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戀交友類節目的電視文化

時間:2022-12-02 08:32:40

導語:婚戀交友類節目的電視文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婚戀交友類節目的電視文化

一、主持人———節目風格的顛覆

主持人作為一檔電視節目中的重要符號,觀眾對主持人的首要印象也通常奠定了這檔節目的內在風格。因此,以前傳統的電視節目有一個約定俗成的規定,就是主持人的風格基本要與節目風格相統一。例如,新聞節目通常需要相對嚴肅、正氣一些的主持人,而綜藝娛樂節目則需要幽默、親和一點兒的主持人。從符號學的視角來說,主持人和節目形式都是電視節目主旨的能指,他們作為電視節目的一種符號,都是為真正的所指服務的。傳統的電視觀念認為,這種能指與所指必須嚴格對應,才能不削弱節目的主旨或造成節目的歧義。例如,當年紅遍兩岸的交友節目《非常男女》的主持人胡瓜和高怡平,他們的搭配是極其相稱的。這種相稱體現在該節目的總體風格基調與主持人高怡平的隨性、胡瓜和藹的外形并且頗具內在的幽默感是極其吻合與相配的。隨著媒介環境的不斷發展,后現代電視觀念有著新的嘗試,《非誠勿擾》就打破了傳統的符號法則。節目組讓一個本是新聞面孔的主持人孟非來和這檔婚戀交友類的綜藝娛樂節目進行混搭,這可以說是對主持人符號的一種“顛覆”。這種看似本來全然不搭界的組合,卻起到了人氣爆棚的節目效果與影響力,以至于后來湖南衛視不惜重金請來原央視新聞主持人邱啟明來給改版后的《我們約會吧》帶來新的活力和生機。對比“胡瓜”、“孟非”這兩個符號,我們會發現他們是截然不同的兩類能指,可他們的所指卻是同一類節目。不同的是,前者處在傳統的電視文化下,而后者則處在后現代主義的電視文化下。當然,他們所面對的觀眾需求確實也發生了迥然變化。

二、節目平衡感的顛覆

“平衡”是傳統電視節目講求的一個基本原則,而后現代電視文化下的電視節目有時卻是在有意打破這種規律,去追求一種所謂的“不平衡”。選擇男女搭配主持,這是《非常男女》的一個節目符號,也是傳統電視節目中平衡原則的一種體現。傳統的電視觀念認為,男女婚戀交友類節目應該是由男女兩個主持人符號才能夠體現出節目本身“男女婚戀”的內涵。然而在后現代電視文化下,這種符號含義已完全失效。大多數交友婚戀類節目,如當年紅火的《非常男女》、《玫瑰之約》、《相約星期六》等,男女嘉賓的人數通常都是相同的。這既與節目中男女需要兩兩搭配的形式有關,也與節目的內在平衡需求相關。而在《非誠勿擾》節目中,每輪上場的一位男嘉賓需要面對24位女嘉賓,這種24∶1的懸殊比例絕對是對傳統過度平衡的電視文化的一大顛覆。后現代文化下顛覆平衡的方式還有很多。美國近幾年熱播的交友婚戀類節Beautyandthegeek,就以另一種形式打破了傳統電視節目的平衡感。他們選擇的男女嘉賓人數雖然相同,但在實際生活中卻是極不搭調的兩類。女孩基本都是胸大無腦的美女(即節目名稱中的Beauty),而男孩則是IQ很高但EQ極低的書呆子(即節目名稱中的Geek)。這種在日常生活中本來難以見到的搭配,卻使得該節目有了相當的視覺效果和收視效果。追根溯源,這種顛覆其實是與節目的訴求有關。Beautyandthegeek與《非常男女》不同,它的訴求并不在于參加的男女選手最后是否能夠婚戀成功,而是節目本身的性質更像一檔游戲節目,參與者娛樂了,觀眾娛樂了,最后的結果就被淡化掉了。

