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癌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0 13:31:1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子宮內膜癌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子宮內膜癌

早期子宮內膜癌診斷論文

摘要:子宮內膜癌是婦科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在我國占女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的20%~30%,近年在世界范圍內,子宮內膜癌的發生率呈上升趨勢,選擇一種有效快捷的早期診斷方法至關重要,宮腔鏡應用于子宮內膜癌的診斷價值已被國內外眾多的臨床研究證實,尤其對于早期子宮內膜癌結合直視下的定位活檢,能提高早期子宮內膜癌的確診率達100%,宮腔鏡可視性檢查指導下的活檢作為子宮內膜癌診斷的可靠方法,應予以推廣。

關鍵詞:宮腔鏡;子宮內膜癌;定位活檢

宮腔鏡學起源于上個世紀70年代末,我國發展于90年代初,1980~1990年是宮腔鏡診斷走向成熟的年代,1991~2000年是宮腔鏡電切術逐漸成熟的年代,而本世紀的則是宮腔鏡在婦科應用的微創治療時代。宮腔鏡應用于子宮內膜癌的診斷價值已被國內外眾多的臨床研究證實,尤其對于早期子宮內膜癌結合直視下的定位活檢,能夠克服影像學檢查和盲目刮宮對子宮內膜病變診斷的局限性。子宮內膜癌是婦科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在我國占女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的20%~30%[1],近年在世界范圍內,子宮內膜癌的發生率呈上升趨勢,子宮內膜的病理學檢查是子宮內膜癌的確診依據,宮腔鏡檢查及宮腔鏡下取內膜活檢,正在逐漸替代盲目的診斷性刮宮,成為診斷子宮內膜癌的重要手段。

1宮腔鏡診斷早期子宮內膜癌的臨床價值

子宮內膜癌的治療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早期子宮內膜癌的診斷,由于解剖學的特點,子宮內膜癌的篩查和確診遠不如子宮頸癌方便和可靠,目前尚無成熟、簡便、可靠的診斷方法。對有癥狀或疑診子宮內膜癌的患者,傳統的診斷方法是通過分段診刮刮取子宮內膜進行病理檢查,但這種方法有一定的盲目性,易遺漏一些較小的局限性病灶。孟躍進等[2]研究資料表明,186例宮腔鏡受檢人員中,宮腔鏡高度疑診子宮內膜癌19例,宮腔鏡下定位活檢組織病理確診18例,癌灶檢出率100%,與病理診斷吻合率94.74%,用傳統診斷性刮宮方法經病理學確診子宮內膜癌9例,檢出率50%,漏診率50%。充分暴露傳統診斷性刮宮的明顯不足。李越等[3]研究805例宮腔鏡下內膜病理活檢確診子宮內膜癌23例,其中7例為彌漫型,16例局灶型,因早期子宮內膜癌病灶局限,是造成傳統診斷性刮宮漏診率高的原因。而宮腔鏡檢查直觀、可定位活檢,診斷子宮內膜癌準確率100%[2]。

又有資料表明,即使富有經驗的婦科專家刮宮時也只能搔刮到宮腔面積的75%~80%,有20%~25%的宮腔疾病被遺漏,子宮內膜癌的漏診率5.6%~9.6%[4]。另有溫宏武報道[5],使用宮腔鏡檢查,可確切了解宮腔或頸管是否存在腫瘤及腫瘤部位,并可在直視下取活體,從而能達到明確診斷及確切分期的目的,其結果顯示宮腔鏡下分段診刮診斷宮頸受累的準確率為97.4%,明顯高于單純分段診刮組(76.2%),而假陽性率則低于后者。宮腔鏡檢查對子宮內膜癌宮頸受累的診斷準確率達96.9%。因此,對可疑宮內病變者行宮腔鏡檢查,能更好地明確診斷及確切分期。目前牛津婦產科手冊已將宮腔鏡可視性檢查指導下的活檢作為子宮內膜癌診斷的金標準[6]。

查看全文

子宮內膜癌術前影像學檢查研究

[摘要]子宮內膜癌是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之一,術前影像學檢查及影像分期有助于臨床醫師制訂合理的手術方式和輔助治療方案。以經陰道超聲、CT、MRI和PET/CT為基礎的術前影像檢查方法在子宮內膜癌分期及診療中各有特點與價值。新的結構和功能成像技術能提供可視化的微結構和功能性腫瘤特征,已逐漸應用于子宮內膜癌的術前影像分期中。對目前用于子宮內膜癌術前分期的常規和新的影像學方法及其價值進行綜述。

