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病科新護士培訓研究
時間:2022-08-07 10:53:58
導語:感染病科新護士培訓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提高新護士的整體素質是提高護理質量與促進護理發展的重要保證,新護士培訓對于護理隊伍建設和護理人才培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1]。我院新護士在院級規范化培訓后,進入臨床各科室進行為期2年的輪轉,每個輪轉科室輪訓時間為3個月,感染病科作為我院重點科室,專業性強、危險性強,并涉及多系統疾病科室[2],對護士綜合素質有較高的要求。針對此種情況,我科在新護士培訓和考核方面進行認真分析和總結,開展模塊化培訓和分階段量化考核,將其應用于201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入科的新護士培訓中,效果良好,現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將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入感染病科輪訓的60名新護士設為對照組,將201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入我科輪訓的64名新護士設為試驗組,兩組新護士年齡22~23歲,均為本科學歷,均為女性,在校期間已通過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均為應屆畢業生,在我科輪訓時間為3個月。兩組新護士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1.2師資。帶教老師共30名,年齡30~35歲,其中碩士3名,本科27名;副主任護師2名,主管護師20名,護師8名;感染病科護齡8~15年。1.3培訓方法。1.3.1對照組。按照傳統培訓方式,根據培訓大綱、崗位勝任力表、新護士規范化培訓手冊,將感染病科新護士必須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及傳染病特殊護理操作、感染病科崗前培訓核心內容等列入周培訓計劃,設定周培訓目標,其中科室概況、病區環境及消毒隔離等內容歸入第1周學習內容;帶教老師經過科室總帶教老師統一培訓后采用一對一方式實施帶教;每月組織1次感染科特殊疾病查房,每周組織1次小講課;培訓結束進行總體考核。1.3.2試驗組。在傳統培訓內容基礎上,在周培訓目標指導下,將培訓內容分成多個模塊,并實施分階段量化考核,培訓結束再進行總體考核。為了讓新護士能由淺到深,循序漸進地掌握我科護理知識,培訓期間,每層樓設1名總帶教老師,負責和分帶教共同完成培訓期間的帶教任務以及實施帶教督查。成立由科護士長、樓層護士長及有5年以上帶教經驗的帶教老師組成的考核小組,科護士長擔任組長,負責具體解決培訓中出現的問題和組織相關考核。1.3.2.1模塊化改良培訓。模塊化教學法是基于明確的教學目標,通過調整課程順序和結構,圍繞某一特定主題整合課程內容,從而實現課程內容模塊化,形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相對完整、獨立的知識體系,從而提高學習者綜合素質和應用能力的培養方式[3‑6]。科室成立模塊設計小組,根據培訓大綱、崗位勝任力表、新護士規范化培訓手冊,將感染病科新護士必須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及傳染病特殊護理操作、感染病科崗前培訓核心內容等分解重組,經過3個月的應用,多次修改,最終將以上內容分成5大模塊,分別為上崗適應性模塊、專科知識培訓模塊、專科能力提升模塊、自學模塊、自我提升模塊。①上崗適應性模塊:該模塊培訓時間為1周,培訓內容包括感染病科知識總架構的基礎知識,如員工和環境、工作流程制度、護理常規、儀器設備知識以及消防和火災演練知識、職業暴露防護知識等,培訓表詳見表1。②專科知識培訓模塊:該模塊培訓時間為3個月,每月4次課程,每次課程為1h,培訓內容以上崗適應性模塊為基礎,結合臨床實踐制定感染病科常見疾病病因、癥狀、體征、處理和護理等制定。