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關者的責任與公司財務治理

時間:2022-06-03 10:59:18

導語:利益相關者的責任與公司財務治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利益相關者的責任與公司財務治理

一、利益相關者責任的形成基礎

1.現代企業理論。

1.1企業契約論勾勒雛形。利益相關者責任這一概念最早是由馬歇爾提出,他通過研究發現,與企業相關的知識、組織、績效之間存在著復雜的關系。如果單方行使權利,這種關系十分不利,應當由相關的當事人共同進行。同時,他指出,在企業當中,其發展使得各個部分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一部分的自給自足越來越少,因此福利更要依賴于其它部分。在現代企業理論當中,主要有團隊理論、理論、交易成本理論等幾個部分。馬歇爾將其中復雜的關系稱為契約,奠定了利益相關者責任的理論基礎。企業是利用一個契約代替一系列契約,其本質特征就是取代價格機制。市場資源是由價格來調節,而企業資源則由企業家來配置。資本家利用關系中的激勵和約束作用,設計控制人和企業的機制。團隊理論是對企業契約思想的繼承和擴大。企業并不是雇主和雇員的長期合約,而是多人共同工作的團隊生產,其中成員的邊際產出,是與其他成員的努力有關的。

1.2企業能理論充實內涵。通過對企業的同質性假定,契約論將企業看作在既定技術條件下,最優化的生產者,對企業的交易性過于注重,從而忽略了企業的生產性。它能夠解釋企業的存在,卻無法解釋企業廣泛的長期利益差距。若要解釋這一問題,就應當承認企業組織專門化生產的動態化優勢,是具有持久性和難以模仿的,也就是企業的異質性。企業中的超額利潤并不是外在產業結構特征,而是來自于企業內部資源稟賦的差異性。從企業成長及其知識的積累角度來看,企業的本質和行為是強調固有的,能夠對生產起到拓展作用的知識積累傾向。在這一角度看來,企業是在不斷的知識積累和擴展生產領域的機制。這是這一觀念,為企業能力理論提供了基礎。其核心思想是,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其所積累的核心能力是異質的,具有一定的價值。正是利用特有的核心能力的積累,以及由此建立的競爭戰略,企業才能獲得持久的優勢和利潤。

2.企業擴張。

2.1利益相關者責任的被動承擔。由于企業的擴張,使得利益相關者承擔責任成為必然。美國經濟開發委員會曾經指出,在一家大型企業中,擁有數以萬計的雇員、股東、客戶以及地區居民。對于這些利益相關者,公司負擔者廣泛的責任,其重要性絕不亞于其他機關。在很多方面,它與政府的責任相類似。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和擴大,必然會產生相應的社會責任?,F代的一些超級企業,在體質上更趨緊與準政治國家,無論在經濟體系還是政治體系中,它們都是重要的組成部分。這些企業的存在,不但對資源的配置、環境的保護、市場的發展、經濟的增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還會對國家的政治結構和社會的安定產生影響。如果企業在發展中破壞了競爭性的市場結構,形成壟斷,那么將會降低利益相關者的談判實力,可能會損害利益相關者的利益。

2.2利益相關者責任的自覺承擔。企業發展和擴張所帶來的負面效應,使得企業不得不承擔利益相關者的責任。但是由于其產生的巨大效應,使得這種責任的承擔逐漸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企業的生產活動始于客戶的需求,終于客戶的滿意??蛻舻臐M意使得客戶對于企業產品十分忠誠,從而為企業帶來更多的例如。然而,客戶的滿意與企業利潤之間卻不存在必然的正相關關系。企業在實踐中逐漸認識到,若要實現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思想,就要充分重視客戶的終身價值。在經營中,要將客戶當作企業最終要的資產,保證其終身價值最大化。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如果堅持貫徹客戶資產管,就會產生豐厚的利潤,也能夠促使企業加大對其它利益相關者責任的承擔。

