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型設計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7 18:01:3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課型設計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課型設計論文

英語老師評職稱的要求

高校英語老師在評審高級職稱時最好有一篇核心類論文,這樣對于評審加分來說比較有保障。當然了要是沒有核心類的論文,則對于論文的篇數與所投稿刊物的影響力度上要求就比較嚴格了,同時也會用到課題研究等情況。

職評對于老師們來說似乎披著一層面紗,各種猜測,各種疑問縈繞在老師們心中,職評前后一個月都不能靜下心來。其實,正如職評科負責人說的,現在證件幾乎都沒有問題,主要會上課,上好課,都能過。

一、英語教師的基本功

1、口語

作為一名英語老師,要訓練一口標準流利的英語口語。因此在平時要多聽錄音多模仿,上課一定要用全英教學,相關的語法術語必須熟練。如果平時上課不用英語教學,到時候搞突襲,講起課來肯定是磕磕巴巴,錯誤連篇,這樣就降低了你的等級。

2、板書

查看全文

師范生畢業論文模式改革探索

摘要:畢業論文是本科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是體現本科人才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重要方面。然而,單一的畢業論文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質量,未能起到提升學生綜合應用能力,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作用。本文以英語專業師范生畢業論文為例,主要探討“五位一體”的師范生畢業論文模式改革及其具體實施,以此拋磚引玉,希望對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師教育類專業畢業論文模式改革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院校;師范生;畢業論文

模式畢業論文(設計)是本科專業教學的重要環節,是本科專業教學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暫行實施辦法》的規定,“高等學校本科學生完成教學計劃的各項要求,經審核準予畢業,其課程學習和畢業論文(畢業設計或其他畢業實踐環節)的成績,表明確已較好地掌握本門學科的基礎理論、專門知識和基本技能,并且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初步能力的,授予學士學位”。在《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等文件中,教育部提出要把專業特點與人才培養相結合,不斷加強實踐教學管理,提高畢業論文(設計)質量,進一步提高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可見,畢業論文(設計)是本科學生綜合能力的最終體現,也是對學生綜合素質教育與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效果的全面檢驗。英語專業作為本科專業招生規模較大的專業,幾乎遍及全國所有本科高校。應用型外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如何,可通過學生畢業論文“管中窺豹”。實踐表明,以畢業論文一種形式實施的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存在形式單一、要求脫離實際、學生被動參與、教師態度消極、論文質量低下、抄襲現象嚴重等諸多問題。如何根據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把好最后畢業關,探索多樣化畢業論文模式改革已成為當前應用型本科院校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英語專業畢業論文的現狀與困境

目前就應用型本科院校英語專業畢業論文現狀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困境:首先,畢業論文的價值取向偏離應用型。大多數應用型本科院校雖然在逐漸轉型,但其英語專業畢業論文仍走傳統學術研究道路,畢業論文的價值取向偏離了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大多數英語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能夠在教育、外事、經貿、旅游、科技、文化等部門擔任教師、翻譯或以英語為工作語言的公關、文秘等工作的英語人才。但英語專業畢業論文的選題大多又圍繞英美文學、語言學等傳統方向,與培養目標中涉及的相關專業或職業領域相去甚遠。一篇畢業論文能否考察學生已具備“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初步能力”,值得商榷。其次,畢業論文的形式單一。傳統本科畢業論文,以學術論文為唯一形式。單一的形式既不利于滿足多樣化人才培養需求,也不利于“培養和檢驗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理論知識研究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英語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指出:“畢業論文選題應符合專業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寫作應符合學術規范,可采用學術論文、翻譯作品、實踐報告、調研報告和案例分析等多種形式。”教育部《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也強調,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深化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改革,更加專注培養學習者的技術技能和創新創業能力”。由此可見,在轉型背景下英語專業畢業論文固守“學術論文”唯一模式是沒有出路的。再次,畢業論文的模式改革滯后。由于大部分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英語專業尚未完全轉型,“老二本”的辦學理念依然存在,畢業論文以側重訓練學生學術研究能力為導向,致使畢業論文模式改革裹足不前,進程滯后。對部分院校來說,如何結合應用型英語人才培養目標、規格,改革傳統的畢業論文模式提升學生應用能力尚未提上議事日程。最后,畢業論文的質量低下。國內諸多學者撰文表示,英語專業畢業論文質量下滑,形勢嚴峻,不容忽視。常俊躍(2015)、祖大慶(2015)、郭璽平(2016)等分別從畢業論文的選題、語言表達、格式規范、理論深度與創新等多方面指出,英語專業畢業論文選題籠統、寬泛、雷同,用詞與句法錯誤嚴重,寫作格式混亂,論述缺乏深度與創新等突出問題,同時也指出學生學習態度不夠端正,畢業論文抄襲拼湊現象嚴重,指導教師指導不夠到位,畢業論文管理不善等。