培訓中,新護士需掌握各種操作,如肝臟穿刺、腰椎穿刺等護理技術,需掌握感染科常見化驗結果解讀和常用藥物相關知識等,旨在使新護士具備在帶教老師監督下完成責任組工作的能力。培訓過程中,帶教老師會將疾病相關知識設計并制作成PPT,并于課前將其上傳至學習群,針對疾病知識提出相關問題,從而使新護士能夠及早了解培訓內容;課程講授過程中會設置解惑答疑環節,對新護士在臨床上遇到相關疾病的困惑給予解答。③專科能力提升模塊:該模塊培訓時間為3個月,每月4次課程,每次課程為1h,培訓內容包括各種難度較高的護理操作和專科護理體檢、發熱待查等疑難疾病診斷思路等。傳統教學中,培訓材料以文字為主,模塊化培訓以控制理論、系統理論及信息理論為指導[7],通過建立全新的臨床技能培訓模式,將圖片、流程圖、視頻等多元化教學素材相結合,如講解三腔二囊管插管前準備時,通過案例解讀、操作視頻演示、流程圖講解等,使該護理技術教學更加系統、直觀及有條理;又如講解發熱待查的診斷知識時,通過設計診斷思路思維導圖,使知識更加形象。④自學模塊:該模塊貫穿于整個輪訓期間,旨在提高新護士的自學能力,培養新護士自己動腦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新精神,提高其學習效率。文字資料結合多媒體課件,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進一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8]。為此,科室申請了新護士公共郵箱,總帶教老師會將培訓內容中相對簡單、可自行學習掌握的內容資料,如感染病科護士禮儀規范、特殊感染病人外出檢查流程等相關理論、操作目標及要求的PPT課件、視頻等上傳至公共郵箱供新護士學習。同時,科室也組建了釘釘群,總帶教老師會根據教學內容特點在釘釘群上傳相應課件,進行相應測試,測試卷分多個版本,考核時隨機抽取,每名新護士只有1次測試機會,且設定測試時間。操作考核采用現場考核方式。總帶教老師負責統計測試或操作考核分數并評價反饋,各帶教老師負責一對一指導糾正。⑤自我提升模塊:該模塊規定每名新護士在入科初期制定個人學習計劃和培訓需求,并每月結合學習內容書寫1份臨床案例分析,將所學知識與臨床實際護理緊密聯系,帶教老師和護士長進行評價反饋。該模塊任務新護士可選擇單獨完成或組成團隊完成,鼓勵團隊合作,可培養良好的協作精神,為今后更好地從事臨床護理奠定基礎[9]。1.3.2.2分階段量化考核。以往新護士培訓考核項目較少,僅在培訓結束后進行出科總體考核,容易造成新護士精神狀態“前松后緊”的情況,不利于其系統、全面地掌握相關知識。現科室制定分階段量化考核,分為入科、獨立責任組前、獨立夜班前、整體護理、出科等5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學習任務,使新護士對知識的掌握度更高。各階段考核均包括理論和操作2部分,最終成績以具體分值體現,相比以往優秀、合格、不合格3級評定更客觀、準確。①新護士入科考核:考核時間為上崗適應性模塊培訓后。考核內容由設計小組根據上崗適應性模塊內容制定。考核形式分為知識問答考核和書面考核,共26項,知識問答考核部分,新護士回答正確計1分,回答錯誤計0分;書面考核部分,新護士作答正確計1分,作答錯誤計0分。②新護士獨立責任組前考核:該考核目的是培養新護士在白班工作中的護理能力,使其能將所學護理知識運用到實際護理工作中。考核時間為臨床白班帶教1個月后。考核內容為感染病科護理記錄書寫、肝衰竭病人的護理、人工肝治療前后病人的護理等專科知識。考核形式分為知識問答考核和書面考核,共25項,總分100分,1項不符合要求扣4分,考核分數85分以上為合格。③新護士獨立夜班前考核:該考核目的是培養新護士夜班統籌規劃、急救、應急等能力。考核時間為新護士通過獨立責任組前考核后且夜班帶教1個月后。考核內容為感染科常見急危重病人的急救配合要點(消化道出血),精、麻、毒藥管理,感染病科病人臨終護理和終末消毒等。考核形式為情景再現,考核人員現場提出應急問題,新護士當場解答,共25項,總分100分,1項不符合要求扣4分,考核分數85分以上為合格。④整體護理考核:考核時間為輪訓結束前1周。考核形式為總帶教老師根據科室特點隨機抽取危重病人病例進行考核,包括護理評估、護理診斷、實施措施、理論聯系實際(提問)、整體評價5個板塊,并將感染病科特殊的消毒隔離、用物分類處理等歸入其中,體現專科特色。