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績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4 21:34:2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政績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政績之本在于為民

所謂政績,就是從政的成績。我們黨一再強調,領導干部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就要弄清什么是政績,怎樣樹政績,為誰樹政績,也就是要認識到“政績之本在于為民”。

政績的本質是為民。從執政黨角度看,廣義的政績是指我們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所建樹的功績。而我們通常所說的政績,是指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履行職責過程中所做出的業績。作為黨的各級領導干部,無論從黨的性質、宗旨的要求來說,還是從自己肩負的使命、責任來說,都必須有所作為,做出成績。共產黨人所創的政績,說到底是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人民創政績,應該是每個人民公仆的終身追求。為人民創政績,才能得到人民的擁護;為人民創政績,才能推動黨的事業發展。政績真實地反映著領導干部的綜合素質以及其所負責的地區或部門的工作成就。領導干部通過扎實工作、銳意進取,創造了政績,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為人民群眾辦了好事實事,這是對事業和人民高度負責的表現,也是有才華和能力的表現。

實現政績的根本目的是為民。每位領導干部都應該經常想一想,黨和人民把自己放在一定的崗位上,是為了什么?自己怎么做,才能不辜負黨和人民的期望?湖有句名言,“牢記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要義,珍惜好用好人民賦予的權力”,道出了領導干部從政為官、履行好領導職責的根本,就是要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自己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必須明白,我們所要的政績,是對黨和人民的事業高度負責,經得起群眾、實踐和歷史檢驗的實績,是勤奮工作、埋頭苦干、求真務實得來的實績,而不是出于一己私利或其他不正當目的,圖虛名務虛功的假政績,更不是勞民傷財、禍國殃民的假政績。每位領導干部都必須擺正權力與責任、政績與服務的關系,清醒地認識到為民做出政績是自己責無旁貸的份內之事。人民把權力與責任交給了我們,把信任與期望寄托于我們,我們有什么理由不盡心竭力地為人民工作,干出成績呢?

評價政績的最高標準是為民。政績是主觀努力同客觀績效的統一。“群眾心里有桿秤”,考察領導干部政績的科學標準是人民群眾的認同度。我們的任何決策、我們的每一項工作,都要以人民群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標準,我們的干部有沒有政績,政績大小,最終要由人民群眾來評判。要用群眾的觀點看待政績,把實現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追求政績的最高目的,作為創造政績的重要內容,作為評價政績的根本尺度。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是我們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在看待和評價政績問題上,也要相信和依靠群眾,堅持走群眾路線。有些干部,為了嘩眾取寵、討好上級、撈取政治資本,不惜以犧牲群眾利益為代價,樹立自己的所謂“政績”。這樣的“政績”,這種弄虛作假的態度和做法,不僅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群眾毫無益處,而且最終也會毀了自己。各級領導干部只有始終不渝地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群眾,為群眾誠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竭力解難事,堅持不懈做好事,扎扎實實地把黨和國家各項決策和工作落到實處,才能創造出黨和人民滿意的政績。

政績的取得歸功于民。個人的才智和能力總是有限的,人民群眾中蘊含著無窮的智慧和創造力。作為個人,領導干部做出了一定的政績,固然與本人的德才素質有關,但從根本上說,是因為他的所作所為符合人民群眾的要求,得到了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只有順民意、謀民利,才能得民心,才能集中群眾的智慧和力量,成就事業,創造政績。政之所興,在順民意;政之所廢,在逆民愿。如果我們的政策、決策違背了人民的意愿和要求,損害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就不可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在這種情況下,豈會有領導者個人的政績?只有傾聽群眾呼聲,反映群眾意愿,集中群眾智慧,推進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只有與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團結群眾,依靠群眾,服務群眾,把科學的正確的決策落到實處,我們的領導干部才能“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才能在為黨和人民的事業不懈奮斗的過程中建功立業,不斷成長進步。

查看全文

政績意識思考

“政績”,按《現代漢語詞典》最新版本的解釋,“指官員在職期間辦事的成績”。這一解釋雖然簡短,但卻十分精辟地說出了政績的基本內涵。政績是一個官員得以褒獎的憑據乃至日后升遷的階梯。古往今來的為官從政者無不十分重視自己的政績。

