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影視作品中英雄形式的發(fā)展特點

時間:2022-02-17 11:54:00

導語:探討影視作品中英雄形式的發(fā)展特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探討影視作品中英雄形式的發(fā)展特點

【摘要】英雄歷來被我們所崇拜和敬仰,任何時代我們都離不開英雄,但是不同時代對英雄形象的要求并不一致,這一點在我們新時期的影視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早期影視劇中出現(xiàn)的英雄人物大都是完美無缺的“神”,后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類自我意識的提高,英雄開始向人性回歸,英雄也可以有缺點,于是各個階層都出現(xiàn)了個性十足,血肉豐滿、為廣大觀眾所喜愛的英雄形象,同時也給我們廣大影視創(chuàng)作者以啟示,引導著他們沿著這一思路去創(chuàng)作出更多符合時代要求的英雄形象。

【關鍵詞】英雄英雄模式精神人性個性

一、英雄的內涵

我國歷史悠久,在不同時代的舞臺上生活著面目、形態(tài)各異的英雄。縱觀我國古代文學創(chuàng)作中,所塑造的英雄大都是“忠義”兩全,以喪失人性為代價,滿腔只有“男兒自當馬革裹尸還”的壯志,悲涼之情濫于言表。

那么,究竟何謂英雄呢?不同的時代、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解讀,金庸在《神雕》中說,俠之大者,為國為民,英雄就是俠之大者;古龍則說英雄并不僅是憤怒、仇恨、悲哀、恐懼、其中也包含了愛與情,慷慨與俠義、幽默與機智;何平導演帶著個人的理解在《天地英雄》中粉碎了岳飛的神話,認為真英雄是能把握自己的信念,不惜違抗皇命而不殺婦孺的人;那么我們最終該遵從的標準是什么呢?我認為,無論英雄的表現(xiàn)如何,在本質上他都是一個“人”,因此英雄可以是怒發(fā)沖冠與玉石俱焚的藺相如,可以是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可以是獨行萬里求得真經的玄獎法師,可以是十年心酸著紅樓的曹雪芹,更可以是笑著面對生命無常的桑蘭。所以,要想成為英雄“立人”是關鍵,而“立人”的根本內涵是:個體、自由和精神的結合。可見真正的英雄應是“自立”的,需要生命之“興”(興:肯定生命的激情和欲求,追求特定人格與價值理想)的,需從“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的哀吟中解放出來,因此首先要成為“個體”的英雄,懷有自尊,秉持著對生命的執(zhí)著和向往,然后才能成為“集體”的英雄。

二、影視作品中英雄模式的發(fā)展

(1)“神化”般完美的英雄

因為我們對“英雄”內涵的解讀千差萬別,所以影視劇中塑造的英雄形態(tài)各異,新中國成立初期出現(xiàn)的《紅色娘子軍》、《小兵張嘎》、《地道戰(zhàn)》、《地雷戰(zhàn)》等影片,給我們塑造了吳瓊花、洪常青、王成等一大批英雄人物,但是這些英雄形象大都是單一而完美的,他們活著的目的就是為了國家和人們的幸福拋頭顱、灑熱血,而沒有一點個人的私欲,所以他們完美的幾乎和“神”一樣。并且這種創(chuàng)作模式一直延續(xù)到上世紀60年代初。此外十七年以及的十年中,影視作品謳歌英雄成為一種時尚,如“三紅一創(chuàng)、青山保林”(即《紅旗譜》、((紅日》、《紅巖》、《創(chuàng)業(yè)史》和《青春之歌》、《山鄉(xiāng)巨變》、《保衛(wèi)延安》、《林海雪原》)、樣板戲式的政治電影(即榴取威虎山》、《紅燈記》,《沙家浜》等)以及《平原游擊隊》、《鐵道游擊隊》、《艷陽天》……

縱觀這些影片,他們給我們塑造的是什么樣的英雄呢?人物大都被簡化為一種二元對立關系的模式,即正方:窮人—好人-革命者—正面形象;反方:富人—壞人—反革命—反面形象。人物特征也必定是敵方:愚蠢、怯儒、奸詐、勾心斗角等,我方:機智、勇敢、誠實、萬眾一心等。作品中的父權話語決定著對英雄人物的神化,它們作為正常人的情感和天性則被閹割了,他們大都是出身貧苦‘本質好,從小在生死線上受煎熬’,黨的教育與培養(yǎng)大大提高了他們的思想政治覺悟,階級仇,民族恨催化著他們在艱苦鍛煉中鍛煉成長。于是,他們在成熟之時立即承擔起卡里斯馬的角色重任,在舞臺的中心閃耀著異常奪目的光彩。所以這種平面化的、概念化的、抽象化的、“高大全”式的不真實的“神化”般完美的英雄隨處可見,成為一個時代電影創(chuàng)作中的標志。

