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型班級管理試析論文
時間:2022-11-02 09:25:00
導語:理解型班級管理試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代表著管理人性化和民主化方向的、以“理解”為基礎的理解型班級管理反對傳統的班級管理中目的單一化傾向,更反對傳統的班級活動中的管理主義傾向。它要求學校為學生創建理想的物理環境和人文環境,增加師生愉快的情感體驗,最終促進師生的共同發展。
[關鍵詞]班級管理;理解;管理主義
[中圖分類號]G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4808(2009)08—0054—03
一個基本的組織原理是:不僅不同的組織有不同的目的,就是同一組織,在不同理念指導下所追求的目的也不完全一樣。就學校班級管理而言,如果說它的目的是為了合理而有效地組織班級的教育教學活動,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那么代表著管理人性化和民主化方向的、以“理解”為基礎的所謂理解型班級管理又有什么樣的理想和追求呢?
一、創建理想的教學環境
作為微觀環境的班級若要對學生的成長發揮有益的影響,就需要高效的班級管理,去創建一個適合學生學習的場所。作為理解型班級管理,它的重要任務就是要努力創建理想的教學環境,促進學生的體驗和學習。
(一)創建理想的物理環境
物理環境是開展教學活動的三維空間,對于學生安全、學習和成長等都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它主要包括照明、通風、座次、教學設備、教室環境布置等多方面。理解型班級管理在創造理想的物理空間方面應當考慮以下幾點:考慮學生在教室里的自然感受,合理安排學生的座位和活動空間,適當布置和裝飾教室環境。
當然,理想的物理環境還有很多細小而具體的內容,而且所謂的“理想”也沒有絕對的標準,它的創建要基于學校和班級的實際情況以及對學生心理的充分理解。簡單說,首先應該做到方便實用,干凈舒適;在此基礎上,根據條件和學生的需要去設計和美化環境,使用學生喜歡的東西把教室布置得既實用又富有吸引力。
(二)創建理想的人文環境
人際關系、互動方式、班級制度等一起構成了班級教學活動的人文環境。班級人文環境的質量與教學效果有著密切的關系。曾有研究表明:“當教師能為班級創造一個積極有序的氛圍時——溫暖、相互支持、快樂、恐懼感低,教室方能發揮最佳功能。”[1]理解型班級管理就是要通過班級管理去創造一個理想的人文環境與教學氛圍。
第一,創造安全的人文環境。在這里,教師充分理解學生心理安全的意義,消除各種引起學生心理焦慮、恐慌、不舒服、沮喪的因素,使學生安心學習、愿意探索和冒險、獲得幫助和支持、遠離影響學習過程的分心的東西和破壞的事情、遠離任何形式的“心理懲罰”。
第二,創造有序的人文環境。“建立和保持秩序是班級管理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2],理解型班級管理要打造有序的人文環境。在這里,教師充分理解秩序的意義,其管理確保不會有擁擠、混亂和吵鬧:座位安排要有序,坐在前面的不會擋住后面的視線;上課起立問好,下課不會一哄而散;課堂上要先舉手后發言,有爭論有辯駁,但不會有喧嘩,更沒有相互追打。在這里,教師的管理要確保一切都井井有條:課桌上的書本不會堆積如山,墻壁上的張貼不會東倒西歪,教學物品盡在該放的地方。在這里,有學生行為準則告訴學生,什么時候以什么方式在教室里移動,坐在哪里;什么時候可以或不可以打斷教師,可以允許的聲音有多大等。