[關鍵詞]子宮內膜癌;影像分期;肌層浸潤;磁共振成像

子宮內膜癌是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之一,近年來發病率呈上升趨勢,發病人群逐漸年輕化。其發生與多種危險因素相關,包括激素替代治療、肥胖、初潮早、多囊卵巢綜合征及絕經晚等。子宮內膜癌常發生于絕經后婦女,通常表現為陰道異常出血、排液,下腹部疼痛、腿部腫脹等則提示與疾病晚期相關[1]。目前,臨床多采用國際婦產科聯盟(InternationalFederationofGynecologyandObstetrics,FIGO)分期系統對子宮內膜癌進行手術病理分期,術前明確病變范圍對治療方案的制訂十分重要。筆者對子宮內膜癌術前分期的影像學方法及其意義綜述如下。

1子宮內膜癌的預后影響因素

子宮內膜癌的病理分級根據組織學分為高分化(G1)、中分化(G2)和低分化(G3);病理類型分為Ⅰ、Ⅱ2個亞型。Ⅰ型主要為雌激素依賴型子宮內膜樣腺癌,約占子宮內膜癌的85%,腫瘤癥狀出現較早,多數可早期發現,因此總體預后良好;Ⅱ型為非子宮內膜樣腺癌,如漿液性癌、透明細胞癌和未分化癌,通常分化較差,初診時即為中晚期,有較高的復發風險,預后較差[2]。子宮內膜癌的預后除了與病理類型及分級相關外,很大程度上與腫瘤分期相關。FIGOⅠA期(腫瘤未突破子宮,腫瘤浸潤深度≤50%子宮肌層)、ⅠB期(腫瘤未突破子宮,腫瘤浸潤深度>50%子宮肌層)、Ⅱ期(腫瘤累及宮頸間質)的5年生存率分別約90%、78%、74%;Ⅲ期(腫瘤局部和/或區域擴散)、Ⅳ期(膀胱和/或直腸黏膜轉移,和/或遠處轉移)的生存率更低[3]。

2不同分期子宮內膜癌的治療方式

查看全文

子宮內膜癌研究論文

【關鍵詞】子宮內膜癌誤漏診

子宮內膜癌是婦科生殖道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1],該病與其他婦科良性疾病不易鑒別,尤其是子宮內膜癌合并其他婦科疾病時,極易出現誤、漏診。本院1997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子宮內膜癌193例,其中誤、漏診10例,分析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10例患者,年齡39~74歲。術前診斷子宮肌瘤、卵巢腫瘤各3例,卵巢腫瘤合并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癥合并子宮肌瘤、宮內膜瘤樣病變、功能性出血各1例。臨床表現:陰道出血8例;其中絕經后陰道出血4例、月經周期不規則3例、絕經前陰道不規則出血1例;因陰道排液、下腹痛并自捫及腹部包塊就診各1例。

1.2方法、結果本組術中行快速切片確診3例、術后確診7例。術前診斷為子宮肌瘤3例,術前均未做診刮,2例術中剖視子宮肉眼可疑內膜病變,送快速冷凍切片,病理檢查示子宮內膜癌,行子宮次廣泛切除術+雙附件切除術。術前診斷為卵巢惡性腫瘤可能3例,未行診刮,均行子宮廣泛切除術+雙附件+大網膜切除術+闌尾切除術,術后病理檢查示子宮內膜癌轉移至卵巢。1例術前卵巢腫瘤合并子宮肌瘤,術前未做診刮,術中左附件送快速切片,病理檢查示子宮內膜樣腺癌,行全子宮切除術+雙附件切除+大網膜切除術。術前診斷子宮腺肌瘤合并子宮肌瘤1例,術前未做診刮,,行全子宮切除術,術中送快速切片,病理檢查示宮內膜腺體復雜型增生,術后病理檢查:宮內膜中分化腺癌。1例為宮內膜瘤樣病變,診刮病理檢查:宮內膜腺體重度不典型增生,行全子宮切除術+雙附件切除術,術后病理檢查:宮內膜低分化腺癌,部分未分化癌浸潤淺肌層。術前診斷功能性出血1例,診刮病理檢查:子宮內膜復雜型增生,行全子宮切除術,術中送快速切片,病理檢查示宮內膜腺體復雜型增生,術后病理檢查示子宮內膜復雜型增生過長,灶區癌變浸潤淺肌層。

