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新聞欄目優化路徑探索論文
時間:2022-12-13 11:35:00
導語:電視新聞欄目優化路徑探索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日益激烈的媒介競爭環境下,新聞欄目的開拓與優化是一個媒體影響力的重要體現,也是媒體在新聞大戰中占盡先機、立于不敗之地的一個重要途徑。因此,如何編排一檔新聞節目,值得我們深思。
為了贏得受眾,從而在廣電競爭中嶄露頭角,目前我國的各級電視機構相繼都開拓了或優化整改了一些可行性好、受眾率高的新聞節目。下面就一一分析開拓和優化電視新聞節目的主要途徑。
一、開辦新的欄目
21世紀媒體競爭十分激烈,作為主流新聞媒體,電視臺需以高品質的新聞節目立足,其成功要件是:著力經營品牌新聞節目。品牌新聞節目除了具有一般新聞節目的價值要素外,還具有公信力、唯一性、影響力和鮮明的獨家特色。因此,打造一檔全新的品牌欄目勢在必行。如:2008年3月24日,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全新改版,破舊立新,全力打造一檔精品品牌欄目——《新聞1+1》。以其獨特的新聞理念,新穎的欄目形式,深刻的新聞主題得到了廣大電視觀眾的一致好評。首先,它打破了傳統的新聞欄目播報方式,創新性的運用“1+1”即一位主持人、一位新聞觀察員在演播室展開雙人談話模式,瞄準當下最新鮮的熱點事件,在第一時間里用直播的方式,挖掘新聞表象,深入分析,透過現象看本質,向觀眾展現事件全貌,解讀事件真相,并首次以“CCTV首席觀察員”身份,進行更深入更獨到的權威評論。《新聞1+1》選題圍繞“時事政策、公共話題、突發事件”,以新聞觀察員和主持人之間的對話為主體,同時配以短片、現場報道、電話連線等多種形式,整合新聞內容,傾聽百姓聲音,連線新聞專家,使欄目錯落有致,有效的放緩了節奏,緩解觀眾長時間的收視疲勞。
二、整合新聞資源,增加民生新聞
吸引受眾的關鍵和核心,就是新聞報道貼近大眾生活,即增加民生新聞報道力度。民生新聞節目開拓了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新聞傳播空間。作為一種新聞傳播方式,“民生新聞”不僅包括了題材選擇上的民生內容,而且包括了報道立場上的平民視角、價值取向上的民本意識和報道方式上的民眾話語,“民生新聞也可以是時政、經濟新聞的一種切入”,“也包括對一些涉及百姓利益的問題的探討”。事實上,民生新聞中的生活資訊和投訴就是完全為百姓服務、為民眾撐腰的,而民眾對這些內容的接受心理也是實用的、理性的和嚴肅的。這樣,民生新聞就十分有力地建構了一個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空間,它所蘊涵的意義與價值系統迥然有別于社會新聞。所以,民生新聞傳播范式開拓出一個“通向民生的嚴肅和新聞的尊嚴”的嶄新天地,在紛繁復雜的新聞世界可謂別有洞天。
三、積極優化節目內容
新聞性節目是電視傳媒的立身之本,也是電視業競爭“出彩”的一大砝碼。新聞性節目做得好不僅能夠吸引收視率,還將給電視臺帶來良好的聲譽,這是娛樂性節目所不能代替的。目前眾多電視臺的新聞性節目普遍缺乏創意,雷同的多,有個性的少,有鮮明特色與風格的更少;從節目內容到包裝,到主持方式,互相模仿,形成千臺一面。這樣節目雖多,觀眾的選擇依然受限。在當今頻道增多、節目豐富的情況下,電視臺宜取求異思維,形成創新機制,形成自己的獨特個性與風格,這才是媒體競爭的有效策略。
例如央視:自CCTV新聞頻道08年改版以來,我們發現《新聞聯播》開始配發自己的新聞評論,如:4月30日奧運倒計時100天,《新聞聯播》配發《本臺短評:北京在微笑》;5月13日,汶川大地震第二天《新聞聯播》配發《本臺短評:爭分奪秒,搶救生命》……
四、積極應對突發的新聞,迅速做直播報道
現場直播自出現以來,就以其它播報方式無以比擬的優勢迅速成長起來。目前,現場直播已經成為新聞報道的一種常態播出方式。在國內,隨著如香港回歸、三峽合龍、北京申奧成功等重大直播活動的逐步探索,直播活動的品牌已經樹立起來,而且在觀眾中形成了新的收視期待:那就是當國際國內發生重大事件或活動時,都希望在第一時間看到電視媒體的直播。這種期待,其實是觀眾對經歷自己無法身處其間的重要事件以增加感受的一種期待。
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生8.0級特大地震。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的耿薩第一個在中央電視臺的突發新聞報道中播報了汶川發生特大地震的消息,接著海霞在直播崗位上堅守了近4個小時,康輝在凌晨時分接過同事的話筒,通宵直播,然后是敬一丹、王世林、魯健、歐陽夏丹……
高時效的新聞不僅先聲奪人,成為社會議程的首席設置者,而且是提高新聞影響力的重要因素。時效在一定時間內對媒體的成敗具有決定性作用,時效同真實性一樣,也是新聞的生命。
五、進行新聞策劃或策劃新聞
新聞策劃和策劃新聞在一期新聞節目中尤為重要,它也是對電視新聞節目的一種優化。新聞策劃追求的是“你無我有,你有我新,你新我快,你快我深”,有效傳播的積極效應,使電視節目更有意義、更有輿論引導性。公務員之家
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后,眾多電視臺進行了新聞策劃。如央視《新聞聯播》增設了板塊《抗震英雄譜》;《魯豫有約》請來了32年前唐山大地震的災民,講述現在的幸福生活,以給災區群眾以鼓勵,為汶川加油……
同時,在這次特大地震災害的報道中,策劃新聞也屢見不鮮。記者去深入重災區之前,他們需準備不只一份初稿,搶救情況稍好是一份,情況不容樂觀是一份,救援人員奮力搶救是一份,群眾自救又是一份……
這些都對優化新聞節目內容,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同時也使熒屏更豐富,增加了輿論的導向性。
在市場經濟與改革開放走向深入的今天,電視觀眾對快捷、全面、深刻的信息需求以及深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正在與日俱增,同時對于財富與時尚的感受更加強烈。當互聯網已經奪走了公眾的眼球、手機也成為多媒體的時候,觀眾必然對電視更加挑剔,更具有自主選擇的權利。品牌欄目與精品節目將更具有競爭優勢,而那些既無思想又無創意的電視垃圾必將被觀眾無情地拋棄。電視人只有立足世界電視前沿,不斷更新傳播理念,制作適應國情與文化傳統的節目,電視的魅力才會長盛不衰。
參考文獻:
[1]胡智鋒.電視節目策劃學.2007.
[2]沈全梅.民生新聞解讀.新聞大學,2003.
[3]朱壽桐.論電視民生新聞理論的可能性.中國電視,2005,(12).
- 上一篇:探討企業成本管理審計問題及措施構建論文
- 下一篇:剖析會計法的規定法律責任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