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娛樂文化對青少年成長影響

時間:2022-03-31 05:13:00

導語:電視娛樂文化對青少年成長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電視娛樂文化對青少年成長影響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一股電視娛樂風潮席卷中國。以湖南衛視的《超級女生》為發韌,中央電視臺的《夢想中國》、《非常6+1》、江蘇衛視的《非誠勿擾》等一大批電視選秀節目紛紛亮相,吸引著人們的眼球。以電視選秀節目為代表的電視娛樂節目為中國的電視娛樂文化推波助瀾,以其不可抗拒的力量吸引著青少年受眾,使他們為之著迷、為之癡狂,電視娛樂文化的傳播對青少年青春期的心理成長產生了不容忽視的影響

一、整個社會文化環境的變化與青少年的心理成長

(一)青少年對消費、享樂價值觀的認同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處于轉型期的中國社會發生著一系列深刻的變化。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消費能力大幅提高,消費欲望也開始逐漸膨脹。消費主義和金錢主義浪潮沖擊著人們的心靈,追求享樂成為一種社會風氣。社會的變化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現實生活中的人們,人們渴求精神的放松與價值觀的重建。電視媒體娛樂節目的出現與發展,滿足了社會轉型期人們精神與心理的正常需求。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成長起來的青少年一代,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消費時代的烙印。他們不僅消費著比父輩更為豐富的物質生活,在當今媒體娛樂化的趨勢下,也消費著“超女”、“快男”,消費著《非誠勿擾》、《我們約會吧》等等電視娛樂節目。

(二)青少年對電視娛樂文化的認同

經濟的發展也帶動了文化的發展,當代中國進入了一個文化多元的時代:主流與非主流、傳統與現代、精英與大眾等。人們在價值觀念上、生活方式上比以往更加多樣,對不同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有了更大的寬容,在精神追求上更加崇尚自由、張揚個性,傳統的精英文化逐漸被大眾文化、世俗文化所替代,英雄崇拜不再流行,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成了電視文化反映的主體。在當今的電視娛樂節目中,這些文化現象表現得尤其集中。如在選秀節目中,“草根”、“非主流”成了個性、時尚的代名詞,得到大眾尤其是青少年群體的格外推崇;在青春偶像劇中,只要有個性,“丑女”也能“無敵”。因此,近幾年來,隨著青少年對電視娛樂文化的高度認同,個性、另類的電視選秀節目及青春偶像劇等電視娛樂文化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二、當今青少年的心理特點

(一)擺脫孤獨感,渴望放松

當今的青少年雖然生活在一個物質十分充沛的年代,但是他們的孤獨感和學業壓力應該說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的同齡人都要強烈。獨生子女的生活環境,使他們沒有兄弟姐妹共同分享成長的經歷,沒有親密的伙伴可以交流思想感情,與他們一路相伴成長的就是電視這個忠實的朋友。所以,電視在青少年的成長經歷中充當了“玩伴”和“朋友”的角色,使他們的心靈擺脫孤獨,得到慰藉。同時,隨著社會競爭的劇烈,青少年的學業壓力也不斷增大,學習的壓力和枯燥使得青少年在接觸電視時,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情緒宣泄、尋求感官刺激,或者是放松心態、愉悅精神。因而,輕松、愉快、自由的娛樂類節目如電視選秀節目和青春偶像劇就容易得到青少年的認同和喜愛。

(二)熱衷追逐新鮮事物,好奇心強烈

當今的青少年生活在一個媒體高度發達的社會環境中,在電視媒體、網絡媒體的包圍中,新鮮的資訊、海量的信息、不同的觀點、豐富的視角,賦予了他們更為開闊的眼界和更加活躍的思想。和以往的同齡人相比,他們有更大的空間和可能去追求新、奇、特的事物,也有更大的勇氣去追求新潮和時尚,去凸顯自己的個性和想法。電視選秀節目的出現,滿足了青少年求新、求變的心理。人們不會忘記,當湖南衛視的《超級女聲》出現在電視熒屏上時,多少少男少女為之癡迷。《超級女聲》一改以往電視觀眾被動接受的娛樂節目形式,將短信投票、PK等全新的手段引進節目之中,為喜歡求新、求異的青少年受眾提供了一個時尚的話題。節目還通過推出一系列富有個性的選秀歌手,展示了青春少女前衛、另類的個性魅力。

