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論新理念下的作業設計

時間:2022-07-30 07:41:00

導語:略論新理念下的作業設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略論新理念下的作業設計

摘要: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內容應是豐富多彩的,形式應是多種多樣的,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使學生在生活中應用語文知識形成綜合能力。我們要精心為學生設計作業,充分發揮這塊陣地的作用,為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而努力。

開學初,學校課題組領導給我們推薦了一本由特級教師楊九俊主編的《小學語文課堂診斷》。我的眼球一下子被“診斷”二字吸引,怎樣對課堂進行診斷?細細一看,確實對我們的教學有很大幫助。當我讀到第五章“語文教學資源——怎樣開發和提煉才有價值”中的第二節“如何讓課堂練習升值?”時不由驚覺:作業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課程改革數年來,我們對課內外作業設計的研究重視嗎?即使重視了,又達到了一個什么樣的程度呢?課堂教學質量影響學生的成績,作業的設計對學生學習成績的影響也不容小覷。

也許大多數老師和我以前的想法一樣,認為練習冊和補充習題上的練習題形式多樣,作業本上讓學生抄寫、組詞、造句、理解詞語、背背,說句子的意思……就行了,然而書中對這些司空見慣的題型提出了不少問題:

其一,形式老套,缺乏引力。作業上總是老面孔唱主角,學生能不厭煩嗎?山珍海味天天吃還會厭呢,何況是作業!

其二,機械識記,缺乏張力。抄抄、讀讀、這樣的作業缺少思維的參與,易將學生引進死抄、死讀、死記的誤區。

其三,脫離生活,偏離目標。閱讀教學的重要目標,就在于既豐富學生的精神系統,又豐富學生的語言系統,提高學生運用語言服務于生活,服務于社會的能力。像選詞填空,詞語搭配,填關聯詞等老題目都沒有引入生活的活水。這些作業會讓一些學生感受不到語文與生活的聯系,意識不到語文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從而輕視語文;而一旦進入生活,需要運用語文時,他們又因為缺乏操練而無法自如地運用,因為難而怕,因為怕而疏遠,漸漸地,會消失對語文的興趣。

其四,情感缺失,缺乏活力。好的語文作業是感染和熏陶學生心靈的一塊陣地,應該與好的文章一樣,能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促進個體生命的成長,提高學生的文化涵養,能在學生的心里激起情感的漣漪。

如何讓作業升值,讓它在鞏固課堂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中發揮作用呢?書中從四方面進行了論述:

一、追求一個“新”字,增強趣味性

二、注重一個“拓”字,體現探究性

三、強調一個“用”字,突出實踐性

四、抓住一個“情”字,體現人文性

我幾年來一直任教中高年級語文,在讀完這一章節后在書中理論的基礎上對于作業設計有了自己的一些感悟,請各位領導、老師批評指正:

首先,明確作業意義,掌握學生需求

家庭作業既是反饋教學效果、培養學生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又是課堂教學的延續,是教學工作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是普通的一種教學實踐,對鞏固課堂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獨立工作、合作學習的能力和習慣、發展學生智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重要作用。長期以來,人們往往把作業的功能定位于“知識的鞏固”和“技能的強化上”,導致作業陷入了機械重復、單調封閉的誤區。認為學生做得越多,記得越牢,將來學生的能力也越高。然而,小學語文要培養的不僅是學生聽、說、讀、寫方面的能力,還要注意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正確的態度及價值觀的形成。因此,單一的作業形式已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更不能滿足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需要,同時,也是個別學生失去學習興趣、不做或不完成作業的主要原因之一。學生對那些操作性強的趣味性的作業比較感興趣,教師要在作業的形式、內容上花功夫,設計出能促使學生熟練掌握“雙基”,促進知識轉化,提高語文水平的學生感興趣的樂意做的新穎的作業。

其次,巧妙設計作業,充分體現“十性”

1、趣味性: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賴于興趣?!苯虒W的實踐也證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教師的作業設計應富有創意,形式新穎、內容聯系實際并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學生定在一種愉悅的環境中,體驗到尋覓真知和增長才干的成功樂趣。在興趣盎然中動腦、動口、動情、動手,他們覺得作業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樂趣。比如抄寫,我們不妨換個名稱“拷貝不走樣”。簡簡單單一個名字,帶給學生一種新奇的感覺,做作業時,會格外認真,格外細心,爭當“拷貝王”。再如課程改革之后,語文課更注重了學生的積累與運用,并在每單元中,為學生提供了積累運用的素材,積累成語是形式之一,一般是8—12個成語,先可以讓學生按照老師的要求作好準備,再組織小小的競賽:正確流利背誦出來加1分,說出這些成語共同特點的加2分,說出成語大致意思的加3分,能用成語說話的加4—6分;再由老師圍繞這些成語設計一段文字,學生填成語。變枯燥的識記為有趣的運用,這樣的作業,學生做起來趣味盎然,而且相互補充、相互啟發、共同提高。

2、目的性:有質量的作業不該是一味地照搬課本上的思考題,或者從哪本課外書上臨時選擇幾條,而是要有明確的目的性,有的放矢,或豐富知識,或培養能力,或激發情感。布置一次作業就要使學生有一定的收獲,有一定的積累,應以學生的需求為出發點,不能流于形式或搞一些花架子。