總分100分,1處不符合要求扣1分,≥90分為優秀,60~89分為合格,<60分為不合格。⑤出科總體考核:包括平時成績(占20%)、操作考核(占35%)、理論考核(占35%)和整體護理考核(占10%)。平時成績根據入科、獨立責任組前、獨立夜班前、整體護理考核成績按比例獲得,操作考核由總帶教老師和分帶教老師統一評定,操作考核使用醫院統一評價標準[10]。1.4評價指標。①新護士上崗適應性:由新護士入科考核成績獲得。②出科總體考核。1.5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定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見表2)
3討論
3.1實施改良式模塊化培訓與分階段量化考核有利于提高新護士綜合素質。實施改良式模塊化培訓與分階段量化考核使新護士在感染病科的3個月時間內學習目標明確,培訓內容分配均勻合理,由淺入深,易于掌握。分階段考核法與以往只在最后階段進行總體考核的方式相比,使新護士改變了“先松后緊,臨時抱佛腳”的學習狀態,它強調“學中干”“干中學”,讓新護士能一步一個腳印,更扎實、更有效地逐步掌握感染病科相關護理知識;在工作中實施總帶教老師和分帶教老師結合帶教,新護士遇到問題能及時得到反饋和幫助;設立自學模塊,有利于改變以往灌輸式教育,激發新護士自主學習,提高新護士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入科初期要求新護士制定個人學習計劃和培訓需求以及每月書寫1份臨床案例分析,讓新護士能帶著計劃和問題進入培訓,有利于促進新護士將所學知識與臨床實際護理緊密聯系,提高其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帶教老師和護士長的評價反饋,更利于新護士加深印象,有效掌握知識。3.2實施改良式模塊化培訓與分階段量化考核有利于提高新護士出科總體成績。感染病科環境特殊,病人病情復雜,涉及疾病種類較多,護理任務繁重,新護士入科后壓力較大。以往以周培訓計劃為基礎的培訓模式及臨床一對一帶教雖能使新護士完成培訓大綱任務,但考核次數少,考核內容未細化,故新護士出科成績并不十分理想,帶教質量有待提高。實施改良式模塊化培訓與分階段量化考核將總帶教老師講授、分帶教老師臨床一對一帶教、自學、評價反饋等方式有效結合起來,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帶教老師帶教任務重和臨床帶教時間較少的矛盾;網絡資源共享,也讓新護士能更便捷預習、復習相關知識,深入理解知識點;帶教老師和護士長及時評價反饋,讓新護士感覺到被重視,學習熱情高漲;分階段考核使新護士時刻處于認真學習的狀態,學習效果較好,出科成績總體高于傳統培訓(P<0.01)。3.3改良式模塊化培訓與分階段量化考核的完善方向。①培訓模塊中的內容選擇:科室培訓模塊內容是在科室領導及帶教老師共同討論、征集新護士意見、院領導審核批準下制定。后續還需進一步通過專家咨詢法、專家訪談法等完善內容,增加其科學性。②新護士自學內容的選擇:新護士是醫院和科室的未來和希望,用于新護士自學的資料必須具備權威性、規范性、實用性及時效性。隨著教材、指南、規范的更新及專科技術、設施進步、更新,護士學習資料、課件等也需不斷更新,后續將制作更多形式的學習資料,并采取多素材相結合的方式教學。③帶教老師師資培訓:帶教老師需具備較高的授課、理論、科研、溝通等能力才能勝任帶教任務,為保證帶教同質化,后續在帶教老師挑選標準和培訓方式上需進一步完善。④人性化帶教:感染病科護理任務重,工作繁忙,新護士除日常工作以外,還需參與培訓和考核,壓力較大,帶教老師在以后的帶教過程中應注意多詢問、幫助新護士,實施人性化帶教,從而使新護士能順利渡過培訓期。
作者:劉燁 王曉燕 邵鳳霖 單位: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
- 上一篇:顱內動脈瘤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培訓探討
- 下一篇:家庭醫生團隊社區護理模式研究
精品范文
6感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