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建筑設計研究
時間:2022-06-25 09:44:02
導語:生態文明建筑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自然環境問題日漸嚴峻的過程中,生態文明建設顯得更加緊迫。建設設計過程中,要融入生態文明理念,呼吁人類愛護家園、愛護環境。建筑設計過程中,要從環境、生態與人類的和諧相處出發,做到節約能源、減少環境污染,符合當代人的居住習慣與理念,如此才能夠滿足生態文明理念建設設計需求。
[關鍵詞]生態文明;建筑設計;視域
地球是人類共同的家園,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對自然的索取越來越多,對自然的破壞程度也越來越深,尤其是在建筑項目施工建設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廢棄物,造成資源浪費與環境污染。為了進一步優化生態環境與人類社會之間的關系,將生態文明理念融入建設設計之中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基于生態文明視域下對建筑設計進行論述。
1生態文明視域下建筑設計內容
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然而在人類發展進步的今天卻在不斷的破壞生態環境,可以說我們當前身邊的一切都是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得來的。由于人類發展建設需要大量資源,大自然成為了人類伸手不斷索取的資源庫,近年來自然環境越來越差,地球上許多的自然資源已經出現了嚴重的短缺,目前自然生態系統已經嚴重的威脅到人類的生活,人類未來的建設發展必須要考慮到對自然環境造成的威脅,要將人類自身的發展和自然環境緊密的聯系在一起,所以說,加強對退化生態系統的恢復與重建是當前建筑設計工作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人類未來的建筑設計任務一定要以環保為主要宗旨進行設計,本著可持續發展戰略發展經濟,在生態文明視域下進行建筑設計。
2生態文明對建筑的貢獻分析
2.1重建人與建筑的共生關系。生態文明,重塑了建筑觀,使人類對人與建筑的關系有了重新的認識。建筑作文承載歷史與文化的載體,在當代盛會,我們應該將建筑背后的歷史文化因素發掘出來,拜托平庸單一的鋼筋混凝土建筑,讓城市建筑面貌煥然一新。這對當代建筑觀有了巨大補充,同時因為生態文明更加觀眾人與自然的和諧,重視人的價值在建筑中的體現,因此,生態文明的產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普遍需求。在現代社會,強調人與建筑的共生關系,這對完善和充實建筑觀有這一定的貢獻。2.2重建人與建筑的共榮關系。建筑是為滿足人類居住需求而建造的,人具有審美、情感,以及宗教等很多需求,如果僅僅以物質需求去衡量建筑的標準,這是片面的,建筑的文化功能同樣重要。也可以說,將具有豐富內涵的建筑文化,壓縮為僅具有物質功能的文化,是這種文化是單一的,是對人性多元化的抹殺和禁錮。如果以社會文化的視角分析,那么則是對各民族文化豐富性的削弱,也是與人類社會和諧發展相背離的。在當代建筑設計中,設計師們更加崇尚后現代主義,這種結合了哲學、歷史學、文藝理論以及建筑、舞蹈等眾多人文學科而產生的思潮,能夠促進我國傳統建筑理念的更新與完善,能夠突破固有的設計理論與模式,不斷嘗試新的建設風格,這種風格是以更高層次追求為基礎的,這實際上,就是人與建筑之間共榮關系。人類為生存,會不斷突破原有的原則,一邊繼承,一邊拋棄。改變永遠是社會發展的動力。建筑作為人類生存的工具,在生產力水平不斷提升的過程中,必然對建筑的要求會更高。人與建筑的關系始終密切,人口的增長必然帶來建筑的蓬勃發展城市的巨大變化。從小城市到大城市,人不斷總結建筑經驗,追求堅固,舒適,美觀的,融入地區特色符號,添加本民族的信仰,審美觀念的過程中就逐漸形成不會輕易變化的特色,這就是建筑文化。人類賦予建筑各種價值,人的價值也在建筑中體現,審美趣味,民族精神等等。回顧歷史,戰亂期間,人民流離失所,沒有人了家園也就荒蕪了。國泰民安時,人們安居樂業,居住的環境當然更加講究。幾次大的建筑風格的轉變,都是伴隨著人口的激增,哲學文學藝術的繁榮,一個提供智力支撐,一個提供物質保證尤其是人力資源的充盈。所以后現代主義建筑觀就是以開放的方式吸收多元文化要素,傳承歷史并加以創新,讓建筑充滿活力,給予聚居者以生命的力量。
