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腦損傷預防和護理論文
時間:2022-08-15 04:45:00
導語:顱腦損傷預防和護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通過對數例顱腦損傷繼發顱內血腫術后并發癥的觀察,總結有以下并發癥較多見:肺炎、泌尿系統感染、褥瘡、靜脈炎、下肢靜脈曲張;針對并發癥積極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有助于病人術后的早日康復。
[關鍵詞]顱腦損傷;肺炎;泌尿系統感染
Preventionandnursingon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sofintracranialhematomasecondarytocraniocerebralinjury
[Abstract]Thecommon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sofintracranialhematomasecondarytocraniocerebralinjuryare:pneumonia''''''''urinarysysteminfection''''''''decubitus''''''''phlebitis''''''''deepveinthrombosisoflowerextremity.Takingcorrespondingpreventivemeasuresforthecomplicationsmayhelpthepatientsrecoverearly.
[Keywords]craniocerebralinjury;pneumonia;urinarysysteminfection
無論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顱腦損傷僅次于四肢損傷,占全身各部位損傷的第二位。而顱內血腫是顱腦損傷嚴重的繼發性病變和重要的死亡原因,可導致顱內壓增高、腦疝的發生,死亡和致殘率均居首位。顱腦損傷繼發顱內血腫的病人,術后恢復期較長,常可產生并發癥。因此護理工作是整個治療過程的重要環節,又是病人康復的必要條件。通過對我科數年來收治的顱腦損傷繼發顱內血腫清除術后病人病情的觀察,發現其并發癥以肺炎、泌尿系統感染、褥瘡、靜脈炎及下肢靜脈血栓為多見,下面簡要敘述預防和護理。
1肺炎
肺炎是術后嚴重的并發癥,不僅致腦缺氧和腦水腫加重,也是傷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在護理中主要加強口、鼻腔的護理,及時清除口腔、鼻腔及呼吸道異物、嘔吐物和分泌物。將病人置于側臥或側俯臥位,以利呼吸道積存的液體及異物自動排出,保持呼吸道的通暢。對呼吸道分泌物多而不能排出者,宜盡早進行氣管切開術,并做好氣管切開術后的護理:以消毒無菌的吸痰管吸出套管內的痰液,也可將沐舒坦15mg加入生理鹽水50ml稀釋后以每小時2ml持續泵入氣道,以稀釋痰液便于吸出。定時翻身拍背,自下而上、由外向內,可有效地預防墜積性肺炎的發生[1]。一旦發生肺炎,其治療上重在保持呼吸道通暢,給氧,大量使用抗生素,同時向家屬宣教加強營養,增加蛋白質和維生素C、維生素E的攝入,以增強機體抵抗力。
2泌尿系統感染
顱腦損傷的病人因顱腦損傷及昏迷的影響,常有尿潴留、尿失禁,細菌從尿道外口侵入尿路,則發生泌尿系統的感染,其預防措施重在做好護理工作,主要是保持會陰部清潔,對必須使用保留導尿的病人,要嚴格無菌操作,操作時動作要輕柔,避免損傷尿道黏膜。保持導尿管無菌,若不慎污染,必須及時更換,切忌將拔除的導尿管重新插入。對于留置尿管的病人應該每周換導尿管1次,每天換尿袋1次,每天必須進行會陰護理兩次,在尿道口周圍不能有分泌物和血跡。注意多飲水,昏迷病人給予鼻飼溫開水,保證每日尿量在1000ml以上,并且尿的pH值在6.5~7.0[2]。發現尿液渾濁,有絮狀物或帶有血性尿液及時留取標本送檢,如有尿路感染及時治療。避免不必要的沖洗,若導尿管未見梗阻,則不需要沖洗。必須要沖洗時要嚴格無菌操作。最好不用氨基糖苷類和磺胺類的抗生素。引流管和集尿袋應放置在膀胱水平位置以下,保持單向重力引流,防止尿液逆流,留置導尿的病人一定要認真觀察和護理,防止尿路感染,一旦發生尿路感染,應及早拔除導尿管,給予抗菌藥物治療,如口服呋喃坦啶、甲硝唑等。重者可聯合用藥或靜脈滴注抗生素,以使感染迅速得到控制。
3褥瘡
