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導產業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9 17:43:3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主導產業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主導產業

區域主導產業選擇分析論文

1、國外主導產業選擇相關理論研究

①羅斯托的主導產業選擇理論

羅斯托是最早提出主導產業理論的學者之一,其經濟增長階段論和非總量的部門分析法在當代經濟學中頗有影響。羅斯托根據技術標準把經濟成長階段劃分為六個階段:傳統社會、為起飛創造前提、起飛、成熟、高額群眾消費和追求生活質量階段,而每個階段的演進都是以主導產業部門的更替為特征的。羅斯托認為,無論在哪一個時期,甚至在一個己經成熟并繼續成長的經濟中,所以能夠保持前進的沖擊力,是因為為數有限的主要部門,即主導部門(leadingsectors)迅速擴大的結果,而且這些部門的擴大,又對其他產業部門的發展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他在研究經濟起飛問題時提出,對經濟成長起主導作用的產業,即主導產業部門,應具備以下特征:一是依靠科學技術進步,獲得新的生產函數;二是有持續高速增長的增長率;三是具有較強的擴散效應,對其他上游產業乃至所有下游產業的增長起著巨大的影響。以上三個特征反映了主導產業必須具備的能力和作用,它們是有機的整體,缺一就不能稱其為主導產業。尤其是擴散效應,是與其他產業區別的重要特征和標志。首先,主導產業部門自身的增長能對其他非主導產業部門產生回顧效應;其次,主導產業部門能對新興工業、新技術、新質量、新能源的出現起誘導作用,發揮前瞻效應;再次,主導部門能對周邊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發揮旁側效應。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尤其是科技進步和社會分工日益深化,帶動整個產業發展的己經不是單個主導產業,而是幾個產業共同起作用,羅斯托稱之為“主導部門綜合體”。他認為,主導部門綜合體是由主導部門和與主導部門有很強后向關聯、旁側關聯的部門組成的。羅斯托還認為,主導部門序列不可任意改變,任何國家都要經歷由低級向高級的發展過程,等等。

②赫希曼的主導產業選擇理論

赫希曼在其名著《經濟發展戰略》一書中提出了不平衡發展戰略。實現該戰略的途徑有兩條,第一條是由生產短缺達到發展,即發展后向關聯大的產業。第二條是由生產過剩達到發展,即發展前向關聯大的產業。發展政策就在于努力謀求后向關聯和前向關聯效應。也就是說,主導部門通過擴大的關聯效應,可帶動經濟的有效增長。赫希曼將后向關聯描述為“投入供應、衍生需求”,即每一非初級經濟活動將導致提供其所需投入的意圖。后向關聯被描述為“產品利用”,即利用其產品作為某種新生產活動的投入品。赫希曼的關聯效應的測度比利用投入產出表的測度復雜得多。[1]

查看全文

工業園區主導產業調研報告

2014年度,工業園區管委會緊緊圍繞年初確定的目標,以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堅定不移推進工業強縣戰略,不斷壯大工業總量,加速產業集聚,夯實發展平臺,創優發展環境,園區工業經濟運行總體保持了平穩發展態勢。

一、主要經濟指標運行情況

1、工業生產情況

2014年1-12月份,園區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96.9億元,同比增長9.35%。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96.3億元,同比增長5.3%。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22.3億元,可比增長7.01%。累計完成出貨值2.4億元,同比增長23.13%。安排勞動就業人員7430人。

2、經濟效益情況

1-12月份,園區企業實現利潤累計6.66億元,同比下降3.26%。企業實際上交稅金1.65億元,同比增長18%。利稅總額達14.48億元,同比增長42.89%。

查看全文

企業實行農業主導產業的研究

【摘要】農業產業化是一種嶄新的農業經濟發展模式,它是以市場為導向,利用區域優勢,實現資源優化配置,以主導產業為龍頭,實行專業化生產,發揮經濟規模效應,是適應國內外市場競爭和提高農業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發揮農業產業化集群優勢,必須培育主導產業,建立產業基地,壯大龍頭企業,拓寬融資渠道,加強資金支持,注重人才培養。

