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節目采編工作認識

時間:2022-06-12 02:36:00

導語:電視節目采編工作認識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電視節目采編工作認識

在傳媒宣傳中,人民群眾就是受眾。如今,隨著電視文化的全面鋪開,電視已走進了百姓的日常生活。作為大眾媒體,電視節目必須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才能得到群眾的認可,從而更好地為群眾服務。筆者在多年的采編工作中堅持了這一原則,受益頗豐,總結了幾點體會,與同行們切磋。

1善于從群眾中發現題材

新聞來源于生活。廣大人民群眾是生活的主體,我們的節目記錄的大部分都是生活主體的身邊事,善于在他們中間發現故事,并收集故事,這往往就是一篇好報道的開始。實踐證明,許多受眾呼聲高的成功作品常常就是這樣誕生的。2003年8月,筆者所在單位到一個山水相依的風景區休閑,坐在水邊的沙灘上,不遠處錯落有致的村舍,近處波光漣漪的水面,鴨子、老牛、木船,還有村民們在田間勞作、下水撒網捕魚的一幕幕生活片段,成為了筆者大腦中揮之不去的個個鮮活的鏡頭,紀錄片《水邊人家》就這樣搬上了電視熒屏,并且在當年的吉林省電視文藝“丹頂鶴”評獎中獲得了二等獎。像這樣百姓原汁原味的生活里面,有許多我們需要的故事,與其坐在辦公室里苦思冥想,不如到生活中去走一走,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2到群眾生活中采集素材

到群眾生活中采集素材常常是針對已有選題的采訪而言的。作為一個地市級臺,在電視節目的創作過程中,我們經常要根據一段時間的宣傳方向和重點,擬定出自己節目的宣傳主題,至于報道形式和素材來源則是靈活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把視角放到基層,收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果。這是因為:其一,基層面廣,有著豐富的節目源,素材好采集。其二,在基層從平視的角度出發,從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實事求是地反映他們的喜怒哀樂,可以增強節目的鮮活性,提高吸引力和感染力,加大宣傳效果和力度。其三,到群眾中采集素材,可以和群眾零距離接觸,更能激發創作者的創作欲望和創作靈感,從而創造出精品節目。在國慶六十年到來之際,我們《家園》欄目組先后推出了《變化中的家園》、《老照片新照片》、《光榮與夢想》系列報道,百分之九十的素材來源于基層。為了達到預期的宣傳效果,一年中我們幾乎走遍了城市的街道和鄉村的溝岔,拍攝采集了大量鮮活的素材,節目制作播出后,深受觀眾喜愛,在臺內也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3以群眾的喜好為準繩,學會換位思考

現在人類已進入多媒體時代,那種單一的傳播模式已經成為了歷史。受眾的自主權大了,也更加靈活了。盡管數字電視、網絡電視早已走進尋常百姓家,但面對電視傳播,沒有人愿意被動地坐在電視機前,守著一個頻道任憑時間流逝,可以說,收視率的高低就是群眾喜不喜歡這個節目的一把尺子。近年來山東衛視推出的《說事拉理》和遼寧衛視推出的《王剛講故事》在全國始終占據著收視高峰,很大程度取決于這兩個欄目迎合了群眾的口味,站在了群眾一邊,說的也都是群眾關心的熱門話題。以群眾的喜好準繩,還要求記者下基層采訪,一定要擺正與采訪對象的關系,不要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被采訪的對象,而是換個位置,站在他們一邊,多聽聽他們的意見,??梢宰儽粍訛橹鲃印N覀兊骄赣羁h采訪優秀律師趙春芳的故事,就是一個換位成功的典型例子。趙春芳是一個有著二十多年從業經驗的資深律師,她從業幾十年從未做過一次假證,身患癌癥卻始終堅持為弱勢群體代言。但當我們慕名前去采訪時卻碰了釘子,她不愿意和我們配合,不想走出她的辦公室,更不想影響她的正常工作。這和我事先策劃的采訪主線一點也不吻合,筆者有些慌亂,但沒有放棄,而是站在她的角度理解了她的淡泊名利。和攝像師簡單的溝通后我們決定不設計鏡頭,打開外錄麥克全程跟蹤她的工作過程,并利用她短暫的休息時間和她聊起了屋里養的蘭花,從蘭花的淡雅自然而然地說到了她自己的精神境界,不但順利完成了采訪任務,還采回來一個真實鮮活的人物形象。人民群眾豐富多彩的生活片段是我們取之不竭的創作源泉,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并不意味著只要去了就會有現成的新聞等你拿,它對記者的綜合素質還有著較高的要求。第一,它要求記者要有著敏銳的新聞洞察能力,因為良好的新聞感知能力是發現新聞的基礎。第二,要求記者有強烈的事業心與責任感。這就是說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才能有興趣不斷捕捉生活中有價值的新聞。第三,能夠吃苦耐勞,有良好的身體素質?;鶎訔l件差,每天東奔西跑的,還常常要熬夜,吃不了苦、沒有好的身體做基礎,就是有再好的題材也無濟于事。

綜上所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理論與實踐的科學結合,是新聞工作“三貼近”、“三服務”的根本要求。堅持這一原則,電視節目就有了市場,有了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