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工業化與生態文明的良性互動

時間:2022-05-02 02:51:57

導語:探索工業化與生態文明的良性互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探索工業化與生態文明的良性互動

資本主義工業化以追逐高額利潤為生產目的,資本家對利潤的獲取帶來了對增長的無限追求。結果是,增長越多,對自然資源的消耗就越多,對自然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也就嚴重,造成了資本主義制度本身無法克服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無限擴張性與自然生態系統的有限性之間的矛盾”。[3]這樣,資本主義生產表現為異化生產,自然與人也處在異化、對立的狀態。馬克思關于資本主義工業化的辯證分析揭示了實現工業化與生態文明良性互動的邏輯前提。問題的關鍵在于社會主義國家如何盡可能地發揮工業化的積極作用,同時盡可能避免其消極作用,以實現工業化與生態文明的良性互動。

工業化與生態文明良性互動的理論基礎

馬克思關于人與自然的辯證關系的認識是工業化與生態文明良性互動的理論基礎。馬克思關于人與自然的辯證關系的論述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自然界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前提。“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靠自然界生活”。[1]45自然為人類生存和發展提供了資源,為人類和人類社會提供了生產資料、生活資料,維系和延伸著人類的物理存在,而且為人類精神生活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在人類知識進步、審美意識的發生和發展以及意義世界的建構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可以說,自然是人類的無機身體,人類要生存和發展,就要愛惜自然這個人類的“無機身體”,否則就會破壞自己生命的自然基礎。第二,實踐是人與自然統一的中介。人的實踐具有自覺能動性。人通過實踐,改造和利用了自然界,從而實現了人與自然的物質變換,促進了自在自然向人化自然的轉變,也就促進了人與自然的辯證統一。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它物質地實現著人與自然的雙向規定。”既表達和傳遞著人對自然的改造,把生產主體的力量延伸到自然的深處,造成人化自然;又依循和傳遞著自然對人的先在規定,使人類無法超越自然的許可而恣意妄為。[4]但是實踐的結果具有兩面性,特別是以工業化形式表現的人類實踐活動,既可以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又可能造成人與自然的對立,成為破壞自然的力量。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5]馬克思關于人與自然辯證關系以及實踐是人與自然統一的中介的論述對于我們今天認識和理解工業化與生態文明的相互關系,實現二者的良性互動奠定了理論基礎。工業化建設是當前我們進行的重要實踐活動,工業化的過程離不開對自然的利用和改造。為了避免人與自然的對立和沖突,我們在工業化建設的同時,要搞好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環境優化、生態的良性循環以及資源的永續利用,克服傳統工業化過程中對生態環境的負面效應,促進工業化的可持續發展。因此說,工業化與生態文明建設的良性互動是我們實現人與自然統一的中介,人類通過工業化與生態文明這兩個重要的實踐活動的有機統一,將有助于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工業化與生態文明良性互動的實現途徑

馬克思關于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實現條件的思想指明了實現工業化與生態文明良性互動的途徑。一是實現生產方式和社會制度的變革。馬克思指出資本主義私有制是生態危機的主要根源,在資本主義私有制和資本對利潤的無限追求的條件下,人與自然的矛盾不可能根本解決,要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必須變革資本主義制度和生產方式,實現共產主義。馬克思認為,只有在共產主義社會,才能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一致,因為共產主義社會消滅了剝削壓迫,使人們擺脫了不合理的社會制度的束縛,同時生產力的發展和科技水平的發展,也使人的實踐擺脫由于受知行能力的局限而導致的幼稚和盲目狀態,因而人們能夠對自然進行最科學和合理的改造和利用,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這種共產主義,作為完成了的自然主義,等于人道主義,而作為完成了的人道主義,等于自然主義,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間、人和人之間的矛盾的真正解決,是存在和本質、對象化和自我確證、自由和必然、個體和類之間的斗爭的真正解決。”[2]120二是發展循環經濟。馬克思在分析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過程中,論述了循環經濟的必要性、原則和條件。對于循環經濟的必要性,馬克思指出,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展,對生產排泄物特別是消費排泄物的利用日益擴大,[6]116這是因為隨著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和擴大,原材料變得稀缺和昂貴,資本家為了節省不變資本,提高利潤率,就要將廢物利用,這樣就出現了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馬克思還進一步指出:“應該把這種通過生產排泄物的再利用而造成的節約和由于廢料的減少而造成的節約區別開來,后一種節約是把生產排泄物減少到最低限度和把一切進入生產中去的原料和輔助材料的直接利用提到最高限度。”

“所謂的生產廢料再轉化為同一個產業部門或另一個產業部門的新的生產要素;這是這樣一個過程,通過這個過程,這種所謂的排泄物就再回到生產從而消費(生產消費或個人消費)的循環中”。[6]95在這里,馬克思闡述了循環經濟所應堅持的三個原則:減量化、再利用和資源化。生產排泄物的再利用就體現了再利用原則;在盡可能減少生產排泄物的同時,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材料體現了今天所謂的減量化原則;而生產廢料轉化為新的生產要素則表明了資源化的原則。對于發展循環經濟、實現廢物再利用的條件,馬克思分析指出:“這種排泄物必須是大量的,而這只有在大規模的勞動的條件下才有可能;機器的改良,使那些在原有形式上本來不能利用的物質,獲得一種在新的生產中可以利用的形式;科學的進步特別是化學的進步,發現了那些廢物的有用性質。”[6]117這就是說要在規模生產、科學進步和機器改良的基礎上提高廢物利用的程度和水平。

馬克思關于通過共產主義和循環經濟解決人與自然的矛盾,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的分析,對于今天我們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實現工業化與生態文明的良性互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第一,我們要堅持市場經濟發展的社會主義方向。要發揮社會主義宏觀調控的優勢,加強政府對產業發展、能源消耗、污染防治等方面的宏觀調控能力;要發揮公有制和按勞分配占主體的優越性,避免市場經濟的過度競爭和無序發展所導致的兩極分化,從而為實現工業化與生態文明的良性互動奠定良好的社會基礎。第二,要發展循環經濟。馬克思論述循環經濟的思想雖然是針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而說的,但是對于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來說具有重要借鑒。當前我們在實現工業化的過程中,面臨著嚴峻的生態環境的挑戰,因此發展循環經濟成為實現工業化與生態文明互動的重要途徑。我們要以提高資源利用率為核心,通過技術進步、結構調整和加強管理等措施,大幅度減少資源消耗,推動資源循環式利用,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張曉霞單位:長春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吉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