二、利益相關者責任的供給和需求

1.利益相關者的權益與維護。

1.1工人運動。隨著人們維權意識的提高,工人反抗資本家的斗爭逐漸產生并具有強烈的組織性。他們通過組織工會、罷工或游行示威等方式,爭取自己的權益。尤其是在上個世紀經濟大蕭條時期,勞資沖突最為嚴重。在這樣巨大的壓力之下,企業開始改變過去的管理政策,調整勞動關系策略,使得工人的待遇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1.2消費者維權運動。消費者的維權運動首先開始于食品、藥品等生活必需品的方面爭取潔凈的食品和安全的藥品。隨后,又發展到汽車等耐用消費品方面,進一步接觸到了對于消費者受損的態度、服務質量、環境損害、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的培養等方面。這種情況迫使企業更加愛注重消費者的需求,促進了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的提高。

1.3環境保護運動。在過去的企業發展中,資本家對自然資源的掠奪現象十分嚴重,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壞。但是,直到上個世紀,具有群眾基礎的環保運動結果才開始出現,但規模和力度都十分有限。直到上個世紀中后期,新環保主義運動才開始出現和發展,民間環保組織逐漸出現,環境保護運動的規模和影響力不斷擴大,才使得企業加大了對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對環境污染的主動治理。

2.企業的自覺行動與法律強制。與企業為獲得長遠利益而進行投資相同的是,從其一盈利的角度考慮,承擔利益相關者的責任也是一種自覺行為,從而形成了利益相關者責任的自覺供給。由于存在著社會問題,使企業的業務范圍得到了擴展,企業在解決社會問題的同時,可以使更多的潛在客戶轉化為現實客戶,從而給企業帶來更大的發展和利益。企業對于利益相關者責任的承擔,能夠避免與其產生摩擦損失,同時有助于提升企業形象促進企業長遠發展。此外,承擔利益相關者責任還能夠避免受到政府法規的限制,不會使企業由于受到管制而失去創造利潤的機會。另一方面,利益相關者責任的另一種供給形式是法律強制形成的被動供給。早期企業的法律制度的根本目的是維護股東的權益。直到上個世紀末期,美國開始要求企業承擔與股東利益不發生沖突的利益相關者責任。企業所做出的對于非股東有利的決策,只要能夠給企業和股東帶來利益,就是正當的決策。隨后,在此基礎上,由提出了企業承擔的利益相關者責任不與股東利益一致,但要對社會公眾有利。

3.法律的保護。法律存在的目的視為了維護社會的公平和公正,在對利益相關者責任供求關系的協調過程中,法律發揮著雙重的作用。對于利益相關者責任供給,法律通過立法利誘,使企業能夠自覺的承擔利益相關者的責任,提高利益相關者責任的自覺供給,例如捐贈一定的數額可以抵稅的規定。另外,對于利益驅動不足的利益相關者責任,法律通過立法強制的方式來實現企業的承擔。這樣對于利益相關則責任的被動供給具有一定的幫助,例如勞動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當中的相關規定等。在法律對于利益相關者責任需求的協調方面,也體現在兩個不同的方面。其一是在法律責任條款的規定中,利益相關者能夠獲得損失的補償。其二是法律對于若是利益相關者具有救濟作用,能夠增強其談判能力,強化對于利益相關者責任的需求。

三、利益相關者責任目標下的公司財務治理

1.利益相關者責任要求共同治理。

1.1對利益相關者利益的體現。公司治理是利益相關者進行聯系的制度安排,通過這種安排,對利益相關者之間的權利、責任和義務進行平衡。公司治理必須要對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起到保護作用,企業政策有賴于利益相關者的存在。在企業運轉過程中,與投入要素之間不可避免的會發生利益關系,進而會對利益相關者的利益產生影響。因此,在企業利益相關者的關系網當中,應當提出明確的契約性要求,例如股利條款、工資合約、債務合約等。另外,公司治理是一種談判機制,如果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格局發生變化,將會使公司治理結構也發生變化。實際上,可以看作是利益相關者的聯合,適對于沖突的準解決狀態。如果由于環境的改變使得條約過時,利益相關者就會進行公開沖突和再談判。企業所有權的安排,是經過所有利益相關者討論之后的結果。而這只能對企業參與這事后的既得利益產生影響,并不能消除實際沖突。

