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學范文
時間:2024-03-14 17:09:1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現代臨床微生物學中對病原學診斷的基本要求包括:
(1)提供可靠的臨床標本;
(2)了解正常的菌群;
(3)結合臨床,準確進行實驗;
(4)病原學診斷需準確、合理;
(5)微生物實驗室應及時報告實驗的結婚;
(6)加強對檢驗項目的質量控制。
現代感染性疾病診斷最重要的一步為采集恰當的標本,從而要求臨床醫師能夠獲取代表感染性疾病的標本。細菌進行實驗的前提是了解知曉人體的正常菌群。在做微生物實驗時,應聯合臨床,做定性、定位和定量的實驗分析,患者的臨床診斷以及恰當的臨床實驗標本由臨床醫師提供,然后進行全面的討論分析,從而更加的為患者負責。微生物室應在涂片結果,敏感結果以及最后結果出來時及時與臨床醫師聯系,對病情做有力的報告。現代臨床微生物學應對各種檢驗項目加強質量控制,從而保證檢驗結果的可靠性。現代臨床微生物學要求參與醫院感染疾病的監測、管理和控制。臨床微生物實驗室的作用有:加強對病原學診斷、微生物抗藥性以及環境、器械的監測;加強醫院的消毒與滅菌;對流行病進行試驗,并加以控制。
二臨床微生物實驗室對醫院感染的要求有:
(1)加強對醫院感染的監測;
(2)臨床微生物室參與醫院的教育工作;
(3)對消毒隔離加強管理;
(4)對抗菌性藥物進行試驗,快速準確試驗的報告。
若在臨床實驗中發現微生物的感染問題,應及時與臨床醫師聯系溝通,及時與控制感染的科室進行必要的聯系;一般提醒臨床對于病菌的來源,可在一定程度上預防病菌的傳播與擴散;臨床微生物實驗室要經常定期抽調人員去參與醫院進行的教育工作,從而更加準確的對微生物菌體做出更準確的判斷;正確消毒對微生物菌體的預防和控制非常重要。臨床微生物實驗室的工作包括正確的對消毒隔離工作進行指導和監察,并且在特殊情況下,參與對特殊耐藥細菌的實驗工作并制定消毒隔離的措施。臨床微生物室應定期對微生物耐藥性的監測結果,這將對臨床的救治成功率大有幫助。現代臨床微生物學在現代醫學中對實際臨床中的感染控制工作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臨床微生物學要求緊密結合與臨床之間的關系,并且還要牢牢掌握最基本的知識,對常規的微生物檢驗工作要快速進行,判斷要準確,并且應即有速度又有質量對實驗結果做出報告。
臨床微生物學要求實驗結果與臨床盡可能的相符。臨床微生物實驗室要加強對教育培訓的宣傳,并能對在微生物實驗室中實驗的結果做出合理準確的解釋。現代臨床微生物學不僅對于高等院校的學生們,或是對醫學工作者的知識更新都是極其有必要的。醫院應切實加強醫院內感染控制的工作,從而為服務臨床做到更好的服務。利用臨床微生物學的基礎知識以及微生物學的理論與技能來進行臨床微生物學的檢驗。臨床微生物學需通過檢驗系統,從中了解各類微生物的特性,快速、有效的做出對病原學的診斷及微生物檢驗報告,為治療、診斷措施提供強有力的科學理論依據。為醫學感染控制提供病原學診斷是臨床微生物學檢驗的目的,從而達到減少、避免和控制病原體的效果。微生物實驗室工作者應加強對微生物標本的提取工作,然后寫出對其的研究報告,為醫學臨床提供幫助。現代臨床微生物學的任務包括:獲取標本信息,并且學會妥善保存與保護,提高對微生物的檢驗率。利用微生物學知識學會多種對微生物檢測的方法,從中選出最佳的檢測方式,還包括系統鑒定程序,以及對檢測中存在的質量控制。
篇2
現代臨床微生物學是一門由臨床醫學、基礎醫學和預防醫學相結合的交叉學科,又是檢驗醫學中重要和成熟的專業之一。這門新興的學科需要微生物醫師和實驗技術人員聯合進行工作,具體任務有四項:①對微生物標本做出快速、準確的檢驗報告,及時滿足臨床的需要;②進行有關抗菌藥物耐藥性方面的各種試驗,受理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的咨詢;③密切結合臨床,與臨床醫師討論、研究及處理有關感染性疾病的問題;④參與抗菌藥物臨床合理應用的管理和醫院感染監測、控制和管理[1]。這就要求臨床微生物工作者不僅要完成實驗室工作,還要完成有關的臨床工作,成為感染控制和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的參謀和顧問。
1 病原學診斷
1.1 病原學診斷的基本要求
1.1.1 確保臨床標本可靠:恰當的標本采集是感染性疾病診斷的最為重要的一個步驟。要求臨床醫師正確采集能代表感染部位的臨床標本,廣泛采用保護性試子、合格的容器及安全運送培養基,避免標本中的微生物受毒性物質作用而死亡。
1.1.2 全面了解機體的正常菌群:了解人體的正常菌群是細菌檢驗的必要前提,要了解正常菌群的概念、分布和種類,條件致病菌與內源性感染、菌群失調癥與二重感染的概念,既不要將所有標本分離出來的細菌都當成致病菌,也不能將正常寄居菌所導致的內源性感染輕易放過。
1.1.3 三定一結合:分離鑒定時要做定性、定量和定位分析,并結合病情。要求根據臨床和標本的具體情況確定檢驗程序,選擇培養基及合適的鑒定試驗。要判斷分離出的細菌是致病菌、條件致病菌、還是非致病菌(定性),同時要有一個細菌數量的大致估計,必要時進行半定量和定量培養。在人體有菌部位分離的細菌,其意義大小要參考微生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作出判斷;如在無菌部位(如血液、腦脊液)分離出細菌,無論是何種微生物和數量多少,均具有重要意義(定位分析)。在進行“三定”分析時,一定要結合病情,觀察是否與病情相符。
1.1.4 提供快速、準確的病原學診斷:在臨床醫師提供病人的臨床診斷信息和適當的臨床標本,并盡可能獲得流行病學資料的情況下,進行微生物檢驗和藥敏試驗,要求及時、全面地分析檢驗結果,為臨床提供準確的病原學診斷以便對病人作出恰當的處理。盡管目前微生物的分離鑒定仍作為病原學檢測的金標準,但這種“以活菌生長”為基礎的傳統的細菌學鑒定方法速度較慢,不能適應臨床的需要,要求以標本的直接檢查為基礎,如形態、染色、抗原檢測及核酸檢測(核酸雜交、PCR和16SrRNA分析),檢測致病基因(致病島、毒力島)和耐藥基因。盡可能在快速診斷方面下工夫。
1.1.5 及時報告:要使實驗室數據有效地轉化為臨床有用的信息,病原微生物診斷報告應實行三段報告制度,即在涂片或培養陽性結果出現時、敏感試驗結果出來時以及最終結果出來后都要及時報告。
1.1.6 加強質量控制,增加檢驗項目:臨床微生物室必須加強質量控制,保證各種標本的檢驗質量,為臨床提供可靠依據,并滿足臨床需要的各種檢驗項目。當前臨床微生物實驗室應根據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增加檢驗項目,臨床要求關注的一些項目有:①呼吸道標本的細菌學篩選和半定量培養方法;②呼吸道非典型病原體的檢測,包括衣原體、支原體和軍團菌;③非結核分枝桿菌的培養和藥敏;④免疫抑制或器官移植患者特殊病原體的檢測,如巨細胞病毒,卡氏肺孢子菌等;⑤抗生素相關腹瀉的病原體(主要是艱難梭菌)的檢測;⑥侵襲性真菌的快速檢測和藥敏試驗等。
2 密切聯系臨床,參與臨床會診和感染病例討論會
2.1 獲取臨床信息,做出及時、準確的微生物報告:臨床感染性疾病往往涉及多種病原體,沒有任何一個單一的試驗能夠檢出所有潛在病原體。因此,臨床信息是選擇試驗方法的重要參考依據。臨床醫師在開化驗單時應寫明有關病人的推測性診斷,以便實驗人員能據此選擇合理的檢驗程序和試驗方法,并能指導臨床正確采集恰當的標本;當實驗室開始有實驗結果時,必須及時通知臨床醫師,以便讓他們重新評價診療方案。
