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師德建設分析論文

時間:2022-02-09 05:45:00

導語:校園師德建設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校園師德建設分析論文

當前教育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推動教育事業發展的主體是教師,教師肩負著光榮而神圣的歷史使命。要培養造就二十一世紀高質量、高規格的人才,就必須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而教師隊伍建設的核心是教師的師德,教師的師德決定了教師的素質,教師的素質又決定了教育的質量。

狹義的師德是針對以教育為職業的人來說的,一般指的是教育工作者的職業道德。唐代韓愈指出:“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對于從事教育職業的人,他自身應該是得道者。應該遵守職業道德和行為規范。由于限制在職業范圍內,專指對于教師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履行教書育人職責時的要求,故稱為狹義。

廣義的師德是針對所有人的,指的是掌握客觀規律。《道德經》指出:“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我們古代就有許多杰出的教育家。被稱為“萬世師表”的孔子雖然生前不很得志,屢遭困境,但他的很多學生卻總是追隨著他,他去世后,也受到中國乃至海外知識分子的強力推崇。孔子的智慧是十分偉大的.他認真了解自己的學生,然后又毫不吝惜地夸獎他們。比如他說顏回“不二過”、“不遷怒”等。他對學生很有感情,顏回早亡,他大哭。孔子還不單純教授知識,還傳授學習方法,如“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等。還提出了許多可貴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等。沒有高尚師德,沒有對學生深深關愛的老師是提不出這些理論的。

從目前社會整體來看師德建設是取得很大成績的,但也要看到師德建設的任務相當繁重。特別是在一定的意義上,教師本身的思想道德、情感、意志和知識修養的高低,決定著教育質量的高低。教師勞動的這個特點,要求教師必須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修養,并處處為人師表。有的學校師德現狀與教師勞動的嚴肅性之間存在著明顯的距離和沖突,存在著由此引起的奉獻精神衰落和不負責任傾向的加劇。

師德的核心是處理好“三個關系”:第一是處理好與教師職業的關系,這意味著教師要有敬業精神。第二,要處理好與學生的關系,意味著教師對學生要有愛心。第三,要處理好與自身的心理和行為的關系,這意味著教師要為人師表,人格高尚,克制私心。一位優秀的、受人尊敬的教師一定是處理好了這三個關系。要做一個好教師,必須熱愛這個職業,認識到自己所特有的職業尊嚴。過去,教師常被當作社會培養人才的“工具”,甚至可以稱作“知識的搬運工”。這一職業常被認為沒有什么特殊性,教師自身也沒有多少尊嚴感和自豪感。這樣的情況下,師德問題也就容易產生,尤其在城市學校中比較嚴重。

其實,教師的待遇水平并不是師德問題的重要原因,最重要的是教師自身能否體會到職業的尊嚴感及神圣性。如今提倡的教師資格證制度有利于提高教師的職業尊嚴——教師不是隨便可以做的,教師也像科學家、藝術家一樣有職業特殊性。新課改也有利于教師創造性地教學,體現教師的自主。所以,教師的職業尊嚴感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教師的職業不同于其他職業,教師的職業道德不僅是教師自身行為的規范,而且影響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教師是學生一生中最信賴、最崇敬的,也最具影響力的人之一。而青少年又正處在一個求知欲旺盛的時期,可塑性很強。教師的言談舉止,行為作風無不在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所以教師也就成了建立和諧校園的關鍵,而師德則是根本。我校從努力“立師德促生規”做起,積極營造和諧的校園氛圍。只有老師心中充滿陽光,才會把陽光撒播在孩子的心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是師德要求的濃縮。師德是我們教師的第一智慧,如果為人師者能用心點亮“師德”之燈,讓我們的愛和溫暖灑向每個角落,校園定會更加和諧。校園需要平安和諧,平安和諧是我們學校建設的永恒主題,一個平安而和諧的校園,才是一個充滿活力,不斷進取的校園。一個平安和諧的校園,才是一個關系融洽,團結合作的校園。和諧而平安的校園是我們的追求,而發揚教師良好師德,就是建設平安和諧校園的一個根本。師德教育是學校辦學的靈魂,它是塑造未來人才需要的凈土,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從我做起,用高尚的師德去打動身邊的每一個人,相信學校這塊土地會更適合幼苗的成長。