對官員政績的評價,要受到人的認識能力與缺少有效測評手段等的制約。站在不同的立場,從不同的角度,去評價一個官員的政績,往往會得出不同的結論。用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來考核官員政績,為官一任,不僅要造福一方,而且還不能損害其他各方的利益,還要恩澤子孫后代才行。只有那些能夠兼顧各方利益,并能經得起歷史和時間檢驗的成績,才可以真正稱得上是為官者的政績。

關于政績的評價,無論是在質與量的把握上,還是空間與時間的考察上,都還難以找到科學的途徑。有關官員的政績考核和工作評價,至今世界許多國家也還都在探索當中。在我國,為了能對各級干部的工作成績給出一個公正準確的評價,許多組織部門和干部主管部門在考核的方式方法上進行了多方面的嘗試。從看報表到搞測評,從一個GDP到若干指標體系,從定性考核到數據分析,從“打鉤”到“評分”……但結果卻不盡如人意。一方面是考核方法、考核指標不斷翻新,另一方面卻是“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照舊層出不窮。這說明,光靠考核方法和考核指標體系的完善還難以考核出真正的政績,也難以使我們的干部樹立起正確的政績觀念。當然,我們也不能因此否認考核方法和考核指標的重要,因為考核方法和考核指標本身就是一種導向。但是,再公正客觀的考核方法和考核指標,面對各種各樣的造假手段,也會失去它的效用。

對于共產黨人來講,執政不是為了做官,追求政績也不應是為了個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才是根本要義。我們所從事的事業和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為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們的工作成績最終也要由人民群眾來評價。只有把人民作為政績評價的最高裁決者,我們才能找到破解政績評價這道難題的有效途徑。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追求政績的最根本途徑就是到人民中去,虛心向人民學習,尊重客觀規律,腳踏實地工作,俯首為民辦事。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發展的實踐一再證明,我們許多政績的取得實際上最初都是人民群眾的創造,也正是尊重了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在此基礎上加以總結和推廣,并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才有了我們的所謂政績。用群眾的觀點看政績,就是要忠實履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傾聽群眾呼聲,察民情順民意,不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不做損公肥私的“政績文章”。只有把實現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追求政績的根本目的,兼顧好各方面人民群眾的利益要求,并將人民群眾的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結合起來,增強科學性和預見性,才能作出一番經得起群眾檢驗和歷史推敲的政績。

黨中央強調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就是要求各級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把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奮斗作為人生最高目標,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只有視個人名利乃至政績淡如水,才能視人民利益重如山。從這個意義上講,“淡化政績意識,強化為民思想”,應當是樹立正確政績觀的題中應有之義。

查看全文

政績觀貫徹心得

政績,即為政之業績,是領導干部在履行職責的過程中創造出來的成績和貢獻。政績觀,是對政績的總看法,包括哪些是政績、為誰創造政績、如何創造政績和怎樣衡量政績等問題的認識和態度。政績觀直接反映領導干部從政的價值取向,是領導干部創造政績的思想基礎。

對政績的評判,必須堅持全面的、實踐的、群眾的觀點。用全面的觀點看政績,就是既要看經濟指標,又要看社會指標、人文指標和環境指標;既要看城市變化,又要看農村發展;既要看當前的發展,又要看發展的可持續性;既要看經濟總量增長,又要看人民群眾得到的實惠;既要看經濟發展,又要看社會穩定;既要看“顯績”,又要看“潛績”;既要看“有形績”,又要看“無形績”;既要看主觀努力,又要看客觀條件。用實踐的觀點看政績,就是要充分認識到政績作為“客觀反映主觀”的產物,是在社會實踐中創造的,實踐出政績;就是重實干、辦實事、求實效,政績應當經得起實踐檢驗和歷史檢驗。用群眾的觀點看政績,就是傾聽群眾呼聲,忠實履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實現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追求政績的根本目的。總之,看政績決不能只看表面現象,因為這里面有看得見的“硬件”與看不見的“軟件”,還有可量化的成績和不可量化的成績,政績背后的客觀條件也不盡一致。一屆政府、一個干部的政績如何,只要把已經做了的、正在做的和將要做的自己認為的政績交給群眾,看群眾是否贊同,答案就一清二楚。群眾是否擁護是衡量干部政績的根本標準,也是評判干部政績觀的最高標準。