二、英語專業畢業論文改革的研究與探索

查看全文

高中歷史探究活動課研究

高中歷史人教版新課標必修教材中每冊都設有探究活動課,其目的是推動高中新課程改革,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精神,發掘學生多方面的潛能。筆者通過教學實踐,認為探究活動課在教學中并非可有可無,歷史教師應重視此類課型的開發。

一、要準確定位探究活動課的兩個環節

探究活動課,顧名思義,重在“探究”,實在“活動”。探究是活動的前提和基礎,只有通過探究,在充分搜集占有資料的基礎上總結提煉,才能使“活動”深入有內涵。“探究”要凸顯老師指導,明確主題,圍繞目標,發揮集體合作的力量。活動是探究的體現和落腳點,通過活動,才能展示探究的主題和成果。一堂探究活動課需要較長準備時間,對老師學生的能力要求較高。學生查閱資料,社會走訪,設計展景,撰寫小論文等活動需要利用課外時間。既要個人獨立探討,還要小組分工合作;既要文字總結,還要資料視頻課件;既要撰寫小論文,還要設計活動。此類課型重在抓住“探究”“活動”兩個環節,要力求探究有廣度深度,活動有主題重點,還要注意課堂形式靈活,活動主題鮮明。

二、要明確活動的主題、任務、目的

探究活動課都有后綴標題,如“歷史素材閱讀與研討”“歷史展覽”“歷史小論文”等,這些標題就是我們探究活動的目標和落腳點。要指導學生圍繞主題和目標進行探究活動。在探究目標上要追求小而實,防止大而空。老師可指導學生分小組進行探究,將探究目標分散細化,使學生搜集占有資料有針對性。如我在《“黑暗”的西歐中世紀》教學活動中,設計了五個探究問題:1.中世紀是指歐洲歷史上哪一時期?為什么說西歐中世紀是“黑暗”的?2.西歐主要封建國家是怎樣形成的?3.概括西歐中世紀封建社會的政治特點。和中國封建社會有何不同?4.形成西歐中世紀封建社會政治特點的原因是什么?5.如何認識西歐中世紀的“黑暗”和王權的受限?這五個問題統攬了本課內容。在學生探究形成西歐中世紀政治特點的成因時,又讓學生分四個小組從體系嚴密的封建制度、政教沖突、城市的興起、封建等級代表制等不同方面分析原因。學生聯系教材提供的背景資料,查閱搜集更多的史料素材,還和中國封建社會聯系比較,很好地解決了問題,完成了活動任務。

三、要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

查看全文

景觀生態學課程教學改革現況

摘要:景觀生態學是風景園林專業本科學生的專業核心課程,也是實現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各類實踐的重要理論。以西華大學風景園林專業為例,通過對景觀生態學課程“理論+研究性實驗”的教學改革實踐,對風景園林專業本科的生態教育進行了一些探索。實踐表明:以辨析學術論文類別、精讀學術論文、論文寫作3個步驟實施的研究性實驗改革,啟發了學生對科研的興趣,鍛煉了學生的研究性思維,激發了對課程內容學習的主動性,促進了與專業設計類課程的銜接。為景觀生態學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參考。