2.2 疑難微生物報告的解釋與咨詢:近年來,不少感染性疾病特別是醫院感染的病原譜和藥敏譜發生很大變化。以往罕見的微生物頻頻出現在檢驗報告單上,藥敏試驗的方法、受試品種、結果解釋也有不少改變。臨床醫師常常難以正確理解和利用臨床微生物檢驗資料。面對這一現狀,臨床微生物室應積極與臨床溝通,幫助解決臨床醫師在判斷微生物檢驗和藥敏結果報告單時的困難。指出正常菌群、污染菌和感染菌的鑒別與判斷少見菌或罕見菌的意義;培養陰性時的可能原因;藥敏試驗結果的判斷標準和局限性;特殊耐藥細菌的耐藥特點等,必要時在報告上增加注解。
2.3 設置微生物醫師,作為臨床與微生物室溝通的橋梁:目前國外不少醫院均有臨床微生物專家或檢驗醫師的會診、咨詢制度[2]。如檢驗開始時發現圖涂片有問題,即由檢驗醫師主動與臨床聯系,共同討論涂片所見的意義。每天微生物室的醫師與技師在一起看培養和藥敏結果,尤其是痰培養結果要與直接涂片核對,發現問題及時與病房聯系。建議臨床微生物室每日有一位醫師參加本院感染科、呼吸科或ICU的晨會,并回來向科內醫師匯報有關感染病人情況。或定期派出醫師帶上有關檢驗結果,參加一些臨床科室的感染問題討論會,具體解決感染癥的治療問題[3]。如定時參加ICU、腫瘤科、神經外科、兒科等的討論會,對血培養陽性、腦脊液檢查陽性或嚴重燒傷感染的病人,微生物醫師要主動去病房看望,參加治療方案討論。對菌血癥或膿毒血癥病人要協助找出原發癥灶。臨床微生物醫師巡視病人后要在病歷上記錄意見,必要時可與臨床的主管醫師、主任一起討論。各臨床科室如有感染問題可與臨床微生物室聯系,詢問檢驗報告的意義或要求會診。微生物室每周召開一次感染病例討論會,討論感染病人的情況,交流發現的問題,并將臨床微生物室的意見與臨床科室進行交流。微生物室醫師也要參與日常檢驗工作,并接受臨床有關微生物學問題。
3 參與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的管理
合理應用抗菌藥物,減少或避免耐藥菌株產生,是當前抗感染領域的一大難題,臨床微生物室在抗生素合理使用中起重要作用[4]。首先要重視感染的病原學診斷。臨床醫師在使用抗菌藥物前,應采集多份微生物學標本做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微生物室則為臨床提供快速、準確的細菌檢驗和藥敏結果。此外,微生物專家與臨床醫生密切聯系并參與患者的治療也是控制抗生素用量的重要方法。微生物專家應參與醫院藥事委員會,參與制定抗生素使用指南、教育和培訓、監督和檢查等。這方面香港馬麗醫院的做法是由感染監控護士負責走訪感染病例,發現抗菌藥物誤用或不合理應用時,由微生物室主任出面向院長、當事科室主任和當事人反饋,取得較好效果。
4 參與醫院感染的監測、控制和管理
我國《醫院感染管理規范》明確指出檢驗科在醫院感染管理中應履行以下職責:負責醫院感染常規微生物學的監測;開展醫院感染病原微生物的培養、分離鑒定、藥敏試驗及特殊病原體的耐藥性監測,定期總結、分析向有關部門反饋,向全院公布;醫院感染流行或暴發時,承擔相關檢測工作。
臨床微生物實驗室在醫院感染的監測、控制和管理中的作用包括:①加強病原學監測,作為判定醫院感染的基礎;②加強耐藥性監測,以指導合理使用抗菌素;③加強環境、器械等微生物學調查,以達到衛生學指標要求;④保證醫院內消毒、滅菌的質量;⑤通過流行病學調查和細菌學分型試驗,追蹤感染源并加以控制[5]。
4.1 加強監測:臨床微生物室是醫院感染控制委員會的必然成員,微生物檢驗在醫院感染的監測中起重要作用。若在臨床微生物檢驗中發現有醫院感染問題,要及時與醫院感染控制部門、病房醫師和護士聯系,并注意發展動態。醫院感染中的一些特殊耐藥菌如GRE、MRSA、產ESBL腸桿菌科細菌等常通過交叉感染傳播,曲霉菌、軍團菌等常在空調、供水系統、霧化裝置存在并導致感染,對可能攜帶這些致病菌的來源常規監測并提醒臨床注意,通常可有效預防傳播擴散并節省大量抗感染費用[6,7]。
4.2 醫院感染的教育和培訓:臨床微生物室要參與有關人員的醫院感染教育和培訓工作。如講解臨床微生物標本的采集、保存、運送的要求和注意事項,對標本采集前要求病人應該做些什么準備,采集標本應選擇什么時機、什么部位,每天采幾次、采多少量以及采樣部位應該如何消毒等一系列問題進行解釋;對人體常見的正常菌群、定植菌、污染菌和感染菌等內容進行培訓;對各種細菌耐藥酶的檢測及其含義和在選用抗生素方面的意義與臨床進行經常性的溝通等等。可采用多種方法如講座、討論會、簡訊、墻報園地甚至參與查房等形式。也可以融合到醫院感染管理的繼續教育培訓項目之中。
4.3 參與消毒隔離的管理:正確、科學地實施消毒與隔離技術對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非常重要,正確地指導、監查消毒隔離工作也是臨床微生物室的工作之一。當發生醫院感染暴發流行或特殊耐藥細菌感染時,臨床微生物專業人員應參與制定消毒隔離措施,對相關的人員管理、廢棄物的處理等環節提出微生物專業意見。
4.4 定期細菌耐藥性監測結果:目前對許多感染性疾病的抗菌藥物選擇是經驗性的。但經驗用藥也需要循證醫學和流行病學資料的支持。建議將所有病原菌分離和藥敏的資料用WHONET軟件保存,定期細菌耐藥性監測結果,隨時統計分析ICU等重點科室常見病原菌和耐藥狀況,對臨床經驗性選擇抗生素、提高重癥感染的救治成功率大有幫助。
4.5 通過分子分型技術控制醫院感染:常用的分子分型技術有PFGE、RAPD等。微生物實驗室設置分子分型實驗室,對及時發現和控制病原菌流行具有重大的意義。國外一些醫院的做法是對VRE等不常見的耐藥菌一經發現即進行分子分型,根據基因分型,判斷流行的可能性及范圍并采取相應措施控制感染[8]。如某醫院對2個月時間內自16個病人分離出的19株VRE進行分型,結果顯示其中十四株為一個型別,其他為一個型別,高度提示VRE流行,經調查分析,發現14名患者中11人有直接聯系。根據這些分析,采取了針對控制措施而中止了感染[9]。另一些醫院針對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粘質沙雷菌等感染流行問題,均通過分子分型而得到控制。據統計,微生物室成立分子分型實驗室(設備及人員)的費用為18,050美元,每年分子分型相關支出為400,000,美元,假設所有醫院(美國)都常規進行分子分型,實驗相關費用達20億美元,但節省下來的治療醫院感染的費用將超過5倍(100億)。
總之,筆者認為:臨床微生物實驗室在感染控制中發揮作用大小的關鍵:一是要走出實驗室,加強與臨床的聯系;二是要立足本職,做好常規的臨床微生物檢驗工作,努力提高標本的培養陽性率,縮短結果的報告時間,提高檢驗結果與臨床治療結果的符合率;三是要加強宣傳、教育培訓,在醫務人員中普及臨床微生物學知識,并對檢驗的結果作出合理的解釋,協助臨床正確閱讀和分析微生物檢驗報告單,使微生物檢驗結果和資料能及時有效地被臨床醫師所利用。
【參考文獻】
[1] Struelens MJ,Denis O,Rodriguez-Viualobos H.Microbiology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progress and challenges[J]. Microbes Infect,2006,6:1043-1048.