第三,創造有活力的人文環境。在這里,教師充分理解生命的特性,尊重學生的生命,尊重生命的活力,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絕不會因為要秩序而嚴格壓制,絕不會因為要規范而苛刻束縛。班級制度和規范是學生參與或自主制訂的,考慮到學生的生命節律,照顧到學生的活動需要,得到學生的認同和接納,學生不會產生束縛感。教學活動形式也多元化,問答、議論、辯駁、探索等都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課堂上一掃往日的壓抑和沉悶,學生在笑聲和自主活動中展示強烈的生命活力。
第四,創造和諧的人文環境。理解型班級管理要打造和諧的人文環境。在這里,管理就是要保證師生民主、平等、自由,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大家彼此尊重;同學之間是兄弟姊妹關系,大家彼此關照,相互幫助。“教師的責任就是為全班兒童創造相互幫助的環境,毋須越俎代庖,只須加以協調就可以了。”[3]在這里,人與人之間呈現出友好協作、相互認同、心心相容的景象。師生之間也許有辯駁,但不會有對立與敵意;同學之間也許有學業上的競爭,但在最后的機會上不會發生沖突,因為每個人要爭奪的是校外的更高一級學校的機會和指標。這樣,班集體就像—個大家庭,能夠讓每個學生產生安全感、認同感和歸屬感,每個人都愿意在這里學習和生活。
總之,理解型班級管理就是要為教學效率和效能的提高創造條件,建構環境,營造人性化、生活化、趣味化的班級教學氛圍。如果離開了這些目標,管理本身就成為目的;為管理而管理,不僅沒有價值,而且還會形成管理主義的作風,影響真正應該成為目的的教學活動。當然,創造理想的人文環境給教師提出了很多要求。它需要教師充分利用和發揮自身積極因素的作用,要溫暖、關心和支持學生,使教室變成友善、快樂、溫馨、鼓舞人的場所;需要教師杜絕冷漠、嚴厲、懲罰、挖苦等消極態度和作風,防止教室成為威脅學生的場所。所以,理解型班級管理是需要教師付出較多努力的工作。
二、增加師生的愉快體驗
班級是師生教學和生活的場所,在師生的生命歷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班級管理效果如何,直接影響著師生的情感體驗和生命質量。而師生的情感體驗和生命質量又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理解型班級管理雖然也追求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但那絕不是唯一目的。理解型班級管理同時還要創造條件,營造溫馨教室,增加師生的愉快體驗,讓師生在班級教學和生活中獲得豐富的生命意義。
(一)增加教師的愉快體驗
班級管理與教師的情感體驗關系密切。在傳統的班級管理方式下,班級管理是教師特別是班主任的事情,學生是管理的對象。教師要看住學生的課堂秩序、課下紀律,要看住學生吃飯、午睡、做操等;還要管學生的思想品德、舉手投足。教師仿佛成了保姆和管家婆,從早到晚、從課前到課后、從工作日到節假日,無不在管理之中,其辛苦繁難是別人無法理解的。除此之外,管理過程中也不會有好的體驗。因為他們和學生之間似乎永遠是“警察”與“小偷”,“貓”與“老鼠”的關系,他們需要不停地履行監視和看管的職責,不會有什么樂趣可言。試想,整天與“小偷”“犯人”呆在一起的人,能有什么好心情呢?尤其是侮辱和體罰學生,雖然也能使他們得一時之快,但更多的是給他們一種“黔驢技窮,無計可施”之悲涼。試想一個斯文掃地的人,還能有什么尊嚴感呢?
理解型班級管理就是要通過創新管理理念和方式,去關懷教師的生命意義,增加教師的愉快體驗和幸福感。
第一,民主化管理:給教師松綁。教師的辛苦和愉快體驗的缺失很大程度上源于管理主體的“單一化”。有見于此,理解型班級管理主張管理主體的多元化:讓相關教育力量參與班級管理,使管理責任分擔,從而減少個別教師的管理責任和壓力。特別是當學生參與班級管理之后,教師的辛苦就會大大降低。因為,當學生成為班級管理的主體,由他們自己當家作主,教師要管的事不就減少了嗎?學生的自覺性和紀律性不就加強了嗎?由此,教師的愉快體驗不就增加了嗎?