關鍵詞:風景園林;景觀生態學;學術論文閱讀;研究性實驗

1引言

中國的風景園林學科是規劃、設計、保護、建設和管理戶外自然和人工境域的學科,是以協調人和自然關系為使命的綜合的、交叉的學科[1],有6個二級研究方向:風景園林歷史與理論,園林與景觀設計,地景規劃與生態修復,風景園林遺產保護,風景園林植物應用,風景園林技術科學[2],三大基礎理論:空間與形態營造,景觀生態,風景園林美學[2]。生態是現代風景園林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景觀生態學形成于20世紀70年代的歐洲[3],為了應對與空間相關的用地及生態問題,以景觀生態學為理論指導的景觀生態規劃自20世紀80年代后大量出現[4]。高校承擔著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雙重任務,在生態文明建設的時代背景下,中國風景園林學科教育承擔著為社會發展培養具備生態意識和生態素養專業人才的責任[3]。通過景觀生態學課程學習,不僅可以對學生進行生態教育、增加其生態知識儲備、使其深入理解生命體之間及它們與所屬環境之間的關系,還可以作為生態規劃應用的理論,滿足生態文明建設的各類實踐需要。西華大學于2012年開設了風景園林本科專業,在專業課程的建設中,參考建筑類院校的專業設置,景觀生態學作為專業核心課程,在第6學期開課,有2個學分32學時,課程教學模式是“理論+實驗”的結構。本文通過文獻研究法,對景觀生態學教學現狀和問題進行總結,從啟發學生研究興趣的角度出發,提出結合學術論文閱讀的“理論+研究性實驗”的改革策略和途徑,并通過教學組織應用進行實踐,為改善風景園林本科的景觀生態學教育培養體系和提高教學質量提供參考。

2景觀生態學課程在非生態類專業的教學現狀及問題

2.1教學模式適宜性

查看全文

涉海高校通信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分析

[摘要]針對大連海洋大學信息工程學院通信工程專業,以適應國家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部署和遼寧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需求,增強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與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適應度為目標,從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的改革與優化,實踐環節等方面對涉海的通信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探索與實踐。

[關鍵詞]通信工程;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實踐環節

0引言

大連海洋大學是我國北方地區唯一的一所以海洋和水產學科為特色,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涉海高等院校,為振興遼寧老工業基地,適應遼寧省及全國沿海省市對海洋漁業通信工程發展的需要,發展區域經濟,滿足我國和全省經濟建設對海洋漁業通信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大力發展信息產業建設,通信工程專業自2003年開始招生。在開辦的這十二年時間里,我們下大力氣,狠抓專業建設規范,注重教學質量。隨著本專業師資力量的逐步增強,我們對本專業的發展現狀、發展規律的深入研究把握,對專業定位的認識逐步統一,大連海洋大學通信工程專業的特色目標和人才培養目標逐步清晰明確。

1培養目標

大連海洋大學信息工程學院通信工程專業是從學校的學科專業結構特點和學科特色出發,合理配置學校的教學資源,在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船舶與海洋工程和航海技術的學科交叉基礎上設立的專業。學校以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立足遼寧,面向黃、渤海,輻射全國,為區域經濟建設服務,為國家水產和海洋事業服務,致力于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知識面寬,基礎扎實,綜合素質高,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敬業、專業、樂業、創業的復合性應用型人才的人才培養戰略。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性、研究性學習的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確定本專業的培養目標、任務和要求,加強海洋漁業通信方面的特色教育。在多年辦學經驗的基礎上,經多方調研,結合本校實際,制定并逐步完善了通信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以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熟練掌握通信技術、通信系統和通信網絡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與方法,并具備電子和計算機技術等方面知識,具有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能夠從事固定通信、移動通信及船舶通信等現代通信系統及設備的研究、設計、開發與應用的,具有海洋、漁業科學背景的人才。

查看全文

微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摘要:為了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挖掘課堂教學新模式,將微課與翻轉課堂相結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以高等院校開設的公共基礎課《應用文寫作》為例開展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改變師生之間互動情況。通過教學改革分析和問卷調查的形式不斷完善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為其它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鑒。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是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最終落腳點,此模式改變了以往教師課上占主導的地位,重點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通過課前觀看微課預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課上討論、練習,提高學生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學生通過課后總結、反饋,培養學生的復習習慣。所以,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多的是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對于其他課程的學習具有相輔相成的作用。

關鍵詞:微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微課(Microlecture)是由美國新墨西哥州的高級教學設計師戴維·彭羅斯(DavidPen-rose)于2008年提出的,是指運用網絡信息技術,目標明確,結構緊湊,突出關鍵知識點,滿足現代碎片化的學習模式,呈現趣味化的視頻教學內容[1]。國內最早提出和實踐微課的是廣東省的胡鐵生,他在2013年對微課進行了重新定義,認為微課是以微視頻為主要載體,將某個教學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設計成適合支持移動學習或自主學習的在線網絡視頻,并將其作為傳統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資源拓展。微課一般5~8分鐘,符合人們學習規律,可供學生課前、課中、課后的學習,可以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真正達到學習的最終目的。