[2] Kolmos HJ.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microbiology. laboratory and clinician:What the microbiologist can provide[J]. Hosp Infect,2004,43:s285-291.
[3] Kolmos HJ.Role of the clinical microbiology laboratory in infection control -a Danish perspective[J].Hosp Infect,2005,48:s50-54.
[4] Raoult D,Fournier PE,Drancourt M.What does the future hold for clinical microbiology[J].Nat Rev Microbiol,2006,2:151-159.
[5] pfaller MA,Herwaldt LA.The clinical microbiology laboratory and infection control:emerging pathogens,antimicrobial resistance,and new technology[J].Clin Infect Dis,2001,25:858-870.
[6] Chair.C,Durand-Zaleski I,Albertio C,etal.Control of endemic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nreus:a cost-benefit analysis in an intensive care unit[J]. JAMA,2001,282:1745-1751.
[7] Price CS .Paule S,Noskin GA,et al. Active surveillance.readuces the incidence of 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cal bacteremia[J].Clin Infect Dis,2003,37:921-928.
篇3
關鍵詞:臨床 微生物 檢驗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2-0226-02
臨床中用于診斷感染性疾病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方法是臨床微生物檢驗。臨床微生物的檢測主要側重點在于對臨床感染性疾病做出及時準確的判斷,為指導醫生正確診斷和治療臨床感染性疾病提供及時準確的信息。的目前用于臨床微生物檢驗的總體質量水平并不高,檢驗效果不十分理想。主要原因是病原微生物本身種類繁多且個體微小,不易培養觀察等,而且在檢驗中存在諸多其他影響臨床微生物檢驗的因素,如檢驗人員的素質、微生物標本質量、用于檢驗微生物的設備、檢驗過程中所實施的檢驗程序及方案等。
1 臨床微生物檢測中存在的問題
1.1 臨床微生物檢驗中的質量。臨床微生物檢驗結果直接影響醫生對患者的病情進行正確的判斷,因此,在檢驗質量方面應進行嚴格把關。
1.1.1 微生物標本的質量。對于患者臨床微生物的標本采集工作主要是由于醫護人員進行的,有些則是由患者自己采集。由于大多數醫護人員并非是進行微生物臨床檢驗的專業人員,因此對于微生物標本的采集以及保存等注意事項了解的不夠透徹,常會發生微生物標本采集不符合要求等現象。
1.1.2 微生物檢驗報告的表達方式。檢驗報告是醫生用于正確判斷患者病情的最有效憑。如果檢驗人員出具的患者微生物檢驗報告出現表達意思錯誤、不規范、有遺漏項或意思含糊不清等問題,則對醫生的臨床診斷造成很大困難甚至導致醫生出現誤診、漏診等現象的發生。
1.1.3 微生物檢驗的過程中對檢驗方案的設計。檢驗設計在微生物的臨床檢驗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檢驗方案的設計直接影響到進行微生物檢驗人員檢出率的高低。而快速出具檢驗報告不僅能使醫生盡快根據報告判斷病情,甚至直接影響患者生命,為搶救危重病人贏得寶貴時間。
1.2 進行臨床微生物檢驗人員的素質與方法。目前醫院進行微生物檢驗工作的醫務工作者素質普遍偏低,對檢驗標本不能夠十分了解,因此產生懼怕標本會對自身發生傳染患病的心理副作用。現代醫院能夠根據目前實際情況,均會購買一些自動化的檢驗儀器,但是由于目前我國醫療水平整體呈現落后趨勢,對于大部分的微生物臨床檢驗主要還是依靠檢驗人員通過觀察微生物標本的形態學特點和生化反應結果的特殊性進行判斷,因此就要求進行臨床檢驗的人員具有非常強的專業知識和檢驗技術水平,才能進行正確的判斷。[1]
1.3 微生物檢驗人員與進行臨床治療的醫護人員溝通不足。臨床抗感染治療與微生物的臨床檢驗之間有非常密切的關系,因此臨床微生物檢驗人員應與進行臨床治療的醫護人員應進行及時并且必要的溝通交流,以對患者的病情進行有效的專業互動。
2 討論
快速耐藥菌正在嚴重威脅人類的健康,因此要求進行臨床微生物檢驗的工作人員必須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所掌握的醫療專業知識。對檢驗結束開具檢驗單時正確提供對待病人微生物標本檢測結果的推測性診斷,以便更好的為臨床醫務人員在為患者選擇用藥以及所用藥品濃度方面進行正確的選擇。在進行微生物標本采集工作時,微生物檢驗人員應正確指導臨床醫護人員及患者進行采集。
由于醫生診病經常根據多年經驗進行確診,與臨床微生物檢驗人員缺乏及時良好的溝通,易造成誤診、漏診等現象,因此,微生物的臨床檢驗就有可能潛在的威脅著人們的健康。而目前由于醫療水平并不十分發達,不能根據單一的實驗就能檢測出所有潛在的致病菌。在保證臨床微生物檢驗質量的前提下,應及時準確的向醫生提供檢驗信息:①對于活菌檢驗必須盡可能把檢驗目標集中在快速診斷方面,以滿足臨床診治的需要,因此應首先進行基礎的對于微生物的染色實驗,快速把握微生物檢驗的主導方向;②采用限時報告制度,將標本直接作為接種物進行涂平板,貼藥敏紙片進行微生物孵育繁殖,從而加快得出藥敏結果報告的速度,爭取把握對患者的最佳治療時機。使用配套培養基進行微生物的分離,以免發生漏檢現象。
3 小結
各種新的病原微生物不斷出現以及多種耐藥性細菌對人類的威脅已經日趨嚴重,為了應對已經出現或將要出現的與此有關的一系列問題,微生物檢驗人員將實驗醫學和臨床醫學的緊密結合,使醫學檢驗專業正逐步向檢驗醫學轉變,形成了一門新的獨立的專業學科。[2]面臨今后的各項巨大挑戰,微生物檢驗工作者應更新原有的觀念和知識,以便更好的應對困難。[3]醫院微生物室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微生物室檢驗人員除完成本職工作外,開始更多的參與有關的臨床相關工作,已成為醫院控制各種感染及研究抗生素合理使用的重要環節,不僅在細菌耐藥性的檢測方面發揮功能,而且在控制醫院內部感染中也占有主導地位。
隨著檢驗醫學和臨床微生物學的快速發展,微生物檢驗人員應積極克服微生物檢驗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一系列問題,積極主動獲取工作經驗,增強自身專業知識,提高臨床微生物檢驗的質量和效率,更好的為臨床診療醫務人員以及患者服務。
參考文獻
[1] Hayashi T,Arai G,Hyochin,et al.Suppression of spermatogenesis in ipsilateral and contralateral testicular tissues in patientswith seminoma by 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beta subunit beta subunit[J].Urology,2001,58 (2):251-257
篇4
[關鍵詞] 兒科;感染性疾病;血清降鈣素原
