中庸》曾記載:“南方謂荊揚之南,其地多陽。陽氣舒散,人情寬緩和柔;北方沙漠之地,其地多陰。陰氣堅急,故人剛猛,恒好爭斗?!币粋€地區千百年流傳而來的文化,攜著族群繁衍不息的原始記憶呼嘯著奔涌過當地人世世代代延續的血脈,最終凝化為一種文化、文明與歷史。而文學,正是文化范疇中最具有形象性、印記性、情感性和想象擴張性的表達形式之一?!伴L城飲馬,河梁攜手,北人之氣概也;江南草長,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懷也。散文之長江大河一瀉千里者,北人為優;駢文之鏤云刻月,善移我情者,南人為優。蓋文章根于性靈,其受四面社會影響特甚焉?!绷簡⒊缡钦f。小橋流水吳儂軟語,溫潤淡然含蓄悠遠。新中國成立以來蘇州文學延續了特有的傳統文化品格與蘊藉,這正是蘇州地域文化風情的獨特體現。
一、蘇州文化與蘇州文學綜述
作為吳文化的集大成者,古城蘇州兩千五百年的歷史底蘊沉淀出了其特有的文化氣質和文化精神。它不僅僅是城市的名稱,更多的代表了一種文化標志和生活理念。古城保存完整的“三縱三橫一環”河道水系追念著小橋流水枕河人家的獨特風貌,流淌著蘇州人柔性間雜點韌性的水文化的人文氣息。溫潤秀美的自然壞境、富庶安定的社會環境,加之柔和細膩的文化氛圍,構造了從容淡然精致含蓄的蘇州詩性文化。昆曲評彈慢節奏的咿咿呀呀道出了蘇州文化獨特的魅力所在,也注定了這個城市的文學極少可能出現執鐵板唱大江東去的粗獷與遒勁。余秋雨在《白發蘇州》中如此感嘆:“這里沒有森然殿闕,只有園林。這里擺不開戰場,徒造了幾座城門。這里的曲巷通不過堂皇的官轎,這里的民風不崇拜肅殺的禁令。這里的流水太清,這里的桃花太艷,這里的彈唱有點撩人。這里的小食太甜,這里的女人太俏,這里的茶館太多,這里的書肆太密,這里的書法過于流麗,這里的繪畫不夠蒼涼遒勁,這里的詩歌缺少易水壯士低啞的喉音?!痹谶@樣柔性文化背景下,蘇州文學順理成章地展現了其溫潤淡然含蓄精致的審美與品性。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蘇州文人便憑借清秀俊逸、自然婉麗的文筆才思占據一席之地。西晉二陸之一的陸機被譽為“太康之英”,“少有奇才,文章冠世”,音律諧美,開駢文先河;唐代詩人張籍善用比興,于平易流暢之中見委婉深摯之致;小說家沈既濟的《枕中記》和《任氏傳》標志著唐傳奇創作進入全盛時期,對后世文學頗有影響;明初詩人高啟、楊基、張羽、徐賁被稱為“吳中四杰”,皆筆力俊逸,以文名著稱于世。明代通俗文學大師馮夢龍的作品“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是中國白話短篇小說的經典代表,描繪了吳地市民階級日常生活圖景,為中國文化寶庫留下了不朽的珍寶;明末清初以李玉為代表的蘇州派劇作家,創作了《一捧雪》、《人獸關》、《永團圓》、《占花魁》、《清忠譜》等戲劇作品,開拓了戲曲藝術的深度與廣度;清代沈復的自傳體文言小說《浮生六記》“筆墨之間,纏綿哀感,一往情深。”以真摯細膩的筆觸記錄了三白與蕓娘的生活、追求和情趣,坎坷中體現了一種淡然、從容的生活意趣。
清末民初以文學的娛樂性、消遣性、趣味性為標志的鴛鴦蝴蝶派中的主要作家多為蘇州人或久居蘇州,如周瘦鵑、包天笑、范煙橋等人。才子佳人、駢儷詩文、哀情婉約,鴛蝴派文人細膩、閑適的筆觸體現了蘇州特有的文化風格。五四新文學運動并沒有切斷蘇州文學溫潤、閑適、淡遠的文化血脈,葉圣陶的《倪煥之》以蘇州知識分子為題材,感傷情緒與憂患意識沖淡了劍拔弩張的改革與吶喊,小品文《沒有秋蟲的地方》、《藕與藥菜》描寫了作者對蘇州生活的懷念與回憶;蘇州籍作家艾雯久居海外,但終其一生都在懷念家鄉,以思念蘇州為主題寫了大量散文,追求蘇州文化精神,把其看作自己心靈的棲息地。在當代文學史上,陸文夫、蘇童、范小青、朱文穎、葉彌、荊歌、車前子、陶文瑜……蘇州作家們筆耕不輟、異彩紛呈,不同的寫作方式背后是趨同的蘇州文化背景與地域風情?!