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品質教育論文

時間:2022-05-18 10:19:00

導語:心理品質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心理品質教育論文

國家教委已經正式頒發了《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思想品德課和初中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試行)》。這一文件,是由國家制定的指導小學思想品德課和初中思想政治課的教材編寫、教學實施、學習測量和考核、檢查評估的法定依據。課程標準的頒發,既是思想品德課和思想政治課改革的重要成果,又是進一步改革的新起點。本文就學習《課程標準》中的初中一年級(五四學制初中二年級)部分,談談自己的認識和體會。

一、進行心理品質修養教育的必要性

《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指出,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建立的情況下,如何指導學生在觀念、知識、能力、心理素質方面盡快適應新的要求,是學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和解決的新的課題之一。

《國家教委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工作的意見》明確規定:“初中思想政治課要在小學的‘五愛’為中心內容的思想品德課教學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公民的良好道德品質教育、健康心理素質教育、法律意識教育、社會發展常識和國情教育。”

把心理品質教育納入中學思想政治課的課程體系,在初中一年級開設以心理品質修養為基本內容的課程,對學生進行心理品質修養的教育,既是對學校的德育教學體系的進一步拓展和完善,又能使學校德育更具針對性和富有實效性。

首先,進行心理品質修養教育,提高中學生的心理素質,是現代社會對人才素質要求的客觀需要。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為健康所下的定義是:“健康,不但是沒有身體缺疾,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把心理健康提高到人的必備素質的高度。這表明,良好的心理素質,是現代社會和未來社會對人才的一個基本要求。

其次,進行心理品質修養教育,提高中學生的心理素質,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現實需要。國家重點科研項目——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驗課題組,通過對隨機抽取的3萬余名中小學生科學檢測,發現約有32%的人具有心理異常表現。另有一則心理測試結果表明:當前,中學生心理素質的合格率,僅僅只有17%。這就意味著,大多數中學生的心理素質并不完全合格。所以,在基礎教育中重視和加強心理品質修養的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迫切需要。

再次,進行心理品質修養教育,提高中學生的心理素質,把它納入思想政治課的課程體系,是加強和提高思想政治課實效的重要措施。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近年來,一些大中城市學生中由于焦躁、偏執、自卑、孤僻、懦弱等心理障礙造成出走、自殺等事故的比例有所增加,不少學生有學習恐懼心理。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干部、教師必須意識到,從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的進程中,加強對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已成當務之急。我們要使思想政治課“入耳入腦”和“深入人心”,就必須努力做到深入學生的心理品質中去,把心理品質修養教育作為提高思想政治課和整個學校德育實效性的重要途徑。

二、心理品質修養教育應納入思想政治課課程體系

心理品質修養,是指改善和發展人的內心世界所展開的一系列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心理品質修養教育的任務,是指導學生運用心理的知識去認識、分析和解答生活中的心理現象和心理問題,從而掌握自己和他人心理發展的規律性,達到培養良好心理品質的目的。心理品質修養的教育有其特點,但是,不能因此就把它拒斥于德育課程之外。從我國中學德育工作和中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應該把心理品質修養教育納入思想政治課課程體系,使它成為思想政治課中的一門課程。這至少有以下四點理由:

第一,心理品質修養的許多內容,本身就是德育的內容,二者本來就是合一的。以意志品質的教育為例。它既是心理品質修養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德育的基本教育內容之一。這是因為,意志教育是具有鮮明的社會傾向性的教育,在階級社會中是一種有著階級傾向性的教育。我國正在進行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是空前偉大和艱巨的事業,需要我國各族人民以堅強的意志和頑強的毅力去團結奮斗,這本身就是政治教育和心理品質教育二者合一的教育。