[中圖分類號] R44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6)05(c)-0065-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PCT detection in the pediatric infectious disease. Methods 348 cases of children with infections disease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2 to February 2014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nd the WBC, CRP and PCT of all children were detected after admission. Results The PCT, CRP and WBC levels in the group A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group B and those in the group C, and the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Key words] Pediatric; Infectious disease; Serum procalcitonin
血清降鈣素原(PCT )是近年來鑒別細菌感染的一個具有高特異性和敏感性的新型指標,近年來被廣泛應用于臨床診斷。文獻報道,PCT對細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的鑒別診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現對該院2015年2―12月收治的疑似感染患兒348例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以探討PCT檢測在兒童感染性疾病中的診斷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整群選取該院兒科收治的患兒348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71例,女177例,年齡1 d~13歲,平均(3.6±2.1)歲。所有患兒均行PCT檢測,并參照《實用兒科學》[1]對患兒疾病進行診斷。將348例患兒根據診斷的疾病分為細菌性感染疾病組(A組)、病毒性感染疾病組(B組)和非感染性疾病組(C組)。
A組125例,男80例,女77例,年齡1d 13歲,平均(5.6±3.2)歲;細菌性肺炎78例,上呼吸道感染47例,新生兒肺炎14例,細菌性腸炎18例。B 組115例,男60例,女55例,年齡1 d~12歲,平均年齡(5.2 ± 2.9 )歲;病毒性肺炎51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60例,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4例。C組76例,男31例,女45例,年齡1 d~13歲,平均(5.5±3.0)歲;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28例,蕁麻疹15例,營養不良貧血27例,川崎病3例,偏頭痛4例,甲狀腺功能減退癥2例。所有患兒及其家屬均簽署同意書,且通過理委員會的批準。經統計學分析,3組患者年齡、性別等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兒入院后即采集靜脈血運用血細胞分析儀檢測WBC,離心分離血清,采用免疫比濁法測定C-反應蛋白濃度,PCT測定采用化學發光法。
1.3 評價指標
PCT > 0.5 ng/mL即為陽性; CRP >8 mg/L為陽性;WBC>10×109/L為異常。
1.4 統計方法
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用χ2檢驗。采用SPSS 21.0軟件對上述數據進行統計處理,檢驗標準α=0.05。
2 結果
2.1 3組患兒PCT、CRP、WBC結果比較
A組(細菌感染組)患兒的PCT、CRP水平均明顯比B組(病毒感染組)和C組(非感染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3組患兒PCT、CRP、WBC結果陽性率比較
A組PCT陽性占86.40%, B組中PCT陽性占18.26%,C組PCT 陽性占3.98%,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A組PCT陽性檢出率顯著高于CRP陽性檢出率和WBC陽性檢出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兒童為感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由感染引起的發熱在兒科非常多見,多數患兒的感染是良性感染,病程具有自限性,但嚴重的感染性疾病可導致患兒死亡,對患兒的生命安全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對兒童感染作出快速診療是非常重要的,臨床工作中一般根據白細胞計數(WBC)、C-反應蛋白(CRP )值及微生物學和血清免疫學檢查等結果來進行診斷,但是 WBC、CRP值等受諸多因素影響,敏感性、特異性均有局限性;微生物學和血清免疫學檢朔咽鼻已糶月實停給感染患兒的早期診療帶來較多不便。
PCT是1993年被發現的一種無激素活性的糖蛋白,是降鈣素的前體,在體內穩定性良好[2],其不會降解為降鈣素,不受體內激素水平影響,體內半衰期為25~30 h。機體在發生細菌感染后,血清降鈣素原會因為細菌毒素及炎性細胞因子的刺激而升高;主要是由于肝臟的巨噬細胞、腸道組織的淋巴細胞在受到刺激后,會合成分泌降鈣素原[3]。因此PCT被公認為是病毒感染和細菌感染性疾病鑒別診斷的可靠指標[4]。關于PCT在感染疾病中的鑒別價值有很多研究人員進行了相關實驗,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PCT已經廣泛應用于臨床檢驗中,余立等人對77例兒科感染性疾病患兒進行血清降鈣素原檢測發現,細菌感染組的PCT、CRP以及CBC水平明顯高于病毒感染組和非感染組[5]。結果表面血清PCT水平在兒童細菌感染診斷中具有臨床應用價值。許彬,范志剛等人通過檢測血清PCT及CRP水平在90例新生兒重癥感染性疾病診斷中的應用發現清PCT在新生兒重癥感染性疾病中的診斷敏感度及準確性優于血清CRP[6]。李小麗在對100例感染性疾病患兒進行研究,將患兒分為病感染組和細菌感染組,患兒接受血清降鈣素原(PCT) 檢測, 結果顯示細菌感染組的降鈣素原陽性率為84.91%明顯高于病毒感染組14.89%[7]。可見,降鈣素原對兒童感染性疾病的指導具有一定的診斷意義[8-9]。
自從該院引進PCT檢測項目后,作者收集病例,研究降鈣素原檢測在兒科感染性疾病中的應用價值,結果顯示,細菌性感染患兒的PCT(2.85±0.56)、WBC(17.8±9.54)及CRP(56.2±8.41)水平顯著高于病毒性感染和非感染患兒(P
綜上所述,在兒科感染性疾病的診斷中,血清降鈣素原是細菌感染性疾病的敏感性指標,能夠準確鑒別診斷細菌感染性疾病,并且降鈣素原檢測方法簡單、易操作,所需時間短,尤其適用于基層醫院的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 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67-179.
[2] Marnna P,Nedelnlková K, Gürlich R. Physiology and genetics of procalcitonin[J].Physiol Res,2000,49( Suppl 1):S57- S61.
[3] 金盛鑫.血清降鈣素原和超敏C反應蛋白及白介素6在新生兒早期感染中的診斷價值[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7):1600.
[4] 齊燁.血清降鈣素原測定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診斷價值[J].實 用兒科臨床雜志,2011,25(14): 1141-1142.
[5] 徐立,歐陽曦. 血清降鈣素原檢測在兒科感染性疾病中的應用[J]. 醫學臨床研究,2013(8):51.
[6] 許彬,范志剛,楊云,等. 血清降鈣素原及C反應蛋白檢測在新生兒重癥感染性疾病診斷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24):50-52.
[7] 李小麗. 血清降鈣素原檢測對兒科感染性疾病的臨床診斷指導研究[J]. 中國實用醫藥,2015(12):77-78.
[8] 杜學麗. 血清降鈣素原的檢測在兒科感染性疾病中的應用[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20):35-36.
