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字教學
時間:2022-03-15 10:31:00
導語:寫字教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進入新時期,社會上有一種相當普遍的看法:現在電腦都普及了,讓學生花這么大的功夫練字,值得嗎?尤其是毛筆字,已經沒有多大的實用價值,又不要人人做書法家,何必讓小學生去練?
可是恰恰相反,國家不久前公布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并未因為電腦的普及而降低了寫字教學的要求,相反倒是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這是為什么呢?
“電腦取代論者”只是把漢字看作純粹的負載信息的書面符號,殊不知漢字本身就是一種文化,讓學生學寫漢字,是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人能寫字,字也能“寫”人。也就是說,寫字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培育人的靈性。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轉變課程功能,要從單純傳授知識轉變?yōu)樵趯W習知識、技能的同時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這正是《課程標準》重視寫字教育的一個重要因素。
記得郭沫若先生曾為《人民教育》雜志題詞:“總要把字寫的合乎規(guī)格,比較端正、干凈,容易認。這樣養(yǎng)成習慣有好處,能夠使人細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體貼人。草草了事,粗枝大葉,獨行專斷,是容易誤事的。練習寫字可以逐漸免除這些毛病。”為什么寫字可以使人細心、容易集中意志呢?因為寫字是一項十分精細的活動。要想把字寫好,就得全神貫注,凝神靜氣,仔細觀察字的結體,揣摩筆畫的呼應、避讓、穿插,并要腦眼手相應,準確控制運筆的輕重疾徐。這樣久而久之,就能潛移默化地改變一個人的心理品質,養(yǎng)成沉著、鎮(zhèn)靜的習慣。
學生通過寫字養(yǎng)成的細心、沉著、注意力集中等心理品質又能對學習其他課程產生良好影響。上海市內江路第二小學曾對小學生寫字與學習成績的關系做過測試,其結果是:語文學習成績優(yōu)良的85名學生中,寫字不符合大綱要求的只有8人,占9.4%,而在17名成績屬于中差的學生中,卻有14人寫字達不到大綱要求,占82%.在數學成績優(yōu)良的69名學生中,有87%的人寫字達到了大綱要求,在成績屬于中差的學生中,寫字達到大綱要求的只占25.6%.(方水浩《小學生寫字與學習成績的關系》)
寫字往往是人的心理狀態(tài)的反應。揚雄在《法言》中說:“書,心畫也。”意思是說寫字是用線條來描述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岳飛是個抗金英雄,他的書法作品大氣磅礴,透出一種剛毅挺拔的英雄氣概。所以有人評論他是“字如其人”。人的靈魂可以通過寫字來表現,反過來說,寫字活動對于陶冶人的性格、氣質、情操也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對于一個民族來說,文字是一種凝聚力。因為在漢字中積淀了中華民族的睿智、中華民族的文化、中華民族的精神。教孩子寫漢字,就是讓他們去體驗民族的文化,民族的思想、感情。語言學家洪堡特把這個問題說的再清楚不過了:“民族的語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語言,二者的同一程度超過了人們的任何想像。”堅持寫字,就能讓學生體悟到中華文化,感受到作為一個中國人值得驕傲與自豪,從而工工整整寫字,方方正正做人。在《難忘的一課》(人教版五年制小學語文第九冊)這篇課文中,一位船員看到光復后臺灣的一所小學校里,青年教師正在教孩子們一筆一畫地寫:“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他的眼睛濕潤了。老師只是在教孩子們寫字嗎?不,他分明是在向孩子們傳遞著民族的感情,愛國的情意!