3、層次性: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要求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獨特體驗,創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利用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課堂練習時,教師應考慮各種層次的需要,因人而異,布置幾類作業,布置不同層次作業,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提高。如教學《大江保衛戰》后可設計作業:A、讀文,將你喜歡的詞句摘抄下來。B、搜集有關大江保衛戰的資料與同學交流。C、學了課文后,你想對人民子弟兵說些什么?你想對被無情的洪水奪去親人生命和家園的受災人民說些什么?寫一寫。

4、實踐性:離開了生活,孤立地進行文字技巧的游戲,無異于“紙上談兵”。練得滾瓜爛熟的內容,到了生活中,卻不那么適用了,這就是典型的

高分低能。設計作業時要為學生創設大量的實踐機會,讓他們運用新知識、新信息,去說明、理解、解決各種實際問題,使他們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激發興趣、增長知識、增加才干。語文是工具性、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大語文觀認為:生活中處處可以學語文、用語文。我們要用“引進來”和“走出去”的方法將語文訓練與生活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課堂上教師充分利用各種電教手段,千方百計地把現實生活引進課堂,為學生創造情境。課外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走進生活、參與實踐。通過各種形式,讓學生在實踐中練習,在實踐中運用。比如大雪災時讓學生鼓勵和慰問災區的人民,設計標語讓小朋友們預防手足口病,安慰、鼓勵四川汶川大地震災區人民重建美好家園,設計捐款宣傳標語,頌揚英勇無畏的解放軍等等,也可布置一些搜集查閱資料并處理資料的作業,培養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5、創造性:教師要善于利用教材中含有創造性的因素設計作業,促使學生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去探索、去發現。并著眼于學生能力發展,設計能誘發想象、激發聯想的作業模式,引發學生深入探究、饒有興趣地思考,錘煉學生思維的獨創性。如學完《秦兵馬俑》一課,可設計一題:2008是奧運年,你能將奧運和兵馬俑結合起來設計一條宣傳標語嗎?學習《春聯》一課后,讓學生學著創造新的對聯。

生字教學最枯燥無味了,很多學生煩上識字課,對于高年級學生來說生字要靠要自學完成的。我創編了這樣的識字法:每學完幾課,就要求學生運用課后的生字(每個必用)創編故事。隨著年級的升高,逐步提高要求:運用課后的生字由寫一段精彩的話到寫一篇精彩的話。這項作業,既調節了他們枯燥的識字法又讓他們在寫話的同時理解了每個字在不同的詞、句中的含義。

6、開放性:《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課程目標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力爭使每一個學生的語文素養都得到發展。因而我們的教學要立足課本,放眼課外,放眼社會,充分利用語文課以外的資源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要堅持以學生為本,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把學生置于一個動態、開放的學習環境中,為學生提供多元、綜合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在無拘無束的環境中,學得主動,學得積極,使每位學生都成為快樂的學習小主人,體現自主開放的學習過程。

7、自主性: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可設計“ABC套餐”式作業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尊重個性,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來選擇;同時,作業安排可不受課文內容限制、不拘泥于教材,讓學生有自主發揮的空間,如以“春天”為主題,可在春日里放風箏,可搜集美文等。無疑,學生自己選擇、計劃、探究、體驗的學習效率,比強迫學習要高許多倍。

8、綜合性:首先,課內外整合。小學語文課本的內容雖然豐富,但是知識畢竟有限。因此,課內必須與課外相結合,讓學生在課余、課外通過豐富多彩的作業形式,鞏固、應用、深化所學的語文知識,促進知識向能力的轉化。其次,學科間整合。把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知識相結合,淡化學科之間的界限,淡化知識分割,盡可能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盡可能綜合學習并運用知識,促進兒童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第三,校內外溝通。生活中處處有語文,也處處要用到語文,生活中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語文教育資源。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可以有目的、有計劃地布置學生觀察,培養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到校外、到大街小巷去糾正錯別字,規范祖國的語言文字;春節期間,讓學生摘抄、搜集春聯,對比賞析;布置學生從廣播中、電視上、報刊里和街頭上搜集廣告用語,再自己嘗試為某種產品擬廣告;讓學生到花園中、公園里、街頭上去摘抄文明警示語,自己也寫上幾句類似的文明警示語,制作文明警示牌,插到校園的花圃中。

9、研究性:新課程理念強調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教師在教學的各個環節都要鼓勵學生主動探究,挖掘自身的創造潛能,開發自身的多元智能,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真正成為個性健全發展的人。作為語文老師,都能認識到課外閱讀對語文學習的重要性,而語文能力差的學生往往缺乏閱讀的興趣,這時如果設計一些研究性作業,或許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功效。如在學了《恐龍》之后,我布置給學生一道研究性問題:恐龍滅亡的原因是什么?雖然答案連科學家也無法肯定,但學生樂意探尋,把學生引進了科學的殿堂。

10、教育性:教育事業是為了未來的事業,是為了未來培養人才的事業,而小學語文教學又肩負著語文知識的傳授.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務,在小學語文家庭作業中貫穿思想品德、情感教育,不僅體現在課堂上、學校內,而且滲透于生活的各個方面,各個角落,滲透于時時、事事、處處。

總之,“教者有心,學者得益。”好的作業設計,不僅可以鞏固一堂課所要求掌握的知識,而且可以激發學習興趣,開發智力,拓展知識面,點燃創造思維的火花,培養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要精心為學生設計作業,充分發揮這塊陣地的作用,為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而努力。讓學生的個性在這里得到張揚,讓學生的人格在這里得到尊重,讓學生的情感在這里得到體驗,讓學生的生命在這里得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