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蹄大黃生物學特性及栽培技術分析

時間:2022-09-09 08:41:01

導語:馬蹄大黃生物學特性及栽培技術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馬蹄大黃生物學特性及栽培技術分析

摘要:本文介紹了馬蹄大黃生物學特性,并從選地整地、品種選擇、種苗繁殖、移栽、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及采挖等方面總結了馬蹄大黃栽培技術,以期為湖北恩施大黃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關鍵詞:馬蹄大黃;生物學特性;栽培技術

馬蹄大黃原植物為藥用大黃(RheumofficinaleBaill)[1],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收載品種[2],以干燥根及根莖入藥,具有瀉下功積、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逐瘀通經、利顯退黃等功效。現代藥理表明,馬蹄大黃在影響消化系統、血液系統、物質代謝以及改善腎功能、鎮痛、抗炎、影響免疫功能、抗衰老、抗腫瘤、抑菌、抗氧化、影響神經系統、抗病毒、抗肺損傷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3]。在正式公布的《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中,針對肺炎危重型患者出現內閉外脫癥所推薦的處方中就包含大黃藥材。抗擊肺炎疫情的中醫藥“三藥三方”中的化濕敗毒方也含有大黃成分。在病人臨床中期,有高達92%的醫家建議使用大黃[4]。由此可見,大黃在中醫藥抗擊肺炎疫情的過程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馬蹄大黃經濟價值高、市場行情好,是高山貧困地區精準扶貧產業的首選品種。據不完全統計,恩施州馬蹄大黃種植面積約2666.67hm2,年銷售量約1000t[5]。近幾年,馬蹄大黃價格飆升,種植面積猛增,但新發展區馬蹄大黃生長差異顯著、產量不理想。經過實地考察調研發現,主要原因是種植管理技術參差不齊,導致馬蹄大黃產業發展不理想。本文著重介紹了馬蹄大黃栽培技術,以期為大黃產業快速發展提供參考。

1生物學特性

馬蹄大黃喜冷涼氣候,冬季能耐-10℃以下氣溫;忌高溫,夏季氣溫不宜超過30℃;生長于土壤肥厚、陽光充足、海拔1500m以上的地方。馬蹄大黃對生長土壤要求較嚴,一般以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土壤pH值為中性或微酸性、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沙質壤土最好,排水不良、地下水位過高的地塊不宜種植。在黏重酸性的土壤中栽種,會造成根莖生長不良,影響產量。如土壤中含沙礫或腐殖質太多而過于疏松,則根分枝多,品質差[6]。

2栽培技術

2.1選地整地

種植馬蹄大黃宜選擇海拔1500~2300m、土層深厚、排水良好、pH值5.5~7.0的高山地塊。地塊選好后,移栽前必須深耕30cm以上,并施入堆漚腐熟的廄肥、餅肥及過磷酸鈣等作基肥,耙細,整平,待用。

2.2品種選擇

湖北省大黃品種主要有掌葉大黃和藥用大黃2個品種。目前推廣的品種主要是藥用大黃,俗稱馬蹄大黃。掌葉大黃根多、根莖少,產量低。湖北恩施地區不宜種植掌葉大黃或其他大黃屬品種。選購種苗時,要從正規公司或合作社購買優質種苗。購回種苗后,一定要及時種植,以免種苗在運輸袋中漚壞,影響種苗成活率。

2.3種苗繁殖

大黃繁殖有種子繁殖和子芽繁殖2種方法。種子繁殖的實生苗植株主要長根,而不長根莖,產量低下;用根莖子芽作為種苗,根莖粗壯,生長快、產量高。因此,生產上以根莖子芽繁殖為主。2.3.1種子繁殖。選純正、無變異、葉色深綠、無皺葉、無病蟲害、生長健壯的三年生植株留種。7月中旬,當70%種子由紅棕色變為黑褐色時,及時采收。采種后種子用常溫水(20℃左右)浸泡48h再播種,發芽率可達80%。保存時間越長,發芽率越低。2.3.2子芽繁殖。通常在9—10月收獲時,選擇肥大母株,從基部切下帶有直徑5~6cm根莖的不定芽作為種苗。為防止傷口處腐爛,要在切口處蘸上草木灰。

2.4移栽

春、秋2季定植,宜在秋季10—11月、春季2—3月進行。選直徑5~6cm的優質種苗。栽種前,將大黃(藥用大黃)種苗根用甲基托布津浸潤1h,然后撈起瀝干,晾干表面水分后栽種。按株行距60cm×80cm規格開穴種植,穴深15~20cm,每穴栽1株。栽后覆土,穴內土面較地面低10cm左右,利于后期培土。