錯誤政績觀的表現形式和成因

應當看到,我們絕大多數同志都能正確對待政績,都想在任上竭盡所能多干點事情,為一方經濟社會發展,為一方百姓生活富裕,多出政績,多做貢獻。

但也確有一些領導干部不能正確對待政績,政績觀出現扭曲和偏差,嚴重影響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嚴重影響黨群干群關系。突出表現“六重六輕”,即重“顯績”,輕“潛績”。專干“顯山露水”、“表面風光”的事,對百姓疾苦、群眾困難漠不關心。重近期效果,輕長遠利益。當前、屆內出效益的事情考慮得多,為今后和下屆做鋪墊的事考慮得少。熱衷于“短、平、快”的政績,對涉及長遠利益的基礎工作只停留在口頭上。重經濟效益,輕社會發展。片面地把“發展是第一要務”理解為抓經濟,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理解為以GDP為中心,把一切工作都系在GDP上,圍繞GDP轉。重局部利益,輕全局利益。做事情,想問題,只站在本單位、本地區的角度去思考,不從大局著想,不考慮全局利益,有的甚至以犧牲全局利益來換取局部利益。重“官”意,輕民意。一切都按照領導意旨辦事,唯領導是從,唯上級是聽,不考慮實際情況,不顧及社情民意,做一些勞命傷財的事,甚至以損害老百姓利益來換取自己的“政績”。重形式,輕務實。熱衷于搞形式主義,擺花架子,避實就虛,拈輕怕重,心浮氣躁,追名逐利,不擇手段,搞虛假政績,出“水分”工程。

不正確的政績觀表現形式不同,但其帶來的后果卻是一致的——導致形式主義滋生和蔓延。一是圖虛名,招實禍,誤黨誤國;二是嚴重損害黨群、干群關系,損害黨和政府的形象;三是腐蝕干部隊伍,敗壞黨風和社會風氣。

查看全文

依據政府職能考核政績

當干部要看政績,故大凡為官者,通常都很關心政績考核。關心的人越多,政績考核的標準就越顯重要。俗話說,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上級如何考核,下級就如何努力。政績考核就如同"指揮棒",它決定著政府工作的方向。

在政績考核方面,我們有經驗,但也有教訓。計劃經濟時期,上級重產值,輕效益。于是下級就不惜代價,追求產值。為了增加產值,拼命上項目、鋪攤子。人們今天所批評的那些盲目上馬現象,其實與"重產值"的考核方法不無關系,"政績工程"成為典型的"害人工程"。再有,就是數字造假。由于上級要看產值,比數字。于是,下級能借到錢的,紛紛上項目;借不到錢的,就做數字文章。數字造假,當官的是得了好處,可群眾卻苦不堪言。

對政績考核,確有研究的必要。所謂政績,即政府的業績。這個問題,顯然與政府職能有關??己苏?,必須先弄清政府的角色,對政府職能予以準確定位。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弗里德曼認為,政府的職能主要有四個:保證國家安全、維護司法公正、彌補市場失靈、保護和幫助貧困人員。維護國家安全和司法公正,這樣的工作必須由政府來做,因為除政府之外,沒有任何其他組織和個人能承擔起這些職責。

市場失靈,主要基于兩個原因:一是信息不對稱;一是公共產品。信息不對稱,會導致市場優勝劣汰規律失靈。而公共產品導致市場失靈,原因在于它的消費沒有排他性,張三使用不影響李四使用。因此,公共產品收費很困難。所以公共產品應由政府來提供,由政府來彌補市場失靈。

第四項職能--扶貧,這是政府職能的應有之義。市場經濟講究效率優先、兼顧公平。誰來兼顧公平?當然是政府。政府有四大宏觀經濟目標:充分就業,穩定物價,追求適度經濟增長,維持收支平衡。而充分就業是第一位的,因為失業會增加貧困,貧困會危及穩定。對政府而言,穩定始終要壓倒一切。因此,建立扶貧和社保體系,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

查看全文

透析礦難多發與政績指標

摘要:煤炭資源型地區的煤炭產業收入對地方官員的政績產生著重要的影響,政府官員唯GDP標準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是對官員政績考核的歪曲,違背了科學發展的考核觀,立足于此,探討構建科學的官員政績考核指標體系。

關鍵詞:煤礦經濟;礦難

縱觀我國眾多礦難事故,近幾年來,廣西南丹礦難、山西繁峙礦難等系列案件,我們不得不對當前煤礦安全生產的現狀擔憂。

煤礦事故的一再發生,已成為轉型期中國政府治理面臨的重大挑戰。為什么在中央三令五申的情況下,地方礦難事故依舊不斷?礦主和地方政府之間是不是存在勾結?為更加透徹地理解這個問題,我們不得不對中央、地方與官員三者之間的關系進行新的觀察和審視。