2討論

查看全文

子宮內膜癌患者護理研究論文

[摘要]目的:通過對子宮內膜癌患者的心理分析和有效的護理,幫助患者建立生活信心,提高生存質量。方法:對我科收治子宮內膜癌65例患者進行了心理分析和并制訂了相應的護理措施。結果:65例患者全部達到預期效果。結論:對子宮內膜癌患者進行心理分析及心理護理,可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關鍵詞]子宮內膜癌患者;心理分析;護理

子宮內膜癌是女性生殖器官三大惡性腫瘤之一,2/3發生在絕經期婦女,好發年齡為60歲左右,隨外源性雌激素應用的普及,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多年來,對子宮內膜癌的治療首選實施手術和化療,對于患者來說,在術前均有一個復雜的心理變化和應激過程,進入手術室后此種心理應激達到高峰,且此類患者多發生于絕經后的婦女,面臨退休或已經退休婦女,在精神上有較強的失落感,對手術耐受性差,手術有一定危險。故消除術前顧慮、緊張和恐懼等不良心理,保持情緒穩定是保證手術順利進行的關鍵,也是手術成功的重要因素,而手術后化療的毒副作用,往往會造成患者心理、生理的雙重功能障礙,因此我們對我科收治65例患者進行了心理分析和并制訂了相應的護理措施,針對患者的不同心理特點,做好心理護理,減輕心理壓力,幫助患者重新建立起生活的信心,正確面對自身的疾患,增強治療疾病的信心,提高主動配合的能動性,達到最佳治療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1臨床資料

65例患者全部為女性,年齡41歲~75歲,平均年齡為59.87歲,其中1例患者拒絕治療,被家屬強行帶來后不言不語,精神萎靡,甚至產生自殺念頭,我們采取24h負責制,隨時陪護患者,耐心給她講解,并讓其他患者現身說法,積極取得家屬配合,消除其心理障礙,樹立戰勝疾病信心,讓患者意識到其預后較好,最終取得患者信任,積極參與治療,并和醫護人員結為朋友,主動去參與護理措施.其余64例患者能接受護理措施并積極配合。

2心理分析

查看全文

子宮內膜癌病理生理學治療與護理綜述

【摘要】子宮內膜癌是婦科最常見的惡性腫瘤。為總結子宮內膜癌的病因、診斷、治療和生存問題,筆者查閱2006~2018年PubMed和NCCN數據庫中的相關研究文章,結果表明:內宮內膜癌的分期和治療主要是依靠外科手術,根據分級和分期給予輔助放療和化療。營養、鍛煉和吸煙等一些生活方式會影響癌癥預防、治療反應和生活質量。在醫療實踐和日常生活中,可以建議患者選擇正確的生活方式來降低子宮內膜癌的發生。

【關鍵詞】子宮內膜癌;診斷;治療;存活率

子宮癌的定義是指發生在子宮體內,可由子宮內膜或子宮肌層引起。子宮癌有兩種主要類型:子宮內膜腺癌和子宮肌層肉瘤。子宮內膜腺癌占子宮癌的75%~80%,治療方法與子宮肉瘤不同。子宮內膜癌(endometrialcancer,EC)是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其發病率持續上升,可能是因為肥胖因素所導致。雖然早期鑒別子宮內膜癌通常會改善預后,但晚期子宮內膜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較差,介于47%~58%(Ⅲ期)和15%~17%(Ⅳ期)之間。癌癥風險可能與不當的生活方式因素有關,完全可通過對患病女性進行初級保健和婦科調查來進行評估。本文對子宮內膜癌的病理生理學、發病率、治療和存活率進行了循證綜述。

1.子宮內膜癌發病率

在我國,子宮內膜癌發病率近年來逐漸增高。主要是隨著人們生活習慣及飲食結構的改變、非正規的激素替代治療和性激素濫用等因素,使子宮內膜癌的發生率明顯上升,且趨于年輕化。子宮內膜癌在我國女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中排名第二位,據2015年國家癌癥中心統計,我國發病率為63.4/10萬,死亡率為21.8/10萬。相關危險因素包括高水平的雌激素(可能由肥胖、糖尿病、高脂肪飲食引起),初潮早,未育,絕經延遲,林奇綜合征(LynchSyndrome),高齡(55歲以上)以及應用激素替代和他莫昔芬等。

