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企業物資儲備現狀與對策探索
時間:2022-04-06 04:13:00
導語:煤礦企業物資儲備現狀與對策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鍵詞:物資儲備;儲備資金;代儲代銷
提要:加強物資儲備管理對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有著重要意義。物資儲備是保證社會生產不間斷進行的重要條件,是制定儲備資金定額的依據,是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煤礦企業,儲備資金一般占流動資金的80%左右。
物資儲備是指物資在脫離生產但又未進入再生產過程,以各種形態停留在流通領域或生產領域之中的物資。物資儲備是制定儲備資金定額的依據,儲備資金是物資儲備的貨幣表現形式。它具有兩重性:積極的一面是保證企業生產不間斷進行;消極的一面是儲備起來的物資暫時脫離生產,不能及時加工升值。同時,為保存它的使用價值,還要付出一定的人力、財力,增加了保管費用。在煤礦企業,儲備資金一般占流動資金的80%左右。因此,加強物資儲備管理對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有著重要意義。
一、煤礦企業物資儲備現狀
近年來,煤礦企業物資儲備有上升趨勢,分析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材料計劃準確率低,管理制度不完善,多頭采購。從主觀上看,對儲備工作缺少一套嚴格有效的管理方法,特別是制約產生超儲積壓的有效辦法。煤礦需用的物資品種多,批量大,計劃多變,計劃準確率低。不少品種不儲不行,儲少了也不行,儲了可能不用,機動性很大,在管理上造成一定困難。目前,供應處內部規章制度不完善,不能嚴格執行,制度流于形式,對儲備工作管理不認真、不嚴格是產生上述問題的原因,決策和處理問題帶有很大的隨意性,就難免發生失誤;另一個原因就是多頭采購。供應處是物資采購的專職部門,而其他各二級生產單位也可對外自行訂貨采購,這些物資入庫驗收、保管、保養、發放仍由供應處所屬倉庫辦理,出現了多次采購、重復進貨、盲目進貨、分散管理的現象,這也是造成儲備資金失控超儲嚴重的原因。
(二)觀念老化造成個別物資積壓。這本來是流通領域中的老問題,卻有愈演愈烈之勢。造成這種現象的客觀原因是過去幾年生產資料供不應求,原材料是賣方市場,企業對通過其他渠道或市場上采購的生產所需物資,不論價格高低和數量多少,能買到的盡量多買多存。“手中有料心中不慌”,“不怕十年積壓,就怕一時著急”,抓材料成了物資部門的首要任務。
(三)煤礦物資設備更新換代快造成積壓。煤礦物資設備配套性強,新設備更新換代快,配套的材料、配件儲備過多,等設備淘汰時造成這些儲備物資的積壓。
二、煤礦企業物資儲備管理對策
針對當前煤礦企業物資儲備上升的情況,應做好以下工作:
(—)加強計劃管理。加強計劃管理,是降低物資儲備占用的前提。物資供應計劃是以實物為計量單位的物資需用量預算,是計劃期物資供應活動的科學預見和反映。其特點是以最少的物資消耗和合理的物資儲備來保證生產建設的需要。由于計劃要求不夠,許多物資需用計劃沒有預見性,計劃編制也不規范,有的盲目采購,買而不用,造成庫存積壓,儲備資金上升。針對這種情況,在實際工作中應做到“四個堅持”:一是堅持計劃審批程序。凡是生產用計劃,都必須經過分管領導審批,不經審批的,一律不予采購;二是堅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編制計劃從實際出發,從生產需要出發,及時掌握生產一線物資消耗規律;三是堅持定額、定量和限額相結合的辦法供應。供應處與有關生產單位相結合,根據上級下達的物資指標結合本單位原煤成本費用落實到基層、車間、班組及單臺設備上去。做到物資數量上按核定指標供應,如對炸藥、電纜、鉆桿、礦燈等按核定定額供應;四是堅持對生產單位物資計劃的考核管理。提高基層單位生產隊(部)材料員的業務水平,提高編制計劃的準確性。
(二)實行代儲代銷。實行代儲代銷,是降低物資儲備占用的保證。代儲代銷是指在經濟領域里供需雙方簽訂經濟協議或合同,供應廠商為需方儲存物資或將物資送達需方指定的存儲地點,需方將這些物資代為儲存并在一定周期內對消耗完的物資向供應廠商支付貨款的物資采購方式。企業根據消耗規律和生產建設進度制定較為準確的需求和采購計劃,適時適量進貨。凡實行代儲代銷的物資,供需雙方必須簽訂代儲代銷協議或合同,企業只有在需要時才去提貨或讓供應廠商送貨,如此可節約大量的人力、物力。
(三)推行全方位管理。推行全方位管理,是降低物資儲備占用的關鍵。物資儲備管理更要加強物資、資金、管理三方面的綜合管理。緊緊抓住物流的整個過程在時間、空間上有效地控制物資在不同情況下對儲備資金的影響。
主要參考文獻:
[1]范曉蓉.關于企業加強流動資金管理的理論思考.會計之友(中),2006.10.
[2]徐建中,苗豐裕,翟華明.企業加強物資管理工作措施研究.北方經貿,2005.2.
[3]賈海燕,陳鋼.物資的合理儲備與儲備資金管理.遼寧經濟,2007.6.
[4]謝向陽.淺議企業流動資金管理.煤炭經濟研究,2008.2.
- 上一篇:談論量刑建議
- 下一篇:談論死刑審判中的公眾評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