篇5
【摘要】:一直以來,人類與病原微生物之間的斗爭從未間斷過。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檢測病原微生物的技術也在不斷提高,這大大降低了其對人畜的危害。本文主要講述了現代病原微生物檢驗技術的發展狀況。其中以PCR和DNA芯片技術為代表的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大大提高了病原微生物檢驗技術。
【關鍵詞】:病原微生物;檢驗技術;分子生物學
人類進入21世紀,雖然醫療事業已經發展到了歷史最高點,但是感染性疾病仍然是危害人類健康的重要疾患,其中造成人類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種類紛繁復雜,范圍覆蓋面更廣,而且耐藥性越來越強,其中還有一些傳統的病原微生物像結核分支桿菌等又出現死灰復燃的現象,同時還出現了許多新的病原體,如2003年底出現的SARS病毒以及2004年又出現禽流感病毒。這些病毒給病原微生物的檢測帶來巨大困難,嚴峻的現實要求病原微生物檢驗技術不斷更新。人類與病原微生物之間的斗爭越來越激烈,本文所講述的是現代的生物科學技術的發展現狀。
一、 傳統微生物檢驗技術
傳統病原微生物的檢查是以染色、培養和生化鑒定等為主,這些方法測試結果比較可靠,特別是微生物的分離培養,。在當前形勢下,該方法仍然是很多微生物病原體檢測的"金標準"。然而,細菌在生長繁殖時需要耗費不少的時間,這使得檢測周期一直不能降低;與此同時,很多病原體的培養還會與營養需求、抗生素的使用以及病原體含量多少等因素相關。然而由于時代的發展,這種技術已遠遠不能滿足對各種病原微生物的診斷,特別是針對流行病學的研究。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特別是物理化學技術、分子生物技術、免疫學等的不斷發展,新的微生物診斷技術和方法己廣泛被應用。
二、 物理化學技術
物理化學技術主要是利用一些物理和化學反應來進行檢測微生物,具體有色譜檢測法和電阻抗法。
(1) 色譜檢測法
在色譜檢測法中,將細菌混合物通過不同固定相和流動相,進行溶解、解析、吸附和脫附等相關物理過程,在進行多次反復后得到分離,最后運用各種檢測手段對細菌的屬、種甚至株進行鑒定。在高效液相色譜法中,其分辨率高、分析速度快,同時操作簡單方便。
(2) 電阻抗法
在電阻抗法中,它是在微生物代謝過程中,通過檢測培養基導電特性變化,從而快速測定樣品中微生物含量。主要原因是由于生理代謝,在微生物培養過程中,培養基中的一些如碳水化合物、類脂、蛋白質等電惰性物質逐漸轉化為電活性物質。隨著微生物數量的增長,培養基中電活性物質逐漸取代了電惰性分子,而使得培養基導電性增強,最終導致電阻抗降低。
三、 分子生物學技術
21世紀將迎來以分子生物技術為代表的生命科學的時代。最近發展起來的分子生物學基因診斷技術已經廣泛應用在醫學、遺傳學等各個領域,這不斷促使現代醫學由細胞水平向分子水平、基因水平轉變,從而形成了分子微生物學,這就滿足了人們對微生物的認識需求:從以前的外部結構特征逐步轉到現狀微生物的內部基因結構特征研究。同時,微生物的檢測技術相應的轉向到基因水平的檢測。在此基礎上產生的眾多新的檢測技術中, 具有敏感、特異、快速等多種優點的核酸雜交和聚合酶鏈反應(PCR)現在已經應用到了病原微生物的檢測中。此外,DNA芯片技術的興起,為微生物學的檢測帶來了日新月異的革命。
(1) 核酸雜交和聚合酶鏈反應(PCR)技術
PCR技術的高度敏感性和特異性應用在病原體檢測上時的優勢如下:常規方法常難以準確檢測一些對形態和生化反應不典型的微生物鑒定,但是PCR技術的出現,使得其成為可能,即使在出現大量死菌的情況下,也能做出準確而快速的鑒定;同時它還不受混合標本的影響,能夠很方便地從含有大量正常菌群的標本中檢測出病原菌;而且,對于如分支桿菌、幽門螺桿菌、支原體等一些生長緩慢甚至難于培養的微生物,采用PCR技術來鑒定這類菌株也有重要意義,采用其他方法則很難獲得信息。
(2) 基因(DNA)芯片技術
生物芯片是基于玻片和尼龍膜等的載體,有序排列了很多生物活性分子。這些分子在單位面積上密度非常高,從而在一次試驗下,就能夠同時檢測到多種疾病或者對多種生物樣品進行分析。
生物芯片根據芯片上固定的生物活性分子的不同可以分為蛋白芯片和基因芯片。而基因芯片的活性分子是寡核苷酸探針或靶DNA。DNA芯片與傳統的檢測方法相比,具有少樣品需求、可快速、準確、高效地顯示病原體的遺傳信息的優點,已被廣泛應用在分析宰基因序列、快速診斷病原微生物感染、研究變異及耐藥機制、揭示發病機制以及感染性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等。由此可見,基因芯片技術發展前景和空間非常廣闊。
隨著科技的發展,計算機技術在不斷提高。現代病原菌微生物檢測將沿著高度自動化和簡便快速的方向發展,其中尤其是對于分子生物學技術:通過在病原菌診斷、鑒定以及基因檢測等方面成功運用自動化儀器,生物芯片技術的發展最終將完全改變臨床病原菌檢驗的現狀,實現集高效、高質和廉價等與一體的技術。同時,隨著各學科之間的交叉發展,越來越多的新的檢測技術將會不斷涌現,從而不斷促進病原微生物檢驗技術的發展。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臨床醫學;檢驗技術;檢驗醫學;緊密結合
醫學檢驗的發展,不僅是循證醫學的必然要求,使醫療行為更為科學和經濟,也將可能為前瞻性的預防措施的實施提供依據。隨著新的儀器及方法的擴展,檢驗醫學在臨床生化、微生物學、血液學及免疫學等多個分支出現了一些新的檢驗項目與技術,使針對患者的臨床治療更為合理和快速。
一、提高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的方法
(一)加強檢驗醫學的整體協作
現在的檢驗醫學比其他的醫學專業更加注重整體協作,這是檢驗的醫學的不同之處和優勢所在。現在的檢驗醫學,已經不僅僅是過去的尿、血、便的三大常規方法了,而是更為細致和精確的檢查。現在一進醫院,你會覺得不論你是生的什么病,首先面對的是琳瑯滿目的檢測項目越來越準確的檢驗要求。這個過程只中的每一個環節并不是單獨存在的,而是需要整體的協同運作的。檢驗技術中的整體協作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加強檢驗技術的整體協作是提高檢驗技術的方法之一。現在采用整體協作技術的檢驗技術,無論從檢測結果還是涉及到標本采集時間、部位、方法確定時,都是具有十分大的優勢的。檢驗技術應該在整體的協作中,在選擇檢驗方法時,應該做到五個“盡量”:盡量減少不同試劑檢測同一目標時的差異、盡量減少個體操作時間的差異、盡量減少不同試劑檢測統一目標時的差異、盡量減少不同儀器檢測同一目標時的差異、盡量減少不同實驗間的差異。在這五個“盡量”中,如果其中一個環節沒有做到,出現了失誤,很大程度上會最終導致檢測結果不準確、不客觀。
(二)新技術在檢驗技術中的應用
檢驗醫學由于出現的時間并不長,也是在新技術充斥的環境中誕生的產物。相對于醫學上的其他技術來說,檢驗醫學新技術的應用比其他專業更為敏銳。在檢驗技術中,學科的發展與新技術的關系更為密切,新技術應用在檢驗技術中可以促進其進步。比如說在生物學技術中,分子生物學中檢驗醫學的工作范圍與過去相比,不可同日而語,工作范圍得到了極大的擴展。以前的檢驗是一種事后性的判斷,是病變發生了以后,才能檢測得出來。但是,現在的檢驗技術已經可以做前瞻性的檢驗了,也就說,在病變出現以前,通過檢測,可以預測到以后可能會出現的疾病。由事后治療向事先預防方向發展了,這樣的檢驗技術使得我們的醫學更加進步。它的檢驗范圍也得到了極大的擴展,能檢測的項目增加了很多。預測檢測占據了擴展內容中的很大一部分,比如說有預后的評估、預測個體發生疾病的趨勢、臨行病學以及目前健康狀態的評價等。
(三)融入自動化技術
在現在臨床醫學的檢驗技術中,檢測速度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有時時間就是生命,早點確認檢測結果,可以為病人爭取時間來治療。所以說,提高檢測速度也是提高檢測技術的方面之一。而在檢測技術中融入自動化技術可以更好的提高檢測速度。在自動化技術融入以后,臨床醫學實驗室將面臨著一個質的變化。更加快速化、自動化、一體化和智能化的檢測手段,消除了原先臨床生物化學、微生物學、免疫學和血液學之間存在的明顯分界線。因為原先必須分離的檢測項目現在可以一起檢測出來,更快速的得到更全面的檢測結果,分析病人或是其他實驗的整體狀態。
二、醫學檢驗的臨床應用
臨床生物化學檢驗和試驗數據主要用于以下幾個方面:
1.揭示疾病的基本原因和機制,如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及代謝性疾病等;
2.根據發病機制,建立合理治療,如針對苯丙酮尿癥患者給予低苯丙氨酸飲食;診斷特異性疾病,如利用肌紅蛋白、肌鈣蛋白診斷心肌梗死;
3.為某些疾病的早期診斷提供篩選試驗,如測定血中甲狀腺素和促甲狀腺素用以診斷新生兒先天性甲狀腺機能減退癥;
4.監測疾病的病情好轉、惡化、緩解或復發等,如利用肝功能試驗對肝臟疾患進行診斷和治療監測;
