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制約要素及戰略抉擇論文

時間:2022-12-13 04:46:00

導語:探求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制約要素及戰略抉擇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探求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制約要素及戰略抉擇論文

摘要:文章分析了我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中存在的制約因素,深入探討了中小企業如何選擇適宜的技術創新戰略

關鍵詞: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戰略

中小企業占我國注冊企業總數的99%以上,是我國市場經濟中最具活力的部分。資料顯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65%的發明專利,75%以上的技術創新,80%的新產品是由中小企業完成的。然而,由于歷史和體制等方面的原因,我國中小企業在創新技術方面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如何提高我國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對于更好地提高我國國家創新力、拓展中小企業生存空間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我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制約因素

1、技術創新觀念落后、意識淡薄。在現代經濟發展趨勢下,一個有信譽的企業品牌代表著企業的形象、企業的經營、企業的信譽、企業的服務質量等等,它們是企業的一種特殊的無形資產,甚至比有形資產價值更高,企業必須花費大量的精力來樹立、經營自己的品牌。因此企業要發展,必須從一開始就在經營企業的同時策劃、培育、經營、發展自己的品牌,牢固樹立長期經營企業品牌的思想。我國大部分民營中小企業的領導人素質不高,缺乏對企業長遠發展的戰略規劃,思維方式跟不上新形勢發展的要求,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滿足于企業已取得的成績,不思進取,有些人雖然已經意識到了技術創新的重要性,但一想到自身實力有限,創新過程中所存在的種種風險,就變得畏手畏腳,徘徊不前了;還有些人認為技術創新是大企業的事,凡此種種,嚴重地阻礙了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的開展,造成了目前民營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落后。

2、中小企業融資困難,阻礙了技術創新的步伐。企業的財力資源是進行技術創新的重要前提,從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大多數中小企業規模相對小,資產少,風險大,資信程度較差,銀行一般都不愿意向中小企業提供貸款,因而中小企業得不到有力的金融支持。另一方面,為國有大型企業配套供貨的中小企業普遍遇到貨款被拖欠的問題,更加劇了中小企業的資金困難,致使有的中小企業不得不以高利率拆借資金來彌補資金缺口。

3、中小企業創新性人才匱乏。企業的競爭是全方位的,但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圍繞企業競爭戰略,用好人才,管理好人才,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這是企業最重要的核心能力。不良的人力資源管理,會削減企業的競爭能力。因此,企業要根據自身經營和發展的要求,構筑不同層次的人才平臺,尊重不同員工的個性和差異,相信、關心他們,從而形成具有核心競爭能力的人力資源。而我國的中小企業由于資源實力的不足很難進行人力資源的開發,普遍注重短期效益,對人力資源的再培訓不足,沒能形成持續的人力資源的競爭優勢。而且中小企業的技術人才在申報戶口、職稱評定、醫療保險等諸多方面沒有完全享有與國有企業相同的政策,使得民營企業一方面招不來人才,另一方面又留不住人才,造成中小企業的內部技術創新能力弱化。

4、信息不靈和技術中介服務體系不健全。企業要進行成功的技術創新,必須要有可供利用的信息。中小企業在技術創新過程中需要有一系列的中介機構為其提供包括培訓、信息、技術、法律等內在的“全方位”社會化服務。中小企業由于缺乏人才,缺乏必要的和正規的信息來源渠道,使其獲得上述信息的能力很弱。不利于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的開展。

二、我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戰略選擇

技術創新戰略決定和統率企業創新的具體行為。企業能否正確選擇并貫徹實施良好的創新戰略,是其能否順利推進技術創新,贏得創新利益的先決條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創新的企業必將走向衰亡,但創新戰略選擇失誤所導致的不良創新反過來可能會加速企業衰亡的進程。因此,如何選擇正確的創新戰略是目前企業面臨的重大問題,是涉及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前提。

