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主持技巧范文
時間:2023-03-26 14:53:5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主持人主持技巧,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1廣播電視主持人的含義與范圍
廣播電視主持人主要包括兩種類型,分別為在廣播節目和電視節目中占據主導地位的掌控者,該類主持人作為節目的靈魂所在,其顯著的特征為通常以第一人稱與聽眾或觀眾進行更為直接的情感溝通。由于廣播、電視平臺大,廣播電視主持人作為知名的公眾人物,受到的關注更廣泛,主持人現實中不當的言行舉止甚至網絡上的只言片語都可能造成不良的影響和錯誤的引導,因此主持人不僅代表著個人形象,更代表了廣播電臺和電視臺在大眾心目中的重要形象,是向公眾傳遞積極能量的主要載體。
1.2廣播電視主持人的重要作用
廣播電視主持人不僅要協助整個節目組對節目的進度、內容進行系統性的組織,同時也要在節目進行過程中主動地掌握節目的節奏,控制節目的情感基調,特別是在突況下應保持鎮定,隨機應變[1],與此同時,主持人應該根據受眾的反饋情況,對自己的主持進行適當的補充、改進,或通過揣摩其他主持人的情感控制技巧,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廣播電視主持人如果能夠合理地將情感與節目內容相融合,利用廣播中語言的抑揚頓挫、電視中的表情和肢體動作等就可以讓聽眾或觀眾體會到情感的傳遞[2],大眾如果對某一節目內容有了情景交融的感覺,勢必會感同身受、引起共鳴,但是主持人的情感如果表現得過于浮夸,觀眾就會對主持人產生虛情假意的印象。反之,廣播電視的主持如果不加入情感元素,就會使節目顯得過于刻板、嚴肅,不易吸引大眾的興趣。因此,在主持節目的過程中應該合理、適度地進行感情控制,同時應該積極主動地與聽眾或觀眾進行互動,從中可以更為直接地了解大眾的真實想法。
1.3廣播電視主持人亟需的素質
首先,廣播電視主持人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是對節目內容有正確、獨到、多角度的見解。在網絡上以及現實生活中,少數人為了博人眼球,竟然將錯誤的觀點當成自身的特點。在廣播電視節目的公眾平臺上,受眾認為主持人的觀點往往代表高端、前衛的思想潮流,因此錯誤的見解往往造成極為惡劣且不可彌補的社會影響。正確、獨到、多角度的見解不僅會使節目更加豐滿,而且能夠引導公眾培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其次,廣播電視主持人應具備高水平的邏輯思維和表述能力。在正確理解相關社會現象的同時,主持人需要具備良好的邏輯分析能力,才能將某一事件的核心部分提煉出來,并借助高超的表述能力,合理、有序地將相關情況轉述給聽眾或觀眾。沒有正確的邏輯思維就會造成主持人對事件的表達顛三倒四,缺乏分析論證,沒有較強的表述能力就不能流暢地與大眾進行交流。最后,廣播電視主持人應能自如地控制節目進程并合理地進行情感控制。在廣播和電視節目的錄制中往往會出現一些意外,如更換損壞的設備造成時間中斷,出現突發性事件需要臨時插入,此時應該加快錄制節目的節奏,或是挑選重要的節目內容先進行播放而放棄節目中無關重要的部分,因此只有變通地駕馭節目的進程才能夠應對突發事件,提高節目的可看性。
2廣播電視主持人的情感控制技巧
廣播電視主持人的情感控制對節目而言可以說是關乎成敗存亡的關鍵因素,利用感情控制技巧不僅可以控制自己的情感令節目客觀、專業,同時可以把情感更好地傳遞給收音機或電視機前的人們,使彼此達到情感上的一致,因此對主持人的情感控制技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經過對廣播電視主持實踐的觀察與探討,將較為成功的情感控制技巧進行提取、分析,結果如下。
2.1廣播電視主持人應該總體把握節目內容
廣播電視節目在不同的場次會有差異性較大的節目內容,特別是根據節目需要會請一些嘉賓、群眾加入到節目的直播中。不同的節目內容必然會有不同的情感基調,主持人應該結合自身的主持特點將節目的內容合理地融會貫通,使節目的流程一氣呵成,如果沒有對節目的總體掌控,就可能會造成節目內容與情感基調的背離。另一方面,不同的嘉賓、群眾其性格差異很大,如果能夠預先了解對方的喜好與禁忌,根據對方的性格特點將對話作適當的調整,就能使相關人員感到親切、輕松,更樂于與主持人進行配合、互動[3]。因此,只有事先作好節目相關工作的預習,才能更好地在節目中進行情感控制,達到主持人、嘉賓和觀眾之間的情感交流。
2.2廣播電視主持人應該加強自我情感控制的能力
無論是在網絡世界中還是在現實生活中,廣播電視主持人應該對所接觸的事件進行情感分析,結合自身的經歷思考事件當事者的感受,盡量從當事者的角度考慮問題,從而得到不同的情感體驗。對事件進行情感分析有助于主持類似的節目時更好地進行情感控制,與此同時,可以查閱網友對這一事件的觀點或詢問周邊的親友對這個事件的看法,以便做到多角度看待問題,反復練習情感控制有利于理解不同人物的情感,同時也可以提升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及掌握情感的能力。因此,廣播電視主持人應該加強自我情感控制的能力,以便把自己的情感傳遞給聽眾或觀眾,達到情感上的統一。
2.3廣播電視主持人應該合理滿足受眾的心理需求
聽眾和觀眾在收聽和觀看廣播電視節目時,如果節目能夠在表達內容的基礎上抓住其心理需求,必然會吸引他們的關注,比如說針對學生的節目應該考慮學生的心理需求,關心學生群體日常中的問題并對他們的困擾進行真心實意的疏導,學生的困難大多屬于共性問題,因此會吸引其他的學生關注節目。在此基礎上,主持人應該結合聽眾和觀眾對節目的反饋,對節目的形式進行合理的調整,以適應觀眾的審美和心理需求,經過節目組的不斷調整,可以讓節目更加富有感情上的張力,讓節目在特定觀眾中口口相傳。
2.4廣播電視主持人應培養快速的情感轉換能力
由于節目的差異性,很可能在一檔節目中同時具有愉快和憂傷的情感基調,特別是在電視節目中,主持人的肢體語言相對于不同情感的表達差異極大[4],此時主持人如果不能及時轉換自己的情感,很可能造成節目內容傳達的誤差。因此主持人應該訓練自己及時轉換情感的能力,根據不同的背景調整自己的感情,以便通過情感的流露讓觀眾情景交融、產生共鳴。
3結束語
篇2
關鍵詞:電視 主持人 情感控制 技巧
1.前言
在當今社會,經濟和科技高速發展,即使在網絡飛速發展的時代,電視作為一個傳統媒體,依然在人們的生活中承擔著很重要的作用。而且,隨著節目的豐富性和不斷的推陳出新,節目內容越來越新穎,所以節目主持人越來越受到大眾的關注。一些主持人也被人們所熟知,比如白巖松、崔永元、王小丫、歐陽夏丹、孟非等一大批主持人。
一個優秀的節目主持人除了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能夠在節目過程中與觀眾互動,有效組織,還要具備較高的駕馭能力、應變能力和表達能力。尤其是在直播過程中,更是對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主持人的概念