3生態文明視域下建筑設計的類型分析
在進行現代化建筑設計時,需要充分考慮人們的需求,并結合環境的發展要求,進行生態文明下建筑設計。使得現代化建筑既符合人類的生活需求,又與生態環境和諧相處。在傳統的建筑過程中,以犧牲環境進行建筑的路線對人類的生存帶來巨大的威脅。因此需要不斷進行建筑道德創新與發展,使人與自然與建筑三者可以共存。對此,在進行建筑房屋設計時,需要充分考慮生態環境與人文要求,打造更加合理現代化的居住環境。3.1節能節地類型建筑。此建筑類型主要是指在建筑過程中充分節約資源與能量的損耗,利用可循環使用的物質材料實現新概念建筑。此建筑類型充分與生態文明相結合,發展的主要方向是在建筑過程中運用生態文明的理念實現節能節地。在保證居住條件適宜的情況下,盡可能少的使用土地資源與建筑材料。通過此方法實現資源的節約與再利用。如在建筑過程中,運用沼氣進行發電、運用廢料進行供暖等,用其他能源代替建筑供電、供暖的消耗,進一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進行不斷的嘗試與創新,實現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提升居住環境、擴大可利用空間。3.2生土類型建筑。此建筑類型只要是指,以節約資源為主要目的,降低現有建筑物中的熱能消耗,逐步利用環保資源降低建筑損耗。主要的可利用資源是覆土,通過在建設過程中對覆土的重復性使用,減少熱能消耗,并通過覆土的利用增加建筑物對風的抵抗力和抗爭能力,并通過覆土的加厚減少外界噪音的影響,實現建筑過程的綠色化應用。由此可見此類型建筑在減少能源損耗的同時增加了對自然災害的抵抗能力,在保護建筑物的同時實現了對生態文明的保護。3.3生物類型建筑。此建筑類型的特色主要是指將建筑與人文相結合,建筑過程中充分考慮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需求,在設計過程中成分融入生態性能。利用科學實現建筑與人文的結合,主要表現為:設計時在建筑的結構布局上就充分考慮人與自然的關系,將建筑與自然和人和諧共處,加強三者之間的聯系性;建造過程中,將區域自然資源特點與建筑相結合,充分利用風能、太陽能、地熱等資源,提供居住使用者適宜的居住環境;根據人們的生活習慣、工作規律,進行房屋的理性建造,打造生物類型為主的建筑物。3.4新陳代謝建筑。此建筑類型主要是在應用傳統建筑風格的基礎上,將現代技術與用材應用到建筑物中,實現融合傳統建筑與現代建筑的雙重優勢。通過新陳代謝的方式,彌補現代建筑對傳統文化、地域特色、民族風情的忽視,將傳統建筑特色進行繼承與發展。3.5少費多用建筑。此建筑類型主要是指,利用較少的資源與能源實現建筑構造,通過循環或多次利用構建生態型建筑。主要的優勢是,造價費用較低,建筑規模較大,資源尤其是物質資源可進行循環使用。建筑更具生態特色、智能應用、現代文明。如此類建筑物可應通過計算機系統實現建筑結構資源與自然能源的守恒交換,保證物質能量的持續供應,加強對環保能源的利用,如太陽能、風能等,保證建筑與自然資源形成可循環封閉圈,降低建筑對能源的損耗。
4生態文明視域下建筑設計的探究