第二,人性化管理:增加教師的快樂。缺乏人性的管理是師生沖突的主要根源,因而也是教師缺乏愉快體驗的主要根源。所以,理解型班級管理就要使管理手段人性化,讓教師的管理能夠為學生接受;讓學生的表現能夠為教師所接納。在相互尊重、理解、對話、協商的前提下,化解各種沖突,融洽師生關系,在與學生交往的過程中分享學生帶來的樂趣,在學生的成功中享受管理的成果,在自己的文明實踐中感受文明帶來的快樂。一句話,讓管理的過程成為教師的愉快體驗過程。(二)增加學生的愉快體驗
班級管理與學生情感體驗的關系同樣密切?!皩W生年齡雖然不大,但也是一個有情感、有靈性、活生生的人,有著同成年人一樣的情感世界,懂得快樂與痛苦、羞愧與恐懼,有自尊心和榮譽感?!盵4]但是,以往對學生的情感體驗問題似乎很少有人關注,很多教師以為學生的學業成績(分數)是主要的,至于他們的情感又不是升學指標,因此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因此,除了少數成績優秀的學生能得到教師的器重外,其余的多數學生則得不到重視,甚至被無情地邊緣化,他們體驗到的往往是失敗和冷遇。這容易導致學生學業的失敗以及生命意義感的缺失,甚至威脅到學生的生命存在本身。因此,如何通過管理使班級煥發出集體生活的樂趣,成為學生愉快的體驗場,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理解型班級管理應該在這方面有所作為。
第一,人性化管理:學生不再反感。傳統的班級管理依靠的是控制、束縛,只有教師的意志,沒有學生的自由。學生只有服從、遵命、守規矩,否則就要受到批評、懲罰,甚至可能被吊銷學習資格,逐出校門。在這樣的情形下,學生怎么會不感到壓抑呢?而處于壓抑狀態下的讀書生活不僅降低了學習的效率,更違背了人性的自然。理解型班級管理的理念是管理學生,要讓學生不再產生反感,反而要想辦法讓他們感到快樂。這就要求管理工作人性化,教師的態度熱情點,教師的語言溫和點,教師姿態放高點,班級制度寬松點,廢除不合理的制度、各種各樣的歧視與懲罰。
第二,民主化管理:學生自主的樂趣。傳統的班級管理缺乏民主,是教師或班主任的單一管理,這容易導致教師的武斷、獨裁,使學生的意見得不到反映,學生的建議得不到采納;學生大有任教師操縱、擺布之感,久而久之,學生自然養成了消極被動的性格。這種局面完全不符合當今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必須徹底改變。理解型班級管理則主張民主化的管理,既使班級管理過程民主化,又使班級管理主體民主化,讓管理的過程遠離教師的獨斷專行,讓管理的工作有學生的參與,讓他們參與班級制度的制訂,成為班級事務的管理者、執行者和評價者,真正當家作主。
總之,理解型班級管理追求愉快的集體生活:重視師生身心的安全和自由,重視他們愉快感受,確保他們身心舒展,沒有疲憊感,沒有壓抑感;重視他們的精神充實,沒有空虛感、無聊感。尤其要讓學生擁有自信的班級,使他們感到“這才是我的班級”“能在這個班真好”“喜歡老師,喜歡全班同學”。
三、促進師生的共同發展
傳統的班級管理缺乏管理育人的觀念,存在著明顯的被秩序所束縛、管理與教育分離的現象。例如:許多班主任為班級制訂了不少的規章制度,但卻沒有注意把制訂規章制度和進行教育指導有機結合起來,而且在執行中缺少必要的檢查落實,使規章制度形同虛設,根本無法發揮規范學生行為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師或學校給學生提出了種種要求,實行嚴格的紀律控制,忘卻了班級管理的育人功能,因而出現了為人們所批判的管理主義傾向。
與之不同,理解型班級管理就是要把班級教育和班級管理有機地結合起來,使管理活動成為教育活動的有機部分,發揮管理活動的育人功能,促進師生的共同發展。
(一)促進教師的發展
在傳統的班級管理理念中,班級管理無非就是管制學生,做學生的思想和后勤工作,而這只能增加教師的責任和負擔,給教師以壓力和勞累。這不僅不能促進教師的自身發展,反而減少了教師自我發展和提高的時間。理解型班級管理理念則是讓管理的過程成為教師自身的發展過程。