節目主持人,是指在廣播或者電視節目中,為聽眾護著觀眾主持節目的人。主持人不同于播音員,主持人在節目中處于主導地位,他或者她利用自己的身份、自己的個性,在直接面對觀眾的同時,要負責好組織節目的各個部分,使之成為一個有關聯的整體。主持人在主持節目時,是積極主動的,在主持節目的過程中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從而能夠有效的掌握節目,控制節目。
主持人的概念具有多層含義,一,是真實的個人身份;二,代表社會公眾形象, 其一言一行要為全社會負責;三,在節目的過程中通常使用第一人稱;四,在交流的過程中要起到積極主導作用。
3.主持人應具備的素質
3.1語言組織能力
主持人在主持節目過程中,要通過語言傳遞信息和組織整個節目,所以說,具有良好的語言組織表達能力是一個主持人尤其是一個優秀的主持人必須具備的素質。但是,主持人不是說的越多越好,而是要會說。所謂會說,就是指在恰當的時間和時機說恰當的話,這不同于能說,主持人其實很多時候是傾聽。一句話概括,就是指言之有理,言之有物。
3.2廣博的知識結構
由于主持人可能主持不同的節目,而不同的節目就涉及到不同的知識面,比如天文、地理、自然、政治、歷史等都有可能涉獵,所以說,要想成為一個優秀的主持人必須具備廣博的知識。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的學習來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才有可能在主持節目的過程中應付自如。
3.3駕馭能力和組織能力
判斷一個節目成功與否的標準之一就是看主持人是否很好的駕馭和完成節目的內容,能否淋漓盡致的表達節目的主題和意義。主持人在主持節目的過程中,就相當于一個導演,現場節目的控制,節奏的控制,氣氛的調動都依賴于主持人。例如最近比較火的節目《職來職往》,節目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以來節目主持人。當應聘者緊張時,主持人通過幽默詼諧的語言,調動了現場氣氛,緩解了應聘者的緊張心理。
3.4專業素質
每個主持人都有自己的主持風格。白巖松曾直言他就不太適合主持娛樂類節目,而比較莊重的節目,比如,“感動中國人物”這類節目就非白巖松莫屬。像這種新聞評論性節目就要求主持人機智大方,而像“非常6+1”這樣的娛樂節目,則要求主持人清閑活潑。一個節目的主持人可以說是節目的代言人,其風格和形象要符合欄目的風格和定位。主持人也要根據自己的特點,選擇合適的節目,同時,也要根據不同節目的特點,調整自己。
3.5語言技巧
主持人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方式就是通過語言跟觀眾交流,因此在交流的過程中應該使用口語。而且口語應當親切自然、通俗易懂,簡潔明快,同時具備生活化。與此同時,在主持節目的過程中更多的是使用第一人稱。在語言的運用上常常采用“我認為”、“我是這樣想的”等這樣的語言。
4.主持人的情感控制技巧
4.1建立情感聯系
在節目主持過程中,要想有效建立情感聯系,就要采用有效手段來提高建立情感聯系的技巧。一個完整的節目,就要有起點,和落情點。應該是一個節目最核心的部分,一個節目的成功與否,很關鍵的一點就是對節奏的控制。作為主持人,要事先了解節目的過程和節奏安排,才能在節目的過程中因時而異采用有效的手段。只有如此,才能贏得廣泛的認同和贊揚。
4.2掌握訴求藝術
主持人只有對觀眾充滿真情實感,能夠深入了解和熟悉觀眾的藝術趣味和求美求樂的具體要求,才能夠掌握的情感訴求藝術。節目主持人必須在對節目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品位了解的基礎上根據自己對觀眾的情感體驗,豐富其創造性,從而為節目增添光彩,從而增加自己的情感控制。
4.3有效把握情感
節目主持人在提高自我文化修養的同時,還要提高政治判斷能力和把握情感的能力。只有具備了這種能力,才能夠做到個人情感服從大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5.結語
隨著各種媒體的快速發展,作為傳統媒體的電視,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據有利位置,就需要培養出越來越多的優秀主持人。而優秀的主持人就要做到具備良好的語言控制技巧、較強的主持水平和情感控制能力。作為主持人,就要充分了解節目的要求,全面提高情感控制的能力,一方面流淌出真情,一方面又要抑制住真情,努力調整自己的心理。只有這樣,才能在節目過程中做到如魚得水,游刃有余。
參考文獻:
[1]姚靜.主持人應具備的素質探析[J].圖書與傳媒,2010(10):141
篇3
關鍵詞:主持人; 語言表達;技巧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0)02-0104-01
語言廣播和電視創造過程中,無論是否有草稿,大家都非常認真重視 “即興”的表達方法。即興的作品往往會成為經典的口頭表達,是播音員與主持人必須具有的能力。廣播和電視在口語口語從日常生活的語言不同,它是在“即興”方面的交流來完成的規范化,藝術的創造性活動。但在實踐中,一些電臺和電視臺播音員,節目主持人在主持節目的時候忙中出錯,缺乏文采即興發言,沒有講求質量,不求效率,口頭上,使得整個顯示結果是單調,淺,使廣播,主持人的形象大大降低,所以充分的認識和即興口語表達的正確使用尤為重要。
有稿播音主持,這是基于文本進行廣播。這樣一個簡單的過程看,卻做得很好,并不容易。通常從事播音的工作人員接過一些作品以后毫不猶豫地進行播報,隨便說,很快的將稿件口述出來,照本宣科,相當于肉喇叭的角色作用,無法激勵、感染觀眾,是完全失去了和觀眾交流的機會。作為一個專業的播音員,其自身的素質能決定期的播音好與壞。必須在進入直播的文字手稿二度創作,不能只限于自身的手稿,手稿拿到后應該開始思考,想象,從文字表面的語義分析的背景分析,而不僅限于手稿,我們不能顧忌與內容相關的經驗,需要對稿件的真實性的內容更深入的了解,促進手稿生動表達。播音必須確定目標,不同的聽眾由于自己的文化素質以及生活圈子的影響,對一些播音員自己以為聽得懂的語言往往聽不懂,所以要考慮聽眾的適應性,以實現傳播目標的需要。只要進入播放狀態,應該不僅僅是看自己的文字作品手稿,更容易留下深刻印象,被感染了,真正做到“錦上添花”。
沒有廣播草案(也稱為即興播音),這是沒有書面的廣播稿。這是一項艱難的工作,而且還由于對播音員和主持人的要求更高了。沒有稿件波音,絕不只是說說而已,而是創造性的口頭結合當下直接的背景,它是一個話筒前的口語活動,是不可缺少的播音員主持人語言表達的一個重要形式。