【關鍵詞】農業產業化主導產業龍頭企業對策

農業產業化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它適應了我國農業在經濟體制上從傳統的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的客觀要求,它實現了布局區域化、生產專業化、經營一體化、管理企業化、服務社會化,顯著提高了農村經濟的組織化程度,較好地解決了農戶小規模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它提高了農業的比較利益和勞動生產率,有效推進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和生態農業轉化的進程。農業產業化是一種新的農業發展觀,是農業經歷了原始農業、傳統農業發展到現在的產物。農業產業化就是以市場為導向,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以地方農副產品為特色,以主導產業為龍頭,利用區域優勢,依靠龍頭企業和各種中介組織的帶動,實行多種形式的一體化經營,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有效地拉長農業產業鏈條,增加農業附加值,提高農業整體效益的一種新型農業經營方式。農業產業化實質上是對傳統農業進行技術改造、推動農業科技進步的過程,通過對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和產業的重新組合,實行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規模化建設、系列化加工、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形成種養加、產供銷、貿工農、農科教一體化經營體系,實現農業生產經營與社會化大市場的銜接,最大限度地發揮出整體效應和規模效益。農業產業化所要解決的問題是農業與市場接軌,依據市場的需求來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通過農產品加工和農產品貿易使農業由分散的個別生產過程轉變為社會生產的過程,把農民的分散經營與社會化大市場銜接好。農業產業化把生產、加工和銷售融為一體,通過規模經營和多層次加工,既提高了流通效率,又實現了農產品增值,有效地提高了農業的經濟效益。農業產業化是適應市場競爭和提高農業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推進農業產業化對于促進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具有深遠意義。

一、培育主導產業,建立產業基地

培育主導產業應當立足本地資源,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創出品牌,形成規模,適應市場需求,打造農業產業集群,使主導產業發展呈現規模化和區域化效應,形成比較穩定的、區域化的生產基地。主導產業要以“名、優、新、特”產品開發為目的,從利用當地資源、發展名優產品入手,對那些資源優勢最突出、經濟優勢最明顯、生產優勢較穩定的項目,進行重點培育。通過良種擴繁等方式加快發展,樹立品牌形象,形成支柱產業,圍繞主導產業發展產加銷一體化經營模式。

推進農業產業化必須發展農業規模化,建立農業生產基地,通過基地的輻射帶動作用,可以有效帶動農民大規模生產,從而形成區域化發展、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經營,形成群體優勢。在推進農業產業化中必須堅持以市場為導向,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實現產業分布、產品銷售和產業發展的多元化模式,通過優勢資源的轉移和優化品種結構,創品牌、上特色、出精品、增效益,大力發展名、特、優、稀等農產品項目,做到人無我有、人少我多、人多我優,使農產品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查看全文

工業主導產業招商動員大會講話

同志們好:

一、主導產業確立的重大現實意義

第一,抓工業主導產業,也就是抓工業產業集群,這是陳政高省長對我們縣城經濟提出的要求。用他的話說,縣域經濟就是第三件事,第一是農業產業化,第二是工業產業集群化,第三十城鎮化,也就是抓好房地產開發。工業抓得好的縣,突出的特點有三個:一是有一個清晰的工業主導產業,二是以主導產業為龍頭,形成一個產業集群,三是承載這個產業集群有一個具備項目落地條件的工業平臺。目前我們的工業園區已經基本具備項目落地條件,主導產業已經確定,這是我們借鑒外地先進經驗,邁出的堅實的一步,取得了一個良好的開局。

第二,解決了我們對外招商的盲目性問題。大家都有感受,如果沒有工業主導產業,我們出去招商真就是像一個無頭的蒼蠅,到處亂撞,自己都不知道應該招什么,沒有方向感,沒有目標。這回我們出去招商,和朋友接觸、談話的時候都可以有方向可循,有話可說。

第三,主導產業園區建設為我們各鄉鎮工業項目的招商提供了用武之地。過去很多鄉鎮都面臨著沒有現成的工業用地,所以項目來了,想配套都配不上去。這回我們解決了這個問題,而且也制定了“飛地”政策,各鄉鎮都能受益。

第四,我們通過主導產業的確立,尤其是通過我們三到五年的努力,*的工業短板就能夠補上。我們抓經濟工作,尤其是政府抓經濟工作,那就是“哪壺不開提哪壺”。*經濟工作中哪壺不開?那就是工業。講農業、講旅游我們在全省都可以挺直腰桿,唯獨講到工業我們不敢抬頭。既然知道自己的短板,我們就應該把工業抓上去,*工業抓上去了,*在全省44個縣(市)里一定會走在前面。

查看全文

海南主導產業選擇及其發展策略

[提要]海南省要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加快發展自身優勢極大的各類低碳產業,將經濟發展模式過渡到低碳模式,最終將其建成一個“國際旅游島”。本文提出海南在低碳經濟背景下發展主導產業要以區域經濟優勢基準、低碳與可持續發展基準、“國際旅游島”關聯基準等為依據,立足自身優勢,發展特色產業,充分發揮產業政策的作用,建立優勢產業群,以實現產業融合和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經濟特區;國際旅游島;低碳旅游島;低碳產業