(2)從“神”到“人”的英雄模式

隨著的結束,我國奄奄一息的電影也緩緩復蘇,出現(xiàn)了一種新變化,那就是電影從長期依附于時代政治開始轉向,即轉向藝術探索、轉向世界潮流、轉向百姓娛樂需求,這種轉向必然導致電影內容和形式上的變化,電影中塑造的英雄人物形象也大有改觀,以1979年的《小花》為開端,以及后來的《今夜星光燦爛》、《高山上的花環(huán)》等,英雄開始從“神”走向了“人”,英雄再也不是先前不食人間煙火的“神”,而是有情有意、血肉豐滿、個性鮮活的“人”。在新的英雄觀念下,出現(xiàn)了新的英雄形象,此前的英雄人物都具有勇敢,博大、無私美好的品性,他們是鋼打鐵鑄的,在他們血肉之軀里很少有常人的缺點和不足,而在新時期的影片里開始出現(xiàn)了有缺點的英雄形象,于是《歸心似箭》中痛苦、徘徊的魏德勝出現(xiàn)了,《高山下的花環(huán)》中牢騷大王靳開來出現(xiàn)了,膽小怯儒的趙蒙生出現(xiàn)了。這種形象雖然不太符合傳統(tǒng)的英雄模式,但是他們身上人的個性魅力卻更真實、可信,不斷地征服著觀眾的心。中國有句古話“人無完人,金無赤金”。英雄、偉人也是人,因此;在這種英雄模式取得成功的指引下,以及人們對人、人性認識的深化,影視作品中的英雄形象開始朝著這一方向發(fā)展并一直沿用至今,把人性放在第一位,突出個性,于是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人性化、個性化十足的新時期的英雄。

(3)各類英雄粉墨登場

在新的英雄觀影響下,影視作品各個階層中都出現(xiàn)了血肉豐滿的英雄,他們有情有欲、敢愛敢恨、有優(yōu)點有缺點、有崇高的一面也有粗俗的一面,于是這些英雄真的在我們心中“活”起來。并且隨著影視的發(fā)展眾多類型的英雄形象不斷豐富著我們的視野,如:草莽英雄、知識英雄、草根英雄、商業(yè)英雄、智力有些缺陷的英雄、甚至一些以前被認為“反面人物”也成為了“英雄”。

草根英雄是近期影視作品創(chuàng)作的一個重點,如《阿甘正傳》中的阿甘、《塵埃落定》中的傻少爺、以及《士兵突擊》中的許三多、《硬漢》中的“老三”等。許三多只是個鄉(xiāng)村的弄孩子,在外時常被人欺負,在家則常被父親打罵,他滿臉憨直、淳樸,還帶有一點混沌和傻氣,給觀眾的感覺是同情、憐憫、甚至可笑的意味。但是這些草根階層的小人物,在大家的幫助和自己努力下,實現(xiàn)了一種精神的跨越和高度,成為大眾審美趣味及現(xiàn)代精英思考的會通,最終贏得了觀眾的正視和仰視,同時也給普通民眾傳達了一種信念,即使普通的人經過一番的努力也有可能成為英雄,一切皆有可能,這樣就拉近了社會底層大眾和英雄之間的距離。所以不同類型的英雄模式都應該引起影片制作人的重視,進而思考在新的歷史背景下,隨著政治意識、階級意識的不斷淡化,個性、自由、開放成為時代主流的情況下,塑造怎樣的英雄形象才是符合時代要求的,成為有強大生命力的藝術精品。

三、結論

事實上,任何時代、任何人都是需要英雄的,需要英雄是我們的本能,我們每個人的潛意識中都有一種向往英雄、崇拜英雄、希望成為英雄的“英雄情結”。所以,人類對英雄的敬仰和崇拜還將繼續(xù)下去,那么影視作品對英雄的塑造也不會就此結束,塑造時代英雄仍是一個重要的話題。從以上新時期影視作品不斷變化的英雄模式中,我們可以看出,英雄不應該是神,完美無缺,而首先應該是生活在現(xiàn)實中的人,應該有人性,有缺點,真正的英雄,人們不會因為他身上有諸多缺點就拒絕和不愛他,有缺點的英雄仍然不失為英雄。所以,將英雄神化,失之信;將英雄貶為庸人,連之敬;常人與英雄并非相克相阻,兩者之間應天然合成:那就是人性與神奇的集結,常人與英雄的揉合,兩者聚焦相融后形成形神兼?zhèn)涞挠⑿廴烁瘛N覀冇肋h需要英雄,尤其需要那些血肉豐滿的、個性鮮活的英雄。因此,我們的影視創(chuàng)作者應該從前輩的經驗中得到啟示,在創(chuàng)作英雄時必須立足現(xiàn)實,從生活出發(fā),結合時代特點和觀眾的審美變化,在尊重生活、尊重歷史、尊重藝術規(guī)律的前提下,塑造出更多的為廣大觀眾所喜愛的英雄形象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