1、自主創新戰略。即企業通過自身的努力和探索產生技術突破,攻破技術難關,并在此基礎上依靠自身的能力推動創新的后續環節,完成技術的商品化,獲取商業利潤,達到預期目標的創新活動。

自主創新企業的技術突破來自企業內部,是企業長期技術積累和研究開發努力的產物。技術突破的內生性有助于企業形成較強的技術壁壘。因為跟進者對新技術的解密、消化、模仿需要一定的時間,而從投資到形成生產能力,發展成率先創新者的競爭對手也需一定的時間,在此時間內必然會形成自主創新者對新技術的自然壟斷,從而在一定時期內掌握和控制某項產品或工藝的核心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左右行業或產品技術發展的進程和方向。借助專利保護,自主創新企業可自己確定是否轉讓其核心技術,以及向誰轉讓,轉讓到何種程度等等,使企業在競爭中處于有利的地位。由于自主創新一般涉及的都是全新技術領域,在此方面的技術突破很可能會引致一系列的技術創新,形成創新的集群現象和簇射現象,帶動一大批新產品的誕生,推動新興產業的發展。這有利于促進企業多元化投資,獲得豐厚的利潤。如海信以擁有強大的創新體系和開發能力而著稱,其在經營過程中大多以自主創新的發展方式進入新行業。現在海信以每周兩個新產品的速度向子公司提供新產品和新技術,僅數字化和模擬化相結合及數字化產品的技術儲備已達百余種。

2、模仿創新戰略。即企業通過學習模仿率先創新者的創新思路和創新行為,吸取率先者成功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引進購買或破譯率先者的核心技術和技術秘密,并在此基礎上改進完善,進一步開發。在工藝、質量控制、成本控制、大批量生產管理、市場營銷等創新鏈的中后期階段投入主要力量,生產出在性能、質量、價格方面富有競爭力的產品與率先創新的企業競爭,以此確立自己的競爭地位,獲取經濟利益的一種行為。所以,模仿創新并不完全照搬照抄襲別人的技術,它同樣要投入一定的研究開發力量,以對率先者的技術進行進一步的開發,因而模仿創新并不是單純的模仿,而是一種漸進性的創新行為。模仿創新是一種十分普遍的創新行為,是當今許多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有利武器。

我國中小企業的創新過程中資金和存在明顯的不足,且在近期內難有根本好轉。根據清華大學經濟管理研究所對我國945家企業創新狀況的調查,資金短缺是我國企業創新障礙的首要原因。因此,中小企業在選擇創新戰略時,特別要考慮降低風險,提高資金使用效率。而模仿創新首先就能回避研究開發競爭的風險,選擇了市場成功這一具有一定兼容性的主攻目標。模仿創新企業就可以憑借自己的實力在新產品市場上占有相應的份額,而且我國國內市場十分廣闊,市場需求呈迅猛增長的態勢,這給國內廣大中小企業開展國際技術的模仿創新提供了穩固的后方支持。公務員之家

3、合作創新戰略。即企業間或企業與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之間聯合開展技術創新合作。它可以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資金和技術力量,資源優勢互補,克服單個企業無法克服的難題,取得規模經濟效益。

從中小企業來看,企業技術創新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比較低,而且在短期內難以有很大的提高,創新的基礎條件和企業的技術能力也比較差,完全依賴企業自身技術能力的積累來開展創新活動短期內很難提高技術檔次和效率。從創新資源分布來看,我國的創新資源分布不均,比較集中于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這種情況一方面造成研究與開發活動嚴重脫離市場需求,創新的無效投入和無效勞動現象十分嚴重;另一方面,市場需求卻得不到創新的支持,形成科技與經濟“兩張皮”這種不合理的現狀。合作創新戰略正是改變這種不合理現狀,它是優化創新資源配置、提高創新有效性和效率的手段。它可以充分利用創新資源,直接實現科技與經濟的有效結合,克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中的劣勢,以市場機制為基礎,通過集中各種創新資源進行創新活動,可以降低創新成本,縮短創新周期,提高創新檔次,促進企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