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流行性風險管理的現狀與對策
時間:2022-11-27 09:06:33
導語:商業銀行流行性風險管理的現狀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流動性風險的內涵
銀監會印發的《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指引》中將流動性風險定義為:流動性風險指商業銀行雖然有清償能力,但無法及時獲得充足資金或無法以合理成本及時獲得充足資金以應對資產增長或支付到期債務的風險。
二、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的現狀分析
1.流動性風險管理意識欠缺。當前,我國商業銀行流動性管理意識欠缺,導致流動性管理只要求良好的流動性監管指標表現,缺乏流動性管理的主動性,沒有重視對流動性管理能力的提高,更沒有完善資產管理策略和負債管理策略。另外,公眾認為商業銀行有政府信用做后盾,認為政府會為銀行的一切行為買單,基本沒有倒閉的可能性,使得管理層沒有流動性危機的擔憂,工作人員對流動性風險管理的認識不夠。此外,信息不對稱的使得公眾對銀行的不良資產缺乏充分地了解,從而當銀行經營效益不高或虧損也不會發生擠兌現象,這加劇了商業銀行的管理層缺乏流動性風險的危機感。
2.資產負債率較高。銀行業是比較特殊的行業,籠統地講,根據《巴塞爾協議》規定商業銀行的風險資本核心充足率為8%,也就是說,銀行的資產負債率在92%以下是一個正常的水平。目前我國個別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率高達95%以上。負債經營一直是我國商業銀行最大的特點,但是資產負債率一直較高,就會給商業銀行帶來潛在的流動性風險。
3.不良貸款率偏高。2014年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達1.64%,提高了0.15%;商業銀行2014年末不良貸款率1.29%,提高了0.29%,2014年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創2009年來新高,2013年和2014年我國銀行不良貸款率逐年上升。截止2014年12月末,銀行存款余額同比增長9.6%至117.4萬億元,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3.3%至86.8萬億元。
4.存貸款業務期限錯配。近年來,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特別是資本市場的活躍,我國居民和企業部門的資產選擇行為和投資偏好發生了較為顯著的改變,并進一步引起商業銀行資產和負債期限結構發生了一些變化,主要表現在商業銀行資金來源短期化、資金運用長期化趨勢明顯,存貸款期限錯配問題日益突出。商業銀行在追求高收益的驅動下更愿意發放中長期貸款。近些年來,商業銀行的貸款項目中,短期貸款的比重趨于下降,而中長期貸款的比重呈現不斷上升趨勢。
5.流動性風險的監管指標的系統性、科學性有待進一步提高。流動性覆蓋率、存貸比、流動性比率等流動性監管指標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首先這些指標只是針對個體,對整個銀行體系的起不到監管作用。而個體又是存在于整體當中,如果銀行整個體系存在隱患,個體商業銀行又怎么可能健康穩定的發展。離開整體來看局部,指標的監管作用就大大減弱了。對商業銀行的監管應該先從宏觀出發,再到個體,整個銀行體系發生流動性風險,對個體的商業銀行的危害也會很大。其次,當前的流動性風險指標對于實際的流動性風險管理指導價值非常有限。盡管當前的流動性風險監管指標眾多,但是這些指標都是對商業銀行某個角度或者方面進行監管,缺少一個科學的體系來全面的分析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風險。
三、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對策思考
1.增強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意識,培養流動性風險管理文化。流動性風險管理是商業銀行風險管理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應當引起商業銀行管理層和工作人員的高度重視。隨著我國的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市場競爭的不斷增強,國家信用的作用已經開始不斷的減弱,因此,我國商業銀行要不斷地增強對流動性風險進行管理意識,并將之提高到戰略管理層面上。同時,還要改變過去被動性管理的方式,提高自覺主動性,在工作的每一個流程中都要把流動性風險管理納入考察當中。商業銀行應當強化流行性風險管理的培訓,提高銀行工作人員的風險意識。
2.提高流動性風險管理技術和手段。商業銀行應當學習和應用現代風險管理技術,不斷提高自身風險識別、風險計量和風險控制的能力,應用統計技術、數理建模技術等來實現科學量化管理,從過去的經驗性管理提升為標準化科學化的現代管理。商業銀行應當增加對多元化和穩定性融資的管理、日間流動性風險管理、優質流動性資產管理、并表和重要幣種流動性風險管理等方面的要求,提高壓力測試、應急計劃等監管要求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更好地引導銀行建設流動性風險管理體系,提高流動性風險管理的精細化程度和專業化水平。
3.優化期限錯配。商業銀行應當嚴格控制中長期貸款的發放規模,加強中長期貸款的審批,并將中長期貸款納入到相關業務部門的績效考核當中。其次,銀行需要進一步優化資產負債聯動管理機制,以風險敞口管理為主線,建立健全資產負債匹配管理體系。要綜合分析各項資產負債對利率、匯率等重要市場變量的敏感性差異和資產負債流動性敞口,根據銀行自身風險管理能力和風險偏好水平,依據對風險因素變動的預期,積極主動地調整各類風險缺口的規模和結構,實現既定的風險控制和收益目標。
4.提高主動負債能力,擴大流動性來源。我國目前的金融脫媒,實際上是金融市場化改革深化帶來的資金定價市場化的過程。隨著各類直接金融渠道的發展,在存款利率管制尚未解除的狀況下,銀行存款分流是不可逆轉的趨勢。銀行在未來的發展中必須逐漸改變目前過度依賴存款的被動負債業務策略,更多發展主動負債業務,拓展從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直接獲取資金的能力。目前我國可供銀行選擇的主動負債形式日趨多樣化,主要包括發行債券、對央行負債、對同業負債和協議存款等。近期,同業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正式推出,進一步豐富了銀行的主動負債工具。
5.開發和運用金融衍生品。市場從來都不缺資金,缺少的是合適有效的金融產品。當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有合適的金融產品,滯留在商業銀行體系內流行性可以得到有效地轉移。流動性風險可以通過開發期權、期貨等金融衍生品來進行轉移。外國的銀行在金融衍生品的開發和運用上遙遙領先于我國的商業銀行。當前,隨著我國對外資銀行的開放,銀行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為了更好在市場競爭中站立腳跟,我國的商業銀行要不斷加大金融衍生品的開發和運用力度,提高金融衍生品的創新能力。
6.建立和完善的流動性風險管理體系。建立和完善的流動性風險管理體系是商業銀行進行流動性風險管理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首先,商業銀行要在尊崇銀行監管層的要求下制訂相關的政策和制度。組建資產負債和流動風險委員會,從各個重要部門的管理層當中選拔成員,委員會要定期地討論、制訂流動性風險管理的方案,從而能夠有效的確保銀行流動性在安全的范圍內。其次,要建立科學合理的流動性風險管理體系和組織框架。由監事會負責對流動性風險管理履職情況進行監督,并在其資產負債管理委員會下設流動性風險管理部門資產。負債和流動風險委員會要反復討論和確認影響流動性的因素是否被全面考慮到位,商業銀行的各個部門和工作人員的責任是否明確,系統能否在第一時間內反映出流行性風險的關鍵信息。最后,風險管理部分要把監管的過程和結果提煉成有效的報告,即使地反饋給高層管理者和監管部門,便于管理者和監管部門在第一時間把握到關鍵信息,從而進行有效的流動性風險管理。
作者:王朝龍 沈西林 單位:西南石油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 上一篇:水利工程建設監理工作風險管理
- 下一篇:公務員年度考核工作總結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