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居民汲取政府信息資源途徑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16 08:54:00

導語:基層居民汲取政府信息資源途徑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基層居民汲取政府信息資源途徑研究論文

摘要:政府信息公開在本質上是政府向公眾提供政府信息的公共服務,因而具有公平性的特點。政府信息公開的公平性主要體現在政府信息公開要以政府信息獲取主體廣泛性為目標取向,即要為最廣泛的社會公眾提供獲取政府信息的機會,盡量使更多的社會公眾能夠獲取到自己所需要的政府信息。

當前,我國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已經有了實質性的進展,公民獲得了依法獲取政府信息的基本權利。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農村居民仍然缺乏獲取政府信息的有利條件,難以獲得自己所需要的政府信息。

一、我國農村居民獲取政府信息的障礙

我國農村地區面積廣闊,農村居民數量達9億之多。長期以來,由于受城鄉二元制經濟結構體制的影響,我國城鄉發展不平衡。城鄉之間發展的不平衡和經濟差距的日益擴大,使城鄉信息基礎設施、教育水平、信息技術應用的差距也越來越大。由此造成了廣大農村居民在政府信息獲取上存在很大的障礙與困難。

第一,農村居民獲取政府信息的渠道落后。當前,我國政府信息公開的主要渠道是政府門戶網站。網民購置上網設備和上網都需要一定的經濟支持。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調查,中國平均每個網民家庭全年上網接入費用為900元左右。在農村地區,由于網絡基礎設施不完善,家庭電腦還未普及以及上網費用的壓力,農村居民接人互聯網十分困難,無法從政府門戶網站上獲取自己所需要的政府信息。截至2007年12月,網民數已達到2.1億人。從網民居住地來看,居住在城鎮的網民占74.9%,達到1.57億人,而同期農村網民數量僅有5262萬人。城鎮與農村的互聯網發展水平存在很大差異,城鎮居民的互聯網普及率達27.3%,農村僅為7.1%。北京市2005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對于農民群體來說,接觸不到計算機和網絡是阻礙他們上網的原因,選擇比例高達36.3%。因此,在農村地區,大部分居民都無法從網上獲取豐富的政府信息,而只能依靠政府宣傳、人際傳達等相對原始和落后的渠道獲取數量極為有限的政府信息。而且,由于這些傳統渠道的特殊性,往往導致農村居民所獲得的政府信息內容不完整、時間滯后,或者準確性、真實性受到損害。

第二,農村居民信息素質偏低。當前我國城鄉文化差距并不比經濟差距小。即便在東部最發達地區,城鄉文化差距也十分明顯。由于教育水平不高,教育資源有限,農村居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受到限制,因而在信息意識、信息技能和文化素養上也處于劣勢。在信息意識上,大部分居民對信息并不敏感,缺乏主動查找和利用信息的意識特別是獲取政府信息的意識,習慣于被動的接受地方政府的文件。在信息技能上,大部分居民只能適應傳統的信息獲取方式,而缺乏如計算機操作、上網查詢等基本的現代信息技能。聯合國重新定義的新世紀文盲標準分為三類:第一類,不能讀書識字的人,這是傳統意義上的老文盲;第二類,不能識別現代社會符號(即地圖、曲線圖等)的人;第三類,不能使用計算機進行學習、交流和管理的人。后兩類被認為是“功能型文盲”,他們雖然受過教育,但在現代科技常識方面,卻往往如文盲般貧乏,在現代信息社會生活存在相當困難。專家估計,如果按照聯合國目前三類文盲的劃分標準,即使像北京這樣的經濟文化發達的地區,文盲數量也會超過百萬人。在文化素養上,大部分居民文化程度不高,對信息的感知、理解和吸收利用能力相對低下。2005年全國1%的人口抽樣調查顯示我國成人文盲人口仍有1.16億人,其中青壯年文盲近2600萬,成人文盲率和青壯年文盲率分別為11.04%和3.57%。在西部地區,文盲率還要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這些文盲又大都分布在農村地區,他們連基本的文字讀寫能力都不具備,對信息的接收和理解能力可見一斑。此外,城鎮與農村網民之間的學歷分布差異也比較明顯。城鎮網民中大專及以上學歷者居多,但農村網民中初中和高中文化程度者居多。