在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直播的新聞報道形式進行直播的時候,對主持人是高品質的要求。主持人敏銳的觀察能力,準確地確定即興發揮的能力口頭表達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般來說,主持人進入現場,尤其是在一直重大的、突發的事件現場,情緒很容易產生波動,因為他看到現場的情況,聽到現場聲音,遠遠超過直接的文字手稿,而且也更容易被現場的情況所打動。主持人的任務是控制自己的情緒,一個更恰當的方式,更適宜的語言告訴觀眾所發生的事情和領域取得進展。 在震驚世界“5.12”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后,CCTV新聞節目的中心組和海外中心火速派出一百多名記者深入到前方地震災區進行直播的報告,中央電視臺的著名主持人文靜、耿薩、趙普等圍繞在“齊心協力抗震救災”節目連續不斷的播出24小時。在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前廣播,對主持人,記者確實是一個嚴峻的考驗,盡管他們內心的悲痛,無法忘記的悲慘畫面,以及那些英雄,他們堅持保留自己的播音代表國家響起,因為他們有更重要的任務,就是他們所看到的,聽到的,想表達真誠的話,真正的圖片和電視觀眾的“分享”:一個動人的同心旋率催淚抽搐現場,故事雕像是直立的雕像,對戰斗在抗震一線的廣大干部,尤其是基層干部,醫務人員,教師,奮進的戰士,數千里之外飛奔而至的醫療救援隊,以及為眾多日夜廣袤的后方支援制定共同的時代最壯觀的畫面老百姓。這也充分體現了“即興”的綜合運用的播音員主持人。
篇4
【關鍵詞】電視訪談;楊瀾;談話;技巧
電視訪談節目主要是指節目主持人以新聞人物為主要對象進行對話,節目形態相對輕松,區別于嚴肅類與娛樂類的綜藝節目。憑借低成本、易操作、高收益的優勢,電視訪談一直以來深得電視制片人的青睞,另一方面,大量涌現的訪談節目中也不乏濫竽充數者,各節目間難免重復、抄襲。如何在受眾自主化的年代,在眾多的電視訪談類節目中獨樹一幟,主持人的談話技巧尤為重要。
在這方面做得較成功的當屬由著名媒體人楊瀾女士主持的高端訪談節目——《楊瀾訪談錄》。該節目由主持人楊瀾親自創辦,近幾年來在社會中高階層的精英人群中有著相當的美譽度和影響力。楊瀾的獨到之處就在于同嘉賓之間的知性溝通與交流,深入挖掘嘉賓的精神層面,帶領觀眾近距離感受傳奇人物的傳奇人生和豐富的內心世界。楊瀾在自己的書中說道:“做訪談節目的人是以提問為生的。我們這輩子做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不斷地提問。”通過回顧《楊瀾訪談錄》近兩年的視頻,并大量搜集相關研究,本文以楊瀾的談話藝術為研究對象對電視訪談節目中的關鍵談話技巧做了以下三點總結。
一、訪談節目中禮貌原則的使用
20世紀80年代,英國語言學家Geoffrey Leech(1983年)在合作原則的基礎上,提出了著名的“禮貌原則”。主要包括以下準則:1.策略準則:使他人受損最小,使他人受惠最大;2.寬宏準則:使自身受惠最小,使自身受損最大;3.贊揚準則:盡力縮小對他人的貶損,盡力夸大對他人的贊揚;4.謙虛準則:盡力縮小對自身的贊揚,盡力夸大對自身的貶損;5.贊同準則:盡力縮小自身和他人之間的分歧,盡力夸大自身和他人之間的一致;6.同情準則:盡力縮小自身對他人的厭惡,盡力夸大自身對他人的同情。1
楊瀾在節目中展現出優雅知性的形象,而她的談吐也一如她得外表一樣,讓人感到舒適自然。成就她這種氣質的眾多因素中,節目中的禮貌原則是十分重要的一點。本文認為語言學家Leech的理論,對于電視訪談這一媒體形式的發展有直接的借鑒價值。
下文將結合《楊瀾訪談錄》中的具體案例,解析“禮貌原則”在其訪問中的具體體現與其應用效果:
例1、楊瀾:在您的武俠小說中有很多讓人神往的愛情;您覺得哪一對人物之間的愛情是代表了您對愛情的一種理想的想法?金庸:我對愛情理想的想法,不能說那一段,總之對人很忠心的,沒有三心二意的,一直從一而終的這種感情我是很欽佩的,自己也做不到的。楊瀾:自己做不到,所以很愿意去把它描繪出來。
金庸先生在小說中為人們描繪了眾多傳奇的愛情故事,但作為這些故事的原創者,他的婚姻卻倍受外界爭議。然而,對于一個已經年邁的滄桑老人來說,以犀利的言語去刺激責備顯然不妥。因此,楊瀾沒有正面發問,而是從金庸自己的作品為切入點,表面上談論武俠小說、愛情理想,實則給金庸心里暗示,避免唐突。而金庸也由小說自然地談及自身,這樣楊瀾便可順理成章地引入到核心的問題,這是策略原則的體現。通過合理的策略減少節目訪談對象的利益損害,是保證節目能夠順暢進行下去的有效手段。
例2、楊瀾:但是為什么在得了金牌以后你的表情依然是那么恬淡,帶著迷人的微笑,也沒有覺得特別激動,不能自已。劉子歌:可能我就是性格就是這樣……(省略)
本例中楊瀾用的“表情恬淡”、“迷人的微笑”這類褒義的詞語來描述被采訪者,就是贊揚準則典型應用。對采訪對象的適時的贊揚不僅可以表達主持人的友好,更可以是采訪對象身心愉悅,從而達到使采訪活動更加順暢的進行下去的效果。
例3、楊瀾:我每次(做采訪)都很緊張,你呢?卡爾拉格菲:每做一次時裝,我都當它是第一次,下一次我就能把它做得更好。
事實上對于楊瀾這樣一個采訪過超過500個社會名流的資深媒體人來說,楊瀾必定會有胸有成竹、輕松應對的時候,但是這里楊瀾卻說“每次都很緊張”,顯然是謙虛的表現。適時的謙虛有時也是一種方法——將自身的“感受”作為出發點從而引導采訪對象描述對同一處境的感受,既可以看作是提問也可以看作是謙虛的討教,其效果就是采訪者更樂于與主持人分享。
例4、黃秋生:對,特別典型,女人其實講這些話,她不是要真的做出來。楊瀾:對,對,對……(省略)我很能夠理解這一層意思,就是當時覺得是沒有任何選擇了,但實際上回頭看并不見得是一件壞事。
該例中楊瀾用“對,對,對”、“我很能夠理解這一層的意思”,從語言上拉近了主持人與嘉賓的距離,擴大了一致性,有利于創造融洽的談話氛圍,正是贊同原則的體現。
例5:席琳.迪翁:……后來我就在他面前開始清唱,沒有音樂……聽了他便開始流淚,便開始哭泣。真的。楊瀾:哦,真是太感人了。
例6:金庸:對他的去世,大概我沒有責任,但是可能有間接影響,至少他不喜歡我跟他媽媽離婚,但是他自殺不是因為我的關系。楊瀾:所以這個痛苦,我想對一個父親是很難承受的。
在以上兩個例子中,席琳和金庸都是成功人士,卻有著不同程度上的坎坷人生——席琳深愛的丈夫身患癌癥,以至席琳只能通過人工受精懷孕;金庸婚姻失敗,受盡世人猜疑,兒子自殺更是他心中沉重的傷害。在觸及傷痛時人們難免悲傷,此時主持人的言語上的肯定,對他們不幸遭遇的同情,會讓被采訪人感到安慰,緩和其痛苦心情,這就是同情準則在談話中的應用及功能。
二、訪談節目中模糊限制語的使用
1965年,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L.A.Zadeh在論文《模糊限制語的模糊集論解釋》中首次提出“模糊集”這一概念,標志著模糊理論的誕生2。模糊限制語作為模糊語言的一部分,是實現語言模糊的重要手段之一。美國語言學家G.Lakoff(1972)最早提出模糊限制語這一概念并且定義為“使事物變得模模糊糊的詞語” 3。更通俗易懂的說那些表達不確定的、非量化的、難以確定外延的詞就叫模糊語言,而模糊限制語指的是一種用來修飾一個術語或名詞短語的形容詞或者副詞等,而這些詞的應用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被修飾詞的模糊程度。
模糊性語言是語言交際中的普遍現象。使用模糊性語言通過使用簡潔的語言,增強訪談節目的真實性、保護談話雙方,并避免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同時,由于模糊語言具有模糊中心詞的作用,因此訪談中模糊限制語的使用可以減少某些尖銳敏感話題對采訪對象造成的刺激與傷害,起到緩和語氣,緩解氣氛的作用。本段將結合《楊瀾訪談錄》中的具體案例來分析這些模糊限制語的巧妙之處:
例7楊瀾:除了給自己穿小鞋之外,別人也有可能給你穿小鞋,你遇到過這樣的競爭吧?欒菊杰:像我現在代表加拿大參加比賽,又是接近50歲……(省略)
例8:楊瀾:那個時候,好像很多人都覺得,就因為王楠輸掉了這場比賽,我們把女團的這枚金牌丟掉了。王楠:對,確實。楊瀾:那時候甚至有媒體已經說,你可以退役了。
例9:楊瀾:我覺得你的成熟度,遠遠大于你的年齡,大概跟看《道德經》是有一定的關系。你會不會覺得你的世界有點兒單調? 劉子歌:不會啊,我偶爾也會看電視啊,有什么新出的電影也會去看。
例10:楊瀾:在雙杠的比賽中,我看到你最后落地的時候,一開始稍微有一點點搖晃。李小鵬:對。楊瀾:然后終于站住了,那一瞬間有沒有一點害怕?李小鵬:哎呦,天哪,有有有……(省略)
例11:張藝謀:我回應就是沒法兒干也得干,你還必須干,包括我們的修改,也是必須改好。楊瀾:好像武術指導程小東也跟你急過幾次。
在以上幾個案例雖然沒有覆蓋模糊限制語的所有類型,但是已足以說明楊瀾在訪談中通過巧妙的運用模糊詞語,成功的達到了降低尖銳性,緩和氣氛的效果。
例7中楊瀾采訪已經50多歲卻還活躍在奧運會上的欒菊杰,或許有人對她有些不理解,認為她應該把機會讓給那么年輕人。對于一個多次強調“做足事先功課”的主持人來說,顯然楊瀾早有耳聞,所以楊瀾用了“可能”這樣一個不確定的詞語給被采訪者留下余地。
例8中楊瀾和王楠的討論話題亦是如此,主持人用“好像很多人都覺得”、“甚至有媒體已經”這樣的語言,一來表明立場,避免主觀傾向以保持節目的中立客觀性,二來有意模糊了具體的輿論來源,起到緩和輿論雙方矛盾的作用。例9中的“我覺得”、“大概”是主持人為了表達一種推測或者估計的時候使用的詞。這里,楊瀾并不能肯定劉子歌之所以比實際年齡顯得成熟就是因為讀 《道德經》的關系,她只是基于談話內容所做的猜測。
其他如例9中的“有點兒”和例10中的“一點點”、“一點”表示程度上的模糊。例11中“幾次”是一個變動型模糊限制語,在節目中這種數字是不宜透露的,否則就會影響到兩位當事人的媒體形象,可以起到保護被采訪人的作用。此外,例11中的“好像”是一種間接緩和型模糊限制語。這里明顯的是為了顧及被采訪人的感受,盡管提到的確為事實,但畢竟是負面事件,如若直接發問則導致引起當事人尷尬。
楊瀾曾經自我評價她的采訪風格是“溫和的深刻型”。4楊瀾說:“到底是開著轟炸機把這塊地都炸平,還是鉆井取油?后來我們認為,深刻的問題也可以用一種溫和的形式提出來。”而這里的“溫和的方式”也就是模糊限制語的大量使用所成就的。
三、訪談節目中有效誘導信息的提問方式
幾年前,當時的俄羅斯總理卡西亞諾夫來中國進行為期兩天的訪問,期間只接受了楊瀾一個人的采訪。隨行的人員說,是因為曾經接受過楊瀾采訪的俄羅斯副總理告訴卡西亞諾夫:“如果你去中國,應該接受這個女記者的采訪,她提的問題很有水平。” 5
楊瀾的采訪得到肯定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楊瀾的提問方式。總結現在漢語使用習慣發現,漢語中問句有八個主要問句類型和三個非主要非問句類型:其中陳述疑問句、特殊疑問句、含有情態詞的是非問句、正反問句、附加疑問句、正向是非問句、反向是非問句以及選擇疑問句屬于主要問句類型。三個非主要的非問句類型則主要包括包括信息索要,轉換話題,延長聲音。與非問句類型相較,運用問句從受訪者處獲取信息的方式占有更高的比例。同時,在對問句的類型研究中發現,運用特殊疑問句和陳述疑問句獲取信息的情況更為常見。楊瀾之所以能夠捕捉到別人捕捉不到的信息,跟這些句式的靈活運用密不可分。
這里本文隨機選取了《楊瀾訪談錄之東方看奧運Ⅱ》為樣本,做了一個粗略的統計(見表):
從表格可以看出,楊瀾在發問時其提問的方式是多樣化的,用楊瀾自己的話說,她“不是把一個問題扔給他,得到答案后又接著問采訪提綱上的另一個問題。”6而是隨著談話的進展與變化隨時改變自己提問的方式。本文分別選取兩種類型中使用頻率較高的陳述疑問句與聲音延長兩種提問方式,結合《楊瀾訪談錄》中具體案例分析其使用及優勢:
例16。楊瀾:他(指普魯申科的師兄——亞古金)就是欺負你的那個人。普魯申科:他是其中之一,還有別的人……(省略)
普魯申科是俄羅斯花樣滑冰運動員,小時候體弱多病且家庭經濟困難,常被人欺負。他經歷過許多困難的時刻,但是他十分刻苦努力。然而成為專業運動員后,日常訓練中他還是受到不少排擠,因此第一次參加世錦賽的他非常渴望贏得金牌證明自己。然而遺憾的是他沒有拿到預料的金牌,普魯申科因此消沉過一段時間。普魯申科早年受人欺負之事,雖然有苦衷,但也不方便在公眾面前直指其師兄,這時楊瀾一個主觀臆斷的肯定陳述,讓他不得不做出正確的回應——“他是其中之一”。
例18 楊瀾:為什么不呢?這么說一點兒沒錯,談到你電影的風格……格林斯潘:是海明威風格的電影。
例19:楊瀾:我想問你的最后一個問題是,你怎么看待這一次的劉翔退賽?姚明:我認為他做了正確的決定。如果受傷的話,特別是如果這不是你最后一次的比賽的話,為長遠考慮,應該退下來。楊瀾:有人說……姚明:而且說實話,哪怕是最后一次比賽,你也要考慮到,不作為運動員的話,今后的日子你還要怎么過,不僅僅是你自己,你的家人怎么辦?像我現在結婚了……(省略)
在這兩個例子中,楊瀾使用聲音延長的方法,但是它們的功能是不一樣:例18中延長聲音是為了引導嘉賓自己說出答案。例19中同樣的方法,目的卻是截然不同的:劉翔退賽影響巨大。當時,社會上譴責聲、質疑聲、嘆息聲都有,這里楊瀾采用延長聲音而不說破,正是為了保證劉翔的個人利益不受損害,也保證節目的客觀公正性不受損害。
四、結語
隨著實踐的不斷積累,電視訪談節目開始走向成熟,節目的形式,內容也逐漸多樣化。但無論以何種形式做訪談,把握談話技巧是主持人的中心課題,是保證節目質量重要基礎。倘若不總結經驗,不研究問題只顧發展數量,這類節目的質量將日益衰減,最后也必將淪落為觀眾厭惡的次品,最后也只能走向衰落走向滅亡。
注釋:
1楊青青.從禮貌原則看《楊瀾訪談錄》中的委婉語[J].首都教育學報,2010(12).
2夏麗云.模糊限制語·新聞語體·語用功能[J].淮陰工學院學報,2006(2).
3李若洋.模糊限制語視角下的新聞語篇[J].青春歲月,2011(22).
4袁余梅.楊瀾的主持風格簡析[J].西江月,2012(21).
5楊瀾.我們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長[J].文苑,2009(18).
6蔣珂.論思想性:訪談節目制作之根本——以《楊瀾訪談錄》與《魯豫有約》為例[J].戲劇之家,2010(4).
【參考文獻】
[1]楊青青.從禮貌原則看《楊瀾訪談錄》中的委婉語[J].首都教育學報,2010(12).
[2]夏麗云.模糊限制語·新聞語體·語用功能[J].淮陰工學院學報,2006(2).
[3]李若洋.模糊限制語視角下的新聞語篇[J].青春歲月,2011(22).
[4]袁余梅.楊瀾的主持風格簡析[J].西江月,2012(21).
[5]楊瀾.我們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長[J].文苑,2009(18).
[6]蔣珂.論思想性:訪談節目制作之根本——以《楊瀾訪談錄》與《魯豫有約》為例[J].戲劇之家,2010(4).
[7]Leech.G.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1983.