(三)渴望成長,渴望與成人世界平等對話

進入青春期的青少年,自我意識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他們渴望一個展現自我、表達意愿的機會。但是,在目前的中國獨生子女的家庭格局中,學習成了他們生活中唯一的內容,家庭和學校的監護使青春期的青少年感覺生活的壓抑。因此,在青少年成長的過程中,他們渴望有機會與成人世界平等對話,迸發青春的活力和創造力。強烈的成人欲和青少年時期必然出現的心理需求,就像一股洪流暗涌。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更加急切地尋求一個宣泄的渠道。電視選秀節目的出現,使青少年獲得了與成人平等表達、競爭的權利,青少年受眾在“短信投票”等參與環節中,體會到了被賦予權力、義務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從而獲得了與成人世界平等對話的機會。

三、電視娛樂文化對當今青少年心理成長的影響

(一)電視娛樂文化的積極影響

1.提供快樂的人生體驗,營造健康的成長氛圍

青少年時期是人生一個很重要的時期,這一時期他們精力旺盛,渴望通過一種健康的方式進行釋放。青少年時期的情感體驗將對他們的整個人生階段產生深遠的影響。研究表明,快樂的人生體驗有助于青少年形成開朗、豁達的心態,用積極的態度去對待人生中的挫折和困難。著名作家林語堂將“開心”稱之為“心靈的放縱”。他認為,不開心的民族,將會成為一個神經衰弱的民族。[1]青春期的青少年在參與、消費電視娛樂節目時,會得到一種快樂的人生體驗,這種體驗有助于他們的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長。在選秀節目中,一般都是通過場面的宏大華麗、超炫的包裝、懸念的制造、選手比賽的激烈、主持人的搞笑等等手段,制造出興奮、刺激、開心的情緒,讓電視機前欣賞娛樂節目的青少年感到輕松、快樂。

2.通過偶像崇拜,加強群體認同

偶像崇拜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一個常見的現象。在一個價值多元的時代,每個人都有自己各不相同的崇拜對象。對于青少年來說,他們在走向成熟的過程中,經歷的單一和社會閱歷的缺乏使他們愈發覺得,一個可供模仿的偶像的存在對自己的成長有著重要的意義。[2]在選秀節目中,青春、時尚的女孩,陽光、帥氣的男孩,他們才藝出眾,個性鮮明。雖然身份不同、年齡不同、經歷不同,但是他們敢唱、敢秀,自信、堅強,都在同一個舞臺上展現自我,充滿了個性的魅力。從另一個方面說,對青春偶像的崇拜也是青少年從眾心理的表現。由于認知經驗和社會閱歷的缺乏,青少年往往對自己的判斷缺乏自信,渴望得到群體的接納,所以在事物的判斷上容易跟從群體的意見。因此,在從眾心理促使下,青少年自然而然地追捧起青春偶像,以確保可以在群體中找到共同的話題,得到群體的認同與重視,滿足其精神上的歸屬感。

3.為青少年社會化提供生活體驗

青少年即使是在享受娛樂的同時,娛樂節目也不知不覺地扮演著“快樂教育”的角色,對青少年的價值標準和行為規范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如電視選秀節目鼓勵青少年“想唱就唱、唱得響亮”、“秀出自己、秀出精彩”。當今的青少年不再推崇傳統的含蓄、內向,而是喜歡自然、率真,在選秀的舞臺上,只要能展示自己,即使失敗也是成功。挑戰自我、實現自我,這是青少年們在選秀節目中獲得的對人生秀場的直觀體驗。而在青春偶像劇中,偶像劇所展示的人情與人性、職場的拼搏與爭斗、成功與失敗,凡此種種,無一不給即將步入或者剛剛步入社會的青少年以示范的作用,讓他們在偶像劇所展示的情境中去預習他們未來所將面對的人生。

(二)當今電視娛樂文化的消極影響

1.影響青少年的價值取向

在普遍浮躁的社會心理的影響下,青少年往往自視甚高,他們只希望成功帶來的名利雙收,卻不愿意付出艱苦的努力。而選秀節目所制造的“一夜成名”的神話更是助長了青少年的浮躁風氣,使他們心存僥幸,夢想著一舉成名,缺乏腳踏實地、積極進取的精神。同時,電視選秀類的娛樂節目中過多地涉及到“富二代”等敏感話題以及對“拜金主義”價值觀的輸出,消解了崇高和理想,沖擊著社會的主流價值,容易誤導青少年。另一方面,當今的青少年對偶像劇特別容易著迷,在青春偶像劇中,奢華的生活被認為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在青少年成長的過程中,他們容易把青春偶像劇等同于現實生活,在成才觀念和職業選擇方面也受其影響,羨慕劇中描寫的所謂“成功人士”的生活,推崇“個人奮斗”,把追求名利、追求高收入以及所謂的社會地位當做自己的人生追求和奮斗目標。

