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小學德育論文

時間:2022-07-25 03:08:47

導語:生活化小學德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活化小學德育論文

一、小學道德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些德育教學工作者只是單純地重視德育的“政治意義”而忽略了德育的“生活意義”。更有甚者,部分德育教師將學校的德育與“政治教育”簡單地歸為一體,因而產生了一些問題。例如:片面強調高尚的道德原則教育,忽視了生活具體細微道德的培養;無限放大德育的目標,一味突出純粹的道德規范知識教育;單純依靠大而空的英雄人物、偉人事例的說教,忽視從小事做起的細節教育;在缺乏對學生生活實際客觀分析與針對性指導的基礎上,簡單地用“成人世界”的價值觀念來教導學生,使學生無所適從,因而使得德育工作淪為片面的知識理論說教與灌輸的過程。如此缺乏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使得一些學生知行不一,其對道德的認識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無法落實到具體的生活實踐中,失去了德育教學服務于學生現實生活的價值。

二、實現小學德育生活化的途徑

面對在小學德育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我們應該如何針砭時弊,發掘出有效的解決方案,筆者認為應該從實現小學德育的生活化著手,而實現德育的生活化就必須從以下幾點做起。

1、轉變教師德育觀念,創新德育教學理念

首先,轉變教師的德育觀念。在小學德育教學中,教師應該自覺調整自身與學生的關系,通過與學生建立一種平等、互助的師生關系,使師生之間的良性交往成為課堂教學的一部分。在這種和諧的師生關系中,通過學生與教師在亦師亦友的互相學習過程里,實現相互促進、共同提高。其次,創新德育教學理念。正確處理好育人與育才的關系,在學校的教學活動中,德育通常被放在重要的地位,這與中國德行重于才能的傳統有關。但是面對升學的壓力及在以分數論高低的教學環境下,德育往往成為被忽視的部分。因此,小學的德育教師應及時轉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理念,將育人與教書有機結合,使培養道德修養與傳道授業兩者兼得,真正做到陶行知老先生所講的:“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睘閲遗囵B德才兼備的棟梁之才,避免出現高分低能的變態教學產物。

2、從小事做起,以日常行為規范化實現德育生活化

任何科學的理論都要落實到具體的實踐中去,否則也僅僅是空中樓閣、無源之水。小學德育的生活化開展離不開道德理論熏陶與日常行為習慣的有機結合,只有這樣才能使德育的成果內化為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通過制定一些日常行為規范,突出學生學習、生活、交往習慣的培養,使理論性的德育內容落實到具體的實踐中,例如,教師在日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形成自覺動腦、思考問題的習慣,并給予恰當的鼓勵,使其養成主動學習、樂于探索的學習習慣。在學校的日常德育實踐中,引導學生養成文明禮貌、勤儉節約的生活習慣。定期舉行“講文明,樹新風”的班會,給予學生暢所欲言的機會,使其在融洽的交往中,養成良好的交往習慣。

3、深化校園文化建設,營造德育文化氛圍

學校作為學生成長學習的生活環境,對學生德育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學校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應該重點考慮德育的生活化,通過探索校園文化建設的手段,體現校園文化育人的作用。校方應投入必要的財力、物力,打造美麗的校園環境,通過精心設計、科學規劃,使校園成為培育學生審美觀念、陶冶學生情操的教學圣地。合理、有效利用教室、走廊、閱覽室等場所,通過張貼科學家、學者治學教育的名言,例如:“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少年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等,使榜樣模范的感召力量無處不在,先知的諄諄教誨隨時響起,讓學生在濃厚的學習氛圍中,潛移默化地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三、結語

實踐是理論的源泉,更是理論不斷發展的動力。小學德育的開展要直面生活,回歸于生活,在生活中尋求生機,獲得動力;通過真實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充分的體驗中,自覺形成道德培養的需求,并在改進原有行為、習慣的基礎上,實現良好道德的內化,促進綜合素質的養成,在德育生活化的過程中,提高德育的實效性。

作者:王英工作單位:山東省膠州市杜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