第三,農村信息環境比較惡劣。信息環境主要是指信息獲取主體所能夠享受社會所提供的信息基礎設施和公共信息設施。當前我國在信息環境上,城鄉差距比較明顯。與通信網絡發達的城市相比,廣大的農村地區連基本的電視電話網絡都沒有完全普及,在光纖寬帶網絡、衛星傳輸網絡上則更為落后。此外,各種公共信息查詢點和公共信息服務機構也大都集中在城區,邊遠的農村地區則由于經費嚴重短缺而無緣得見,很多地區甚至連最基本的報刊亭、公告欄或廣播都未設置。近期《人民日報》上一則消息便生動地反映了這一問題。

“‘要是建立幾個閱報欄,讓我們及時、方便地看到各級黨報就好了!近日,筆者在基層調研時,許多農民朋友道出了自己的心愿。……農民通過讀報,可以了解天下大事、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各地涌現的先進典型及市場行情、致富信息、生產技術等。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地方確實存在報紙‘管訂不管看’的現象。一邊是群眾‘看報難’問題比較突出,一邊是公費訂閱的報紙無人看,或者是只有少數幾個人看。農民朋友建議,有關部門可以通過文化中心戶、鄉村醫療室和個體商店等提供讀報便利,尤其要在人口集中的地方設置經久耐用的閱報欄,確定專人管理,每天及時更換。”

在農村地區,由于受經濟收入的限制,農民可用于信息投資的支出有限,一般很少訂閱報刊、開通有線電視和接入互聯網。而地方政府在信息基礎設施和公共信息設施上投入的不足,使得農村居民缺少了基本的信息獲取條件,從而很難獲得政府信息。

二、改善我國農村居民獲取政府信息狀況的現實途徑

我國農村地區面積廣,農村居民人數多,各地發展不平衡。要改善當前我國農村居民政府信息獲取的狀況并非易事,需要多頭努力,長期進行。

1、加強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信息基礎設施具有公共產品的性質,僅僅靠市場的力量是不能解決這個問題的,政府應該發揮主要作用。就國家范圍來看,政府要利用各種方式加大對貧困落后地區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盡量縮小區域之間信息基礎設施差距,使不同區域之間的居民都能享受基本的信息通訊服務,從而獲得獲取外部信息的機會。

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基本內容主要是面向農村地區的主干網絡建設和接入網絡建設,它是使農村融入信息社會的前提條件,也是改善農村居民獲取信息條件的基礎工程。只有擁有良好的信息基礎設施,農村居民才能夠從根本上改變其在信息社會中的劣勢地位,進而獲得獲取政府信息的機會。近年來,我國在國家宏觀政策的引導下,全國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建設迅猛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國家信息產業部、農業部、科技部、商務部、教育部、文化部和中央組織部等十幾個部委,為推動我國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建設,相繼啟動了“村村通電話工程”、“金農工程”、農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建設工程、農村中小學遠程教育工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農村黨員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等項目。這些國家級重點工程的建設有力地拉動了信息技術在農村的普及應用,加快了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但是,當前我國的普遍服務仍然處于初級階段,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還剛剛起步,實施的主要內容還是解決貧困地區和邊遠地區的普遍接人問題,重點是為農村居民提供基本的語音電話服務。因此,我國未來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在于建立和完善普遍服務新機制,創新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模式,在實現“村村通電話”的基礎上,推進農村互聯網絡建設,提高互聯網絡在農村的覆蓋面,逐步實現“鄉鄉能上網”、“村村能上網”、“家家能上網”的目標,從而為農村居民獲取政府信息提供基礎條件。

2、拓寬農村居民獲取政府信息的渠道

缺少有效的獲取政府信息的渠道是制約農村居民獲取政府信息的重要原因。因此,在目前條件下,要使農村居民有機會獲取到政府信息,就必須盡可能地拓寬農村居民獲取政府信息的渠道。公務員之家

