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設學校數學活動應用
時間:2022-07-27 08:15:00
導語:創設學校數學活動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育心理學研究認為:學生的創新能力主要是在已有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上,通過創新活動過程得到培養與發展。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是活動的主體,他們通過富有主動性與創造性的活動去發現知識或“創造”知識而教師則是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的任務是為學生創設豐富多彩的活動情境,引導與幫助學生進行發現或創新。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圍繞培養創新能力這一終極目標,創設各種有效活動情境,如問題情境,交流情境等,使學生逐步形成探索性的學習方式以及創造性的思維習慣,感受到數學創新的樂趣,同時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一、創設問題情境,培養探究精神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就要引導和激發學生形成獨立自主的探究精神。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這種需要在小學生精神世界中尤為重要。”但是,傳統數學教學只把知識的記憶與重現作為教學的基本目標,而把掌握知識本身作為終極目標。學生被束縛在教室、教材、課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這種傳統模式顯然不利于探究精神的培養。在創新教育思想的指導下,教師通過精心創設問題情境,將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充分調動起來,使學生在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動態過程中學習數學,從而培養學生勇于探究的科學精神。
1、設疑引問、導入新知
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導入新知時,教師可以抓住新知生長點,巧妙創設生活情境、動畫情境、故事情境、游戲情境等問題情境。通過觀察、實驗、操作等有效手段,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使他們一開始就處于一種“心求通而未得”的最佳心理狀態,從而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
例如,一位教師在講能被3整除的特征時,創設了如下問題情境:首先讓學生隨意報一個兩位數(如18),一個三位數(234)。要求都能被3整除。這一時難住了學生,學生報出的數有的能被3整除,有的卻不能。而教師隨口說出了一連串能倍整除的數。學生即驚訝又佩服,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并很快轉變為強烈的求知欲,個個躍躍欲試。顯然,這樣創設情境導入新課不僅使學生一開始就進入學習新知最佳心理狀態,而且有助于學生形成主動探究的科學精神。
2、引導發現、探索新知
學生對知識與能力的獲得是通過自己的內化活動實現的,但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內化,學生必須有一個主動獲取、主動發展的過程。因此,教學時要改變“教師講、學生靜靜地聽”的傳統教學模式,盡可能增大學生學習的自由度,引導他們在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中,通過動手、動腦、動口等多種活動,主動發現或“創造”知識。
3、激情促思、鞏固新知
培養學生形成勇于探索的精神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教師不斷設計具有新特點,又有啟發性的問題情境,使學生的學習始終圍繞著問題的呈現與解決。即使在一堂課中,教師引導學生獲取新知后,仍然要有意識、有目的地創設一種促使學生積極思考、積極探討的問題情境,如隨機性問題情境,開放性問題情境等,讓學生在自由的、熱烈的氛圍中主動鞏固新知。例如,學習了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后,可以設計如下開放式情境問題,讓學生主動探索,一方面鞏固了新知,另一方面也有益于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有30人去旅游,圖示呈現條件:每輛限乘8人的中巴車和每輛限乘3人的的士。問①可以怎樣派車?想出兩種以上派車方法;②至少需要幾輛車,其中中巴車和的士各派幾輛?”
二、創設交流情境、挖掘創新潛力
托蘭斯在總結培養創造性最成功的做法時指出,課堂教學要給予學生積極參與實踐的機會,以及和教師及其他學生相互交流的機會。而在各種活動或實踐中,與人們交流是創新能力得以產生的重要條件。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不僅要注重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創新活動中獲得基本的知識與技能,而且要注重創設交流情境,如認知交流與情感交流情境,使學生的創新潛能得到充分發揮。
1、認知交流、誘導創新
創造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討論、爭論、辯論,有利于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圍繞所學內容進行討論、爭論、辯論等認知交流活動,不僅能集思廣益,開拓思路,完善學生的知能結構,而且能夠促使學生的思維向更高層次發展。英國大文豪肖伯納說過:“如果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彼此交換,那么每個人只有一個蘋果;如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彼此交換,我們每個人都有兩個思想,甚至多于兩個思想。”課堂上,教師可以根據精心設計的教學內容,建立起兩人、四人或六人一組的交流小組,或若干人一組的大組進行交流,教師也可以參與交流。交流后可以由小組代表發表見解,其他同學可適當補充,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質疑,如有不同的觀點可以反駁。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想法,要尊重學生具有想象與創造性的觀點。
2、情感交流、激發熱忱
托蘭斯指出:培養創新能力最成功的做法是必須促使認知與情感這兩方面的功能都充分發揮作用。要使創新獲得成功,教學時,除了注重創設認知交流情境之外,還要注重情感交流情境的創設。通過師生,學生的情感交流,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自始自終都保持創新的熱忱。
教學時,教師應將自己與學生置于同一認知狀態,將已知的教學知識當作未完成的教學來對待,才有可能讓孩子萌發強烈的求知欲望,吸引學生一道去探索未知世界。教師的作用只是當學生出現思維障礙時給予理智的提醒與引導,而不應該去告訴學生應該怎樣。只有鼓勵并培養學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大膽創新、不斷進取的精神,才能使學生真正“會學”。教師要做到尊重每個孩子的心理感受,肯定他們的一切努力,對他們提出有價值的觀點給予贊揚,保護和激勵他們所有的創造欲望。例如一位教師教學“8的加減法”時,設計情境問題:“小松鼠背著袋子摘了8個果子,口袋壞了,掉了4個,問回到家中還剩幾個在袋中?”大多數同學列出8-4=4,也有一些同學列出8-5=3,8-6=2,8-7=1,8-8=0。這時一位同學舉手說:“我認為它可能把8個果子都拿回去了。”大家聽了都愕然不解,教師鼓勵他說:“你很會動腦筋,能說說你的理由嗎?”這位同學自信地回答:“小松鼠發現果子丟了,都撿回來了。”如此精彩的回答,出乎意外,卻又在情理之中,這就是創新。我們要保護這份熱情、激發這份熱情,讓數學課堂成為活動的課堂、創新的課堂。
- 上一篇:供水廠安檢工作報告
- 下一篇:體驗五體驗的作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