5.治療藥物監測。即根據血液以及其他體液中的藥物濃度,調整劑量,保證藥物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6.輔助評價治療效果,如測定血中癌胚抗原含量監測結腸癌的治療效果;
7.遺傳病產前診斷,降低出生缺陷病的發病率。
臨床微生物學是檢驗醫學的亞專業之一,其綜合了臨床醫學、病原生物學和免疫學、臨床抗生素學和醫學流行病學等幾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對感染性疾病進行快速、準確的診斷,密切結合臨床提出及時有效的治療方案,防止微生物產生耐藥性和醫院內感染的發生。
綜上所述,醫學檢驗在臨床醫學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①醫學檢驗的目的就是研究人體血液、體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的致病因子,通過檢測這些致病因子的量和活性的變化而推斷疾病的發生發展來輔助臨床醫師準確判斷疾病。②醫學檢驗的結果是支持診斷、鑒別診斷,甚至是確診的主要依據,臨床醫生診斷治療疾病和判斷預后的途徑就是熟知檢驗知識。
三、總結
檢驗醫學的發展,不僅是循證醫學的必然要求,使醫療行為更為科學和經濟,也將可能為前瞻性的預防措施的實施提供依據。隨著新的儀器及方法的擴展,檢驗醫學在臨床生化、微生物學、血液學及免疫學等多個分支出現了一些新的檢驗項目與技術,使針對患者的臨床治療更為合理和快速。
醫學檢驗在臨床醫學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醫學檢驗的目的就是研究人體血液、體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的致病因子,通過檢測這些致病因子的量和活性的變化而推斷疾病的發生發展來輔助臨床醫師準確判斷疾病。醫學檢驗的結果是支持診斷、鑒別診斷,甚至是確診的主要依據,臨床醫生診斷治療疾病和判斷預后的途徑就是熟知檢驗知識。
參考文獻:
篇7
1 微生物檢驗教學中為何選擇CBL教學模式
微生物檢驗傳統的教育模式大多是以教師教學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為輔的教學方法,這種應試教育使得學生缺乏主動學習和主動實踐的能力,這種教學模式教出來的學生,成績分數尚可,不過到了臨床實踐環境往往表現能力不足。為了改善這些,就要求我們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以病例為基礎的學習模式CBL(Case-Based Learning)是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基于PBL學習模式發展而來的,是適應醫學教育需要的、全新的教學學習模式。CBL的核心是“以病例為先導,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小組討論式教學法[1]。其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增強學員對知識點的理解與記憶,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啟發臨床思維的建立,結合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以病例為先導,以問題為基礎”要求學生獨立對問題所涉及的知識查閱資料,使學生對病例產生強烈的好奇心,結合病例進行獨立思考,用醫學知識解決病例中的問題,幫助學生盡早形成臨床思維。“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有效提高教學質量[2]。
2 CBL教學模式在微生物檢驗教學應用的特點與優勢
微生物學發展十分迅速,知識更新日新月異,在教學內容和方法上,更要不斷更新。微生物在地球上幾乎無處不有,無孔不入,我們人體的皮膚上,口腔里,甚至胃腸道里,都有許多微生物。臨床常見疾病多由微生物引起,在課堂上如果從生活中常見的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疾病開始講起,而不像傳統教學模式那樣從“三性兩法”入手講起的話,那么學生的求知欲望就會大為提高,學習興趣就會愈加濃厚。
CBL教學法將事先準備好的典型病例發給學生,學生課前查閱大量的文獻和資料。在搜集資料過程中,培養學生根據具體病例如何更多的了解病情,如何發掘相關疾病中所隱含、潛在的微生物學知識,如何從復雜的病例中準確地分析、鑒別,最終做出正確的診斷,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CBL教學法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互動式教學[3]。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針對所涉及疾病的醫學知識進行討論,通過這種方法使學生的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相結合,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比傳統按部就班的臨床教學模式更具有優勢。傳統教學中教師壟斷了大部分學時,師生關系基本處于單向傳輸狀態,教師占據主導地位。微生物知識本身就很抽象、枯燥且零散,學生最初接觸時都感到很有難度,雖然相應的知識點能死記硬背住,但接觸到臨床病例,對疾病進行分析時,學生往往缺乏靈活應變能力。
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方面,CBL教學鍛煉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傳統的教學中,學生通常都是上課記筆記,劃書,課后背知識點,這種灌輸式教學方法常常是教與學難以互動,導致教與學的分離,這樣往往使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CBL教學模式改變這種被動學習的方式,結合臨床案例展開討論、分析,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自我更新知識的能力。在實踐過程中也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尤其是平時不愛說話的同學,從不敢說到敢說直到搶著說。這種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的學習變被動為主動,學習效果比傳統灌輸模式要好,學生獲得的知識的過程由點到面升級到自我獲取和學以致用,學生從單向思維方式轉變成多向思維方式,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學生靈活運用知識,將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同時自我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也得到鍛煉和提高。
3 CBL教學模式應用的局限性和不足
篇8
疫苗可謂是世界預防免疫醫學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法國微生物學的奠基人路易·巴斯德開創性地提出了“疾病微生物理論”。巴斯德發現,將毒性被減弱的微生物接種到人體之后,可以誘使人體產生抵御這種微生物的能力。這一發現直接導致了后來一系列疫苗的誕生,極大地延長了人類的平均壽命,人類歷史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疫苗技術也在不斷發展。以百日咳疫苗為例,經歷了從全細胞到無細胞百日咳疫苗,免疫效果大大提高,副作用大大降低;而脊髓灰質炎疫苗,目前也從減毒活疫苗發展到了滅活疫苗,使病毒殺死得更加徹底,無論是身體健康的寶寶還是免疫力低下的寶寶都能使用,脊灰滅活疫苗被世界衛生組織稱為“最安全的疫苗之一”。
強化免疫構筑健康未來
接下來,我們再談談強化免疫。一般來說,孩子出生后,體內由母體傳給的免疫力(即抵抗疾病的能力)會逐漸減弱或消失,這時就必須適時地進行預防接種,即計劃免疫。這對孩子一生的健康至關重要。比如說乙肝,新生兒由于抵抗力差,感染概率極大,年齡越小,感染乙肝病毒后成為持續攜帶乙肝表面抗原者的概率就越高。如1歲以內的孩子感染乙肝病毒后,將有90%以上會變成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而7歲以上的人群,僅10%變成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因此,為了孩子的健康,在他一出生,必須在醫院接種乙肝疫苗和其他計劃免疫包括的疫苗。