[8]何兆熊.新編語用學概要[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篇5
構建播音主持人語言的藝術美感
主持人這個職業既屬于大眾傳播的范疇,同時具有人際傳播的色彩。在這種傳播過程中,主持人語言傳播的影響力仍然是居于首位的,富有藝術美感的語言風格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傳播的效果。在實踐過程中,文化素養可以幫助主持人實現這一要求。一方面,主持人在主持過程中要提前對于新聞稿件進行深入理解,結合自己掌握的文化內涵進行“再創作”。另一方面,如果主持人的文化知識貯備都是來自于書本,或者是來自于間接的實踐,那么主持人在空余時間就要更多地與實踐相結合。讓播音主持的語言蘊含適當的生活氣息,從而突出播音主持的溫馨、恬靜、親切特色,讓受眾在平和之中感悟到主持的生活自然藝術之美。
轉變高校播音主持的培養思路
篇6
關鍵詞 主持人 節目主持人 談話節目主持人 角色模式
引:談話節目的起源與研究現狀
談話節目(Talk Show)起源于于美國,由廣播談話節目移植而來,“最早的電視談話節目可以追溯到全國廣播公司(NBC)在20世紀三十年代推出的《芝加哥圓桌大學》和《美國城鎮空中會議》。”最初以娛樂性雜耍為主,采取廣播式的漫談方式,很難滿足觀眾的視聽需求。歷經多次改革,加入了現場觀眾的要素,設置明確的話題,營造輕松幽默的氛圍,談話節目日漸成熟。
中國的談話類節目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期開始出現,最初是1992年上海東方電視臺創辦的《東方直播室》,真正在全國形成制作熱潮是在1996年中央電視臺新聞評論部開辦《實話實說》節目之后。
目前談話節目主持人研究多從主持人角色、素質、情感因素、主持技巧等方面入手,強調作為“技術”手段和“藝術”的主持行為,而對這些相關因素之間的銜接關系的研究就顯得較為薄弱。將談話節目主持人作為一種特殊的主持人獨立出來,再運用模式和框架相關理論進行深入研究的就更少了。主要原因是談話類節目賦予表現性和表演性,對主持人的直觀感覺比理性探討更容易入手。
羅琳、張黎湘將主持人不同角色的轉換、主持人與談話節目構成要素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分析,提出“談話節目主持人應該學會處理四種關系,即主與賓、聽與說、真與秀和內與外的關系”。本文擬嘗試從談話節目的過程出發,以主持人為核心的參考要素,引入傳播學的模式和系統論的相關理論,對談話節目主持人的角色進行模式化的研究,以期從紛繁復雜、高度同質化的以“術”為視角的思路中跳離,能夠用更直觀,更全面,更清晰的途徑解讀談話節目主持人的角色,也希望能對以主持人為核心的談話節目運作,提供一定的借鑒。
一、談話節目主持人的角色模式
節目主持人是電視節目中最重要的角色,它扮演著受眾和媒體進行銜接的紐帶,正如張安安所說,它“改變了以往大眾傳播符號化傳播的格局,在大眾傳播中融入了許多人際傳播的特性,使大眾傳播在某種意義上實現了對‘人際性的回歸’,實現了大眾傳播和人際傳播的優勢互補”。
在談話節目主持人角色模式提出之前,我們先將主持人的角色定位進行探討,這是在模式分析的框架下,訪談節目主持人研究的最核心和最關鍵的要素。關于訪談節目主持人的角色,國內有許多不同的界定,唐小茹將其角色劃分為策劃的參與者、不經意的訪問者、積極理性的傾聽者、談話的參與者、談話的控制者五重身份。也有人將訪談節目主持人的角色界定為主人(從品牌形象和節目的個性特征方面界定)、策劃者、調控者、參與者四重身份。
筆者結合傳播的過程模式,在綜合前兩位觀點的基礎上,簡要將電視節目主持人的角色分為:傳播者、控制者、反饋引導者三重。其中傳播者強調主持人的主體地位。通過主持人的身份、代表的電視臺身份和節目形象、主持人對節目策劃的參與等幾個層面予以展現:控制者則是指節目主持人對整個訪談節目流程的宏觀把握、細節引導、議程設置:反饋引導者是指節目主持人通過與嘉賓和在場的觀眾互動在傾聽談話的同時,實現傳者和受者地位的轉換,并對這種轉換起了積極主動的示范和引導的作用。
對談話節目主持人角色的界定并非本文研究重點,這只是我們進行深入研究的一個最基本的基礎和前提。事實證明,談話節目的構建、生成與傳播始終處在一個特定的動態環境場中,隨著節目的不斷進展而呈現出動態的變化。不僅談話節目的存在方式是動態的,談話節目主持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是動態的、處于不斷的變化過程中,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其不同的角色也是相互轉化、密切聯系的。談話節目主持人的角色可以概括為如圖1所示的模式,基本涵義闡釋如下:
1 主持人角模式的構成要素
①包含了以談話類節目主持人為核心三個角色――控制者、傳播者和反饋引導者;②以節目為核心的四要素――主持人、嘉賓、現場受眾和場外受眾。這兩大組成部分直接密切銜接,構成了主持人角色模式結構。③由三角色和四要素共同構成的輿論場――節目所營造的共同輿論平臺。
2 談話節目是以“人”為核心的傳播模式
是對以人際傳播為核心的回歸和強化,整個節目的“人”的元素,構成了談話類節目的最主要的元素。正如圖1中所表現出的,談話節目主持人、嘉賓、現場的受眾和場外的受眾,這四大類“以”人為核心的傳播要素互相聯系,動態結合,建構出一個在大眾傳播中融入人際傳播特性的傳播方式。
3 主持人角色模式的動態表述
傳播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它包含了信息在時間和空間的變化與流動。傳播過程的雙向性,不僅僅是傳播者向受傳者傳遞信息的單向過程,更包含有信息傳遞給受者后進行的反饋。傳播者、受傳者總是處在互為傳受方的變動關系之中。
談話類節目作為一個典型的“傳播”事件,也是一個富于變化性的動態過程。主持人和嘉賓、主持人和場內觀眾、主持人和場外觀眾(以短信、熱線電話等方式)、嘉賓和場內外觀眾經常進行著角色的互換,因此其中
包含著相當復雜的多重互動關系。各個構成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間的黏連互動構成了整個傳播的過程。節目的整個過程是由許多個元素組成的動態方程式,任何一個構成元素的變化都會引起傳播過程的變化,多個要素共同處在一個動態的輿論場中。整個節目主持人的三重角色和節目四個要素的變化和轉換決定了受眾所看到節目的豐富性。同時,節目主持人也是在不停的實現自己角色轉化的同時,完成了整個傳播的過程。
二、訪談節目主持人的場景模式
系統論的觀點告訴我們,任何一個事件或者現象都不可以孤立的存在。廣播電視節目也是構成社會大系統的子系統,而電視談話節目也是復雜的媒介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對于主持人而言,則是電視談話節目這一系統最為核心的要素,與其他要素一起置身于廣泛、復雜的社會體系中。
筆者在總結談話節目主持人的角色模式的基礎上,將社會環境、法律規范、職業道德等相關的因素引入,作為談話節目主持人行為存在的基本生態,進而提出主持人的場景模式(參考圖2),基本涵義闡釋如下:
1 場景模式的構成要素可分為四類
①社會環境要素,這是主持人無法選擇、無法規避也無法改變的要素,是主持人生存的客觀環境,它由社會的經濟文化結 構、普通大眾的知識水平、社會的法律道德規范、社會技術發展水平等內容構成;②媒介內部要素,即媒介的職業道德規范、媒介的組織結構形態、媒介的經濟經營狀況、媒介內部的約束性規章等內容構成:③訪談節目現場的氛圍要素,包括舞臺的燈光音樂、現場觀眾的活躍程度、舞臺的裝飾布局、節目錄制的設備技術等基本內容:④主持人自身要素,包括主持人自身知識結構,主持人涵養和表達技巧,主持人對話題的控制能力,主持人的心理特征、興趣、價值取向等。
2 這些要素之間是一個互相制約、互相影響的關系
