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顱腦外傷護理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19 05:08:00
導語:重型顱腦外傷護理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鍵詞]重型;顱腦外傷;護理
顱腦損傷是外傷中最常見且病情較嚴重的損傷,病情發展快而危重,需要嚴密的觀察,及時采取應急措施和精心護理。現將我科2002年至2005年救治的198例重型顱腦外傷患者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病例198例,男126例,女72例,年齡7個月~76歲。
2病情觀察
2.1瞳孔的觀察瞳孔變化是腦損傷患者病情變化的重要體征之一,須密切觀察并作記錄。應15min~30min觀察1次,如兩側瞳孔不等大,一側進行性散大,對光反應遲鈍或消失,并伴有意識障礙,則提示有腦受壓及腦疝;如果雙側瞳孔大小多變、不等大、對光反應差等為腦干損傷的特征;如果雙側瞳孔散大、伴深昏迷、眼球固定、對光反射消失,是患者臨危的現象。
2.2生命體征的觀察血壓可反應顱內壓力改變。血壓逐漸升高而形成高血壓,常提示顱內高壓,多見于腦水腫、顱內出血;血壓下降常提示病情嚴重。脈搏慢而有力提示顱內壓增高趨勢,脈搏快而無力,表示有效血容量不足。呼吸頻率不規則,深淺不一,常提示呼吸中樞受壓。體溫升高,提示有中樞性或感染性高熱或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障礙。如體溫低、四肢厥冷,則說明有休克可能。
2.3神經體征的觀察應注意有否肢體癱瘓、抽搐及發現的時間、部位、程度、肌力及肌張力改變情況,有無病理反射及定位體征等,如幕下血腫常形成枕骨大孔疝,臨床上不出現一側體征而代之以腦干受壓如明顯呼吸抑制或循環紊亂,雙側錐體束征和小腦病征如肌張力減退、腱反射減弱、共濟失調等,且常伴有頸項強直。
2.4意識狀態的觀察患者意識變化是判斷顱腦損傷程度及顱內壓升高與否的重要指征之一。大多數顱腦損傷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且反映病情程度),因此應注意了解顱腦損傷后的意識狀態、昏迷程度及變化情況。可通過對話、呼喚、給予適當的刺激、還可通過對患者的記憶力、計算能力來判斷患者的意識程度及精神狀態,以便對病情做出正確估計。
2.5頭痛、嘔吐、視力障礙的觀察頭痛、嘔吐、視力障礙是顱內壓增高的三個主要癥狀,患者劇烈頭疼,頻繁嘔吐,常為急性顱內壓增高的表現,應注意發生腦疝的可能。
3護理
3.1保持呼吸道通暢重型顱腦損傷昏迷時,咳嗽及吞咽反射減弱或消失,氣管內分泌物增多,易造成氣管堵塞而窒息。因此,要適時翻身、拍背、吸痰,必要時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要保證空氣濕化。在氣管套管口蓋雙層濕紗布,地面灑水,暖氣片上放置水槽,噴霧等。氣道濕化要適時,通過霧化、氣管滴藥等濕化氣道時,注意觀察痰液的量、色、味和黏度,若濕化不足,分泌物濃縮血黏稠,若濕化過度,分泌物稀薄而量多。吸痰時,用物1套/人,口腔、氣管用物分開,吸痰盤24h更換消毒1次,必要時隨時更換。吸痰時,嚴格無菌操作,每次吸痰不超過15s,做到輕、提、轉、快、抖,吸痰前后增加吸氧濃度。
3.2顱內引流管的護理顱腦外傷開顱術后均放置1根~2根引流管,引流滲血、滲液,防止繼發血腫形成,降低顱內壓。要妥善固定顱腔引流管及引流袋,防止滑脫或被患者躁動時抓落。腦室引流管要高于側腦室前腳10cm~15cm。引流管要保持通暢,在無菌操作下每日更換引流袋。觀察并記錄引流液的量、色、性質。搬動患者時,夾閉引流管,預防逆流感染。若硬膜下引流管18h的引流量大大超過CT報告,而患者病情無好轉甚至加重,要考慮是否有繼發出血的可能,應及時向醫生匯報。