誠然,電腦的普及是人類社會文明的一大進步,用電腦制作文本的確是便捷多了,但它卻不能完全取代人的書寫活動,更不具備寫字活動本身所特有的育人功能。這是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的。
怎樣才能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實施《課程標準》中有關寫字的要求呢?這就需要我們從新的視角對寫字教學進行再認識。“新的視角”“新”在哪里?我們只要將《課程標準》跟過去的大綱比較一番,就能知道“新”在何處。
一、知識、技能與情感相結合
過去的大綱只是重視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并不重視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新的《課程標準》則是將知識、技能與情感等方面的目標要求有機地結合起來。如筆順規(guī)則、間架結構等都是有關漢字方面的知識,在《課程標準》中則將其作為寫字過程中的要求提出:“能按筆順規(guī)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這就告訴我們,筆順規(guī)則、間架結構是為寫好字服務的,我們不應將筆順規(guī)則、間架結構作為獨立的知識去傳授,更不應當拿這些內容去考學生。《課程標準》還強調了寫字時的情感體驗。如第一學段要求用硬筆寫字能“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第三學段則要求“能用毛筆書寫楷書,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優(yōu)美”。此種情感體驗也不是孤立的,而是伴隨著書寫活動油然而生的。
事實也是如此,在學生練習寫字的過程中,知識的運用、技能的鍛煉、情感的體驗是融合為一體的。漢字是用線條組成的具有審美價值的方塊結構。寫字實際上是以結構的疏密、點畫的輕重、行筆的疾徐來抒發(fā)情感和描寫意境。教師指導學生運用田字格安排筆畫,按照筆順去寫,注意筆畫之間的呼應、避讓,實際上就是力求運用有關知識將字寫得端正、整潔、美觀,在寫字的實踐活動中歷練寫字的技能。一旦他們對漢字的形體美有所感悟,就能對寫字發(fā)生濃厚的興趣,樂此不疲,越寫越好。字寫得整潔、美觀了,生活習慣也隨之變得整潔了。徐州市大馬路小學有個五年級的學生,平時臟兮兮的,作業(yè)本子也和本人一樣臟兮兮的。后來由于天天練字,天天在優(yōu)雅的古箏聲中描呀仿呀,久而久之,字寫干凈了,人也變得干凈了。現在做的作業(yè),跟過去相比真有天壤之別!家長看了,高興地說:“沒想到練字把我家孩子練干凈了!”(于永正《教海漫記》)
二、教師的指導與學生的自我體驗相結合
《課程標準》行為目標的陳述方式與過去的大綱有很大的不同。《課程標準》強調的理念是,教育必須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必須倡導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因此《課程標準》的陳述是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的。如“養(yǎng)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guī)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其中雖未出現“學生”字樣,但卻是暗含在其中的。同類內容,過去的大綱則是從教師的角度陳述的。如“教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和怎樣執(zhí)筆、運筆,使學生掌握漢字的筆畫、偏旁、結構的書寫方法”。“教學生”、“使學生”的措詞屢見不鮮,強調的是教師的傳授。