如此看來,免疫就是通過接種疫苗這種對疾病有預防作用的生物制劑,從而達到預防和控制一些容易感染的疾病的目的。強化免疫則是對常規免疫的加強。時下,多數家長們對于孩子接受免疫都非常重視。不過,對于強化免疫接種,家長們需要知道的還有很多。以脊髓灰質炎為例,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只要有一名兒童還感染脊髓灰質炎病毒,所有國家的兒童就仍有感染該疾病的風險”。 在醫學界小兒麻痹癥沒有特效的治療方法,接種疫苗是唯一有效的預防手段。目前,我國預防脊髓灰質炎有口服減毒活疫苗和滅活脊灰注射疫苗兩種疫苗。其中減毒活疫苗簡稱OPV,是糖丸;滅活疫苗簡稱為IPV,是注射劑型的疫苗。納入我國計劃免疫規劃使用的脊髓灰質炎疫苗是OPV,這是我國防范脊灰疾病的首選疫苗。
不過,盡管口服糖丸是防范脊灰疾病的首選疫苗,但也并非能完全搞定。山西疾控中心專家就表示,有些孩子存在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缺陷的情況下,即便口服過糖丸,也還要考慮使用滅活脊灰注射疫苗或是含有滅活疫苗的聯合疫苗。因為滅活疫苗,可直接注射被血吸收,產生抗體,從根本上杜絕了疫苗相關性疾病的出現。
接種聯合疫苗漸成趨勢
免疫接種是預防、控制和消滅傳染病最安全、有效且經濟、便捷的手段。不過,國內疾控專家表示,雖然現在家長對孩子的疫苗接種都很重視,但現在人口流動性強,孩子的居住地轉移,容易帶來疫苗接種漏種。一些農村的留守兒童跟著爺爺奶奶生活,也會有斷種、漏種疫苗的現象。所以接種方便省時的聯合疫苗將逐漸成為趨勢。
聯合疫苗實際上就是數種疫苗抗原聯合制成的疫苗。主要優勢在于:減少注射次數,降低費用,提高父母接受度,簡化免疫程序,提高接種率,也為引進新型兒童疫苗提供機會。優質的聯合疫苗與單個疫苗的免疫效果一樣,能一次為寶寶提供多方位的安全防護,減少風險,增強寶寶的免疫力。
隨著科技的進步,目前聯合疫苗的應用在國際上已經非常廣泛。含有滅活脊灰疫苗(IPV)的聯合疫苗在我國也已開始使用。例如五聯疫苗可以同時預防脊髓灰質炎、百日咳、白喉、破傷風和b型流感嗜血桿菌引起的感染等5種兒童常見感染性疾病,為寶寶提供多方位的保護,減少風險,提高免疫力。五聯疫苗還將傳統需要注射的12針減少到4針。寶寶少挨8針,少痛8次,減少了8次接種時不良反應風險,家長減少8次接種的奔波,更加省時省力。
非一勞永逸,也勿多多益善
篇9
關鍵詞:高職護理專業 病原生物與免疫學 緒論課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7(a)-0186-01
《病免》是高職護理專業學生的一門重要基礎理論課,如何讓學生學好這門課,更好地為以后臨床工作服務,關鍵是一方面教師應從自身做起教授好這門課程。緒論課是學生對一門課的初次接觸,是師生之間的第一次交流[1]。其講授的成敗將直接關系到學生對這門課的學習熱情與強烈的求知欲望,以及教師給學生留下的美好印象,這些都將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如何講好《病免》緒論課,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安排緒論課的教學。
1 重點講解本課程對護理專業學生的重要性
教師在講緒論時,首先要向學生講解本課程對護理專業學生的重要性及其在醫學中的作用和地位。《病免》是高職護理專業學生的一門重要基礎理論課,其課程教學不僅為學生后續學習課程服務,還對學生未來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起著關鍵性的作用[2]。另外,該課程的理論知識和技能在臨床實踐中的應用也是相當廣泛的。目前臨床上常見的感染性疾病、傳染性疾病、超敏反應性疾病以及腫瘤等疾病的病因分析、預防、診斷和治療均需借助于該課程的理論和方法。目前臨床上出現的一些難以治療的疾病,都可以應用免疫學的技術進行治療,并在臨床上取得了一定的可喜的成果。免疫學已經滲透到醫學的各個方面。同時,人們還可應用該課程的知識直接控制和消滅感染性疾病和寄生蟲病,保障人們的健康。學生了解了此門課程對他們以及其在醫學中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就會重視這門課程,這將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2 講授課程的框架結構與學習目標,讓學生對課程有個總體的認識
《病免》是兩門課程的整合,一是病原生物學;二是醫學免疫學。病原生物學又包括病原微生物學與人體寄生蟲學,病原微生物與人體寄生蟲二者都是引起人類疾病的兩大生物性因素,所以二者統屬于病原生物學的范疇。讓學生瀏覽教材目錄,了解這兩部分內容在教材中的分布。一堂緒論課,應該向學生講清的就是這門課程主要“學什么”,學生在遇到一門新課時最關心的也正是這個問題[3]。那么教師接下來的工作也就是介紹該課程的學習目標。護理學專業的學生關鍵是理解無菌操作的重要性,在臨床上有效防止感染的發生[4],所以針對病原生物學部分,學習的重點是各類病原生物的致病性、感染途徑及預防原則。針對護理學專業的臨床應用方向,免疫學的學習,學生應把重點放在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上。重點掌握的基本概念有:Ag、Ab、Ig、C、交叉反應、特異性與非特異性免疫應答、超敏反應、人工主動免疫、人工被動免疫等。重點掌握的基本理論有:Ig的生物學特性與功能、C的生物學作用、細胞免疫與體液免疫的機制和功能、I―IV型超敏反應的發生機制及其防治原則、抗感染免疫機制等。通過本門課程框架結構及學習目標的介紹,學生初步了解了本門課程及將要重點學習的內容,將為以后的學習起一個引導的作用。
3 講授學習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成績
目前,高職護理專業學生一般基礎知識比較薄弱,學習方式或方法欠佳,自制能力差[5]。所以在上課之前,介紹一下課程的學習方法,對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是十分必要的。免疫學部分知識點抽象,難理解,前后知識聯系性比較強,針對這些問題,教師應給學生提出以下幾條學習建議:上課前要預習,對所講課內容做到心中有數,帶著問題去聽課;上課時認真聽講,要記筆記,記下重點難點知識,并把有利于理解教材內容的知識記下來;課后認真復習,及時掌握所學內容,只有及時掌握所學內容才有利于后續內容的學習。病原生物學部分,需要記憶的知識多,且知識點零碎容易混淆。只有將零碎、易混淆的知識縱橫聯系相互比較,才能夠牢固記憶真正掌握。所以在學習病原生物學部分時,應注意在學完每一節、章之后做充分的歸納、小結,比較、鑒別知識點,在心中建立牢固的、立體的知識體系。
4 介紹考核方式,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
《病免》的考核將分成三部分:包括平時考核、實驗考核、期末考核。平時考核包括學生課堂回答問題的情況、課堂活躍程度、完成作業情況等;實驗考核包括實驗操作的準確性、實驗報告的完成程度及正確性;期末考核教師根據本課程的教學目標出試題,考核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這三項考核分別占期末總成績的20%、20%、60%。通過這種綜合考核的方式,既提高了學生課堂參與教學互動的積極性,提高了教學效果及學生平時的學習成績,又培養了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和綜合素質。
5 講好醫學免疫學概述內容,引發學生的求知欲
醫學免疫學概述統共介紹了三方面的內容:免疫的概念、免疫的三大功能、醫學免疫學的發展與現狀。針對這三方面的內容,教師應該采取不同的方式進行講解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對于免疫的概念,教師可以給出幾個具體傳染病的實例,讓學生根據實例自己先來概括。教師根據回答的情況引導出傳統免疫的概念。然后教師在設置疑問提出:機體的免疫力除了對傳染性異物有抵抗力之外,對其他非傳染性異物有抵抗力嗎?根據這個問題我們剛才給免疫概括的概念還準確嗎?然后教師就可以引出現代免疫的概念。通過這種方式講解免疫的概念,同學們會深刻的認識到免疫的本質現象。
對于醫學免疫學的發展與現狀,可以向學生講解免疫學歷史上的科學成果。講解醫學免疫學的科研成果,同學們會聽得興趣盎然,頓時覺得耳目一新,將會對本課程產生積極的響應,能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學習興趣,有了熱情與學習興趣,將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總之,在緒論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做好充分的準備,以起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尚智.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基礎緒論課教學方法探討[J].菏澤醫學專科學校學報,2011,23(3):93-94.