2.子宮內膜癌分類與組織病理學

查看全文

腹腔鏡手術在早期子宮內膜癌的療效

【摘要】目的:觀察在對早期子宮內膜癌患者治療的過程中采用腹腔鏡手術聯合醋酸甲地孕酮進行治療的效果。方法:選取本院2020年2—12月收治的7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以組內隨機性抽選的方式抽取35例,采用常規手術展開治療,作為對照組;余下35例患者則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聯合醋酸甲地孕酮進行治療,作為觀察組。對兩組患者的恢復情況進行比較。結果:觀察組患者整體治療效果及糖類抗原-125、癌胚抗原水平均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對早期子宮內膜癌患者治療的過程中采取腹腔鏡手術聯合醋酸甲地孕酮進行治療,可以有效保障治療效果,幫助患者恢復健康。

【關鍵詞】腹腔鏡手術;醋酸甲地孕酮;早期子宮內膜癌

在婦科常見腫瘤性病癥中,早期子宮內膜癌屬于較為常見的病癥類型,在中老年女性群體中一直有較高的發生率,對患者健康造成的影響較大,以圍絕經期女性為主要病發群體。在該病影響下,患者會出現陰道出血、疼痛等癥狀,若診斷治療不及時,很容易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運用腹腔鏡手術對患者進行治療逐步在臨床得到運用,但結合實際可以發現,在常規手術方案的作用下,依舊存在部分患者復發的現象。本研究針對腹腔鏡手術聯合醋酸甲地孕酮對早期子宮內膜癌患者治療的效果進行分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20年2—12月收治的7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以組內隨機性抽選的方式抽取35例,采用常規手術展開治療,作為對照組;余下35例患者則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聯合醋酸甲地孕酮進行治療,作為觀察組。對照組年齡35~71歲,平均年齡(56.23±1.28)歲;觀察組年齡34~70歲,平均年齡(57.71±1.77)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首次在我院進行診斷且確診患者;②不存在子宮內膜癌病史者;③無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者。排除標準:①不愿參與本次研究者;②存在一定的精神功能障礙者;③近1年時間內接受過手術治療者。

查看全文

淺談陰道不規則出血藥物治療效果

【摘要】目的比較婦寧栓、婦康片治療婦產科陰道不規則出血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長沙市第三醫院婦產科收治的陰道不規則出血患者78例為研究對象,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9例。觀察組采用婦康片口服治療,對照組采用婦寧栓陰道用藥,比較2組治療效果。結果治療20d后,觀察組優良率為97.4%,高于對照組的82.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014,P<0.05)。結論婦康片治療婦產科陰道不規則出血的效果較好,且用藥方式方便,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陰道不規則出血;婦產科;婦寧栓;婦康片;臨床效果

陰道不規則出血主要是指除正常月經周期生殖系統出現的出血情況,常見的出血部位為子宮,發生因素較多,嚴重影響患者身體健康,甚至引起不孕[1]。本研究旨在比較婦寧栓、婦康片治療婦產科陰道不規則出血的臨床效果,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長沙市第三醫院婦產科收治的陰道不規則出血患者78例,均符合陰道不規則出血的相關診斷標準;已排除對研究使用藥物有過敏癥狀及因其他因素引起的陰道出血患者。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將78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9例。觀察組年齡39~62(50.5±5.8)歲,出血原因包括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生殖器炎癥、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癌、子宮頸癌、卵巢腫瘤。對照組年齡38~62(50.0±5.6)歲,出血原因包括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生殖器炎癥、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癌、子宮頸癌、卵巢腫瘤。2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均簽署研究知情同意書。1.2治療方法。2組均詢問病史并進行婦科檢查,必要時實施分段診斷性刮宮、陰道鏡等檢查,根據檢查結果進行治療。對照組采用婦寧栓(哈爾濱歐替藥業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Z23022028)治療,于臨睡前清洗干凈外陰,將1粒婦寧栓置入陰道內,癥狀較輕者于晚間用藥1次,癥狀較重者可在早晨、晚間分別用藥。觀察組給予婦康片(峨眉山通惠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Z20064372)10mg睡前空腹口服,每天1次,持續服用20d,根據月經周期逐漸減量,直至停藥后陰道出血量低于正常月經量,1周內無出血癥狀后可停止用藥。1.3療效判定標準。[2]比較2組治療效果。優:治療后,患者自覺癥狀徹底消失,陰道不規則出血癥狀恢復;良:治療后,患者自覺癥狀、陰道不規則出血癥狀顯著緩解;差:治療后,患者自覺癥狀、陰道不規則出血癥狀改善輕微。優良率=(優+良)/總例數×100%。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1.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應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查看全文