一、低碳經濟背景下“國際旅游島”建設的意義

“低碳”作為一個新詞語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馬上成為了當今社會發展的潮流,各行各業紛紛以低碳作為發展的指標。由此可見,低碳經濟在未來必將是經濟發展的主題。海南省在經濟建設中,只有發展低碳經濟,通過技術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對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進行保護,才能真正建設成可持續發展的“國際旅游島”。

二、海南主導產業的選擇基準

區域主導產業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前景,龍頭產業的活力在于其對其他經濟增長率的引領和強大影響力。主導產業的技術發展水平是決定一個國家經濟增長速度的重要因素,也是檢驗其產業結構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標。海南這一地區的主導產業是與海南自身的地理位置、資源稟賦、國家戰略定位息息相關的。根據海南省主導產業的客觀選擇條件,海南省要想發展低碳經濟,必須參照一定的基準。海南省在發展低碳經濟的背景下可供采用的有許多基準,最著名的產業選擇基準有根據產業之間關聯度大小來選擇主導產業的赫希曼基準和羅斯托基準,以及根據產業的生產效益和技術開發條件來選擇主導產業的筱原基準。各基準都有自己的原理,在具體的主導產業選擇中,海南地區都應將自身各方面條件聯系起來,采用最符合自己的選擇基準。具體的有區域經濟優勢基準、低碳與可持續發展基準、“國際旅游島”關聯基準等。(一)區域經濟優勢基準。綠色低碳發展是時代所趨。海南省擁有適宜的氣候、廣闊的面積,森林覆蓋率廣闊,水體質量好,海南始終堅持可持續發展方式,擁有強大的環境承載能力。此等豐富的“條件優勢”,是國際旅游島建設的最大優勢,需要加大利用,通過發展特色低碳經濟形成“區域經濟優勢”。(二)低碳與可持續發展基準。堅持“低碳”標準,將有助于保護海南省的生態環境。海南作為全國第一個生態示范省,必須堅定地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在較長時期內,其主導產業應具有可持續性,避免因資源的桔竭而使產業衰亡。(三)“國際旅游島”關聯基準。海南省擁有大量天然的景區景點,所以在進行主導產業選擇時,應著重考慮該產業與“國際旅游島”的關聯程度。旅游業作為海南省的龍頭產業,也是一個低污染、高競爭力的產業。因此,為了實現海南省低碳經濟的發展,我們要大力發展旅游業,將低碳作為海南島向世界展示自我的名片。對于上述基準的應用我們可以結合產業經濟學與國民經濟統計與其他相關學科理論的計算,在該地區以區域經濟優勢定量計算指標為例,可以選擇:(1)區位商,即一個區域工業增加值占該地區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與同行業在該國增加值占該國的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作為指標,這一指標是靜態的。區位商是比較優勢的主導指標,它可以反映區域產業的特殊性;(2)GDP增長率彈性系數(某區域GDP增長率與同期全國GDP增長率之比);(3)產業GDP增長率彈性系數(某產業GDP增長率與同期區域GDP增長率之比)。由此可見,旅游業對海南省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為把海南省建設成一個國際旅游島打下了堅實基礎。在進行定量計算時,還要進行定性分析,立足海南本身的情形,網羅海南工業基礎、地區特點、戰略前提、社會環境等,根據這些既定的約束條件優化篩選海南低碳經濟下應該重點發展的主導產業。

查看全文

主導產業培育三年行動計劃

為深入貫徹落實市政府《關于推進工業經濟加快轉型升級的若干政策意見》文件精神,推進《中國制造2025行動實施綱要》,加快主導產業發展,充分發揮工業經濟在全區經濟發展中的“主陣地”作用,特制定《市區主導產業培育三年行動計劃(2016-2018年)》。

一、指導思想

搶抓長三角區域一體化、“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機遇,鞏固我區“奮起、崛起蘇中”戰略成果,以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為主線,以體制創新和技術創新為動力,以重大項目建設為支撐,大力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新能源兩大主導產業,促進產業規模顯著擴張、技術水平顯著提升、支撐體系顯著完善、市場競爭力顯著增強,形成全區主導產業集聚集約發展的良好態勢,打造經濟發展的“主引擎”。

二、主要目標

到2018年底,全區先進裝備制造和新能源兩大主導產業規模以上主營業務收入達到480億元左右,年均增長20%以上,比2014年翻一番,占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達30%以上;形成一批行業領軍型企業,培育產銷超5億元企業8家、超10億元企業6家、超50億元企業1家、超100億企業1家;特色園區提檔升級,省級智能電網器件特色產業基地、省級油氣裝備出口基地品牌效應進一步凸現,產業集聚、承載能力進一步增強,開發區、裝備園區分別創成國家級開發區、省特色產業集聚區。