褥瘡其實質就是壓迫性潰瘍或壓瘡,顱腦損傷的病人常因昏迷和癱瘓有較長的臥床時間,使骨突出部位受到較長時間的壓迫,受壓的局部因缺血缺氧而發生組織水腫、變性及壞死,從而形成褥瘡。其預防措施主要是保持床鋪平軟及干燥,定期翻身減壓,強調體位及翻身的重要性。骨突出部位及易受壓部位進行按摩或用氣圈或用海綿墊保護。一旦發生褥瘡,不能臥于患處,局部應架空,使受壓局部能懸空。患者可給予翻身,每小時1次,使用氣墊、氣圈、海綿墊避免瘡面繼續受壓[2]。還可使用接尿內褲、長枕、糜子小枕、糜子墊等護理用具以防創面繼續惡化。物理治療方法:紅外線照射至創面干燥,適用于Ⅰ、Ⅱ期褥瘡。Ⅲ期褥瘡的治療,目前用高壓氧治療已取得顯著療效。目前研究者提出了一個簡便的新方法,即用塑料袋罩住創面,向袋內送入純氧,幾分鐘內可見壞死組織液化,活組織變紅,達到去腐生肌、清創的目的,可使潰瘍面迅速愈合。此外,根據濕性環境更有利于創面愈合的新理論。目前發明了一系列傷口愈合不同階段的不同敷料,不同程度上有促進肉芽組織的生長。
4靜脈炎
輸液是引起靜脈炎的主要原因,輸液無菌操作不嚴,液體濃度過高,長期使用同一靜脈的主要分支,使用癱瘓肢體輸液,靜脈內留置針放置時間過長等都可引起靜脈炎發生,在護理中要嚴格無菌操作,輸入高濃度液體應選擇較大靜脈,對刺激性較強的藥物,用藥時應先減慢滴速,待血管適應后再加快滴速,防止藥物溢出血管外。注射肢體周圍靜脈時,應注意保暖和放置舒適。病人長期靜脈輸液,藥物濃度高,刺激性大,易致靜脈炎的藥物,如高滲葡萄糖和20%的甘露醇等。這類情況的處理:(1)需采取幾條血管輪流使用,使每條血管都有“休息”的機會;(2)可選用大血管、小劑量、間隔緩慢滴液的辦法;(3)可對近心端的穿刺血管采取邊輸液邊熱敷的辦法,使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得到改善,減少藥物對血管的刺激。此外,靜脈注射前,護士應詢問病人注射部位有何不適,血管有無壓痛、條索狀的表現等。只有護士做到“視病人如親人”,精心處置,再加上技術上的精益求精,才能有效預防靜脈炎的發生。其次,及時發現和恰當處理。
輸液中選擇靜脈原則是:先選遠心端,后選近心端,先細后粗,先手后足,保留粗大血管以備搶救時急用[2]。需長期靜脈用藥病人的注射部位,要做到心中有數,除特殊需要和搶救外,針頭選擇6~7號為宜。在輸液中一旦發生靜脈炎,首先停止在病變的肢體輸液,局部熱敷,病變周圍封閉及使用抗菌藥物。并將輸液肢體抬高,注意交替使用靜脈,不在癱瘓肢體輸液。
5下肢靜脈血栓形成
顱腦損傷病人,因昏迷或肢體癱瘓臥床,致肢體血流緩慢,血黏稠度和凝固性增高。常可誘發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以腓腸靜脈及左髂靜脈為多見。足部、踝周、下肢的腫脹,皮膚黃白或發紺,皮膚溫度增高等是診斷本癥的重要體征。預防的主要措施是早期被動活動及按摩肢體,注意水電解質的補充,防止脫水過度及適當抬高下肢,如發生本癥應及時按醫囑給予抗生素、低分子右旋糖酐等抗凝藥物治療[1],并局部熱敷,以防肢體靜脈的壞死。病情許可在床上被動屈伸下肢做趾屈和背屈運動,內、外翻運動,足踝的環轉運動。同時按摩下肢腿部比目魚肌和腓腸肌,以促進血液循環。避免膝下墊枕和過度屈髖,以免影響小腿深靜脈回流。另外,癱瘓者下肢靜脈回流緩慢,靜脈應用的各種刺激性藥物及高滲溶液長期滯留,特別是大隱靜脈穿刺,更容易損傷靜脈內膜[3]。護士應提高靜脈穿刺技能,勿在同一靜脈反復穿刺,多采用上肢靜脈留置針方式,并減少留置時間。在飲食上給予低脂、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飲食,有心力衰竭者應給予低鹽飲食。同時保持大便通暢,防止大便用力致血栓脫落及加重心臟負荷或加重心衰。在下肢深靜脈血栓中肺栓塞是最嚴重的并發癥。如病人突然出現呼吸困難、胸痛、咳嗽、恐懼感等癥狀時,需警惕肺栓塞的可能,應立即報告醫生,并給予支持性護理,如生命體征監護、高流量氧氣吸入(5L/min)、建立靜脈通路等,同時安慰病人,讓病人絕對臥床休息,減少搬動和翻身,避免劇烈咳嗽。
顱腦損傷病人的護理工作是艱巨復雜的,正確及時的觀察和護理,既有助于病情的診斷和治療,同時又有助于病人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李清美,譚蘭,韓仲巖.腦血管病治療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1(1):431-433.
2呂學正.外科護理學.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1993,12(1):127-133.
3張代銘.外傷性顱內血腫的診斷與治療.貴陽:貴州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8(1):181-190
- 上一篇:語文人物風采管理論文
- 下一篇:詩詞妙用例說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