1煤礦經濟與地方政績

在過去20多年,各級政府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確定經濟發展的目標任務,并以此作為各級政府管理者政績考核、決定干部升降、去留的依據,形成了所謂“一手高指標,一手烏紗帽”的壓力型體制。在扭曲的制度激勵下,地方官員把注意力都放在短期經濟利益上而不是長期的社會效益上,他們“理性”地選擇追求有形政績(如興土木、上項目等)而忽略無形政績(如可持續發展、生態保護等)。一旦外在評估體系不夠完善,地方政府就可能成為所謂的“應付型組織”。在一些重要的產煤區,煤炭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命脈,采礦業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礦上的稅收在地方財政稅中收占據相當大的比重。巨大的經濟利益驅動,對經濟發展的迫切愿望以及地方官員基于上級經濟偏好的政績需求,不可避免地導致了地方當局對礦產的掠奪性開采。因此,很多礦區都走上了“靠礦吃礦”的道路,導致眾多富礦區成為全國有名的特大事故隱患區。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擔心影響政績、上級追究責任以及礦主怕承擔事故責任和罰款,導致事故調查和處理不順暢,事故受理及查處渠道不暢通。

查看全文

藥食監管政績創新

食品藥品監管系統干部職工要在食品藥品安全工作上出政績,人民群眾飲食用藥安全有效是食品藥品監管人員最大的政績。在干部隊伍建設上,政績是考核評價干部的重要因素,同干部的選拔使用緊密掛鉤,因而,對促使廣大干部創優爭先,始終起著有效的激勵作用。必須承認

,爭創食品藥品監管工作業績是一種健康向上的思想追求和行為表現,應大力倡導和鼓勵,但如果把握不好,一味把政績視為個人實現某種要求的資本,當作向組織討價還價的法碼,勢必在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工作上把勁使偏,干費力不討好的蠢事,甚至助長部分同志做表面文章,搞假政績。作為一名公務員,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關健是樹立公心,切實把創業績的立足點和出發點放在為廣大消費者患者服務、多給群眾辦實事辦好事上來。這樣的政績符合民意,受干部職工的擁戴。

人事部門是做人的工作,同干部職工的切身利益打交道,政策性強,觸一發動全身,很不容易出新,更不容易創出驚天動地的政績。然而,面臨當今社會優勝劣汰、不進即退、各方面競爭日益加劇的新形勢,倘若人事工作裹足不前,就不能同監管事業競相發展的步子達成和諧,勢必影響食品藥品監管事業的發展。鑒于此,我們要自覺地適應時展要求,在復雜困難的環境下真正創造出令干部職工都滿意的食品藥品監管工作的良好政績,必須把握好“三新”。

一、做好人事工作要樹立新觀念。人事工作要堅持與時俱進,必須以更新觀念為先導,以理論上的創新推動工作的進步。比如,講政治的觀念,堅持從政治上觀察分析處理問題,用理論上的清醒保證政治上的堅定,注重從思想上、政治上做好干部職工的工作,進一步增強廣大干部職工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奉獻改革的大局觀念,確保各項人事制度改革順利推進。實踐證明,觀念一新,充滿生機,觀念滯后,面貌依舊。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觀念,當前應著重搞清楚以下幾個關系:一是要搞清楚繼承傳統與創新發展的關系。人事工作在長期實踐中總結和積累了一些反映規律、行之有效的好方法,這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要很好的繼承和發揚。但繼承和發揚也要與時俱進,根據形勢任務的發展變化,不斷賦予新的內涵,使其更具現實的生命力。二是要搞清楚深化改革與保持穩定的關系。實踐證明,凡是在用人制度等方面改革力度大的單位,干部職工的思想就穩定,事業發展就增添活力。反之,思想封閉,觀念保守,長期處于落后狀態的單位,人心就散,問題就多。市局黨組開展的中層干部輪崗,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這就啟示我們,深化改革與保持穩定并不矛盾,越是求穩怕亂,問題和矛盾就會越來越多,陷入惡性循環,只有以與時俱進為前提,以謀求前進為目的,以深化改革為動力,才能從根本上奠定穩定的基礎。三是要搞清楚執行上級指示與自主創新的關系。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上級的指示,是必須始終堅持的一個基本原則,但不能照抄照轉,否則就會脫離實際,犯形而上學的錯誤。應當清醒地認識到,隨著各項改革的不斷深入,人事工作面臨解決的各種利益關系和深層次矛盾將更加復雜,更加突出,許多不確定因素需要我們迅速做出反映,拿出切合實際的解決辦法。從這一實際出發,人事工作要自覺地適應時展要求,就必須樹立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在工作指導上注重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探索新經驗,引領人事工作在不斷化解風險、解決矛盾,切實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干部職工的利益中持續健康發展。