1微課與翻轉課堂結合的可行性

微課(Microlecture)是由美國新墨西哥州的高級教學設計師戴維·彭羅斯(DavidPen-rose)于2008年提出的,是指運用網絡信息技術,突出關鍵知識點,滿足現代碎片化的學習模式,呈現趣味化的視頻教學內容。國內最早提出和實踐微課的是廣東省的胡鐵生,他在2013年對微課進行了重新定義[1],認為微課是以微視頻為主要載體,將某個教學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設計成適合支持移動學習或自主學習的在線網絡視頻,并將其作為傳統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資源拓展。“翻轉課堂”起源于美國科羅拉多州的兩位高中老師—喬納森·伯爾曼(JonBergmann)和亞倫·薩姆斯(AaronSams)。最開始兩位教師利用錄屏軟件將課上講解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課件制作成視頻,幫助缺課的學生課下學習,慢慢的這種教學方式被未缺課的學生接受。由此,教學方式從傳統的“課上教學”,轉變為課下預習—課上加深—課后鞏固,國內外掀起翻轉課堂的浪潮。翻轉課堂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改變傳統的教師占主導的角色定位,體現的是“先學后練”[2]。目前將微課和翻轉課堂結合在一起研究,還是比較少的。微課是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重要資源,將二者結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對于學生來說,改變學生對學習的畏難情緒和惰性,培養思維邏輯能力和自信心,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對于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內容,整合教學資源,對信息技術也有一定的要求。尤其是在疫情下,各門課程的微課都是必不可少的,將微課與翻轉課堂結合為教學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鑒。

2微課與翻轉課堂結合的教學模式

查看全文

本科畢業論文質量課程建設探討

一、引言

畢業論文(設計)是本科專業教學的重要環節,是保障本科專業教學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2018年,教育部印發了《關于狠抓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的通知》(教高函2018[8]號),《通知》從高校本科教學四個環節作出嚴格要求,其中之一就是提高畢業論文(設計)質量。《通知》要求“高校要落實《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嚴厲查處高等學校學位、行為的通知》要求,修訂完善本科畢業生論文(設計)管理制度,強化指導教師責任,加強對選題、開題、答辯等環節的全過程管理。要嚴格實行論文和抽檢制度,建立健全盲審制度,嚴肅處理抄襲、偽造、篡改、、買賣畢業論文等違紀問題,確保本科畢業生論文(設計)質量”。面對本科畢業論文質量低下的現狀,有學者爭論是否應該取消本科畢業論文(饒家輝和張乃生,2014),但是,在貫徹新時代大學教育“以本為本”理念之下,切實提高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是沒有退路可言的。各高校紛紛開展管理制度建設來嚴控本科畢業論文質量,能夠起到嚴守畢業論文質量底線的目的(侯曉華,2011),也有學者認為完善導師制度,改進指導方法是提高本科畢業論文的有效路徑(崔嶸等,2013;孔翠英,2018)。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學生在開展畢業論文之前,普遍有“三不知”:不知論文是什么樣子的、不知什么是科學研究方法、不知應該怎么選題。本科生的“論文零基礎”是造成其畢業論文質量低下的根本原因。反思本科生培養方案不難發現,針對本科生論文寫作和科研方法訓練的課程缺位或重視不足,是導致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低下的關鍵原因。因此,專門針對畢業論文的相關課程建設,是提高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的重要抓手,也是必經之路。筆者承擔了財政稅收類專業本科生《財稅計量分析》課程的教學,從2017年起對課程進行改革,將課程目標重新定位于提高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經過5個學期的持續探索,改革頗有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本科生畢業論文寫作前期科學思維方式、研究方法和專業選題儲備三方面的缺失。本文以《財稅計量分析》為例,從課程建設的視角討論如何提高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首先,本文梳理了財稅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偏低的表現,剖析其多層次原因,這為《財稅計量分析》課程建設提供了現實背景和重要靶點。然后,本文將詳細報告本課程建設情況。最后,以筆者所在學院的財稅專業本科畢業生為樣本,對《財稅計量分析》課程建設的效果進行評價與展望。

