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集群技術創新論文
時間:2022-04-09 09:50:31
導語:產業集群技術創新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產業集群創新體系構成主體
產業集群創新體系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其由創新企業、高校及科研機構、政府、中介服務機構等構成,各主體在創新體系的約束下共同作用完成創新活動。創新企業。創新企業是產業集群創新體系的核心,這是由其創新地位決定的。企業是創新活動的投入主體、研發主體和收益主體,企業投入創新資源并獲取創新成果。其他創新主體參與創新活動最終都要通過創新企業來進行產品的市場化也就是創新成果的市場化。高校及科研機構。高校及科研機構是重要的知識儲備機構,科研實力較強,能夠彌補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不足。在產業集群內,企業產品的一致性形成創新需求的一致性,而需求信息的一致性能形成規范的技術目標,高校及科研機構能夠有效提取技術信息從而提高研發效率。而如何處理好企業與高校及科研機構之間的分工及利益關系則是產業集群技術創新體系亟需解決的問題。政府。政府的作用主要體現在為創新活動提供政策支持,規劃創新活動的進行,以及疏導市場秩序。體現在集群范疇內,就是政府相關的區域政策以及產業政策,這些政策能夠拉動地區的消費和投資,并吸引資本進入集群進行創新投資。政府的另一方面作用在于創造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保護創新知識產權的合法權益。良好的法律環境是集群創新有效進行的先決條件,而規范的市場秩序則是產品價值得以實現的重要保障。中介服務機構。集群內中介服務機構主要包括以技術中介為主的技術傳播機構,以財務顧問為主的信息咨詢機構。其中技術傳播機構主要通過評估技術等無形資產的價值促進技術的流通。信息咨詢機構,主要負責信息的和傳播,及時獲取信息是創新活動的重要環節,集群內相關企業的流動促進了信息的傳播,而專業型顧問則增大了信息的處理能力。
二、產業集群創新體系的運行機制
(一)動力機制
產業集群技術創新的內在驅動力分為兩個方面:學習效應和擠壓效應;學習效應來自于技術變革的壓力,集群內個別企業優先獲得新技術并迅速占領市場,迫使其他企業改善生產,加大研究力度,否則則可能面臨市場份額被占有,甚至破產的風險。在市場上就表現為后創新企業的追趕行為;而擠壓效應即在創新活動中取得領先地位的企業為確保領先優勢,繼續加大在技術創新方面的投入,原因在于,后續企業的追趕會使得由新技術帶來的超額利潤逐漸縮小,甚至消失。這種相對優勢的縮小趨勢使得企業加大創新投入力度。產業集群技術創新的外在驅動力主要有需求條件和政府支持。需求來源于市場信息,企業通過對相關市場的研判,對潛在需求做出估算,并據此研發生產,最終商品化。政府支持催生巨大的開拓效應,主觀上促使企業實施創新活動。此外,政府對交易壁壘的減弱則激活了新產品、新技術的流動性,使創新企業能夠快速收回成本,從而提升對創新活動的熱情。
(二)投入機制
投入機制主要指集群創新體系內部要素的投入,包括資金、人才、土地等。集群內眾多相關企業以及配套中介的存在使之形成地域性的勞動力需求市場。完善的基礎設施、開放的信息渠道增強了集群的人才吸引力,大量人才涌入集群,形成專業化的勞動供給。集群內激烈的競爭環境能使勞動者不斷地學習提高,專業化程度迅速提升。在資本的投入方面,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方式:銀行貸款、資本市場融資、風險資本、政府資金支持等。首先,區域發展戰略中,往往把集群放在突出的地位,地方政府往往會增加對集群的直接資金投入或補貼。完善的資本市場,使一定規模的企業能夠從資本市場融資,對于規模巨大的公司而言,資本市場融資擁有低成本等優勢。而對于集群內中小企業而言,應引入風險資本,完善市場退出機制,中小企業可以通過聯合擔保等方式吸引場外資金的介入,充實創新資本。
(三)調控機制