二、做好人事工作要有新思路。常話說,觀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近幾年,市局人事工作緊緊圍繞服務食品藥品監管事業這個大局,在實踐中探索和形成了許多好的工作思路。市局在開展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這個焦點難點上,堅持以“試點先行、以點帶面、循序漸進、整體推進”的思路指導和實施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許多情況表明,思路對于推動工作實踐的創新發展十分重要,思路一變,面貌大變。履行好職能職責,關健在于把握大局,創新思路,而這種思路必須符合監管事業要求,必須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時念,必須體現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具體說應處理好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體現先進性。工作思路是否具有先進性,決定著整個人事工作的起點和標準,決定著人事工作的發展方向和服務水平。確定工作思路,一定要認真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先進性建設的要求,圍繞服從服務大局這個主題,充分考慮人事工作的每一項政策、每一項部署是否有利于食品藥品監管事業的發展,是否有利于干部職工的利益,是否有利于維護黨和政府的形象來謀劃,確保在工作思路上緊跟時代步伐,體現先進性要求。二是突出開拓性。謀求人事工作創新發展,必須有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和敢為人先的勇氣,如果墨守成規,就不可能邁開創新的步伐。幾年來,市局人事部門圍繞促進食品藥品監管事業發展這個主題,在人才工作上提出了一系列舉措,營造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勞動的良好機關環境。三是注重科學性。工作思路的謀劃是否科學,直接影響到思路能否實現。要確保思路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要深入調查研究,在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中了解新情況,發現新問題,掌握新動態,尋求新辦法,只有通過深入廣泛地體察民情,傾聽民聲,集中民智,使確立的思路符合民意,貫徹起來才能政令暢通。四是把握系統性。人事工作涉及面廣,辦任何事情都要站在干部職工利益的立場上,統盤思考,周密謀劃,防止“按下葫蘆浮起瓢”。尤其在當前各項改革配套推進條件下,出臺每一項政策措施,都要處理好整體與局部的關系,考慮到大家的承受能力,把改革的速度、深度同大家的承受程度有機結合起來,確保改革措施有群眾基礎。

三、做好人事工作要努力爭取新成效。抓落實是思路轉化為現實的唯一途徑,沒有落實,再好的思路等于束之高擱,失去意義。抓落實要講求工作方法,樹立好的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說到底是一個求真務實的問題,要打開局面,取得政績,就是要在轉變作風、推進工作落實上有所建樹。人事工作需要落實的任務很多,關健的問題,在推進重點工作落實上拿出新招;另一個是要圍繞人事工作的難點和棘手問題搞探索,在解決人事工作發展的關健環節上求突破;再一個是要針對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搞探索。一是把科學思路落到實處。實施人才強局戰略,是市局黨組著眼大局的重要決策,做好人才工作是人事部門的重要職能,人才工作做得如何,是反映人事部門大局意識強不強和政績大小的重要標志。對此,我們都應牢固樹立強烈的人才意識,著力圍繞拓展人才來源,提升人才素質,優化人才配置、發揮人才作用等工作重點,積極獻計獻策,謀劃政策,研究對策,抓好落實,當好參謀和助手。二是把強化公務員綜合素質的思路落到實處。作為管理公務員的公務員,人事部門務必樹立憂患意識、發展意識,立足于長治久安,切切實實把公務員隊伍管理好、建設好。要結合貫徹實施《公務員法》,著力圍繞全面加強公務員隊伍思想建設、能力建設和作風建設,建立完善學習、教育、培訓、考核、監督、獎懲、紀律等銜接配套的管理機制,加大依法管理公務員各項法規制度的落實力度,以從嚴治政的理念、科學有效的管理機制,努力建設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風上過得硬、干部職工信得過的公務員隊伍。三是把人事熱點難點工作的思路落到實處。人事工作同干部職工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公平公正地處理好各類人事熱點事項,是踐行黨的宗旨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內在要求,也是人事部門過硬的政績。確保公平公正地處理維系干部職工的熱點事項,一靠政策,二靠監督,三靠紀律。尤其對機關事業單位進人、軍轉干部接收安置、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定、公務員職務晉升等敏感事項,全面引入公平競爭機制,該考試的必須考試,該競爭上崗的必須競爭上崗,以公平求公正、以公正求公道,取信于民。要不斷加大人事權力的監督力度,辦任何事項,只要不屬于國家涉密規定范圍內的,都要無條件地向干部職工公開,保障大家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要嚴肅人事紀律,對不按程序、超越職權、暗箱操作甚至頂風違紀的人和事,發現一起處理一起,并且公開曝光。堅持公平公正,能有力地扶正祛邪,在全系統營造刻苦學習、努力工作、爭創業績的良好氛圍,這是食品藥品監管事業進步的本質體現,開創這樣的可喜局面,正是人事部門需要的良好政績;正是干部職工滿意的政績。