基于以上對生態文明建設設計的相關分析,下面結合實際案例,對其設計對策進行探究:4.1工程概況。本工程總用占地面積16576m2,建筑由1棟綜合樓,1棟附樓組成,該工程地塊呈長方形,南北向寬約106m,東西向長約165m,本設計以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三者統一為基準點,重點打造優質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城市景觀,根據設計要求,應與規劃區內相關的內外部環境條件相協調,重視人性化設計和生態化設計,本著“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滿足建筑安全性、舒適性和耐久性的功能目標,其建筑指標體系。4.2建筑設計的生態化。在生態文明的視角下進行建筑設計時,需要充分考慮建筑的生態性能。如建筑過程中設計人員需要充分考慮當地資源的實用性與流通性,實現資源的可持續性利用,加強建筑資源共享的應用。這就要做到對當地的生態環境、地質地貌、水文狀態、氣候因素等進行充分了解,使得建設設計滿足當地的環境要求、氣候要求。更要對當地的人們生活水平進行調查,并走訪相應的材料市場,使得建筑設計滿足大眾的生活需求。此外,還要保證建筑設計既能提供居住條件又能與環境協調發展。如選擇安裝使用太陽能集熱板,實現充分利用太陽能的自然資源進行房屋設計,保證科學的利用資源實現采暖、干燥、降溫的建筑環境建設。或在進行房屋設計時,考慮本地地熱能源,充分應用清潔能源進行地熱供暖,使得供熱更環保。4.3建筑設計的人性化。在生態文明的視角下,建筑設計時需要立足人文出發點,將建筑設計與人們對生活狀態的需求相結合。逐步完善設計理念使其與人們日益提升的生活水平相協調實現建筑服務人們生活的目標。首先在設計之前需要充分了解當地的人文情懷與風俗習慣,使得建筑滿足當地的特色要求;其次,了解地域性文化特色實現建筑與思想相結合的細節設計;再次,設計凸顯人性化,注意與環境的協調性,保證建筑的的實用性,使得建筑設計既符合科學原理由于當地人文相融合。4.4建筑設計的一體化。在進行生態文明視角下的建筑設計時,需要保證建筑的設計時就與生態充分結合。第一,縱觀建筑行業的發展歷史,設計需要結合以前設計的經驗并展望未來實現設計過程考慮生態建設需求,既要保證建筑的耐用性又要考慮其美觀性,保證建筑周圍的原有生態環境。第二,宏觀調控建筑物與人文精神的結合,在進行建筑設計時,充分融入人文情懷,以保護環境為基礎,充分協調建筑與人、與環境的關系,實現建筑與自然的一體化發展。其中主要的操作步驟是,控制建筑使用的材料主要選擇環保型器材,以此保證建筑物的安全性;建筑設計時就充分考慮自然環境的利用效率,將自然風、自然光與建筑結合,保證房屋的采光效果與通風效果;充分調控建筑內部的環境溫度使其與人體相適應,保證室內濕度符合居住需求等,這些內容都是進行建筑設計時應當考慮的,實現建筑人文一體化。
5結束語
在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過程中,對建設設計的要求也逐漸提高。近些年生態文明視域下的建設設計逐漸趨于成熟,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是,我們也必須要看到,未來的路還是十分漫長,人類社會還會不斷進步,對生態文明建設設計的要求不能夠因此而停止腳步。進一步對其意義、設計方法進行研究和剖析,十分非常必要的。本文對此進行了四方面研究,希望能夠為相關的設計人員提供一些建議和參考,也能夠為我國當代建設的生態文明設計,有所助力。
參考文獻
[1]萬艷蓉.關于生態文明視域下的建筑設計[J].江西建材,2017(23).
[2]程俊.生態文明視域下的建筑設計[J].建材與裝飾,2017(12).
[3]曹艷霞.分析生態文明視域下的建筑設計[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6).
[4]夏謙.探討生態文明視域下的建筑設計[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4(1).
作者:蒼雁飛 單位:內蒙古農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技術系
- 上一篇:模塊化設計在室內環境的應用
- 下一篇:建筑設計防火規范重要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