第一,人性化的管理與教師發展。教師在班級管理過程中,以人為本,一切從學生的心理需要與實際可能出發,采取學生能夠接納的辦法進行管理。比如:教師的態度熱情了,語言溫和了,和學生平等對話,與所有的同學保持密切而等距離的聯系,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遠離粗暴的手段等。采取這些學生能夠接納的管理手段當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別是在學生觸犯班級紀律、與教師發生沖突的時候,教師要克制自己,寬容學生,甚至要對學生笑臉相迎,耐心開導,施以大愛,這的確非常困難。理解型班級管理理念就是要求教師做到這些,始終以熱情的態度和人性化的手段與學生打交道。這不僅有助于師生關系的融洽,而且還有助于教師加強自我修養,提升道德境界和管理藝術。
第二,民主化的管理與教師發展。民主化的管理能確保管理的過程成為教師的發展過程。一是在召集各種教育力量參與班級管理過程中,教師要學會協調藝術,形成民主生活觀念。二是通過各種有關力量的參與,特別是學生的自主管理,提高管理的成效,減少教師的管理壓力,增加教師的好心情,促進教師的心理健康。三是提高學生自主管理的能力,使班級事務和學生個體問題都交由學生自行解決,從而使教師大大減少班級管理時間,為教師的自我發展創造條件。
(二)促進學生的發展
在傳統的班級管理理念中,管理是要為學生發展創造條件,特別是要為學生提供一個有秩序、有紀律的學習環境,這些當然是好的方面;但由于實際管理手段缺乏人性,管理的過程成為束縛學生的過程,學生沒有民主自由、沒有舒暢的心情,這反過來又阻礙學生的發展。因此,理解型班級管理要在揚棄傳統管理方式的基礎上進行創新,使管理的過程促進學生的發展。
第一,人性化的管理與學生發展。理解型班級管理要革除傳統班級管理的非人性的方面,讓管理成為理解學生并為學生所接納的過程。由此,這就有助于減少對學生的束縛,實現師生之間的平等,讓學生獲得充分的自由,確保學生的班級生活有趣、快樂,從而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學習效率的提高。
第二,民主化的管理與學生發展。理解型班級管理要實現管理的民主化,保障學生參與管理的權利和自由,讓學生參與班級事務與個人問題的管理,以班級管理主體的角色學會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自己的事情自己安排、自己的成效自己檢驗,從而使他們走向自主、自立、自治、自律、自強。當然,教師還要通過民主化管理,使學生學會民主生活方式,讓學生在集體的民主生活中受到平行教育影響,實現更大的發展。
總之,理解型班級管理要努力構建溫馨教室,為師生創造理想的教學環境,使班級管理成為教學的促進力量;理解型班級管理要努力關注師生的幸福、自由、尊嚴、價值,既重視教師職業生涯成就感的提升,又重視學生學習愉悅感的獲得,使師生在建設過程中感受幸福、體驗快樂,使教育真正成為人的教育;理解型班級管理要努力構筑師生共同成長的精神家園,來促進師生更好、更全面地發展。
[參考文獻]
[1]CHARLESCM,SENTERGW.小學課堂管理[M],呂良環,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3:50
[2]PAULBURDEM成功地經營你的班級[M],張艷華,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6:4
[3]鐘啟泉,班級管理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308
[4]李永生,和諧班級的建設:班級中的交往與互動[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7:39
- 上一篇:學導式教學法分析論文
- 下一篇:市人大財經工委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