3.3腦脊液耳、鼻漏的護理保持正確的臥位,減少腦脊液流出,使漏口自然愈合。意識不清者,應抬高床頭30°,取患側臥位,防止腦脊液逆流入顱內。及時徹底用酒精棉球清除鼻腔、外耳道、眼部周圍、面部的血液及污垢。用無菌干棉球松軟置于耳旁及鼻孔處,及時吸附流出的腦脊液,棉球飽和后及時更換,并記錄腦脊液的量和性質。切勿堵塞耳、鼻,防止腦脊液流出不暢而逆流。勿做鼻腔和外耳道滴藥,嚴禁在患側鼻孔安置胃管或吸痰管,嚴禁挖耳及鼻孔,清醒患者囑其不要用力咳嗽、屏氣、捏鼻、打噴嚏,保持大便通暢,以防發生顱內感染或顱內積氣。
3.4躁動的護理對躁動不安的患者可加床欄以防墜床,專人守護,剪短患者的指甲,以防抓傷。如患者突然由安靜轉入躁動或自躁動轉為安靜、嗜睡,應提高警惕,觀察是否有病情惡化。
3.5鼻飼管的應用凡昏迷患者,常規3天后置鼻飼管供給患者足夠的營養,保持熱量在2.5kCal~3kCal左右,鼻飼流質的溫度以42℃左右為宜,每次灌注200ml~400ml,4h/次~6h/次。留置胃管可以觀察病情,協助診斷和治療。重型顱腦外傷患者常因丘腦下部-腦干、自主神經功能障礙、胃腸血管痙攣、黏膜壞死,發生神經源性潰瘍引起消化道出血。每次鼻飼時,抽吸胃液,觀察胃液的顏色,如有出血,可從胃管注入冰鹽水加去甲腎上腺素,達到止血目的,也可從胃管灌注鎮靜藥和清熱藥物,以達到降溫、鎮靜的目的。
3.6高熱的護理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由于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受損后,造成體溫調節功能紊亂,散熱過程障礙而引起體溫明顯增高,因此,有效地降低體溫,可減輕腦的耗氧量、代謝率和腦水腫。降溫方法有:頭置冰帽,或頭頸部、腹股溝等大動脈處放置冰袋;軀干及四肢以溫水拭浴,必要時用冰鹽水200ml灌腸或遵醫囑用冬眠藥物療法。拭浴時,禁忌拍拭后項、胸前區、腹部、足底部,密切觀察患者情況,如出現寒戰、面色蒼白、脈搏及呼吸異常時,應立即停止,并及時與醫生聯系。拭浴后30min測體溫并記錄。
3.7昏迷的護理對昏迷患者,我們除了一般的護理措施外,如預防褥瘡、加強營養、防止墜床、自傷等,特別開展了呼喚式護理,方法是:指導患者家屬握著患者的手,在耳邊輕聲呼喚姓名,講患者感興趣的事情或回憶過去有深刻印象的往事;輕聲播放患者熟悉的音樂;有意識提一些問題,讓患者用動作表示回答,如睜眼、動手指等。通過呼喚式護理,增強了患者家屬的信心,使患者早日清醒,改善了護患關系,收到了很好的臨床效果。
3.8加強基礎護理,防止并發癥發生意識不清、癱瘓患者,應定時翻身,對受壓部位進行按摩,設立翻身卡,記錄每次翻身時受壓部位皮膚情況。昏迷患者多因呼吸功能差,長期臥床而易并發墜積性肺炎,給予翻身、叩背及更換體位,有利于痰液排除。保持大便通暢,防止便秘,可給開塞露肛門注入或番瀉葉5g~10g煎服或口服緩瀉劑,可防止便秘導致或加重顱內出血。加強患者的口腔護理,可減少呼吸道感染。對留置導尿的患者,每日消毒尿道口2次,每日更換集尿袋,防止尿管扭曲,集尿袋不得高于尿道口,以防尿液逆流,引起感染。
3.9健康教育重型顱腦外傷患者的神志、體力逐漸好轉時,常伴有頭疼、眩暈、記憶力減退等癥狀,應向患者解釋,讓患者知道有些癥狀屬于功能性的,可以恢復,鼓勵盡早自理。要做好患者的康復指導,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早日康復。
- 上一篇:老年糖尿病患者護理研究論文
- 下一篇:頸椎損傷護理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