二、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現狀分析

筆者匯總了我院財稅專業2015屆至20共計744篇本科畢業論文,重點分析了論文選題、研究方法和寫作水平。我們選擇了某985大學財稅專業的10篇優秀畢業論文作為滿分參照,邀請5位專任教師對從744篇論文中隨機抽取的100篇論文從選題、研究方法和寫作水平三個角度重新打分。結果顯示,從年份時間序列上看,論文質量逐年有上升趨勢,但總體質量仍偏低,60%的論文嚴格來說達不到及格線。論文質量低下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選題過“大”。以2015屆畢業論文為例,大量充斥著諸如“某財政稅收問題研究”、“完善我國某稅制研究”等題目。部分本科畢業論文的主題堪比博士論文選題,事實上,作為本科生沒有足夠的能力駕馭如此宏大的題目。第二,研究方法陳舊。財稅專業屬于應用經濟學的二級學科,經濟學研究范式包括規范研究和實證研究。從國內外主流期刊來看,實證研究是當前主流研究范式,其中使用計量經濟學工具開展的實證研究占比最高。然而,我們的樣本中,選擇實證研究范式的論文數量極少。2015-2019年間,實證研究論文篇數/總篇數分別為6/175、6/168、6/162、15/115、33/124。第三,寫作水平低。我們主要觀察了論文結構、格式和緒論部分的文字表達邏輯性,發現各方面都十分欠缺。••論文質量低下的原因必然是多方面的,激勵制度是其中之一。我院從2017年開始實行論文制度,2018年和2019年的論文質量有顯著的提升。但論文總體質量低下的根本原因還是學生的研究能力不足。我們將觀察視角聚焦于此,通過QQ群的投票功能對往屆畢業生進行了回訪,結合筆者在課堂上與學生的交流,發現在畢業論文之前,大多數學生對于論文是十分陌生的。首先,學生普遍不知道論文是什么,在畢業設計之前從來沒有閱讀過期刊論文,畢業論文選題很多來自搜索知網得到的一些博士論文或碩士論文題目;其次,沒有掌握任何一種研究方法,對于如何實現一項研究知之甚少,迫于無奈使用“東拼西湊”方法來完成論文;再次,沒有系統的論文寫作訓練經歷。培養方案中針對畢業論文的課程缺位或重視不夠是導致學生論文寫作能力嚴重不足的直接原因。

三、課程建設情況報告

(一)課程基本情況。《財稅計量分析》的課程性質為專業選修課,開課時間為大三上學期,學生人數20-35,課時52(課堂36+上機16),先修課程為財政學、稅收學、計量經濟學、統計學。課程以切實提高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為目標,訓練學生使用微觀計量模型對財稅領域選題進行實證研究的基本能力。課程內容包含四個部分:第一,計量經濟學基本原理回顧與實證研究思維方式培養(4課時);第二,論文解讀(24課時);第三,Stata軟件基本操作訓練(16課時);第四,研究設計和論文寫作指導(8課時)。通過完整學習,學生能夠掌握實證研究思維方式和運用計量經濟學工具進行研究設計、閱讀一定數量的高水平論文、掌握Stata軟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在畢業設計過程中,學生能夠做到自主選擇合適的論文題目,應用主流研究方法,寫出框架完整、邏輯通順、形式規范的畢業論文。(二)教學方法。針對四個部分的課程內容特點,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引入了多種教學方法,確保實現教學目標。第一,課堂講授法。計量經濟學基本原理回顧和實證研究思維、研究設計和論文寫作指導均采用傳統的教師課堂講授模式。使用自制講義,推薦參考書目為《計量經濟學及Stata應用》(陳強著)。在教學中大量使用啟發式教學法,引導學生建立起實證研究思維,了解選題的方法、論文創新的來源。通過拆解數篇典型的實證研究論文,使學生熟悉論文框架結構,掌握一定的寫作技巧。第二,翻轉課堂。論文解讀是通向論文寫作的必由之路,也是培養學生研究能力最有效的方法。這部分采用翻轉課堂的方式讓學生上臺解讀論文。首先,教師要求每個學生課前預先瀏覽《中國社會科學》、《經濟研究》、《管理世界》、《經濟學季刊》四種期刊①近3年發表的所有財稅領域論文,根據興趣從中選出5篇并寫出推薦理由。然后,教師講授解讀文獻的方法和要點,選擇24名學生分別解讀指定的1篇論文。每堂課解讀1篇文獻,約25分鐘,教師圍繞選題、方法、研究設計和寫作三方面進行點評,時間約10分鐘,引導學生互動問答約10分鐘。未上臺解讀文獻的學生,也由教師指定1篇論文,提交一份2500字以上的書面文獻解讀報告。第三,實踐教學法。Stata軟件基本操作訓練采用實踐教學法,培養學生動手能力。首先,由教師講授Stata軟件的基本操作、微觀計量分析的完整過程和常用命令。然后,以教師本人的科研項目為案例,演示一篇論文的數據獲取、數據清理、描述統計、回歸分析以及結果報告的全過程。最后,教師將學生分為6組,選取具有數據可獲得性的6篇發表在頂級中文期刊的論文,將論文所使用的數據或數據來源提供給學生,要求每個小組將論文中的數據分析過程復刻出來。學生利用上機課和課外時間完成作業,分組在課堂上匯報成果,分享遇到的問題并展開討論。