1.2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目前,公司治理主要由三種常用的模式。一是銀行控股和職工參與的內部治理模式;二是債權人相機控制和法人交叉持股的內部治理模式;三是經營者控制的外部治理模式。在實際應用中,這三種模式都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也就是說,這些公司治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較高的有效性。不過,在國際化的大環境之下,公司治理還是逐漸朝著國際趨同的方向發展,也就是共同治理。在共同治理的概念下,企業并不是簡單的物質資產集合,而是一種法律框架,是對專門化投資進行功能管理的制度安排。它能夠對企業當中的財富創造活動中做出專門投資的主體之間的相互關系進行治理。其中,企業治理的專門化投資包含了食物資本、人力資本等,對這些專門化投資進行控制的一方,一定會要求參與到企業剩余的分配當中。這樣,企業的經理、職工等利益相關者對企業剩余索取權進行分享,成為了合理化的要求。

2.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下的公司財務治理。

2.1結構具有動態性。如果企業是由股東單邊治理,那么股東利益至上,財務管理目標和公司財務治理結構是一定的。如果是由利益相關之共同治理,則是由談判的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合作和沖突決定的。其中合作是基于社會信任度、合作盈余水平、文化差異等方面,而沖突則是基于要素市場的競爭壓力、風險態度、時間偏好等。如果這些因素發生改變,利益相關者的談判能力也會隨之而發生改變。這樣,就會形成不同的利益相關者利益格局,決定了利益相關者合作和沖突的水平。也就是說,不同的企業,或是一個企業的不同時期,所具備的利益相關者利益格局都可能不相同。因此,需要有能夠與之相適應的不同的財務治理策略。正是這種情況,使得處于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下的公司財務治理結構具有動態性。

2.2內容具有層次性。從利益相關者主體來看,可以將公司財務治理的層次分為如下幾層。第一層是股東,第二層是股東和職工,第三層是股東、職工、客戶和供應商,第四層是股東、職工、客戶、供應商、政府和社區等能夠明確知道的利益相關者,第五層是在前四層的基礎上,擴展到自然、環境、動物的不確知的利益相關者。另一方面,從利益相關者的內容來看,又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類別,分別是企業社會責任、企業道德責任、企業法律責任以及企業經濟責任。將利益相關者的主題和內容進行結合,能夠形成多種利益相關者的利益組合。而在這些不同的利益相關者利益組合的影響下,企業的公司財務治理策略也不然會有所不同,這就使得在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下,公司財務治理內容具有層次性。

2.3目標具有不可操作性。針對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下的公司財務治理,目前已經對前三個層次進行了實踐。不過,對于后面兩個層次當中所對應的狹義上的社會責任,仍然停留在理論階段。美國經濟學家認為,如果企業管理者接受社會責任目標,而不再致力于為股東賺取更多的利潤,那么將會對自由社會的根基造成動搖。他認為企業的社會責任理論具有很大的顛覆性。另一位經濟學家表示,企業社會責任這一理論有悖于企業自由的原則,他認為從法律效率觀的角度出發,企業的唯一目標就是實現利益的最大化。這幾位經濟學家分別從自由、效率、高度的等方面對狹義的企業社會責任的必要性進行了否定。如果從財務角度出發,很多企業的社會責任都無法通過財務指標來進行衡量。即使能夠實現,也沒有相應的激勵措施,這樣企業就無法產生充足的動力來承擔這種責任。因此,在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下,公司財務治理的目標具有不可操作性。

四、結語

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當中,最為重要的經濟體就是企業。企業的發展能夠促進市場經濟的發展,從而給社會進步帶來動力。而在現代化的企業當中,由于眾多利益相關者的存在,使得企業的經營和發展方式較過去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變。由此也就產生了利益相關者的責任。而對于一些企業來說,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和問題,使得他們在承擔利益相關者責任的時候,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因此利益相關者通常采取一些措施,來確保其責任的需求和供給。相應的,在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下的公司財務治理也體現出了多種不同的特點與性質。

作者:丁晶單位:遼寧師范大學海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