查看全文

干部政績考察情況的報告

黨*屆三中全會以來國家稅務總局按照中組部《關于在組織系統認真學習貫徹黨*屆三中全會精神通知》要求堅持學在深處、謀在新處、干在實處深入領會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不斷總結干部政績考察經驗積極探索干部政績考察方法力求在干部政績考察制度建設和制度創新上邁出新步伐一年來實踐與探索我們在干部政績考察工作中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較切合稅務部門實際政績考察機制和制度有力地推進了干部政績考察工作科學化、民主化、制度化進程促進了干部執政能力建設現將在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主要辦法和措施

為了提高干部政績考察工作質量在干部政績考察工作中我們立足于構建科學合理干部政績考察機制注重綜合考察干部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在干部政績考察工作中堅持“五個原則”、做到“三個結合”、實行“兩個制度”

(一)堅持客觀公正原則做到平時考察與定期考察、任職前考察相結合為抓好干部日常政績考察我們組建了總局巡視組對全國省級國家稅務局人事財務管理情況、黨風廉政建設情況、稅收法律法規執行情況進行全面巡視檢查并建立考察檔案將巡視檢查結果作為干部政績日??疾煲豁椫匾獌热荩辉谝荒暌欢裙珓諉T年度考核中我們運用個人述職、民主測評、分管領導評述等方式進行干部年度考核把干部年度考核作為定期考察常規性工作;我們把后備干部考察作為干部任職前考察一項基礎環節來抓如今年4至10月我們在總局機關和國家稅務局系統副廳級后備干部集中選拔工作中總局抽調了108人組成18個考察組分赴各省市對經考試入圍401名人選進行了考察通過單位推薦、民主測評、個別談話、專項調查等多種形式和渠道全面考察后備干部人選政績情況我們綜合干部日??疾?、年度考核和任職前考察等各項考察結果確保對干部政績進行客觀、公正、準確評價

(二)堅持群眾公認、注重實績原則做到領導和群眾、定性考察與定量考察相結合每次干部政績考察前我們都事先制定詳盡考察實施細則對考察方式、考察內容、考察程序、考察結果評價與運用、考察機構與考察職責等作出詳細規定力求做到標準細化、指標量化便于操作在制定考察內容、量化指標時我們區別不同層次干部制定不同側重考察標準對每個方面確定一定分值既從質方面進行定性分析又從量要求上加以把握做到定性考察與定量考察有機結合增強考察科學性我們采取領導和群眾相結合方法既重視領導意見又尊重群眾意愿和呼聲如在干部政績考察中我們對省級局領導、總局司局級領導、總局和省局處級以下干部等若干層面區分現職干部、后備干部兩種類型制定不同考察辦法和評分標準并分別不同層次人員測評分數確定一定折合比例把領導評價和群眾評價結合起來全面準確地了解和評價干部

(三)堅持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原則做到當前業績與長遠發展、協調發展相結合我們堅持用科學發展觀引導正確政績觀在進行干部政績考察過程中通過設置科學政績考察評價指標體系建立完備政績考察評價標準形成正確發展導向如在對系統干部稅收業務政績考察中我們淡化收入任務硬指標不簡單地把稅收任務大小、超額多少作為評價干部政績優劣唯一標準而綜合考慮其所在單位稅收征管質量、稅政管理水平和稅收管理效率并在全系統試行征管質量“六率”考察指標(登記率、申報率、入庫率、滯納金加收率、欠稅增減率、處罰率)不斷完善干部任期內工作實績考察在干部任用中我們堅持干部任用試用期制對新提拔干部一律實行試用一年在試用期間全程跟蹤考察確保全面真實客觀地反映干部德才表現