查看全文

旅游管理專業畢業指導創新與實踐

[摘要]本文在對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環節現狀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在畢業環節中,增加畢業教育實踐活動,通過活動,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我,調整心態,做好從校園到職場,從學生到從業者的轉變,為學生的職業發展做好畢業前的教育指導工作,完善旅游專業人才培養體系。

[關鍵詞]高職院校;旅游管理;畢業設計;培養體系

高職院校肩負為我國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重任,在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專業學習、實踐教學、企業實習及畢業論文等環節都是教學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1],其中畢業實習及論文寫作是在校學習的最后一個重要環節,是對學生專業學習的一次總結和檢驗,也是提升理論研究的一個嘗試[2]。通過畢業實習和論文的完成過程,可以訓練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是培養和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提升學生專業技能及社會適應能力的重要環節。

一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環節分析

(一)畢業實習崗位對口性不強

旅游行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從業人員進入門檻低、學歷層次不高、工作流動性大、崗位工作強度高,行業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和脆弱性,大多數職業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實習采取集中實習的原則,但行業有淡旺季差異,旅游淡季對實習單位的確定有很大的困難,旅游景區或旅行社等企業用人需求量不大,實習單位很難落實,酒店相對旅行社用人需求量較大,因此,旅游專業學生在酒店實習人數比例較高,由于實習崗位不對口,專業技能無法得到提升和鍛煉,實習效果欠缺,對就業的推動作用受到一定影響。

查看全文

醫學論文寫作

1醫學寫作教學的重要性

目前,我校開設的科研設計與論文寫作課時共18學時,若在這18個學時之內讓學生掌握醫學論文的寫作要領、科研設計的總體把握及構思確實有很大難度,況且畢業論文寫作又稍有別于一般醫學論文的寫作,讓學生了解他們之間的細微差別及各自的寫作重點,應當成為教學的重點內容之一。醫學生具有一定的寫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學生是首要的受益者,醫學院校的學生在走上工作崗位后,擁有數篇優秀的醫學論文是今后事業發展中的一個重要因素,而醫學論文寫作課程的開設,則為在校學生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這樣讓學生首先在校期間就對論文寫作產生一個感性認識,不僅提高了他們的論文寫作水平,更重要的是使他們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達到了新的高度。此外,亦為他們高素質的塑造與錘煉,以及畢業就業的成功增加重重的砝碼。學校是間接的受益者,學校是教育的載體,培養大批能創作出優秀醫學論文的人才,既是對學校實力的肯定,又增強了學校的競爭力。社會是根本的受益者,社會是所有醫學論文的最終使用者,對醫學論文質量的要求當然是越高越好,醫學論文寫作能力的培養是高質量醫學論文的基礎,而一篇高質量的醫學論文對醫學、生命科學乃至全人類的貢獻是不容忽視的。

2醫學寫作教學現狀的提示

目前關于醫學寫作教學內容改革研究較少,因為大多數醫學院校雖然開設了醫學寫作課程,但往往是有名無實,即雖然開設了這門課但實際上卻沒有開課,或者教師講授乏味,學生對此毫無興趣,抑或學校、任課教師、學生對這門課程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所以加強對這門課程的教學改革,讓大家都重視起來,讓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在有限的課時內使學生最大限度的掌握醫學論文寫作要領及寫作重點是非常重要的。

3醫學寫作教學改革思路

我們計劃在原來教學方式基礎上,進一步轉變教學觀念,更新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模式,注重素質教育,培養學生醫學寫作能力。醫學論文寫作能力的培養在醫學院校教育體系中起著重要作用,克服醫學論文寫作能力培養的滯后性,關鍵在于醫學院校教育模式、教學方式的改進。因地制宜,根據我院實際情況量體裁衣,采取合理的培養方式,從而穩步而健康地實踐醫學論文寫作教學過程。