第一,綜合運用多種信息傳輸手段。信息傳輸方式是實現信息“進村入戶到人”的媒介和載體。盡管在農村開展互聯網服務是大勢所趨,但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面積廣闊,農村居民數量眾多,要完全實現信息網絡鋪設延伸到村、到戶,在短期內是不可能的。即便是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十分完備,農戶也未必能夠承受高額的上網費用和相關設施的成本費用。因此,在目前條件下,地方政府必須充分地考慮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實際以及村民的使用習慣,綜合運用多種信息傳輸方式,為農村居民提供更多的政府信息獲取渠道。一方面,要逐步在行政村設立免費或低價接入互聯網的公共信息服務場所或互聯網體驗中心,建立農村信息服務站,使農村居民有通過互聯網絡獲取政府信息的機會。另一方面,要綜合運用農村傳統的信息傳輸手段開展政府信息公開服務。如在村委會辦公地點、農村醫療站點、郵政服務站點和其他公共場所,設立專門的政府信息公開欄、公共報刊欄等;開通農村廣播、建立宣傳小隊,并配備相應的設備和人員,及時將相關的方針政策和國家大事告知農戶;各鄉鎮政府要定期編印與農戶密切相關的政府文件,放置在各村的政府信息公開欄供村民查閱。不管是建立農村信息服務站,還是運用傳統信息傳輸手段,都需要一定的經費支持。當前,國內正在推行公共服務均等化改革,政府財政逐漸向社會弱勢群體傾斜,越來越多的資金將投向農村,政府信息服務作為農村一項重要的公共服務項目,政府應撥發專項資金對此予以支持,從而建立起農村政府信息服務的長效機制。

第二,促進農村網吧的發展。農村網吧是農村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前農村居民接入互聯網尚有困難的情況下,它為農村居民接觸互聯網提供了絕好的條件。但目前,農村網吧仍屬文化部管轄范圍,因而在管理政策上更多地是考慮其文化屬性,并為此制定了明確的市場準入與日常管理要求。然而,基于當前農村實際情況,農村網吧可能不容易滿足當前國家相關的法規與政策(如《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文化部關于加強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連鎖經營管理的通知》等)關于網吧管理的具體要求。這些具體規定很可能束縛農村網吧或農村信息服務站的整體發展。如果能夠更多地從農村信息化的角度來理解農村網吧的作用,其管理政策可能更富操作性和現實意義。因此,有必要從農村信息化的角度,就農村網吧制定切實可行的、有別于城市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的管理政策,使農村網吧真正成為農村信息化的有效支撐點,同時也成為農村居民通過互聯網獲取政府信息的重要站點。

3、提高農村居民信息素質

信息社會世界高峰會議日內瓦階段會議報告中指出:“我們要堅定不移地賦予窮人,特別是生活在邊遠地區、農村和邊緣化城區的窮人,獲得信息和使用信息通信技術的能力,使其藉此擺脫貧困。”信息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信息獲取活動的效果,要使農村居民能夠有效獲取政府信息,僅有信息基礎設施和接收設備等“硬件”的改善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信息意識、文化素養以及使用新媒體的知識和技能等“軟件”的普及。加強對農民信息素質的培養和教育,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

首先,要進一步加大農村信息化人才的培訓力度。一是出臺優惠政策吸引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到農村中小學任教,在農村中小學系統開設信息技術教育課程。從青少年抓起,通過義務教育提高他們的信息意識,使之掌握使用計算機、網絡等現代信息技術的基本技能。二是對農民特別是農村種養大戶、農民經紀人、農技人員和青年農民進行信息技術培訓。三是加強對服務于農村信息化的政府工作人員、農村干部進行信息技術教育,強化信息素養,增強信息服務觀念。

其次,開展各種形式的“信息掃盲”活動。前農業部部長杜青林在2005年國家信息化推進大會上強調:“要特別注意培養廣大農民關注信息、使用信息的習慣,努力使他們在推進信息化過程中看到效益,得到實惠,進一步增強自覺性與主動性。”文化教育部門和農村基層組織要通力合作,通過學校、培訓班等方式來組織農民進行有關知識和技能的學習,特別是要開展政府信息公開的宣傳教育,幫助農村居民更新觀念,增強獲取政府信息的意識,提高其對知識和信息的接受、分析能力,盡量減少農村“功能型文盲”,從而改善農村居民獲取政府信息活動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