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績意識思考
時間:2022-10-04 01:05:00
導語:政績意識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政績”,按《現代漢語詞典》最新版本的解釋,“指官員在職期間辦事的成績”。這一解釋雖然簡短,但卻十分精辟地說出了政績的基本內涵。政績是一個官員得以褒獎的憑據乃至日后升遷的階梯。古往今來的為官從政者無不十分重視自己的政績。
對官員政績的評價,要受到人的認識能力與缺少有效測評手段等的制約。站在不同的立場,從不同的角度,去評價一個官員的政績,往往會得出不同的結論。用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來考核官員政績,為官一任,不僅要造福一方,而且還不能損害其他各方的利益,還要恩澤子孫后代才行。只有那些能夠兼顧各方利益,并能經得起歷史和時間檢驗的成績,才可以真正稱得上是為官者的政績。
關于政績的評價,無論是在質與量的把握上,還是空間與時間的考察上,都還難以找到科學的途徑。有關官員的政績考核和工作評價,至今世界許多國家也還都在探索當中。在我國,為了能對各級干部的工作成績給出一個公正準確的評價,許多組織部門和干部主管部門在考核的方式方法上進行了多方面的嘗試。從看報表到搞測評,從一個GDP到若干指標體系,從定性考核到數據分析,從“打鉤”到“評分”……但結果卻不盡如人意。一方面是考核方法、考核指標不斷翻新,另一方面卻是“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照舊層出不窮。這說明,光靠考核方法和考核指標體系的完善還難以考核出真正的政績,也難以使我們的干部樹立起正確的政績觀念。當然,我們也不能因此否認考核方法和考核指標的重要,因為考核方法和考核指標本身就是一種導向。但是,再公正客觀的考核方法和考核指標,面對各種各樣的造假手段,也會失去它的效用。
對于共產黨人來講,執政不是為了做官,追求政績也不應是為了個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才是根本要義。我們所從事的事業和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為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們的工作成績最終也要由人民群眾來評價。只有把人民作為政績評價的最高裁決者,我們才能找到破解政績評價這道難題的有效途徑。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追求政績的最根本途徑就是到人民中去,虛心向人民學習,尊重客觀規律,腳踏實地工作,俯首為民辦事。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發展的實踐一再證明,我們許多政績的取得實際上最初都是人民群眾的創造,也正是尊重了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在此基礎上加以總結和推廣,并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才有了我們的所謂政績。用群眾的觀點看政績,就是要忠實履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傾聽群眾呼聲,察民情順民意,不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不做損公肥私的“政績文章”。只有把實現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追求政績的根本目的,兼顧好各方面人民群眾的利益要求,并將人民群眾的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結合起來,增強科學性和預見性,才能作出一番經得起群眾檢驗和歷史推敲的政績。
黨中央強調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就是要求各級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把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奮斗作為人生最高目標,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只有視個人名利乃至政績淡如水,才能視人民利益重如山。從這個意義上講,“淡化政績意識,強化為民思想”,應當是樹立正確政績觀的題中應有之義。