查看全文

關于正確政績觀的思考

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是黨中央對各級領導干部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三個代表”的具體體現。在新形勢下,樹立重實績的用人導向,就是對干部選拔使用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由發展實績來說話、來決定,努力在干部隊伍中形成一種謀發展、會發展、善發展的風氣和導向,把干部的精力引導到干實事、求實效上來。

首先,要用全面的觀點看待政績??茖W發展觀與正確的政績觀是相統一的,沒有科學發展觀,就不可能有正確的政績觀。在要求領導干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統籌兼顧、協調發展的同時,更要全面、準確地看待其政績,堅決防止一頭重、一頭輕的傾向。要全面地認識和分析與發展相聯系的各個方面、各個要素、各個環節之間的關系,為準確地看待和評價干部政績奠定基礎。

其次,要用長遠的眼光識別政績??茖W發展觀講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可持續發展,即發展的后勁和長遠性。因此,要辯證地對待和識別干部的“顯績”與“潛績”,引導干部干當前、謀長遠??匆粋€干部的政績,不僅看近期工作、當前的目標完成情況,還要看為長遠的發展打下了多少基礎,增強了多少后勁。既要鼓勵干部多干實事、多做貢獻、多出政績,又要考察識別其有無弄虛作假、貪圖虛名、欺上瞞下的行為。特別是在我縣實行的抓項目、促發展上,必須堅持科學的實事求是的態度,既要有緊迫感,又要防止只顧眼前利益、忽視長遠利益和社會效益的傾向。

第三,要用綜合的指標考核實績。樹立正確的政績觀與體制、機制和具體制度緊密相聯,要靠有效的制度作保證。為此,要進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建立科學有效的干部考察機制、考核制度和獎懲辦法等,以形成正確的政績導向??己烁刹空儠r,既要考核經濟指標的完成情況,又要考核社會指標以及其他輔助指標、崗位職責指標的完成情況。通過全面綜合的考核,從而認準干部的實績。

第四,要樹立重公論的用人導向。以人為本體現了我們黨的宗旨和執政理念。要使領導干部明確政績為誰而樹的問題,把追求政績的出發點定位在造福百姓、造福社會上,為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出政績。為此,要堅持從領導機關、領導干部抓起,教育引導干部聯系群眾,求真務實,不搞不切實際的高指標,不搞虛報浮夸的假政績,不搞勞民傷財的達標升級活動,不搞沽名釣譽的“形象工程”,不亂鋪攤子,不亂上項目,把政策的力度、發展的速度與民力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真正做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查看全文

執政為民謀政績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的奮斗目標,為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認真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扎實創造政績指出了明確的方向。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各級領導班子和廣大黨員干部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扎扎實實地做好各項工作。總書記向領導干部提出的這一新要求,對始終堅持黨的性質、宗旨,提高黨的領導能力、執政水平,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是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本質要求。政績是執政黨利用執政權力、運用執政條件,在執政期間努力創造的事業成果。一個政黨的政績觀鮮明地體現著該政黨的性質、方向和宗旨。把大公無私和為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奮斗作為基本的價值理念,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特征,也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于其他剝削階級政黨的顯著標志。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實代表,必須以人民利益為出發點和歸宿,以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最大政績。我們黨80多年奮斗的歷史,就是為人民群眾謀利益的歷史。當前,盡管我們黨所處的地位和環境、黨所肩負的歷史任務、黨的自身狀況都發生了新的重大變化,但黨的性質、宗旨沒有變,為人民群眾謀福利、創造政績的宗旨沒有變。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進程中,黨的各級領導干部更需要樹立與黨的性質、宗旨相一致,與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相吻合,與時展要求相適應的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政績觀。

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執政水平的需要。是否有正確的政績觀,直接關系到黨的形象,關系到黨的執政水平,影響到黨的執政地位的鞏固。實踐證明,有正確的政績觀,能正確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領導干部,才是執政能力、執政水平比較高的干部,也只有他們才能贏得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而對政績缺乏正確認識,工作的出發點不是更多地為群眾辦實事,謀實利,而是為個人圖名謀利,熱衷于上項目、鋪攤子,搞華而不實、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的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人民群眾自然不會對他們產生信任。因此,各級領導干部只有自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始終堅持黨的根本宗旨,按照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牢記“兩個務必”,才能不斷提高執政能力、執政水平,黨的執政地位才能有堅實的基礎和保證。