三、發展方向

查看全文

農業主導產業基地發展規劃

農業主導產業基地的培育與建設是農村經濟工作中帶有全局性、方向性和引導性的重要工作,也是發展現代農業、建設新農村的中心任務和重要抓手。為加快推進我場農業產業化經營,根據省、市、縣有關文件要求結合實際,特制定《年農業主導產業基地發展規劃》。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為主線,以農民增收為核心,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提出的“由傳統農業小縣向特色農業大縣跨越”的工作思路,積極培育我場農業主導產業基地,加強農業產業基地建設,培植農業主導產業,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狠抓服務體系建設,全力打造“一村一品”示范分場,努力實現特色規模化,有機農業標準化,高效農業產業化,營銷市場信息化目標,優化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帶動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二、目標任務

在穩定和提升糧棉油等傳統產業基礎上,大力發展以果業、蛋雞、花卉苗木為主的三大特色產業,全場今年建立“一村一品”果業示范分場一個,新增蛋雞5萬羽,九江水梨1000畝,花卉苗木400畝,農民專業合作社一個,力爭無公害柑桔基地1個,全場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692元,達到5100元,增長13%。

三、工作重點

查看全文

主導產業系統耗散研究管理論文

摘要產業系統是由多種產業組成的一個整體,各產業在系統中的地位并不相同,主導產業在產業系統的發展變化中起著帶頭作用。著眼于產業系統的耗散結構,探討主導產業對產業系統的耗散結構的作用和影響。

關鍵詞主導產業產業系統耗散結構

1主導產業的涵義

最早提出主導產業的是美國經濟學家赫希曼,稍后熊彼得提出了著名的“創新”理論以此解釋經濟周期和經濟發展。他的創新概念和用創新概念來解釋經濟發展過程是主導產業分析理論的核心,為主導產業的演變和發展提供了微觀基礎。對主導產業進行了明確、系統研究的是發展經濟學家羅斯托。羅斯托通過大量的經驗對比和理性思考,提出了著名的“近代經濟增長本質上一個產業的過程”的命題。他指出,各國近代以來的經濟增長,是在各產業增長速度很不相同的情況下取得的,整個經濟的增長率常常取決于一些關鍵產業和部門,這些產業和部門發展的直接、間接效果導致了整個經濟的增長。“在不同的部門中,每一個成長階段都有與之相適應的、起主導作用的部門,他稱之為主導部門……,一旦原來的主導部門的先進技術及其影響擴散到各部門和各地區之后,就有新的主導部門取而代之,從而帶動經濟繼續增長。”這些產業,羅斯托稱之為主導產業。主導產業有如下特點:①具有高創新率,即能迅速地引入技術創新或制度創新;②具有高速增長的能力,其增長率較整個經濟的增長率高;③具有很強的帶動其他產業部門發展的能力,即具有很高的“擴散效應”。

2耗散結構的涵義

耗散結構是比利時物理學家、布魯塞爾學派的領導人普里戈金于1969年提出的。普里戈金認為宏觀世界存在兩種結構:平衡結構和耗散結構。平衡結構是不進行能量和物質的交換就能維持的結構,晶體是平衡結構的典型。相反,耗散結構是只有通過與外界交換能量和物質才能維持的結構,這種結構在客觀世界中廣泛存在,比如,物理學中的激光,化學中的振蕩反應以及生物系統和社會系統。

查看全文

農業主導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縣農產品資源豐富,發展農副產品加工行業優勢明顯,市場競爭潛力較大。近年來,縣委、縣政府著眼產業發展,把農業產業化經營作為推進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關鍵措施來抓,鎖定“三業、三化、三個第一”的目標,強勢推進生態肉鴨、創匯特菜、優質稻米三大主導產業規模化建設、高效化發展、產業化經營,努力實現生態肉鴨產業全國第一、創匯特菜產業全省第一、優質稻米產業全市第一,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得到了長足發展和快速提升,形成了以生態肉鴨、創匯特菜、優質稻米三大產業為主的農副產品加工體系,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財政增長的重要途徑。

一、發展現狀

(一)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初具規模。近年來,*縣按照大力扶持農業產業化經營、扶持農民的思路,堅持“大規模、高水平、外向型、強帶動”的標準,把著力點放在發展壯大具有市場開拓力的農產品加工企業上,初步建成了海闊、福潤、大豐、天順、帝苑、春光糧食等一批拉動力強的農產品加工企業,為推進全縣農業結構調整,開辟就業門路,增加農民收入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目前,全縣有農副產品加工企業386家,其中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規模農副產品加工企業145家,縣內共有省級龍頭企業2家,市級龍頭企業11家,縣級龍頭企業42家,形成了階梯式、遞進式的發展格局。20*年13家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共實現銷售收入11.2億元,利稅1.04億元。