探究運用超聲診斷子宮內膜息肉醫學意義論文

【關鍵詞】陰道超聲;子宮內膜息肉

摘要:子宮內膜息肉(EP)是由內膜腺體和間質組成的腫塊,臨床主要表現為陰道不規則流血,也可表現為月經量增多及不孕癥等表現。以往臨床上主要采用診斷性刮宮、宮腔鏡檢查,但兩種檢查方法均有一定的創傷性,經陰道超聲(TVS)檢查以其操作簡便、清晰等特點,已廣泛應用于臨床。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102例經TVS診斷為EP的患者,年齡25~55歲,平均41歲,表現為月經過多、月經延長及子宮不規則流血等91例,其中不孕癥11例職稱論文。

1.2方法

查看全文

絕經期婦女安全性治療論文

[論文關鍵詞]激素替代治療;子宮內膜;血脂

[論文摘要]目的:探討激素替代治療(HRT)的安全性。方法:2002年1月~2007年1月用HRT治療絕經期婦女106例,應用尼爾雌醇和安宮黃體酮。每半年進行婦科、乳腺的B超檢查,每年進行血生化系列檢查。結果:用藥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明顯上升(P<0.05),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明顯下降(P<0.05),甘油三脂(TG)無明顯變化。子宮出血例數在絕經初期為多,用藥后子宮內膜厚度和乳腺增生程度無明顯增加。結論:定期對接受HRT的婦女進行檢查和評價,使HRT的應用更為安全有效。

激素替代治療(HRT)可有效治療婦女絕經期癥狀,提高絕經婦女生活質量,是無可置疑的,已使無數婦女受益[1]。但絕經婦女應用HRT的安全性問題,亦是公眾所關注的,現將我院106例應用HRT5年的病例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自2002年1月~2007年1月在我院門診就診的絕經婦女106例,應用HRT已滿5年者作為研究對象,年齡(51±9)歲,絕經年限1~8年。有子宮者95例,子宮切除術后11例。病例符合以下條件:促卵泡素(FSH)>40U/L,雌二醇(E2)<73.2pmol/L;既往無HRT史;無應用HRT的禁忌證;無內、外科合并癥。

查看全文

婦產科陰道不規則出血治療分析

【摘要】目的探究對婦產科陰道不規則出血病人的臨床治療方法及效果。方法90例病人收治時間為2017年6月~2018年12月,隨機設參考組與研究組各45例,參考組采取常規止血和抗生素治療,研究組在這個基礎上加用宮血寧膠囊,比較兩組效果。結果參考組治療后的總有效率是75.56%,研究組是93.33%,組間比較區別顯著(P<0.05);參考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是37.78%,研究組是15.56%,組間比較區別顯著(P<0.05)。結論:宮血寧膠囊應用在陰道不規則出血的治療中有顯著的治療效果,具有推廣價值。

【關鍵詞】婦產科;陰道不規則出血;臨床治療

陰道不規則出血是一種女性常見病,癥狀表現主要是經期延長、經量增多等,不但會導致女性貧血,還可引發出血性休克,對女性生命健康有著極大威脅。陰道不規則致病因素比較多,如子宮內膜或宮腔內病變、妊娠流產等,臨床對其常規采取止血與抗炎治療,雖然可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有待提高[1]。針對于此,本文主要對婦產科陰道不規則出血采取更有效治療的方法進行探討,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病人收治時間為2017年6月~2018年12月,共90例,年齡22~58(36.46±3.42)歲;出血原因中,子宮內膜異位12例,子宮肌瘤14例,流產后出血7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23例,節育環導致22例,生殖器炎癥12例。隨機設參考組與研究組各45例,所有病人對研究知情,并同意參與,排除有嚴重的精神障礙和不配合者,兩組臨床資料的比較,區別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1.2方法。病人入院之后均做常規的婦科檢查,以便于對其病情加以掌握,對一些需要進行宮頸刮片和陰道鏡檢查的病人,在診刮送檢確診后給予相應治療。參考組實施常規止血與抗炎治療,以此為基礎,研究組使用宮血寧膠囊(云南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20087;規格0.13g/粒)口服用藥,每日1粒,兩組均治療2周為一個療程,一個療程后觀察效果。1.3評價指標。治愈:出血癥狀完全消失,經期及出血量均正常,體質恢復良好;好轉:出血癥狀有一定改善,經期及出血量有所減少,體質恢復良好;未愈:病人治療前后的出血癥狀沒有明顯改變或者加重。治療效果評價以治愈率與好轉率之和為總有效率。同時觀察兩組不良反應情況。1.4統計學處理。記錄數據由SPSS22.0軟件進行統計,計數資料用%表示,x2檢驗,P<0.05表組間區別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