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農業旅游研究論文
時間:2022-01-11 06:06:00
導語:都市農業旅游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延安市都市農業旅游的發展優勢
1.特色的黃土高原農業文化優勢。首先,山地自然條件的特殊性保留了許多傳統的農耕方式以及農民生活方式。其次,具有黃土高原中的陜北地區農業風光,表現在隨山地變換的農業格局和相應氣候條件下的特殊農作物景觀優勢。
2.革命圣地的“紅色農業”優勢。南泥灣是中國共產黨軍墾事業的發祥地,是南泥灣精神的誕生地,更是延安“紅色農業”的源頭;楊家嶺革命舊址親手耕種過的菜園,棗園故居參紡線比賽用過的紡車是偉人參加勞動生產的真實寫照,更是艱苦奮斗延安精神和“紅色農業”的傳承;棗園幸福渠等等,都是豐富的獨特優勢資源。
3.獨特的農業物產景觀。首先,延安地處陜北黃土高原地區,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生長期長,出產豐富多樣的農副土特產品。其次,高原地貌和惡劣的生態環境形成了山區耕作模式,兩者共同形成了獨特的農業物產景觀。
4.具有區域特色的農家樂及農家飲食優勢。陜北黃土高原區依靠其特有的農作物和風俗文化在農家樂及飲食文化上有其特殊的優勢。首先,有豐富的農家樂資源。其次,有獨具陜北特色的農家飲食,具有自然性、保健性等特點,形成了多種特色風味食品,已經成為農家樂及農家飲食旅游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二)延安市都市農業旅游發展存在的問題
1.發展規模普遍小,缺乏規模效益。由于受短期效益的支配,延安都市農業旅游規模狹小,項目規劃粗糙,缺乏文化和教育內涵,形象不佳,營銷落俗,大多數以小戶個體農家樂為主,多分部在旅游景點周圍,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和產業體系。
2.缺乏合理規劃,發展無序。目前,延安都市農業旅游缺乏必要的政策領導和合理規劃,農業旅游項目雷同,近距離重復布局,低水平盲目擴張現象普遍。
3.發展模式單一,缺乏形態創新。延安都市農業旅游產品模式單一,缺乏有突出特色的拳頭產品,吸引力度不夠,并且創新意識不夠,缺乏在農業旅游模式和形態上進行創新,難于持續發展。
4.品牌意識不強,缺乏服務特色。延安市都市農業旅游項目品位不高、品牌意識弱、品牌項目不多、不重視長線投入、服務缺乏特色。
5.都市農業科技含量低,缺乏旅游文化內涵。延安市農業雖有長足發展,但與全國平均水平和國內同類城市的差距逐步擴大,農業生產未能充分利用都市農業高科技化、現代化等多種功能將都市農業資源開發成旅游產品,項目科技文化含量低。
6.都市農業旅游管理水平低,經營效果欠佳。延安都市農業旅游處于興起階段,多數旅游項目是在原有農業基礎上自發形成的,從管理法規到開發管理者、旅游者素質等均未真正到位。從經營效果看,農業旅游開發弱,產業帶動性不強,開發的層次水平和綜合效益均不高。
二、延安市都市農業旅游發展模式設計
1.設施農業旅游模式。以蔬菜園、果園、棗園等基地來實現農業工廠化,開展種植、采摘、加工、銷售為一體的連鎖項目,開發建設形成“公司+莊園+農戶+游客”的產業鏈布局,這些既符合提高土地利用率,緩和延安用地緊張,又可以常年開放,戶內戶外旅游項目有機互補。
2.園藝農業旅游模式。農業旅游向高產新奇的觀賞性農業發展,具有食用、觀光、美化環境的特殊功能,著力開發高科技園區,引進和開發新技術、新品種,同時配套發展相應的旅游設施,兼顧觀賞農業景觀、度假休閑活動,開發以高科技參觀學習為主的旅游項目。
3.體驗參與農業旅游模式。增長農知、科學考察農業場所,發展體驗參與型都市農業旅游。在游覽紅色旅游的同時增添一些田園樂趣,調節延安乏味的人文旅游氣氛。
4.休閑度假農業旅游模式。延安應結合自身優勢開發休閑度假農業旅游產品,開發窯洞群,借助陜北特殊黃土文化,進行剪紙、腰鼓、編織等農家活動來吸引觀光旅游者;將生產項目較為單一的農業生產基地,結合旅游觀光活動形成度假區。
5.農家樂旅游模式。農家樂屬于體驗型的農業旅游,發展速度較快,以各地民俗文化、種植養殖場地為依托,農作物生產多考慮觀賞性和可參與性,同時莊內配備娛樂設施及鄉村小飯館等。三、延安都市農業旅游的發展策略
1.合理設計延安都市農業旅游的空間格局
(1)內圈層農業商貿休閑區。本文內圈層指距延安市區半徑100KM以內的區域,這里串聯著最具特色的旅游地,并使熱點和冷溫點交錯分布,形成一個有機整體。
(2)外圈層觀光度假區。本文外圈層指輻射層——黃陵縣、黃龍縣、吳旗縣,距延安市區半徑100KM以外200KM以內離延安市區較遠的區域。
(3)城郊田園休閑體驗區。主要指市區郊區田園,如南泥灣、萬花山等,適合進行休閑體驗、觀光娛樂的區域。
2.堅持可持續發展策略:(1)倡導綠色生態旅游,變革旅游觀念。(2)城市工業化發展、農業產業發展與旅游業發展和諧推進。
3.樹立品牌意識,突出產品特色。特色和品牌是旅游項目可持續發展的生命線。項目的規劃和建設要在充分挖掘本區域獨特的有形、無形農業文化旅游資源基礎上,通過深化、活化等一系列的創意策劃活動,打造成受市場歡迎的特色品牌產品。
4.延長產業鏈條,增加經濟效益
通過對各縣區旅游業整體規劃、統籌開發、聯合營銷,進行縣區間整合,形成規模效應,形成線路景觀的優化布局,推行和打造各縣區之間的無障礙旅游和無縫隙服務,打造產業鏈條或在原有的基礎上延長產業鏈條,增加經濟效益。
5.樹立城市形象,挖掘特色都市農業文化
在保證傳統文化特色的基礎上推進現代都市農業文化的發展,注意避免出現唯“農”而“農”及項目內容趨同,重點突出文化內涵和地方特色。
6.體現創新,實現生態農業旅游與紅色旅游并重發展
首先,生態農業旅游開發要促進紅色旅游產業發展。其次,旅游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走生態化道路,充分利用生態旅游資源。利用生態農業旅游資源來保護和培育紅色旅游資源,改善紅色旅游環境,保護紅色旅游產業,同時為都市農業旅游特色產品開發奠定基礎。[摘要]近年來,都市農業旅游成為都市旅游和都市可持續發展的新領域。本文選擇旅游主題單一的城市——延安為對象,在明確都市農業和都市農業旅游概念及發展模式的基礎上,分析了延安發展都市農業旅游的優勢和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了相應的策略,為實現延安旅游經濟可持續發展探討了新的途徑。
[關鍵詞]都市農業旅游延安市旅游可持續發展發展策略
都市農業旅游是將都市農業資源轉化為旅游產品,以都市農業的經營模式、農業生態環境、農業生產活動等吸引游客,實現旅游行為的新型旅游方式。
- 上一篇:燃煤排核查核算工作方案
- 下一篇:旅游投資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