(二)農產品加工體系初步形成。在386家農副產品加工企業中,生態肉鴨、創匯特菜、優質稻米三大優勢產業,企業總量達130家,占整個農副產品加工企業的33.7%,形成了以福潤禽業、桂柳禽業、海闊農業為龍頭的生態肉鴨集種鴨孵化、規模養殖、宰殺分割、羽絨加工、飼料生產、禽藥生產于一體的產業體系;以帝苑食品、大豐食品、天順農副產品加工為龍頭的創匯特菜集采后分級、包裝、保鮮、速凍、脫水及精深加工于一體的產業體系;以春光稻米、龍泉糧食、月星糧食為龍頭的優質稻米集生產、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產業體系,是*縣獨具特色的農業三大經濟板塊。

1、生態肉鴨

查看全文

工業發展空間和主導產業調查匯報

近年來,我縣以“工業強縣”為引領,在工業發展空間上,得到了較快的擴張,工業主導產業也逐漸明晰。但是,跟發達地區相比,畢竟還存在著規模不大、生產裝備科技水平不高、產業單一等等問題。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2011年我縣工業經濟發展的速度驟然減速,強烈發展工業的愿望和工業發展后勁不足的矛盾將進一步顯現。針對當前嚴竣的經濟形勢,我就工業發展空間和主導產業等問題談幾點看法。

一、我縣工業發展空間和主導產業的現狀

(一)工業空間發展較快,但起步較晚,總量不大,空間存量不足。我縣自2002年9月工業園區開園以來,小型工業集聚區在松古盤地上正在逐漸形成。至2011年底止,全縣工業集聚區的總用地面積為9102畝。其中:縣工業園區一至四期為3000畝;孵化基地工業區為880畝;孵化基地工業區1477畝;各重點鄉鎮的工業集聚區為3745畝(西屏鎮2100畝;古市鎮為800畝;鎮200畝;望松鄉365畝;赤壽鄉280畝)。另外,據調查統計,已征用開發而沒有安排的用地空間存量不足,大約有1491畝。其中:縣工業園區有89畝;孵化基地區塊有15畝;孵化基地區塊有1167畝;各重點鄉鎮的工業集聚區有220畝(古市鎮150畝,赤壽鄉70畝)。

制約工業空間拓展有政策、資金、開發機制、觀念等等很多因素,但最主要的因素還是政策性制約。由于國家實施宏觀調控和最嚴厲的土地政策,促使土地審批工作舉步維艱。我縣基本農田保護率高達95%,遠遠高于省定80%的標準。結果就造成了基本農田不可動用,用地指標缺乏嚴重,工業項目難以落用的局面。近年來,在國土等有關部門的努力下,雖然突破了一定的束縛,造就了一定的發展空間,但尚不能完全滿足發展的需求。總體來說,還是總量不大,存量不足。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的機遇,積極有效地利用溪灘地和低丘緩坡開發的政策,盡快開發建設更多的工業區塊,為我縣工業發展拓展更大的空間。

(二)工業主導產業逐步明晰,但產業單一,裝備科技水平不高、規模不大。自2004年第一家不銹鋼企業在我縣落戶以來,主導產業這個概念逐步趨于明晰。據統計,2011年全縣工業總產值67.87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為134家,規模以上產值為55.94億元,占全縣工業總產值的82.4%。工業總產值排在前五位的行業總產值為41.96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75%。其中:黑色金屬治煉及壓延加工(主要是不銹鋼)的總產值為27.59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49.32%;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主要是銅產業)的總產值為5.71億元,占10.2%;電器機械及器材制造業(主要是電纜電機)的總產值3.59億元,占6.4%;皮革制品業(主要是合成革)的總產值為2.65億元,占4.7%;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主要是摩托車、摩擦材料)的總產值為2.41億元,占4.3%。

從以上的數據可以看出,全年工業總產值67.87億元,僅相當于發達地區一家企業的產值,規模過小。就57家已投產的不銹鋼產業而言,雖然在產值上占據了我們半壁江山,但也存在著產品單一、裝備技術水平不高、規模不大等問題。去年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不銹鋼產業市場波動較大,造成我縣快速發展的勢頭明顯減弱,產業結構過分單一的脆弱性弊端已開始顯現。因此,擴大總量,原有產業轉型升級,再造優勢主導產業已迫在眉睫。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