查看全文

中藥學類專業在線教學思考

[摘要]通過對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間37所舉辦中藥學類專業高校的在線教學現狀進行調研,發現當前中藥學類專業在線教學存在各專業的在線課程資源總量不足、分布不均衡,實踐教學質量難以保障,在線教學管理和監控不健全等問題。針對上述問題,應更新思想觀念,立足長遠發展,進一步強化在線教學在中藥人才培養中的地位與作用,鞏固疫情防控期間中藥學類專業在線教學改革成果,加快構建和完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加強在線課程研究,開發優質在線課程資源,推動中藥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構建中藥高等教育教學新形態。

[關鍵詞]中藥學類;在線教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教學模式;教學質量

為了確保病毒肺炎疫情期間學生學習不斷線,教育部要求保證疫情防控期間教學進度和教學質量,實現“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1]。教育部高等學校中藥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以下簡稱“中藥學類教指委”)通過調研37所舉辦中藥學類專業高校的在線教學現狀,發現經過1個多月的探索與實踐,各高校取得了比較突出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中藥學類專業如何在疫情持續期間及結束后,進一步深化在線教學成果,加快構建和完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推進教與學的生態重構,值得深入思考與探索。

1疫情防控期間中藥學類專業在線教學現狀

1.1中藥學類專業在線課程資源情況。2020年2月,在調研了全國各普通高校目前擁有的本專業類在線資源的基礎上,中藥學類教指委向相關高校推薦了一批中藥學類專業各類在線課程資源,共計257個,其中理論課資源245個。從資源的整體分布情況來看,中藥學專業理論課在線資源較為充足,11門核心課程[2]資源數占理論課在線資源總數的38%。但是,中藥資源與開發、中草藥栽培與鑒定、中藥制藥3個專業的專業課在線資源僅有24門,民族藥學專業在線課程資源8門。而實驗教學在線資源匱乏,僅有5門實驗課和7個虛擬仿真實驗項目。推薦資源中有各類國家級在線課程資源46個、省級在線課程資源97個,占推薦在線資源總數的55.6%;各高校疫情期間應急上線課程12門。1.2中藥學類專業在線教學基本狀態。目前全國中藥學類專業的布點數約200個。此次共有24所獨立設置的中醫藥院校、12所西醫藥院校或綜合性大學、1所獨立學院參加調研,涉及86個中藥學類專業點,占全國專業布點總數的42.6%。參與調研院校多按照原定開學時間開展線上教學,截至到2020年3月底,開課時間最長為7周,最短僅1周。37所院校中藥學類專業的本科一年級至三年級學生數為20445人,在線學習參與率為98.81%;共有2978名教師參與了中藥學類專業在線教學(教師在不同專業授課,各專業均計為1人),其中專業基礎課、專業課教師分別占31.2%、36.2%。截至目前,各院校中藥學類專業共開設課程1925門、4148門次,其中公共課617門、專業基礎課654門,理論課1724門、實踐課201門;在線課程資源的使用方面,以線上資源為主的課程數與采用直播、錄播形式授課的課程數之比為1.29∶1。在畢業論文(設計)指導方面,37所高校共有5800余名中藥學類專業學生面臨畢業,校內外2000余名教師參與了畢業論文(設計)指導工作。在論文類型上,實驗型論文占畢業論文(設計)總數的92.4%。1.3中藥學類專業在線教學效果。經過1個多月的運行,中藥學類專業在線教學已經由“應急之舉”向“持續改進”轉變。各院校通過教研室集體備課、教學技術培訓、在線研討等方式,使中藥學類專業教師的在線教學能力迅速提升。通過隨堂小測試、隨機提問、互動答疑、小組學習、課后作業等多種形式全面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居家自覺參加在線學習,學習效果不斷提高。參與調研的37所高校中,大多數學校的中藥學類專業學生對在線教學的認可度或滿意度達到80%以上。但是有2所高校認為在線教學效果一般或較差的學生所占比例超過35%,提示這2所高校在線教學的組織、運行、管理和質量控制方面可能存在問題,應制定更為有針對性的調研問卷或開展學生訪談,查找問題,有針對性地制定解決方案,從而保證在線教學質量。

2中藥學類專業在線教學存在的問題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