第二,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特殊的矛盾,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品質教育相互結合來解決。在思想政治課的教學過程中,存在著“知”與“不知”、“信”與“不信”、“知”與“行”三對特殊的矛盾。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當然要懂得道理,“明理”才能“踐行”,所以要解決“知”與“不知”的矛盾。可是,在解決這對矛盾的同時和解決了這對矛盾之后,還面臨著另外兩對需要特別地加以對待和解決的矛盾:一是需要解決“信”與“不信”的矛盾。社會主義學校的思想政治課,是對學生系統進行公民的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馬克思主義常識教育,以及有關社會科學常識教育的課程,是一門德育課程,具有鮮明的階級性、方向性的特點,因而影響教學過程和教育效果的因素,就比其他學科要復雜得多,再加上學生年齡、閱歷、知識水平的限制,就會產生對馬克思主義真理的信和不信的矛盾。二是需要解決“知”與“行”的矛盾。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的這對矛盾,關系到學生能否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政治觀,以及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即關系到學生思想、信仰、品格的塑造,因而從掌握知識到運用知識、從知到行的轉化,達到知和行的統一過程,其中間環節要多得多,也復雜和困難得多。正是因為思想政治課教學所要解決的矛盾有其特殊性和復雜性,就特別需要在教學過程中積極調動學生的情感、信念、意志等心理因素的作用,因而把心理品質修養的教育納入思想政治課程中去,就顯得特別地重要了。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心理品質修養作為前提條件和心理基礎。如,一個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和政治思想素養的人,總是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和嚴于解剖自己的人,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質的人;相反地,自高自大、自以為是、目空一切的人,缺乏優秀的心理品質,是難以成為具有高尚道德品質和政治思想素養的人的。顯然,在思想政治課的課程體系中增加心理品質修養的課程是必要的。

第四,心理品質修養為德育過程掃除心理上的障礙。在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來自學生方面的心理障礙,最為常見的是這樣或那樣的逆反心理,從而造成了教學和教育過程中的“頂牛”現象。這種狀況,既不是學生的政治態度、政治立場的問題,也不是他們的道德品質問題,而往往是屬于心理狀態的問題。毫無疑問,心理上的癥結,只能靠通過心理品質修養的教育來解決,企圖通過簡單的說教、訓斥去解決問題,是行不通的,是無法達到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和教育目的的,甚至還有可能產生新的負面作用。

作為思想政治課的心理品質修養,同心理學之間有著一定的聯系,但二者是不能相等同的。心理品質修養課是把中外優秀文化中的人生哲理、生活智慧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所提倡的道德觀念、行為準則,融化在心理品質修養知識之中,有針對性地向學生進行生動、淺顯的心理品質教育,幫助學生了解一些初步的心理知識,并使之內化為實現人格自我完善的心理需求,以及掌握心理品質修養的方法,學會在實際生活中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發展水平和社會適應能力,促進個性的健康發展,達到提高品德修養的目的。簡單地說,心理品質修養課的宗旨,應該是教導學生做人和做怎樣的人,所以,它是以德育的目標為目標,從思想政治課教育的要求和學生的心理實際出發,進行心理品質修養的教育。由此可見,心理品質修養課是德育課程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是順理成章的。

三、心理品質修養教育的內容和框架

《課程標準》規定,作為初中一年級思想政治課的心理品質修養教育,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心理品質、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確思想方法的教育,使學生懂得磨練意志、優化性格、自尊自信、陶冶情操、嚴格自律對個人成長的意義;引導他們正確對待社會,培養健全人格;使他們具有面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對待成功的正確態度,以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需要。這門課重在心理訓練和行為指導。它從德育的角度入手,以非智力因素的品質修養為主,集學習心理知識和培養能力于一體,全部內容包括緒言和三個部分(十二課)組成。

“前言”部分:著重于說明培養良好心理品質的重要意義,以及怎樣進行心理品質修養的要求和方法,使學生初步明確學習本門課程的目的和學習的基本方法。

第一部分:包括第一課和第二課。這是本門課程的導論部分。

第一課“正確看待自己”,以個人和社會的相互關系切入,使學生懂得個人是在不斷地社會化的過程中逐步地成熟。正確對待社會影響,是正確認識自己的前提;正確認識自己,加強自身的修養,培養自己的心理適應能力和調控能力,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的要求。