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也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堅持以人為本,走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之路,是黨中央對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總結,體現了我們黨對經濟發展規律、社會發展規律和自然規律的認識和把握,體現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要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各級領導干部就必須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應該說,我們大多數干部能夠從人民的利益出發,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創造了扎實的政績,但也有一些干部為了撈取個人名利,視政績為得到提拔重用的資本,因而急功近利,只講速度,不求實效;有的則好大喜功,盲目投資,大搞低水平的重復建設,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給一方百姓的生存和發展留下隱患。因此,各級領導干部都必須充分認識到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對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要性,努力做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為黨、為國家、為人民創造實實在在的政績。領導干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應做到以下幾點:

要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我們黨從創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根本宗旨。黨的十六大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寫在了黨的旗幟上,把實現好、維護好和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叭齻€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就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因此,領導干部樹立正確政績觀的關鍵,就是要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就是要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我們有的領導干部對權力缺乏正確認識,認為手中的權力是靠自己奮斗或是上級恩賜的,把人民賦予的權力個人化、商品化,以權謀私;有的為了早出、快出、多出政績,不管實際,不顧民意,獨斷專行,造成大量浪費,損害了人民利益,也嚴重損害了黨群、干群關系,破壞了黨的形象。因此,各級領導干部必須充分認識到,自己手中的權力只能用來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謀利益,必須堅決防止權力濫用;要切實端正對人民群眾的態度和情感,認清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國家和社會的主人,是我們的衣食父母和力量源泉,做到時刻把群眾的利益、群眾的疾苦、群眾的冷暖、群眾的安危掛在心上,多出樂群眾所樂、憂群眾所憂、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的政績;要把實現人民的愿望、滿足人民的需要、維護人民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經濟上幫民富,在生活上解民困,在思想上解民惑。

要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歸根到底是為了人,為了人的全面發展??茖W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在本質上是一致的。我們的一切工作,只有尊重自然規律,適應發展的要求,才能創造出符合人民利益的真正政績。首先,要在全面發展中謀政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要求領導班子、領導干部在整體推進本地區、本部門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的歷程中,毫不動搖地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經濟發展促進政治進步和文化繁榮,同時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大力發展科學教育和文化事業,真正把所管轄的地區建設成為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的小康社會。其次,要在協調發展中謀政績。堅持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通過解決地域、城鄉、不同社會階層和社會群眾之間差距較大的問題,促進整個社會協調發展,共同進步。再次,要在可持續發展中謀政績。要堅持在發展的同時,注重生態和環境的保護,走可持續發展的路子,決不能為了個人政績,只顧當前,不顧長遠,吃祖宗飯,斷子孫糧。

查看全文

政績考核如何改

誰來考核?考核誰?考什么?這些問題目前沒有得到較好的解決,因此政績考核制度改革有待深化——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當前,要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建設高效率的服務型政府,就要加快轉變職能,更加注重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理順上下級政府機構設置,規范垂直管理部門和地方政府的關系,確保政令暢通。為此,需要按照公共服務和公共管理政權職能的要求,重新設計市縣級地方領導政績的指標考核體系、考核辦法和考核程序。

現行的政績考核體系存在很多弊端,致使“干部出數字,數字干部”、“借債搞政績工程”等現象屢見不鮮

我國經濟發展的基層在市縣兩級,因此,政績考核的主要對象是市縣兩級黨委和政府主要領導人?,F行的以GDP為主要指標考核地方領導干部政績的體系、方式和程序,存在很多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現行考核體系使一些地方領導干部一味地把注意力放在GDP上,致使“干部出數字,數字干部”的現象屢見不鮮。在現行的政績考核體系下,由于領導干部將經濟發展目標看得過重,因而GDP增長、GDP總量排位、人均GDP指標、農民人均收入等等成為一個地區干部政績的主要反映指標。在這種情況下,虛報數字、數字中水分很大的情況很嚴重。各省的GDP增長速度要比全國的高,各地市的增長速度要比全省的速度高,各縣的增長速度要比全地市的高,這已經不是個別現象。

二是由于考核中參觀考察看表面的多,因而出現了很多虛假的政績工程。比如假的小城鎮、假的農業科技基地、假的養牛大戶等等。由于辦公大樓、培訓中心、大廈、廣場、草地等顯眼的形象工程開工建設太多,耗費財政巨大,致使社會保障資金短缺,教育投入薄弱。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