皬年懳姆虻摹缎∠锷钐帯?、《美食家》……以及以走出蘇州的蘇童和留在蘇州的范小青的小說來說,他們的文字多為曲徑通幽的瀚墨鋪染而成;作品中既沒有金戈鐵馬,也沒有電閃雷鳴,有的卻是撩人情思的溫婉文字和淡雅的情慷??梢赃@么說,他們都得益于蘇州地域文化的影響。”無論是陸文夫、范小青對蘇州小巷世界的歷史觀照和追尋,還是朱文穎對古典蘇州氣息的尋覓與建構,抑或葉彌、荊歌等對人生百態智性的蘇州式想象……異中趨同的還是對蘇州地域文化精神的認同與追尋,即便是反思,他們身上也呈現出濃郁的地域文化精神。
二、蘇州當代文學中的地域風情
地域風情的描畫是地域文化的外顯方式。“蘇州,吳越名城,從煙柳畫橋、石板小巷、精巧園林、六朝遺跡、古風鄉俗到風味小吃、精美蘇繡、清雅昆曲、甜糯評彈等等,表層的地域風情和內里的文化沉淀都是十分濃厚的,將其攝入文學作品,無疑會使創作具有與眾不同的色相和獨特的意蘊?!背愃朴诠糯膶W馮夢龍、李玉對江南生活的反映,蘇州當代作家所描畫的風情既包括對自然風物的展示,也側重于對蘇州地域人心的開掘,以傳達變化中的蘇州文化情境,還體現在從容、悠閑、輕逸、散淡的敘事情調上。對于蘇州自然風物的描畫,陸文夫、范小青、朱文穎可謂是個中高手。《小巷深處》、《美食家》、《小巷靜悄悄》、《清唱》、《水姻緣》等都為我們展示了蘇州地域風情,如幽遠含蓄的小巷,精致典雅的園林,悠揚的昆曲評彈,滄桑的老井及滄浪亭、寒山寺等自然風物,這不僅是故事的發生地,而是作家們心中整個蘇州城和蘇州文化的縮影。陸文夫飽含深情地記錄著那一條條“深邃而鋪著石板的小巷”中的凡人小事,范小青在對清清洌洌、緩緩流淌的蘇州水的描述中娓娓道來歷經滄桑的今朝與往昔,朱文穎用古老的房屋、參天的古樹、濕膩的青苔來營造她感受到的有點危險與邪魅的蘇州……自然風貌是為開掘地域人心而置的外殼,而發掘當代民族文化精神、刻畫地域文化特色的人的精神與靈魂是文學的靈性追求。蘇州作家塑造出了大量精神品格鮮明的蘇州地域文化人物。他們大多從小就受蘇州地域文化的熏陶,熟悉蘇州的文化精神、藝術旨趣、俗世人生。
作為過著俗世人生的蘇州人的一員,作家們可以具象獨到地刻畫“蘇州人”形象———他們大多從容淡泊地過著小日子,難得的大喜與大悲面前總可以平和地化解,體現了水性的柔性思維與行為模式,處事淡泊、不狂不躁,追求并享受著現世安穩歲月靜好的生活?!靶」と司托」と税?,小工人也有自己樂惠的地方。要是彩電能買到,丫頭睏夢頭也會笑出聲來的,徐珊珊有徐珊珊的光榮,丫頭有丫頭的快活么。”(范小青《嫁妝》)“三白知道,蘇州就是給他這樣的人住的,所有的人只要到了蘇州,都會演變成為一個三白。”(朱文穎《浮生》)作家筆下蘇州人安于現狀的生活氣息醞釀著他們對蘇州精致、圓潤的地域文化精神的自得與小家子氣的審視,形形色色的豐滿形象豐富了當代文學史人物畫冊。景語即情語,和柔的情景意象、從容的人物形象背后是作家情感的價值傾向與記憶密碼。他們以富于個性的言說方式重構了漸行漸遠的精神故土,堅守與突圍,自得與反思。但沿襲下來的深厚的集體心理積淀仍深遠影響著蘇州地域的風俗情志和地域人心,影響著蘇州作家的情感追求?!艾F代文明雖然改變了蘇州曲橋流水的古貌,但溫柔、平和的氣度和古典式的生存精神在普通人的生命活動和心理意識中依然閃爍著潤和的光澤?!痹趧撛煨膽B上,蘇州作家難以割舍懷舊蘇州的胎記。作家對這些地域風情、人物形象的刻畫方式仿佛也是漫不經心的,從容而平和的敘述像評彈般娓娓道來,如水一般順其自然地流淌,不急不躁,試圖掩飾故事與人物內心的焦灼與沖突,達成一種和諧的自然詩性,構建一種符合蘇州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學表現。
三、蘇州文學背后的精神底蘊