第二課“鍛煉心理品質”,使學生初步理解心理健康的內容內涵,知道健康的心理對于學習、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意義,了解鍛煉良好心理品質的多種途徑和方式方法。

第二部分:從第三課到第十一課。這是本門課程的實體部分,對學生具體地進行心理品質修養的各個方面的教育。

第三課“善于調節情緒”,從學生最熟悉的心理現象入手,針對初中學生的情緒特點——沖動、易變、膚淺、強烈、不協調、不成熟,指導學生學會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合理地渲泄自己的情緒,以保持愉快樂觀的心情。

第四課“磨礪堅強意志”、第五課“能夠承受挫折”、第六課“勇于開拓進取”,主要是進行意志品質的教育,指導學生自覺磨練意志,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勇敢面對挫折的考驗,積極地對待挫折,提高對于挫折的承受能力;培養學生在學習、工作、生活各方面具有積極進取、不畏懼困難的良好意志品質。

第七課“增強自尊自信”,引導和教會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和評價自己,訓練學生逐步具備正確的自我意識,培養自我尊重、相信自己和自強不息的觀念和精神。

第八課“塑造良好性格”,使學生知道良好性格和內涵及其對個人成長的意義;通過了解性格的可塑性,努力培養自己具有良好的性格品質,發揚自己性格中積極的方面,克服和改造消極的方面。

第九課“尋求真摯友情”,力求在人際交往方面給予學生以正確的指導。使學生知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對于保持健康心理的意義,友情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注意培養和發展同學間的真摯友誼。

第十課“陶冶高雅情趣”和第十一課“培養愛國情操”,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內容的展開。使學生懂得生活情趣有高雅和庸俗之別,要在生活中培養和發展有益的正當的興趣愛好;知道情操是高尚的道德情感,熱愛祖國是高尚的情操,要把個人的理想與祖國的命運聯系在一起,做堅貞的愛國者。

第三部分:第十二課“增強自律能力”,可以說是本門課程的總結部分。諸多心理品質的修養,都是為了達到完善自身,而個人心理品質的完善又必須注重個人的自覺修養,養成自律的習慣,具有自律的能力。

上述的基本內容和體系的構思,體現了從初中學生心理發展的實際出發,注重思想政治課教學和教育的實效性,反映了素質教育的要求。它突出地表現為兩大特點和優點:其一,把良好心理品質、高尚道德情操、正確思想方法三者的教育,密切地結合在一起。現代德育的教學體系,其內涵包括了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四個部分。在思想政治課的課程體系中,納入心理品質修養的內容,拓寬了學校德育的渠道,豐富了教學的內容,增強了教育的實效性;對心理品質修養教學內容的設計,以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作為其出發點和最終目的,體現了該課程的德育性質和要求;在設計對學生進行良好心理品質的具體訓練和培養上,注意用正確的思想方法指導。這樣,就使心理品質、道德情操、思想方法三者有機地結合,收到相輔相成的效果。其二,在心理品質修養課程的內容安排上,融科學性與通俗性、知識性與教育性為一體。既有認知方面的內容和要求,又有能力、覺悟方面的內容和要求,尤其注重對學生的心理訓練和提高其行為能力。顯然,它并不是一般地進行心理學知識的教學,更不是照搬心理學的概念和原理,不囿于心理學的學科體系,而是力求貼近學生實際,從初中學生最熟悉、最常見的一些心理現象入手,只講那些最基本的和為教學所必需的知識,以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品質為主,把著重點放在指導學生如何培養自己具有良好心理品質上。所以,《課程標準》把所有的知識點,按照要求分解為識記、理解、運用三個層次,突出的是實際的訓練和具體的應用,要求學生能夠把學到的有關心理訓練的知識和方法,運用于自己的日常心理和行為上去,能夠學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