主持人本身由于受到這些要素的影響,就出現了不同的表現形式,受眾在經濟、社會、文化、信仰等層面的差異導致了主持人在主持談話類節目的時候要綜合運用主持技巧,不斷根據情景的變化去調整主持風格、技巧。一般說來,在經濟、社會、文化較為發達的社會,言論也意見自由的市場更加蓬勃,主持人更容易受到模式中所列出的因素的影響,受眾也具有更加主動的選擇權和影響力,受眾、嘉賓和主持人之間的互動也越頻繁。相反,在經濟、社會、文化較為落后的社會。主持人受此類因素的影響不大。
三、談話節目主持人的系統模式
前兩部分筆者分別從談話節目主持人的角色模式和訪談節目主持人的場景模式兩部分進行了深入的探討。筆者認為,談話類節目主持人的角色系統模式正是由談話節目主持人的角色模式和訪談節目主持人的場景模式兩部分組成,是一個完整的將談話節目進行以節目主持人為核心的解構和重組的過程(參見圖3)。基本涵義及意義闡釋如下:
1 談話節目主持人是由一些列龐雜的元素整合而成構成的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
這些龐雜的元素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牽一發而動全身”。每一個細節的變動都會導致節目表現形態的變化。學術界普遍進行的研究或多或少的缺乏對主持人從宏觀聯系到微觀構成要素的統一的把握。單從某一個角度或者側面對主持人的心理特征、主持技巧、訪談藝術進行的學術探討、分析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著顧此失彼的缺憾。筆者所提出的這種模式對于學術界進行電視談話節目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參考和借鑒意義。
2 基于談話節目主持人的語境改善及角色改善
談話節目主持人的系統模式是將電視談話節目放在一個宏大的社會背景下以節目主持人為核心元素進行的模式解析。在整個模式中,我們很直觀地看到。主持人是整個節目中最為核心的要素。但整個節目成功與否并非完全取決于主持人本身,它與許多內外要素有著緊密相關性。本模式通過建構電視談話節目主持人的系統模式分析主持人的測量平臺,從而可以從更加宏觀的角度思考和評介談話節目的傳播過程。通過訪談節目主持人角色模式的建立,我們完成對談話節目的框架性建構,并通過模型的運行觀察節目的運行狀態以及相關控制、影響因素。主持人在談話節目的傳播過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主持人并非是決定節目成功與否的直接決定因素,從本研究的模式及當前學術界的研究成果來看,有必要對除主持人以外的其他相關要素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同時,該模式也為電視談話節目的運營和改進提供了一個清晰明了的思路。
3 以主持人為核心的宣傳導向思路
篇7
關鍵詞:少兒節目;語言;創新
隨著電視行業的不斷發展,少兒節目主持人的語言藝術與思維創新對主持人的語言表達效率、少兒節目的節目質量以及少兒節目的傳播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少兒節目主持人的語言運用對少兒的成長不但能起到潛移默化的指導性的教育,還能使少兒在觀賞節目的過程中獲得美的享受。本文將以傳播學、心理學的相關知識為理論,主要從少兒節目主持人的界定、少兒節目主持人的語言藝術、少兒節目主持人的創新思維等方面分析少兒節目主持人的語言運用,以期為此類節目的蓬勃發展提供建議。
一、少兒節目主持人的語言藝術,是電視節目傳播內容的重要載體
主持人主要是通過節目語言傳遞信息、表達觀點、串聯節目,與觀眾的問題交流,主持人語言是節目的主干,主持人語言水平的高低,從語言內容到語言形式都直接影響節目的整體質量。
(1)交流對象的特殊性。少兒節目主持人不同于其他類型節目的主持人,少兒節目都是一些小嘉賓、小觀眾,他們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階段,所以主持人在節目中的語言要求更輕松活潑、豐富多彩,更加貼近孩子的心態和思想。主持人不僅要在理論上了解孩子,更要深入到孩子中間,仔細觀察和研究自己的服務對象,了解他們的喜悅與苦惱,而做針對性較強的少兒節目主持人,能否讓孩子在節目中學習到知識,就要以少兒節目主持人的語言藝術為根本。要以簡潔明了的兒童能夠理解的語句表達含義,多用啟發式和參與式,而且主持人的語言形象要具有鮮明性和穩定性。
(2)具有針對性的語言藝術。①語言交流要凸顯個性。語言的個性,是指個人慣用的組織方式和特有的表達手段。“個性”是主持人魅力的核心,語言又是主持人個性展露最重要的窗口。個性化是主持人節目所傳授心理距離的重要傳播手段,可以使傳播更具親切感,更有人情味。個性化是主持人節目傳播的特色之一。追求少兒主持人的個性,既是廣大少年朋友的渴望,又是少兒電視節目深化改革的需要。因此,少兒主持人的語言個性化也成為主持人需要改善的一面。②少兒節目主持人語言具有幽默感。快樂的人生是健康的人生,快樂的社會是穩定的社會。要創造快樂,讓小朋友在歡樂中成長,吸引養分,是少兒節目主持人的責任。幽默是一種文化現象,是說話人的審美選擇,也是主持人節目的一個重要創作元素,特別是少兒節目主持人的創作元素。如董浩叔叔的幽默,使得整個節目的氛圍比較自然,交流起來更加自然,讓孩子們在歡笑聲中學得知識。③少兒節目主持人的語言表達。主持人的語言是一臺節目的脈絡,是渲染氣氛的興奮劑,是控制節奏的劑,而少兒節目主持人面對一些小觀眾,在語言表達上要更注意。主持人可以根據節目形式不同、聲音形式的變化來靈活運用到節目當中,激起少兒觀眾的熱情。比如鞠萍姐姐在一次節目中對小朋友說:“我們的苗苗真聰明,居然拿到了八朵小紅花。”這里的“居然”和“真”,鞠萍姐姐將其當做重音處理和上揚強調,這樣的語言表達使小朋友很快就找到了自豪感,也拉近了鞠萍姐姐與小朋友的距離,更加有親切感了。語言表達主要表現為聲音的音亮、音色、音高、語速的變化和組合,同樣通過語流的抑揚頓挫、松緊疏密的千變萬化來傳情達意,同樣需要停連、重音、語氣、節奏的技巧運用。就像在少兒節目當中,也需要有此技巧,只不過是主持人根據不同節目形式的總體特色,對“用氣發聲”“停連、重音、語氣、節奏”等表達技巧做出適度調節,使自己的語言表達更加到位。
二、少兒節目主持人的創新思維
“創造性是用新的方法來看至少未被提及的故事、事物,面對問題找到新的解決方法”。創新思維是主持藝術的重要前提。“電視業的競爭焦點是節目的競爭,背后是人才的競爭”,少兒節目主持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與觀眾有著某種天然的聯系,這是優勢,但是如果不深入考慮主持人定位、觀眾定位,細心揣摩觀眾的需求、接受心理、接受習慣,特別是這些方面的新變化,節目就很難有吸引人的力量,更不要說形成為觀眾認可并喜愛的風格特色。那么,如何培養主持人的創新思維呢?
首先,必須明確主持人所從事的工作的對象是兒童。因此,要求主持人重視創造性思維,對對象的心理、愛好等有關知識多多搜集,因為只有對少兒了解了,有了豐富的信息資源,才有可能進入創造境界。策劃構思的節目應適應孩子們的口味,讓知識性、教育性巧妙地隱身于趣味性、娛樂性當中。
其次,通過對創造性知識的學習,把思維方式上升到理論指導下的自覺行為。多研究創新知識的理論性知識,從而指引主持人將其運用到節目當中,使節目效果更為觀眾所喜歡。
最后,創新思維的形成需要靠主持人發揮情感的激發作用。所謂情感的激發作用,是指個體對客觀事物的情感強度會影響他對這一事物的認識。那么作為少兒節目主持人就要對少兒進行認識了解,并且從內心真正喜歡。董浩對兒童問題就有過深入思考和研究。他認為,中國孩子的童年時代缺乏快樂,沉重的學業負擔和家長的期望使他們快樂不起來,于是他將給孩子帶來有益的快樂作為主持節目的目標。1990年元旦,《天地之間》開播,在節目里,他致力于壘建他構想的“兒童樂園”,他的獨角戲“青蛙大法官”“猴偵探軼事”等妙趣橫生,他戴著小丑帽扮演的“掛歷先生”和后來流行的兒童“兒偶式”主持人有異曲同工之趣。
參考文獻:
[1]陸錫初.節目主持通論[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8.
[2]陸錫初.少兒廣播的走向與思考[M].北京:中國廣電出版社,1993.