蘇州當代作家的創作不僅描繪出了蘇州獨特的地域風情,還隱含出了地域文化的深層意蘊與精神底蘊。由婉約、從容、淡然的蘇州文化精神入手,細品蘇州當代文學作品,能夠感受到一種靜觀人生的禪學思維。江南文化自古便具有一種自然詩性特質,“恣語樂以終日,等寂默于不言。渾萬象以冥觀,兀同體于自然?!苯隙U學思想由來已久,蘇州文化作為江南文化的組成部分,禪與佛在傳統文化中占據了重要一角?!俺煞鹨簿褪遣怀煞?,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或具有一種超脫的心靈境界,也就是成佛?!边@句話一定程度上解釋了蘇州人(包括蘇州作家)那種恬淡從容的精神意蘊背景。江南禪學注重淡泊寧靜、平淡清深、得自然智慧的思想境界。正所謂“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郁郁黃花,無非般若。”文化的影響是無形而深遠的,蘇州作家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尋找詩意的普致性特征或許來源于此。范小青的作品則多次體現對“佛禪境界”的向往之情,例如在小說《瑞云》中,作者講述了蘇州小巷一個普通女子瑞云的故事。瑞云是瑞云好婆在廁所里撿回來的一個有殘疾的女子,好婆誠心向佛,一輩子吃素,平日誦讀佛經,善良而淡然。瑞云也受到了佛禪精神的影響,“她有一種現代女性少有的清秀溫良,她有平靜的笑和憂郁的美”,“日子過得始終很平靜”。雖然命運悲慘,被人遺棄又身有殘疾,但她依舊活得從容而淡然。另外,在《還俗》、《顧氏傳人》等作品中,都體現了作家的佛禪思想,以及葉彌《桃花渡》中女孩與出家人對于塵世與圓滿的解讀,朱文穎《浮生》、《繁華》背后的從容淡然中惘惘的未知色彩等。另外,禪學促使藝術發生由滿實到空靈、由繁復為簡淡的轉變。與注重功利的秦晉文化、艷麗張揚的巴蜀文化相比,江南文化別有一種逸格,體現在蘇州作家身上是云淡風輕的平淡天真。范小青、朱文穎、葉彌等人的文風常被指責為“淺小”,這背后是對蘇州古老平靜、樸素單純的虛無的追尋。正如范小青所言:“我從來不會寫也不習慣寫驚天動地的人物和事件,更愿意在平淡的敘述中帶給讀者閱讀的韻味,這也是我的文學追求?!?/p>
四、蘇州文化精神的個性闡釋
自我書寫是在歷史集體記憶之下的個性呈現。無論是陸文夫諷刺幽默的通達情味,還是范小青的禪性與韌性,抑或朱文穎、葉彌平靜文字下的隱忍惘然與痛楚、荊歌對蘇州小鎮文化的邊緣化姿態……在面對新時代全球化同質化經濟浪潮的席卷,面臨現代都市文化的形成與古老城市文化的承傳之間的矛盾,如何在與時俱進的氛圍中將個體血脈與蘇州古老的文化底蘊融會貫通,后陸文夫時代的蘇州作家自發自覺地迎接了挑戰,對蘇州傳統文化進行了個性闡釋。近幾年來,范小青以《這鳥,像人一樣說話》、《城市片段》、《城市表情》等眾多作品透視社會轉型期的城市眾生相;朱文穎等作家則在現代城市里尋覓失去的蘇州氣息,尋求傳統文化的現代闡釋,尋求精神和心靈上的幫助;葉彌等作家隱回傳統禪學文化的自然與玄妙之中,在滿與空、傷痛與自然療傷的書寫中回歸樸實溫暖的精神向往;荊歌等作家則如頑童般倔強地反抗各種正統與權威,表面上的邊緣化卻恰好折射了他骨子里對傳統蘇州文化氛圍的固守與壓抑絕望的情感斗爭;陶文瑜、楊守松等作家以詩性的文筆回望蘇州留給自己的印記,突破文學的局限,將視野轉向蘇州文化更廣闊的境界……
蘇州作家與地域文化有著密切的關系。他們以文學表達出蘇州特有的地域文化風情,同樣,蘇州文化也以其獨特的婉約深遠古典孕育出了蘇州文學的獨特韻味。在全球化普適性文化的趨同侵襲下,唯有立足傳統文化的個性書寫,方才能在全球化語境中張揚中國文學的特質。在蘇州文化的芬芳中,我們期待著蘇州作家智性的思索為文學開辟更為廣闊的境界,將蘇州傳統地域文化風情開拓出更恢弘更經典的文學品格。
- 上一篇:市交通局全年精神文明建設意見
- 下一篇:工商局六抓六送工作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