調控機制指政府可以通過營造創新環境、規劃創新建設、制定激勵創新的法律法規等手段來調控創新主體及創新活動。政府出臺產業規劃對相關產業進行扶持。政府還可以直接組織創新聯盟整合企業進行創新活動。在集群條件下,寬松的政策環境利于構建和諧的創新氛圍,提高企業聯合創新的積極性。此外,國家技術的標準化體系建設,有助于創新的秩序化和條理化。政府的調控還體現在政府激勵機制方面,政府通過行政、經濟、法律手段對產業集群進行整體的調控,為創新成果的成功轉化提供便利條件。
(四)合作機制
1.合作的內部表現形式。集群內多數企業分享市場份額,競爭激烈,甚至有價格戰等惡性競爭行為,而集群內企業地理距離較短,業務頻有交叉,溝通便利。因此如何處理好競爭和合作的關系是技術創新體系構建的重點。企業的合作創新從組織鏈條來講有以下形式:大企業領導型。產業集群中存在規模巨大,市場份額高的企業,此類企業的配套吸引設施生產商大規模的集聚,如日本豐田汽車園,其配套企業圍繞在其附近,分工明確,生產研發秩序良好。大公司提供核心技術,中小企業合作生產,不但解決了大企業獨自生產成本高的問題,同時促進了技術在中小企業之間的擴散。中小企業合作型。中小企業有資金薄弱,基礎設施建設落后等特點,單個企業創新難度較大,而中小企業結合在一起則解決了這一問題。中小企業聯合可以便利地獲取資金,如中小企業可以通過聯合擔保等方式獲取貸款。
2.企業合作的外部表現形式。企業合作的外部表現形式為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一般通過以下形式:科研機構內部化,大規模的企業通過并購已存在的科研機構或新設立子公司完成技術的研究工作,這種內部化形式能夠有效緩解企業內部技術創新能力不足的現狀,有利于整合資源提升創新效率;與高校科研機構商榷合理的利益分配方式,或共同注資,或以技術作價入股,分享創新成果收益。產學研的合作需要通過企業與高校及科研機構溝通。因高校及科研機構與企業之間的相互信息交換不如集群內企業間的信息交換真實有效,需要雙方保持良好溝通。合理的協調企業與高校及科研機構的合作能大量節約成本及新產品上市的時間。
(五)利益分配機制
要處理好集群創新體系的內部合作,必須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以調動企業創新積極性。可以考慮以下兩種利益分配方式:
1.契約模式下的利益分配。提成支付。在這種分配方式下,各成員將按照事先協商確定的一定比例從收益中獲得分成。適合于創新聯盟中企業和高校或科研院所都具有較強科研實力且技術創新能力和創新資源互補、面臨的關鍵性技術創新難度較小且市場風險小的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2.共建實體模式下的利益分配。創新合作方通過設立專門機構進行創新,共同出資,按所占股份分享創新收益,這種模式基本消除了合作雙方競爭的矛盾;合作方也可以通過母公司交叉持股的方式形成關聯方,共同進行創新,這種方式并未形成新的實體,但由于交叉持股使企業之間的相關度增強,有助于共同利益的開發。
三、創新主體創新運行關聯圖
產業集群創新體系的有效運行需要五大機制共同作用,市場或技術變革形成創新需求。企業提煉并反饋需求信息至政府由政府營造有利的創新環境,企業投入要素,轉移技術攻關項目至高校及科研機構,通過利益分配機制將各投入主體結合起來,進行產品的研發。最終,新產品進入市場并及時反饋有效信息對創新活動進行修正。
四、結論
產業集群技術創新體系運行的機制主要有五個,即動力機制、要素投入機制、調控機制、合作機制、利益分配機制。動力機制表現為創新的外在推動力和內在驅動力;投入機制表現為要素的投入以及生產研發過程中要素的配置;調控機制表現在政府為營造合適的創新環境所制定的政策、法規;合作機制表現在企業之間的合作創新以及企業與高校及科研機構之間的合作創新;利益分配機制貫穿于整個技術創新體系,是構建各主體合作的橋梁。產業集群創新體系有效運行需要各個創新主體合理分工,形成產、學、研、政協同創新的格局;各主體之間通過運行機制有效聯系,以市場需求為主導,創新企業為基礎,利益分配機制為紐帶,并輔以技術擴散機制最終實現產品的市場化、價值化,實現創新活動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作者:盧方元李曉洋單位:鄭州大學商學院
- 上一篇:領導班子對照檢查材料專題5篇
- 下一篇:協同創新與技術創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