篇8
關鍵詞:禮儀文化 播音主持 影響
作為一名播音主持人員,其儀表要端莊、大方,舉止要莊重、文雅,談吐需文明、有分寸。而這一切皆離不開平時對自身禮儀文化方面的修養。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時統宇認為,傳媒的影響,歸根結底并不是‘媒介’的影響,而是‘人’的影響。播音主持文化也存在一種‘話語霸權’,掌握和操作這種霸權的人的禮儀文化素養,從根本上決定了播音主持人員文化的品位和水準。”歸根結底,傳播媒體的文化品味是由“人”決定的。由此可見,禮儀文化對播音主持的影響是多么的深遠。
一、禮儀文化影響播音主持個人魅力
作為一名傳媒大學的學生,筆者曾多次接觸過來我校招聘畢業生的招聘人員,他們在確定最后招聘人選的時候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標準,那就是看參加應聘的人員有沒有“自己的聲音”。他們解釋說,現在的傳媒平臺并不缺少專業知識掌握很好的人,缺的是有自己獨特的聲音和特點的人。現在媒體急需大量優秀的能夠發出自己聲音的諸如體育類、財經類、新聞類、評論類和法制類優秀節目主持人,當然,這類媒體的播音主持是競爭的熱門,前來應聘的人員擠破了門檻,但是往往一拿出是否“有自己的聲音”這個標準一衡量,很多人就被排除了出去。我們說,他們之所以沒能應聘上崗,并不是他的專業知識學的不好,如果他們走上工作崗位的話,也是可以按部就班地進行播音主持的,但是會出現新聞播的不精,主持做的平平這樣令人不愿看到的現象。在現代媒體中,一個沒有“自己聲音”的播音主持,往往只能做一些缺乏水準,不能給人留下多少印象的娛樂類節目主持,他們似乎做什么都行,但做什么都沒有特點,缺乏“不可替代”的鮮明個性。
筆者認為,這些人“沒有自己的聲音”其根本的原因在于他們缺乏禮儀文化素養。我們說,播音員主持人除了要有過硬的播音主持知識和技巧外,他還需要具有必要的禮儀文化修養,憑借這種內在與外在相統一的文化底蘊打造個人播音主持的人格魅力。現代媒體需要的不是批量生產的“標準化產品”,而是具備專業知識和個性特點,能夠發出“自己的聲音”的播音員主持人。也正是基于這點,奧普拉?溫弗瑞說:“我必須用自己的聲音向世界說話”強調的便是個人魅力。個人魅力是個人學識和思想人格的集中體現,只有具備了“個人魅力”,受眾才可能在成百上千的主持人中鎖定“這一個”,只有受眾鎖定了“這一個”,愿意與主持人交流,主持人的“個人魅力”才有可能產生,否則“千人一面、千人同聲”是難以對受眾產生吸引力的。
二、禮儀文化影響播音主持的氣質
我們知道,作為一名播音主持,其個人氣質非常重要。然而當前的媒體上卻大量充斥著缺乏個人氣質的播音主持,有的主持人靠別人的緋聞、隱私來博得收視率,這樣的主持其實表現出的是主持人個性氣質的完全缺失,這樣的節目不僅不專業,而且也是非常低劣的。我們講,一個好的節目主持人,其主持節目過程中的禮儀文化不僅僅表現在主持人的容貌上,更重要的是要表現在主持人獨特的個人主持氣質上。而主持人個人氣質的形成離不開禮儀文化的影響。具有深厚禮儀文化素養的主持人是通過高水平的談話交流來突出節目的宗旨和精神的,這是節目有意義和有禮的總好體現。對禮儀文化素養理解教好的主持人,其節目主持氣質往往更加吸引觀眾,這樣的節目主持人較多,比如張越主持的《半邊天》、王志主持的、《面對面》、崔永元主持的《實話實說》、朱軍主持的《藝術人生》、楊瀾主持的《楊瀾工作室》等。可想而知,氣質對播音主持來講是多么的重要,而禮儀文化素養則是影響播音主持氣質形成的重要因素。
三、禮儀文化影響播音主持人員的人文修養
說到底,一檔節目的質量到底如何,最終把關的還是“人”,而作為節目播出過程中起核心作用的主持人,其自身的人文修養直接影響著節目的質量。這個人除了具備必要的科學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心系民眾的情懷和為群眾說話做事的膽識。播音員主持人首先要明確其“、人民的喉舌”的地位,要承擔起政府和民眾間“溝通橋梁”的使命,成為民眾的“代言人”,而不僅僅是憑借擁有的話語權“娛樂”或者“愚樂”受眾。那么,播音主持的人文修養哪里來?筆者認為,播音主持的人文修養離不開平時禮儀文化的熏陶,禮儀文化的修養是播音主持專業人員提高人文素養的重要途徑之一。
四、禮儀文化影響播音主持終身的發展
禮儀文化可以塑造播音主持高尚的人格,從而影響播音主持終身的發展。專家們曾經指出,“決定一個播音主持人最終能走多遠、能達到何種高度的核心素質”是“思想人格素質”,人格的塑造有賴于主體的生活閱歷和文化修養。作為人的發展底蘊,禮儀文化對播音主持人格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現實中那些播音員主持人漠視民眾的生活冷暖、簡單地把職業化的微笑等同于親和力表現就是缺乏禮儀文化素養的表現。播音主持的人格魅力是心系受眾,想受眾之所想,急受眾之所急時流露出來的真情人性,絕對不是“做”出來的。在受眾主體意識越來越強的今天,人格魅力決定著播音主持到底能走多遠,而高尚人格的形成,離不開禮儀文化的積淀。
講究禮儀,遵從禮儀規范,重視禮儀文化修養,可以有效地展現一個播音主持人的教養、風度與魅力,更好地體現一其對他人和社會的認知水平和尊重程度,從而使個人的學識,修養和價值得到社會的認可和尊重。禮儀文化修養不僅能夠使一名播音主持給公眾以可親可敬的信任,而且會使與公眾的合作過程充滿和諧與成功,并對自身的終身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參考文獻:
[1]吳郁,曾志華.播音主持專業人才培養研究[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30.
[2]高貴武.解析主持傳播[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4.220.
[3]劉佩華.中外禮儀基礎比較[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5.4.
篇9
【關鍵詞】民生新聞;主持人;主持藝術
一、豐富的人生經驗是重要條件
民生新聞的成功是國家對于新聞工作“三貼近”要求的體現,新聞自身內容從寬角度大篇幅的報道方式,改用微觀的視角去對社會進行“發現探索式”的零距離報道。這種視角是前所未有的,也是迎合普通市民的興趣的。
主持人作為整個民生新聞節目的“門臉”,其整體氣質和形象必須要和節目整體風格相適應。老百姓希望找到一個知心人來說他們的身邊事才會覺得很可靠。這個主持人要知人間冷暖,懂生活疾苦。簡言之,就是對所報道的內容和廣大市民的整體價值取向產生共鳴,成為觀眾的朋友。這樣,主持人就必須放下傳統的身段,在節目主持中設身處地地為老百姓說話。這必須要有一定生活經驗和人生閱歷作為主持基礎。一個從來沒有買過菜的主持人不會在報道肉菜價格變化的時候對此產生過多的共鳴,只有自己對于報道的對象人和事有了解,有體驗,在主持的時候才能感同身受。這種人生經驗是不能用任何主持技巧或其他東西來彌補的,觀眾在收看節目的時候能第一時間感受到主持人自己對于主持內容的理解和體會,他們會迅速接受一個和他們溝通生活瑣事時沒有任何障礙和距離的主持人,并迅速對他們產生信任感。這也是為什么很多成功的民生新聞主持人并非年輕貌美的女主持或英俊瀟灑的男主播,他(她)們在此前曾有過較為豐富的人生經驗,充滿了生活氣息,對于社會和生活有著一定的獨到見解――這也成為了民生新聞主持人多為有一定年齡感的男性(女性)的客觀原因。主持只是他們的專業技能之一,他們制勝的法寶就是對所報道內容的了解和無比的親民形象。所以說他們不能只會主持,還要有豐富的人生體驗和感悟。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懂得老百姓的興趣和價值取向,替廣大市民說話,并被他們所喜愛。
二、語言表達的口語化和方言化