[2] 楊朝曄.高職護理專業《病原生物與免疫學》課程建設與改革探討[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10,5(1):72-73.
[3] 朱宏哲.緒論課教學淺見[J].首都教育學報,2011(5):32-33.
篇10
【關鍵詞】輪狀病毒;膠體金;胃腸炎;腹瀉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9.140文章編號:1006-1959(2010)-09-2424-02
流行病學資料顯示輪狀病毒急性感染是造成嬰兒與兒童腹瀉性疾病的主要病因,每年因急性胃腸炎和腹瀉而入院的嬰兒與兒童病例中,輪狀病毒感染率為50%~60%[1,2]。因此,輪狀病毒的檢測在嬰幼兒急性胃腸道疾病的診療中具有重要意義,輪狀病毒的快速檢測為嬰幼兒胃腸道感染性疾病的診斷及時提供了準確的客觀依據,使嬰幼兒輪狀病毒感染的早期治療成為現實,大大縮短了診斷時間,提高了臨床診治效率。筆者應用了北京萬泰的A群輪狀病毒診斷試劑,采用免疫層析雙抗體夾心法,對筆者所在醫院就醫的有腹瀉或胃腸炎癥狀的患兒進行輪狀病毒的快速診斷,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
1.1.1一般資料:本組234例患兒均為2009年1月~2010年1月期間因腹瀉癥狀來筆者所在醫院就診者,其中男126例,女108例,年齡1~3歲。
1.1.2輪狀病毒的快速診斷試劑盒:含10份測試卡,鋁箔袋,干燥劑,說明書,滴管。測試卡主要成分有塑料卡,塑料底板,吸水濾紙,硝酸纖維素膜(包括包被有A群輪狀病毒抗體的檢測線和包被有抗鼠抗體的對照線),金墊(附著有膠體金標記A群輪狀病毒單克隆抗體)。滴管內有樣品稀釋液。
1.1.3檢查標本:患兒的大便標本,收集患兒標本時是用一次性的帶蓋大便樣品杯盛裝,試驗中所需標本量約1g左右。
1.2方法:按北京萬泰公司的輪狀病毒診斷試劑說明書的方法進行。由于試劑盒是放2℃~30℃常溫保存,所以試劑盒取出即可用。旋開滴管取出采便勺,從糞便中收取一勺樣本(約100mg),取樣后抹平勺面,放入裝有樣品稀釋液的滴管中,旋緊滴管。振蕩混勻,折斷滴管上的蓋帽。將測試卡平放干燥平面上,垂直而緩慢地滴加2-3滴混勻后的樣本(約80ug)至測試卡加樣端中心。5-10分鐘內判斷結果,結果判斷不可超過10分鐘。
1.3結果判定方法:測試卡出現兩條紅線為陽性,測試卡只出現一條對照線為陰性,測試卡不出現紅線,即無對照線出現,實驗無效,應重復檢測。
2.結果
234例患兒,總陽性率為49.1%,其中輪狀病毒致小兒腹瀉的陽性檢出率為51.2%,致小兒胃腸炎的陽性率為46.8%,均于10min內得出結果,陽性結果中無一例出現交叉凝集現象,(見表1)。
表1234例1歲~3歲患兒輪狀病毒快速檢測結果
3.討論
可引起嬰幼兒急性胃腸炎和腹瀉的原因很多,其中輪狀病毒感染是引起嬰幼兒腹瀉的主要病原體之一。輪狀病毒主要感染患兒的小腸上皮細胞,從而造成細胞損傷,引起腹瀉[3]。流行病學資料顯示:輪狀病毒每年在夏秋冬季流行,感染途徑為糞-口途徑,臨床表現為急性胃腸炎,呈滲透性腹瀉病,病程一般為7d,發熱持續3d,嘔吐2~3d,腹瀉5d,嚴重出現脫水癥狀。
WHO已將輪狀病毒感染納入全球腹瀉病控制和免疫規劃。輪狀病毒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廣,會感染多種動物,感染入的輪狀病毒具有共同的族抗原。病毒在腸道絨毛細胞質中增殖、破壞細胞,在脫落壞死的細胞中含有大量病毒隨糞便排出,因為絨毛細胞被破壞引起腹瀉,造成電解質與水分的損失,而導致脫水、酸中毒和休克。
由于嬰幼兒免疫力普遍較低,身體代償能力不足,輪狀病毒感染導致的腹瀉可致嚴重的電解質代謝紊亂,救治不及時可危及患兒生命安全。因此輪狀病毒的及時、準確快速檢測,對臨床的治療具有重要意義[4]。臨床可用于輪狀病毒檢測的方法很多:電鏡、核酸電泳、免疫熒光、ELISA等,但是上述檢測方法或因診斷周期長,或因操作繁瑣、檢測成本高,很難滿足臨床診斷要求,臨床應用價值不高。膠體金快速診斷試驗檢測輪狀病毒是一種操作簡便、快速的診斷方法,糞便中輪狀病毒抗原陽性,可診斷為輪狀病毒性腹瀉或胃腸炎[5]。根據以上臨床應用的結果來看,可知道:該法檢測結果準確,從陽性結果完全符合臨床診斷和無一例交叉反應可說明。該法檢測快速、操作簡便、不需設備,而且易學易掌握。因而,它可以作為輪狀病毒的常規檢測方法在我國基層醫療單位推廣應用;值得注意:該法存在細菌交叉反應,患兒糞便中的腸道的病原細菌或白色念珠菌,偶然也會被試劑盒檢測出,以致結果出現假陽性,這個時候要結合臨床癥狀,做細菌培養和用ELISA方法檢測輪狀病毒抗體。
參考文獻
[1]Partick,Murry.Medical Microbiology,1994:646.
[2]詹前朕,楊宏通.微生物學(下冊)[M].臺灣:華杏出版有限公司,2003,7:884.
[3]Kapikian AZ,Hoshino Y,Chanock RM,Roraviruses.In:KnipeDM,Howley PM,eds.Fields Virology,Fourth ed.vol 2.lppincott Williams&Wilkins,Philadephia,2001:1787.
- 上一篇:企業人才儲備培養計劃
- 下一篇:幼兒幫扶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