2.影響青少年的審美觀念

當今的電視娛樂節目為了提升收視率,往往靠選手和評委極端的言行“博出位”、吸引眼球,導致有些節目給人的感覺不是在“審美”,而是在“審丑”。如2007年在重慶衛視《第一次心動》的錄制現場,評委楊二車娜姆和柯以敏爭風吃醋,大秀“毒舌”,出演了一場荒唐的鬧劇;在2010年《快樂男聲》選秀中出現的“偽娘”劉著,身為男性,卻長發披肩、身著女裝、濃妝艷抹,性別錯位,迎合了某些觀眾的獵奇心理。凡此種種現象,顛覆了人們傳統的審美觀念,也影響著青少年的審美取向。德國傳播學家伊麗莎白•諾埃勒-諾依曼在“沉默的螺旋”理論中曾指出,傳媒提示或強調的即使是少數人或不公正的意見,也會被受眾當作“多數意見”來認知,其結果引起“沉默的螺旋”的啟動,使人們的價值判斷和行為方式產生連鎖反應。[3]審美的出位行為在贏得群體確認后,往往會形成一種風氣和時尚。青春期的青少年對電視娛樂文化中出現的這些低俗、庸俗、媚俗的“三俗”現象缺乏成人正確的判斷力,即使這種所謂的時尚是違反大眾審美標準的,也會被青少年所接受,認為是追求時尚、標新立異的個性化行為,從而形成審美觀念的錯位。

四、電視娛樂文化應該在青少年的成長中發揮積極作用

調查顯示,大多數的青少年對正面的、道德的、傳統的價值觀具有較高的認同,而對于功利的、負面的價值觀是低度認同的。因此,深受青少年喜愛的電視娛樂文化要揚長避短,在青少年的成長歷程中發揮更為積極的作用。

(一)電視娛樂文化應該追求高尚的情趣

當今的電視媒體被推進了娛樂化時代。要打造健康的電視娛樂文化,就應該保持高尚的情趣和一定的文化品位。否則,電視娛樂節目非但不能愉悅身心,反而會對青少年的成長環境造成污染。譬如因為品位低俗而被廣電總局勒令停播的《第一次心動》,因為選手出位言行被要求整改的《非誠勿擾》,都不同程度地對青少年受眾造成了消極的影響。反之,只有當娛樂節目蘊含著一定的價值導向和審美取向、蘊含著一定的社會責任和教育功能的時候,娛樂內容本身才會得到青少年的歡迎和厚愛,才會健康地發展。如湖南衛視的《天天向上》,將娛樂節目做得有知識、有內涵,將娛樂精神與文化品質有機融合在娛樂中,節目開播以來就受到了青少年受眾的歡迎。

(二)電視娛樂文化要彰顯教化功能

電視娛樂文化作為青少年成長環境中的一種文化現象,對青少年的認知能力、道德情操和審美水平產生的影響都是直接的,它關系到青少年的未來,甚至影響到整個社會文化的未來繼承和發展。傳播學家威廉•波特認為,所有的電視都是教育的電視,唯一的差別是它在教什么。[4]所以,電視娛樂文化在愉悅身心的同時,一樣要發揮教化功能,凸顯主流價值觀。目前,為了克服娛樂節目的低俗,一些衛視在選秀節目中紛紛加入了勵志的成分。如在東方衛視《中國達人秀》中,登上舞臺的“達人”有為癱瘓妻子表演孔雀開屏的丈夫、“無臂鋼琴王子”劉偉、“袖珍女孩”朱潔等,娛樂節目力求突破低俗格局,傳遞一種健康向上的精神。2010年《快樂男聲》中,除了原有的才藝表演外,節目還設置了“軍訓環節”,把快樂男生們磨礪意志、男兒本色的一面展示給觀眾,展現了比賽選手堅強、堅韌、堅持的青春魅力。

五、結語

總之,我們的社會期待的是一種健康向上的青少年文化,電視娛樂文化應該成為青少年生活的有益補充,成為他們成長過程中的精神伴侶。當前的電視娛樂節目應當在不放棄娛樂感染力的同時,增強建樹正面的價值觀和文化觀的能力,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發揮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