民生新聞最大的特點在于新聞的接近性,各地的民生新聞欄目多以節目所在城市發生的事件為新聞素材。其目標收視群體多為年齡段分布廣泛、文化層次參差不齊卻普遍不高的一般市民,收視群體本土化也十分明顯(這一點尤以市級電視臺的節目較為突出)。為了向目標群體靠攏,主持人在主持的時候,語言也盡量采用口語化的表達,偶爾使用方言也會讓本地市民覺得表達“很到位”。于是,主持人語言的口語化和方言化就成了他們語言表達的兩個特點。在一些城市,甚至出現了直接用方言來播報的民生新聞,如廣東電視臺新聞頻道的《今日關注》、山東電視臺齊魯頻道的《拉呱》等,其他地方也會在主持人播報當中不時出現方言詞語,這種語言特點更加貼近市民生活,且由于歷史文化特點,許多方言詞語更精煉、更傳神,這種親近感會增加觀眾對于節目的好感,并直接帶動收視率上升。至于從語言規范尺度的方面對于方言使用的討論,我們放在一邊,本文暫不議論。
由于語言表達必須要口語化,主持人對于文字稿的二度處理成了一個必備的功力。主持詞的撰稿人一般還是會和主持人的語言表達存在一定脫節。這就要求主持人要會把不“口語”的稿子變得適合口語播讀和生動自然,二度處理不光包括了對一些書面語句的更改,更包括的對于內容的理解和體會,把播新聞變成“說新聞”。只有這樣,口語化的真正目的――和市民一起感同身受才真正達到。
筆者曾在廣東南方電視臺擔任民生新聞《今日一線》實習記者,一次報道某樓外墻因大雨沖刷而脫落的新聞。筆者在撰寫主持人口播串詞時寫道:
“今天廣州下了一場大雨,但是XX街道的街坊們打來電話說,他們那里伴隨雨點下來的還有一堆石頭……”。
而直播時主持人卻臨時將它改動:
“今天廣州的雨真不小,XX街道也下了大雨,不過那里不僅僅下雨,還下石頭咧!一起去看看。”
雖然這幾句話并沒有太大改動,但是主持人卻在短短的幾句話中充分體現了自己的口語風格,語句短、平、快,使得表達更有特色。并且設置了更大的懸念。所以,口語表達并不是多加幾個常用的通俗詞語,說兩句俏皮話那么簡單。他體現了一個主持人高超的語言控制能力。
至于方言化,雖然方言主持存在諸多優勢,但并不是所有的主持人都能把握得很好。這要求對于本地方言把握較好,要使得方言“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而方言化出了直觀地影響到主持語言,更是對敘述形式的開放。在語言表達上除了說,甚至會用上角色扮演的手段來使得方言敘述更生動,這確實是民生新聞主持的時候一種新的嘗試。
但是,方言的尺度的把握也是門藝術,方言中不健康的詞語是堅決不能使用的。而在人口流動和社會交流高度發達的今天,方言主持民生新聞在面對外地觀眾的時候卻變得毫無殺傷力,甚至讓外地觀眾無法理解新聞,對于節目發展有很大的影響。這些問題在主持人主持民生新聞的時候都是要考慮到的問題。主持人在主持的時候也要注意,不要過度沉迷于方言這個形式,還是要利用方言表達更精煉傳神的特點,在表達內容上下功夫,讓其言之有物。在擁有親民形式的同時做到老百姓喜聞樂見。
三、主持評論中的社會責任感和正確價值觀體現
雖然民生新聞主持人主持的時候多以輕松、自然的主持樣式出現。但是在主持中,絕大多數主持人在對于市民身邊發生的各種各樣新聞都不會“輕易放過”,他們一定會通過各種形式對這些新聞事件加以評述,說出老百姓心中想說卻說不出的話,他們的預言能夠針砭時弊,分清黑白。這是民生主持人主持能力的一個很好反映,也是一種社會責任感的體現。對于新聞的麻辣評述也應該是民生新聞的一大特色。
既然要說,就要說得到位,說得痛快。不痛不癢的評論反倒不如沒有,這樣的評論一定是要代表了絕大多數人的主流意見,一定要符合國家法律、社會道德和正確的價值取向的。所有觀眾都把民生新聞欄目當作他們說話作主的地方,而民生新聞節目的主持人則像他們的朋友,主持人的身份使得他們說話更有分量,大家也更相信。民生新聞節目主持人在主持評論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 說出的話收不回,開口之前必先深思。
主持人作為一個工作人物,其工作時說出的每一句話都會造成深遠的社會影響,尤其是喜憎分明的民生新聞欄目。評論語言要收放自如,不能隨性而發,萬一說出了不正確的言語,其影響是不可彌補的。
2、 主持人不是主持神,不要裝作什么都懂。
一個主持人無所不知是不可能的,一來喜歡裝萬事通的主持人會使人產生不真實的距離感,二來如果不小心“穿幫”,會對主持人的形象造成損害;相反,適當真誠地說“我不知道”會使的主持人“人”的形象更突出,使得主持人更平民化 ,也大大避免了犯錯的幾率。
3、 不要主觀臆斷,一定要有根據
現在許多民生新聞主持人在評論的時候為了尋求支撐,喜歡用“大家都知道”、“眾所周知”等語式。但是這樣的論據很多都不是“大家都知道”或者“大家都明白”的。這樣的捏造一種既定事實雖然不是刻意,卻是主持中必須要避免地。在舉例的時候一定要確切,精準,這樣才讓人覺得可信。
4、 要體現人文關懷
民生新聞說的是百姓事,是百姓的輿論陣地。主持人在主持的時候更要隨時提現人文關懷,這樣才會讓整個節目變得又人情味,且與市民產生共鳴。這也是對主持人自身魅力的一種打造,充滿人文關懷的主持人通常是更有魅力,更具號召力的。
民生新聞在高速發展的同時,民生新聞的主持人由于節目特點而形成的主持特色值得我們研究,這種主持藝術不僅會影響接下來的民生新聞節目樣態發展,甚至會影響到其它類型節目的風格,包括脫口秀等欄目會因為民生新聞的主持風格變得更加自然、生活化。也希望所有民生新聞主持人在今后的工作當中不斷努力,為這個節目樣態的發展做出更多的努力。、
【參考文獻】
[1]《傳媒區域化發展方略》,吉保邦主編,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7年9月版;
篇10
大家下午好!
開場白:民族振興,教育為本;教育振興,教師為本,為了激勵我園教師振奮精神,開拓進取,進一步弘揚新時期人民教師的高尚師德,完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為共建和-諧園而努力奮斗。我園工會積極響應濱湖區教育局工會的號召,組織策劃了這次鑄師魂、頌師德,共建共享和-諧校園師德演講比賽。我園教師通過追憶濱湖首席小學校長張虹同志的優秀事跡,深入學習張虹同志的奉獻精神和高尚師德等系列活動,經過年級組演講初賽,謳歌了張虹同志執著于黨和人民教育事業的崇高道德情操。 今天將有12名教師在決賽場上一展風采。
介紹領導:本次活動得到了局工會領導的大力支持,今天我們很榮幸地邀請到教育局工會袁箐主席、水秀片黨委孫建新書記、濱湖幼兒園周建秋工會主席,讓我們再次用最熱烈地掌聲歡迎他們的到來。
介紹規則:下面我來將一下今天決賽評比標準:
A演講內容:30分。要求演講內容緊扣主題,主題鮮明、深刻,格調積極向上,語言自然流暢,富有真情實感。
B語言表達:25分。要求脫稿演講,聲音洪亮,口齒清晰,普通話標準,語速適當,表達流暢,節奏張弛有度。講究演講技巧,動作恰當。
C形象風度:10分。要求衣著整潔,儀態端莊大方,舉止自然、得體,體現朝氣蓬勃的精神風貌;上下場致意,答謝。
D現場感染力(15分):激-情昂揚、有較強的現場感染力,能引起觀眾共鳴。
E時間掌握(10分):演講時間4-6分鐘,若超過規定時間扣三分
F綜合印象:10分。由評委根據演講選手的臨場表現作出綜合演講素質的評價。
本次活動設立:最佳口才獎(1名)、最佳風采獎(1名)、 一等獎(2名)、二等獎(3名)、其余進入決賽的選手為三等獎
預祝她們賽出水平、賽出風采。請參賽選手輪流上場,
局工會領導袁青講評
收評委評分表。(楊麗萍)
結束語:各位領導、老師,今天12位決賽選手再一次和我們一起追憶了首席校長張虹優秀事跡,我們為有這樣的校長而感到驕傲,她為我們教師展現了濱湖教育人的風采;我想更重要的是她將激勵著我們震澤幼兒園的每一位老師。
今天的活動到此結束,讓我們再次用熱烈的掌聲感謝局領導的對我們本次活動的關心。謝謝!比賽結果將在明天的公告欄里進行公示。謝謝!
主持詞由主持人于節目進行過程中串聯節目的串聯詞。
如今的各種演出活動和集會中,主持人往往成了主角,而主持人在臺上所表演的主持詞,則是集會的靈魂之所在。因此,主持詞寫作的成功與否,已經成為集會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所以,每當舉辦演出活動或者集會時,主辦者總是請人為演出或集會撰寫主持詞,由此可見主持詞寫作的重要性。如果把演出中各個單獨的節目,比喻成散落的珍珠;那么,通過主持人的表演,用主持詞將它們巧妙的串聯在一起,則形成一條優美的項鏈,有珠聯璧合之妙用,讓各個節目都在同一的主題下發出奪目的光彩,使整個聚會活動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