傳統(tǒng)的寫字教學,大都是由教師向學生傳授,讓學生機械反復地練習。如指導某字的寫法,就是不厭其詳地交代某字從田字格的某處起筆,某筆壓在田字格的某某線上……名曰指導,其實是一種繁瑣分析。然后讓學生如法炮制,寫上三遍或五遍。為什么必須要這樣寫而不要那樣寫,學生則懵懂不知。《課程標準》認為,學生學習任何知識都是一個自我建構的過程。也就是說,學生獲得的任何知識,都是他們自主地、能動地生成、建構的,而不是外部力量塑造而成的。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時,要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進行自我體驗,從而獲得寫字的有關知識與技能。如臨帖,就要先自己仔細觀察、揣摩,有了一個整體的印象再動筆臨摹。然后再將自己臨寫的字與范字對照,哪筆臨寫得好,哪筆臨寫得不好,然后再臨寫第二遍。如是逐一對照,學生就知道了某字該怎么寫,不該怎么寫,要注意些什么。又如,寫“地”字,土字旁為什么最后一筆一定要變成“提”?不變行不行?教師可以先板書一個“土也”,讓學生觀察這個字好看不好看,怎么寫才好看,這樣學生就能體驗到“土”字作為偏旁必須變形,否則兩個部分并肩而立,互不相讓,字就顯得很寬、很散,沒有整體感,不好看。舉一反三,連類而及,學生也能悟出:為什么左右結構的字左半邊要左舒右斂,而右半邊則要左斂右舒。
又如過去抓兒童的寫字姿勢,只是要求他們做到“三個一”,至于為什么寫字要“三個一”,學生就不得而知了。其實也可以讓兒童自己體驗一下。先讓他們執(zhí)筆寫字時手指靠近筆尖,學生立馬就會發(fā)現這樣執(zhí)筆是看不見筆尖的。為了看清筆尖,身體就得前傾,頭向左偏。時間久了,不僅人易疲勞,而且容易造成近視和脊柱彎曲。再讓學生手指離筆尖稍遠些,他們就能感到腰板可以挺直了,胸部也能與桌緣保持一拳的距離了。學生有了體驗,就會自覺地調整自己的寫字姿勢,從而形成良好的習慣。
三、九年一貫,持之以恒地抓好寫字
過去的大綱,小學、初中是分開的,在教學的設計上這兩個階段都是自成體系的。這一次研制的《課程標準》則是將小學、初中打通,九年一貫,通盤考慮。在寫字方面,就形成了一個由硬筆到軟筆、由簡單到復雜的完整訓練體系。
過去的寫字教學為什么效果不好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受了應試教育的影響,對寫字教學重視不夠,就更談不上堅持長期、系統(tǒng)的訓練了。低年級還讓學生用田字格練習寫一寫字,到了中高年級,除了抄抄生字,就很少有機會練習寫字了。讓學生過早地脫開范字自由發(fā)展,這是小學生寫字不“入體”的重要原因。
蘇教版新編的國標本,根據“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目標,將寫字編入教科書,形成“兩根柱子(閱讀和習作)、一條龍(寫字)”的整體框架。堅持“識寫結合,描仿入體”。即教什么生字,就相機練習寫什么字。讓學生通過描紅、仿影逐步“入體”(不是入顏柳歐趙之體,而是入楷書之體)。不是只一二年級描紅仿影,而是一描到底,一仿到底。不是只在寫字課練字,而是將練字融入日常的作業(yè)、日記、習作等書寫活動之中,要有“提筆即是練字時”的意識。
第一學段,要注意打好寫字的基礎。初入學,注重養(yǎng)成寫字的正確姿勢,并要反復抓,抓反復。平時寫字要做到“練字先練姿”,務求形成良好的習慣。過去的大綱要求寫得“正確、端正、整潔”,《課程標準》則改為“規(guī)范、端正、整潔”,在“正確”的基礎上突出了“規(guī)范”的要求。為什么要突出“規(guī)范”的要求?隨著高新科技的發(fā)展,需要計算機更好地處理文字信息,漢字的規(guī)范化直接影響著中文信息處理技術應用的范圍和效率,也決定著我國現代化的步伐和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所以寫字規(guī)范的要求就被提到日程上來。漢字的規(guī)范化需要從娃娃抓起,所以我們在這一階段的教科書中除了在字形、讀音上注重規(guī)范外,還不惜篇幅,列舉了每一個生字的規(guī)范筆順,以求小學生從小就能按照筆順規(guī)范書寫漢字,增強其規(guī)范意識。
進入中高年級則主要學習寫鋼筆字,以書法家寫的規(guī)范楷體為范字,讓學生描紅、臨寫,并學習寫毛筆字。“學寫毛筆字”部分,還在題頭部位插入了文房四寶、著名書法家、著名法帖等圖片,讓兒童在習字的同時,感受到祖國書法藝術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進入初中,進而練習規(guī)范、通行的行楷,并臨摹名家書法。
由于將寫字列入教科書,對落實《課程標準》中有關寫字的目標,堅持長期系統(tǒng)的寫字訓練起到了保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