2.5田間管理

2.5.1中耕除草。大黃田雜草危害大于病害,特別是移栽第1年。南方梅雨季節時間長,雜草生長迅速。如果不及時除草,會因積水嚴重引發根腐病導致爛根。馬蹄大黃屬于草本植物,不能噴灑除草劑,只能進行人工除草。第1年應人工除草3次,即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中耕除草1次,8月中旬進行第2次中耕除草,9—10月進行第3次中耕除草。第2年中耕除草2次,即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中耕除草1次,9—10月進行第2次中耕除草。第3年中耕除草1次,即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中耕除草1次。2.5.2追肥。每年追肥2次,根施或澆施。第1次于新葉出土后,追施尿素375kg/hm2+復合肥750kg/hm2,尿素用于提苗,使幼苗迅速生長;第2次于7月末,追施含K2SO4的復合肥750~900kg/hm2,促進根莖生長。禁止使用壯根靈、膨大素等生長調節劑。施肥時進行窩施,肥效更好。但不能挨蔸施,應離蔸稍遠些。2.5.3培土。結合中耕除草或追肥培土,以促進根莖生長,并利于排水。2.5.4摘薹。除留種植株外,均應及早摘除花薹,以減少養分消耗,促進根莖生長。在子芽繁殖大田的第1年,當原主莖的芽苞作種苗時也會有抽薹現象,應及時摘除花薹。

2.6病蟲害防治

馬蹄大黃病蟲害較少,應采用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法。多雨季節注意及時清溝排澇,松土施肥;在雨天或露水未干時,不能開展田間作業;發現病株應及時清除,每穴撒生石灰200~300g對病穴進行消毒控制傳染。根據調查,湖北恩施地區常見病蟲害有瘤黑粉病、根腐病。2.6.1瘤黑粉病。在二高山地區(海拔1300m左右)出現過瘤黑粉病,危害極大。①發病原因。上茬可能為玉米地,留有黑粉病菌癭而感染馬蹄大黃植株;或者是被感染后的馬蹄大黃植株留種而引起新植株發病。②發病癥狀。瘤黑粉病與玉米黑粉病十分相似[7]。病害組織腫大成菌癭,菌癭外包有一層薄膜,初為白色或淡紫紅色,逐漸變為灰黑色,內部充滿黑粉。葉片上病瘤分布在葉基部中脈兩側或葉鞘上,病瘤小而多,常密集成串或成堆,病部腫厚突起成泡狀,其反面略凹入。莖稈上的病瘤一般發生在各節的基部,病瘤大小不等。③防治方法。苗期一般用苯甲·丙環唑或苯甲·嘧菌酯預防。發現染病后,用蕓薹素內酯+己唑醇對全田植株莖基部和葉片噴霧,連續噴3~4次,間隔7d。2.6.2根腐病。此種病害是馬蹄大黃上發生最嚴重的病害。①發病原因。積水嚴重或是草害嚴重導致大田不通風等均易引發馬蹄大黃根腐病。②發病癥狀。染病后,地下根莖最初出現濕潤性不規則的褐色斑點,并迅速擴大,深入根莖內部,向四周蔓延,致使全部根莖變黑;地上部分先從植株外緣葉柄基部發病,逐漸蔓延,使葉柄全部變黑,導致全株枯死[6]。③防治方法。以預防為主,保持土壤排水良好,及時清除枯枝、落葉及雜草。發病時,噴施氟啶胺(按照農藥標簽使用),安全間隔期10d;或噴施異菌脲(按照農藥標簽使用),安全間隔期20d。

2.7采挖

于移栽后的第3年10月至第4年3月,地上部莖葉枯萎時采挖。采挖方法:先割去地上部分,刨開根莖四周泥土,將根莖及根全部挖起,抖去泥土,將根和根莖分別加工。

3參考文獻

[1]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第25卷第1分冊[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183-184.

[2]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20:24-25.

[3]彭成.中華道地藥材[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818-861.

[4]許祿華,黃小靖,李彥榮,等.基于“溫病在下其郁熱”探究大黃在病毒肺炎的作用及潛在機制[J].中藥藥理與臨床,2020,36(2):85-90.

[5]甘國菊,劉海華,龍祥云,等.恩施州大黃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9(4):72.

[6]廖朝林,由金文.湖北恩施藥用植物栽培技術[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538-543.

[7]郝生春,韓和明.玉米生育期主要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3(22):41-42.

作者:劉海華 王敏 龍祥云 張美德 王華 周武先 郭坤元 單位:湖北省農業科學院中藥材研究所 利川市福祥種植專業合作社 利川市勤隆中藥材專業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