三、個人敘事在節目中的放大———宏大敘事的顛覆

宏大敘事的淪陷,小敘事、個人敘事的出現,是后現代敘事文化的一種轉型。按照利奧塔爾的理解,現代主義在知識問題上的特點就在于:求助于元話語或宏大敘事來使知識合法化。所謂“后現代”其實就是對于元話語和宏大敘事的懷疑。后現代主義文化反對宏大敘事,但是肯定小型敘事的作用。這一點在婚戀交友類節目中就表現在:個人因素、個性行為在電視節目中經常被放大。在《非誠勿擾》中被成功放大的個體符號舉不勝舉,最先出名的便是“馬諾”。馬諾是一名來自北京的平面模特,從《非誠勿擾》的首期一直待到了24期。由于在節目中大膽、犀利的言論(如“我還是坐在寶馬里哭吧”、“放首《解脫》讓他下去吧”)而迅速走紅。我們暫且不論“馬諾”和節目組之間是不是雇傭關系。但是,馬諾在節目中“個人敘事”的放大絕不是一種偶然,而是后現代電視文化下節目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后現代的電視文化認為,個人元素的放大是一項雙贏的工作。個人敘事實際是為宏大敘事服務的,不管是“馬諾”還是“馬伊咪”等,都是節目效果下的“小敘事”與“小元素”,最終目的還是為了節目的整體效果。確實,《非誠勿擾》對“馬諾”的放大,成功地捧紅了馬諾,但更重要的是制造出了話題,做出了節目效果。但是不得不說的是,“個人敘事”的放大也要有一個界限,正如《非誠勿擾》中馬諾最終還是要被請走的,但是節目中還是會出現下一個被放大的“馬諾”。對比當年的《非常男女》,在節目的宏大敘事下,每一期的個體元素基本都是很相似的,沒有被刻意放大的小敘事、個人敘事。或許其中某一期的某些男女嘉賓會讓你有比較深刻的印象,但這種印象也并沒有像“馬諾”一樣引起“蝴蝶效應”。

四、避免“娛樂至死”的死角

后現代文化下婚戀交友類節目與以前的同類節目相比一個很大的不同點在于:現在的交友節目真正的婚戀目的減少了,而大眾娛樂的成分愈來愈強烈。“娛樂至死”是后現代文化下電視節目的死角,尤其是對于綜藝娛樂類節目來說。胡瓜曾告訴記者,《非常男女》播出5年之后,已有200對男女嘉賓喜結連理,并生了40多個小孩。而在后現代文化下的婚戀交友節目中,對于選手來說,電視交友只是一個派對或成名的渠道,這里沒有私訂終身、天長地久;對于觀眾來說,電視交友節目也只是一個真人秀,在這個大秀場中可以看到社會的各種現象:富二代、小白領、鳳凰男、拜金女、蝸居、蟻族等,并在輕松娛樂的觀看環境中得到一些命運共鳴。婚戀交友類節目要避免“娛樂至死”。交友節目犧牲部分純粹的婚戀目的來換取目標受眾群的娛樂性與關注度,這無可厚非,畢竟現在這個社會中傳統男女的婚戀觀念已發生了巨大變化。但是電視節目不能以此為借口,過分地“娛樂至死”。至少,不能完全忽視電視節目的真實性,只是為了娛樂而欺騙觀眾。觀眾以為自己是在看“耍猴”,而實際上卻反被虛假的節目內容或形式“當猴耍”。

五、結語

后現代電視文化下的電視節目有太多的顛覆,這種顛覆是一種必然趨勢,也是一個時代的文化特征。這些對傳統的種種顛覆到底是好是壞,很難有一把標尺來衡量,但是電視人心中必須有一個把握的尺度。總之,婚戀交友類節目必須堅守娛樂但不愚樂、通俗但不媚俗,努力找到文化和娛樂之間的平衡點。

作者:陳欣 單位: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攝影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