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實現德育生活化的有效途徑
時間:2022-05-19 11:55:00
導語:深究實現德育生活化的有效途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傳統的學校德育目標一是口號高,二是目標大。德育內容思想政治色彩濃,脫離學生生活實際,與新課程德育標準嚴重脫節。本文所研究的德育生活化,使學校的德育目標基于生活,使德育目標、德育內容、德育方式、德育管理與學生的生活緊密連接,并融為一體。從而引導學生在探究生活的過程中,感悟生活,領悟德育內涵,激發道德情感,并加以內化和升華,從而真正提高德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德育目標;德育內容;德育方式;德育管理;生活化
所謂學校德育生活化是指以學生的實際年齡特征和生活為依據,從學生的認知、理解、體驗、感悟、交往和實踐出發,開發利用現代生活資源,關注人的現實生活的需要,不空洞說教,不脫離學生生活,制定符合學生生活實際的德育目標,提高德育的實效性。本文就實現德育生活化的途徑作一探索,以拋磚引玉。
一、實行德育目標生活化
傳統的學校德育目標追求“高、大、虛”,學生從小學開始就被要求做道德高尚的人,做共產主義事業的接班人。這嚴重脫離了學生的生活實際、生理實際和心理實際,缺乏感召力、凝聚力和內動力。因此,學校的德育目標要主張基于生活、源于生活,實行德育生活化,使德育內涵具體體現在學生生活之中,通過豐富個體的生活經歷,依據個體成敗得失的經驗和感受來引導學生思考自我與他人、自我與社會的關系,選擇、確定自己所要遵行的道德。使學生能身臨其境,親身感受、體驗成功。教師從學生容易理解、容易接受、容易做到的、看得見摸得著的、貼近生活實際的“近、小、實”的德育開始,逐步走向社會需求的“遠、大、高”的德育目標。避免用同一目標培養學生,用同一模式教育學生,用同一標準評價學生。切實強化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
二、實行德育內容生活化
德育即生活,生活即德育。德育內容生活化,就是要使德育內容貼近學生的思想實際和學生生活現實,貼近學生群體,與學生日常生活、自主生活、學習生活、交往生活、社會生活等緊密連接。也就是要通過學生生活,創造性地、多元化地把德育內容還原于學生日常生活之中。如在食堂飲食管理上,我們可以在學生中開展對一餐飯的討論。引導學生去尋找資料:為什么舊社會人民為了能吃上一餐飯竟那樣艱難困苦,甚至賣兒賣女?為什么改革開放前人民還要為了能吃上一餐飯那么艱辛,起早摸黑地勞動?現在人民為什么不僅能吃上那么豐盛的飯,過上好日子,還要講究科學用餐?通過討論,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去體驗共產黨領導好、社會主義好、黨的政策好,從而激發學生熱愛黨、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之情。同時還可以結合對一餐飯的大討論,教育學生熱愛糧食,反對浪費,不亂倒剩飯剩菜,學習勞動人民勤儉節約的精神,從而實現德育生活化。
三、實行德育方式生活化
學校要不斷創新德育工作新舉措,努力創建德育工作新方式,使德育寓于日常生活之中。要痛改德育途徑封閉、孤立、強制、灌輸的方式,因為這種方式壓抑、控制學生的生命活動,違背學生的學習天性,與生命的自然取向相抵觸,造成部分學生無心向學、灰心喪志、厭倦課堂、冷漠社會、不守紀律、互相爭斗、輟學出走,等等。因此,教師要轉變育人觀念,以人教人,以心換心,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在工作實踐中要積極探索適應學生心理、生理特點的德育方式,要廣泛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德育實踐活動,促使德育融于日常生活實踐之中。在社會、語文、數學、英語、科學學科學習中,利用與現實社會緊密聯系的、紛繁復雜的國際關系和國內政治內容,浩瀚如海、源遠流長的歷史知識,廣闊博大的地理常識和蘊涵著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語文學科等教育內容,讓學生課前去搜索、去挖掘,課中去暢談,從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熏陶學生的愛國心境。在重大節日、紀念日和國內外大事的慶典中,我們相應開展演講賽、辯論賽、文體活動;還可以利用“三八”婦女節,舉行“只要媽媽露笑臉”的作文競賽。平時開展一些為敬老院服務工作,為老人洗衣、洗被、洗頭、洗澡、洗腳;開展上街道、公園打掃清潔衛生,為貧困兒童獻愛心等活動。通過讓德育內容融于現實生活之中的方式去激勵學生將自己與他人之間、自己與制度之間、自己與學校之間進行比較、對照、合作,從而引導學生自我評價、自我修正、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德育生活化是時代的要求,也是德育工作本身規律的呼喚。實踐德育生活化的途徑是多元的,德育生活化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我們將為提高德育的實效性、成就學生的全面發展而努力探究其規律。
- 上一篇:深究離異家庭的孩子的教育
- 下一篇:江西教育機制的改革與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