構建和諧的校園文化應重視加強師德的建設。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青少年成長的引路人。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主導著校園文化的方向。“求木之長者,必先固其根木;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源泉。”我國漢代哲學家揚雄說“師者,人之模范也”。多年以來,教師獻身教育、殫精竭慮、無私奉獻,為教育事業的發展付出了艱辛的勞動,成為和諧校園文化的主導因素。隨著社會的發展,對師德的要求更加廣泛、更加嚴格。新修訂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要求教師不僅要關心愛護全體學生,而且要“保護學生安全”。但是,伴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整個社會價值觀念以及師德建設的宏觀社會環境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目前教師隊伍中存在著少數人思想政治水平不高,道德品質、人格特性有缺陷,業務能力不強,治學不嚴謹等問題。嚴重損害了學校的形象,給和諧的校園文化建設乃至教育事業帶來了不良影響。因此,在新形式下,加強師德培養,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對提高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和建設和諧的校園文化具有重要意義。在社會轉型期,師德培養的要務是探索師德建設的新方向和新路徑,以適應社會發展帶來的教育變革。加強師德培養,構建中學和諧校園,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第一,要創造良好的校園生態環境,這一點看起來不重要,但實際影響力卻不小,一個怡人的環境對師生性情和情操的陶冶是不可或缺的,試想一下,一個窗明幾凈,鳥語花香,瑯瑯書聲的地方,你還有不拼搏的理由嗎?怨不得很多家長帶著即將高考的孩子漫步在北大清華這樣的校園里去接受心靈上的熏陶。

第二,建立健全教師利益表達機制,處理好校園內的人際關系.利益是人類生活中重要的社會現象,人類的社會活動歸根結底就是為了獲取利益和維護利益。教師作為一個社會人來說,為了自身及他人的生存和發展,必然有著不同的利益需求。在人的諸多需要中,其中最基本的需要就是生存的需要。教師的道德觀念、道德規范,歸根結底是由他們的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因此,在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在教師職業道德建設中,我們應該建立健全教師利益表達機制。所謂利益表達機制,就是使不同的社會利益主體都有表達自己利益訴求,實現自己利益要求的正常渠道。為此,首先,我們要順應教師職業道德發展的基本規律,密切關注教師的利益需求,及時了解教師的各種思想問題,聽取他們不同的心聲,給他們更多的話語權,通過溝通和交流來聽取他們的意見,回答他們表述的各種問題,構建一個暢通的利益表達平臺,充分做到信息上的暢通。其次,要從教師的工作和生活實際出發,時刻把教師的需要和冷暖放在心上,發自內心地去關心他們,愛護他們、鼓勵他們,同他們談心、交朋友,切實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使他們真正體會到集體的溫暖以及做一名教師的自豪感和幸福感。真正把解決思想問題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

第三,運用物質和精神激勵,營造良好的師德氛圍,抓好以師生價值觀為核心的校園文化建設。作為物質激勵,要有一定的力度,對于業務素質高、道德品質好或科研能力強的教師要敢于重獎,在整個學校營造一個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在做到物質激勵的同時也應注重精神激勵的作用。與有形的物質激勵相比,無形的精神激勵所產生的作用更為持久、影響力更為廣泛。對表現突出的教師,應給予充分肯定,做好輿論宣傳。學校要充分利用校報、校園網等宣傳媒體大力表彰優秀教師。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人在較高的層次上有“尊重的需要”,每一個教師都是活生生的人,他們需要得到同行的認可和社會的尊重,他們思想上、事業上的進步也需要得到管理者的認可。如果管理者對他們的所取得的成績能夠給予恰如其分的宣傳表彰,在他們內心深處則會產生一種奮發向上的熱情,促使其取得更好的工作業績。精神文化是構成和諧校園文化的核心,是學校的靈魂,是師生通過長期的實踐活動并經過歷史的積淀、選擇、凝練發展而成的,是校園群體共同的價值取向,在校園文化中處于最高層次,對和諧校園文化的建設起著關鍵作用。

綜上所述,和諧的校園文化建設是個多層面、多維度的系統工程,也是一個歷史積淀與發展創新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師德的引領作用,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努力營造環境優美,設施先進,師生和諧相處,制度完善的校園文化氛圍。

參考文獻:

1.朱前《試論構建和諧校園》教學與管理,2005(8).

2.于兆波《法制視角下的和諧校園與工會使命》2006,(6):19~22

3.張青山《深化工會工作,構建和諧學校》2006,(11):23~24

4.陳紹斌《增強學校德育實效性的四個環節》安康師專學報,2004,(2).

論文關鍵詞】:平安和諧校園師德建設職業道德

【論文摘要】:教育對于提高人的素質,推進科學技術和社會生產力的進步都起著巨大的作用。和諧校園是育人的最佳環境,中華民族是世界的禮儀之邦,優良的教師職業道德源遠流長。本文通過對師德的現狀調查,指出了創建和諧校園加強師德建設的途徑及對策,對進一步培養合格人才,加強師德建設起到推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